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老家 > 第25章 夜守桃园

老家 第25章 夜守桃园

作者:月半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8 15:17:38 来源:小说旗

这个夜里,刘中义回味着他同学的话,陪父亲聊了好久。他从大脑里搜寻记忆,找父亲感兴趣的话题,打开父亲的话匣子。

父亲耳背,有时聊着聊着听不见了,他就得提高音量,甚至对着父亲的耳朵。一凑近耳朵,父亲口里的味道便直逼过来。是有些臭味,但不像他想像的那样令人恶心。或许,躺在他面前的是父亲。

他想起儿子2岁时在他的服装店里拉了一截干干的大便,庄瑶见店里有客人,想第一时间把大便处理掉,她情急智生,直接用手抓起跑进了洗手间。事后说,自己儿子的大便,一点儿不臭。

这件事,让刘中义对妻子刮目相看。妻子外表端庄高雅,用手抓大便,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香和臭,是否在骨肉至亲面前需要重新定义?

此刻的刘中义想着同学的话,看着父亲隆起的颧骨,心里问:父亲怕死吗?他一定是怕的!否则他不会问他的腿还能不能好,不会对进医院检查那么兴奋。

他问父亲,李老三陪你拉呱不?换纸尿裤换得勤不?做饭好吃吗?父亲一一点头。他又问父亲,还听戏不?父亲摇摇头,听太多了,听厌了。

刘中义打开手机,网购了一台46寸的乐视电视和一台先科牌老人音乐机。父亲识字,没病前却不爱看电视,说电视剧是年轻人看的,一会儿跳到这一会儿跳到那,看不懂。看新闻吧,他说那都是大事儿,咱小老百姓管不着。

父亲现在还能坐起来,还能看得到电视。再过些日子,坐不住了,就只能听音乐机了。刘中义想着他同学说的那个有钱的老人,想着不侍候的有钱子女们带给他的孤独,觉得这两样东西必须买。他自己也可以看看新闻啥的,商人必须关心政治和时势。

最主要的,屋里有个视听设备不会冷清,总是热闹的。李老三也能坐得住,避免他无聊。

刘中义想,像父亲这样的病人,最需要的莫过于陪伴了。躺倒了,胃口渐差,对吃喝逐渐没了要求,活得热闹些就成了他们的最大希求。

父亲聊累了,沉沉睡去。冬月初十的月光把窗帘映得白蒙蒙一片,尽管马路上不断有车辆驶过,刘中义依然觉得有乡村特有的宁静,有大城市不具有的况味。

偶尔传来的狗叫唤醒了刘中义的警觉,他想到了路边的肥料。有没有人偷?饥寒生盗心,从前的农村人因为穷而偷鸡摸狗不是啥稀奇事。现在都不饿肚子了,还有这样的吗?

想着,他穿好衣服,轻轻带上门,往桃园的马路上走去。

远远地,他看见约100米深处亮着一盏灯,似乎还有个帐篷。好奇心让他加快了脚步。走进一看,帐篷里睡着李国清。

李国清听到动静,马上醒了。打开手电一照,见是刘中义,有些意外:“老表,你来干啥?”

“嗬!真够用心的,老表!”刘中义四下打量着帐篷和地下的地垫及被子,“你瞧肥料是吧?这年头还有人偷么?”

李国清把刘中义让进帐篷坐下:“这条水泥路3米多宽,直通到后村,还有几个岔路,机动车随便跑,一袋肥料才80斤重,顺手牵羊搞你几包,那可都是钱啊!”

刘中义问,这年头还有贼吗?李国清笑笑说,国有国贼家有家贼,有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就永远有贼。以前人偷东西图个温饱,现在的贼要么不搞,搞就搞大的。

李国清说,去年,前村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因为房子就在马路边上,贼的面包车靠门口停着,房主人中午接放学的孩子去了,屋里没人,她也经常不上锁。

这贼当然是踩好点的,看准了机会和时间,进屋直接抱了大彩电上车。有意思的是,邻居看见了,问,电视坏了?贼说,是呢,上门服务,赚俩钱不容易啊。

这事件惊动了方圆十里八里,家家户户再不敢出门不上锁了。有的还在门口装了摄像头。

刘中义听得心惊。3750袋肥料,跟着旋耕机用去了一半,还剩一半是专门针对桃树树盘用的。村民们是先挖沟后施肥,照这个计划,肥料还得堆上半个月,能在这睡半个月?

他把想法说给李国清听。李国清轻松一笑道:“天气预报我看了,10天内没雨,就算有雨,冬天也没大雨,这帐篷是防雨的,不怕。”

“不冷?”刘中义摸摸被子,被子是两床,挺厚。

“这年头暖和多了,大集体的时候,去县里修水库半个月,也睡在外面的帐篷里,那才叫冷。现在的温度最低也就是零下一度两度,以前可是零下七八度呢。”

刘中义曾听父亲说过修县里东方红水库的事儿,但没有仔细了解的兴趣。但此刻,他生出了好奇心,缠着李国清讲修水库的故事。

李国清说,当年修水库啥机械设备没有,不像现在有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啥的,当时就全部靠人工,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垒起来。

石头是从周边的山上一锤一锤打出来的。拌水泥用的沙子也是从山下的沟里掏出来的,然后再用人工推到山上,最初的那几年,从打石头,掏沙子,拌水泥,运送材料,全部是人工。

据说,工人吃的煎饼堆起来比大坝还高。一千多人一起劳动,吃饭是个大问题,水利工程指挥部的领导找来农村妇女,在工地上现场炒菜,烙煎饼。

每人俩煎饼,再配根细咸菜头。大锅菜是熬的白菜、萝卜。有时改善伙食,就杀一头猪,但是僧多粥少,菜里几乎见不到肉腥子。

工资是没有的,还得自己贴伙食。最开始的时候,工地上都不管饭,是从家里自己带着煎饼,到了后来才发两个煎饼吃。

但那年月,虽然干活累,吃得差,还没工资,个个干活却是使足了劲儿。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几乎没有偷懒耍滑的,因为大家都有份责任心,水库塌了,都得受水灾。

“还是大集体的时候人心齐,是不老表?”刘中义打断李国清问。

“这是肯定的,大集体大集体嘛。咱村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吗?以前干活互助互帮,团结得很,田地抛荒后走得就不热闹了。”

“表叔,我知道你有一个梦想,我也很想帮你实现。”刘中义看着李国清,满怀憧憬地说。

“啥梦想?”李国清倒一脸不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