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24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仙法唤模特心包经病症调理

在云雾缭绕、仙韵弥漫的医仙谷中,孙思邈的医庐宛如一座散发着神秘而温暖光芒的圣殿,静静矗立在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守护着往来求医者的安康。山谷中,奇花异草肆意生长,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瓣都仿佛蕴含着自然的治愈力量;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溪水撞击石头的声音,宛如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为这清幽之地增添了几分灵动。

这日,医庐外来了一位神色憔悴的患者,他脚步虚浮,每一步都带着无尽的疲惫,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得直不起腰。其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像是被抽干了生机;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未语泪先流,带着哭腔向我们诉说:“大夫,我这心里总是慌慌的,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憋闷得难受,晚上也睡不好觉,精神差得很,这可如何是好啊!”他的声音颤抖,透着深深的无助,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灵魂深处挤出来的。

孙思邈微微颔首,目光温和而深邃,眼中透着洞悉一切的智慧。他轻轻挥了挥衣袖,刹那间,仙法涌动,光芒闪烁,三个透明的患者凭空出现在医庐之中。这三个透明患者,体内经络与脏腑清晰可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神奇模型,散发着柔和的蓝光,其中一个便是眼前这位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的灵体投影,其心包经的脉络上,一团浓郁的黑色雾气盘踞,正是病痛的具象化表现。那黑色雾气翻滚涌动,仿佛在张牙舞爪地宣告着它的存在,试图将患者的生机一点点吞噬。

“徒儿,这便是我们今日要攻克的难题。”孙思邈的声音如洪钟般响起,在医庐中回荡,“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运用所学,为其诊治。”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像是一道定心咒,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稍稍平复。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在孙思邈的指导下,我缓缓伸出手,为患者把脉。手指刚触碰到患者的脉搏,我便感觉到脉象弦涩,仿佛是湍急的河流中布满了暗礁,阻碍着气血的顺畅流动。每一次跳动,都带着一种滞涩感,仿佛在艰难地挣扎。接着,我又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苔白腻,宛如一层厚厚的霜覆盖在舌面上,这是典型的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之象。

“师父,我判断患者是气滞血瘀,心脉痹阻。”我抬起头,望向孙思邈,眼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紧张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判断有误,期待则是渴望得到师父的认可和进一步的指导。

孙思邈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不错,那你打算如何施治?”他的眼神中充满鼓励,让我鼓起了勇气。

我沉思片刻,坚定地说:“我想先从内关穴入手,采用泻法,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内关穴,这个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宛如开启治愈之门的钥匙,在我心中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好,去吧。”孙思邈的声音中带着鼓励,如同春日暖阳,给予我力量。

我拿起那根闪耀着寒芒的银针,在阳光下,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能量。我缓缓靠近患者,眼睛紧紧盯着他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内关穴。随着银针缓缓刺入,我能感觉到一股滞涩的力量在抵抗,这正是体内瘀滞的气血在挣扎。我开始行针,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患者微微皱眉,我便放缓泻法的节奏,轻声安抚:“莫怕,放松些。”当患者呼吸稍显平稳,我便加大手法的刺激强度,仿佛在与体内的病邪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每一次提插、捻转,我都全神贯注,感受着穴位的反应,试图找到病邪的弱点,将其一举击溃。

针刺结束后,我转身走向医庐的一角,那里摆放着制作精良的捣药器具。我熟练地将晒干的艾草放入臼中,拿起捣杵,开始耐心地捶打。一下又一下,艾草渐渐被捣碎,变成了细腻的艾绒。我轻轻抓起一把艾绒,放在手心里,用手指反复揉搓,将其搓成一个个紧实的圆锥状艾柱。这些艾柱,凝聚着我对治愈的期待,每一个都散发着淡淡的艾草香气。

我又挑选了一块鲜嫩的生姜,用清水洗净后,切成厚度适中的姜片。姜片上,我用牙签均匀地扎出许多小孔,以便艾柱燃烧时热力能够更好地渗透。

我将姜片放置在内关穴上,再把艾柱稳稳地放在姜片上,随后用火种点燃艾柱的顶端。瞬间,一股淡淡的艾香弥漫开来,艾柱顶端闪烁着微弱的火光,缓缓燃烧。这是第一壮,热力开始透过姜片,缓缓渗入内关穴。患者微微颤抖了一下,轻声说道:“感觉有股温热的力量,在往身体里钻。”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艾柱,时刻留意着燃烧的进度和患者的反应。当艾柱即将燃尽,患者微微皱眉时,我迅速用镊子移去艾柱,更换新的艾柱,一共施行了三壮。

紧接着,我来到膻中穴前,这个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两**连线中点的穴位,号称气会,对宽胸理气有着非凡的作用。我手持银针,默念口诀,将针缓缓刺入。随着银针的深入,我引导患者感受气息的顺畅,想象着一股温暖的气流在体内缓缓流动,驱散着胸中的阴霾。患者的表情逐渐舒缓,原本急促的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

针毕,我再次将姜片置于膻中穴,放上艾柱点燃。艾柱燃烧时,患者的胸部微微起伏,他深吸一口气说:“感觉胸口没那么闷了,好像有股力量在把堵住的地方打开。”同样,我为患者施行了三到五壮艾灸,每一次艾柱的更换,都伴随着患者病情的一丝好转。

接下来是郄门穴,它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作为心包经的郄穴,对急性心痛疗效显着。我精准进针,运用提插泻法,每一次提插,都仿佛在唤醒穴位深处的能量,让它为患者的康复贡献力量。

起针后,我迅速在郄门穴上施行隔姜灸。艾柱燃烧的温热感,让患者的手臂微微放松,原本紧绷的肌肉逐渐舒缓。他说:“这里热乎乎的,感觉疼痛在慢慢减轻。”

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天池穴。此穴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我手法轻柔却又坚定地将针斜刺0.3寸,天池穴被激活,其周围的能量场开始波动,与其他穴位形成呼应,共同对抗病邪。

针后施灸,姜片与艾柱的配合,让天池穴的温热感持续深入。患者轻轻颤抖了一下,随后逐渐放松,脸上露出舒适的神情。我能感觉到,天池穴的能量在艾灸的激发下,被充分调动起来。

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我用毫针直刺0.3寸,随着刺激,患者原本冰冷的手掌渐渐有了温度,脸上的焦虑之色也淡了几分。

起针后,我将艾柱放置在劳宫穴的姜片上点燃。患者的手掌微微泛红,他说:“感觉心里没那么烦躁了,好像有股清凉的感觉。”

曲泽穴位于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我进针1寸,采用捻转泻法,病气随着每一次的捻转,仿佛被抽出体外。

施针完毕,我在曲泽穴施行隔姜灸。艾火的温热透过肌肤,深入经络。患者的手臂微微放松,原本紧绷的肌肉逐渐舒缓。

间使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我施针时,专注地引导着气血的运行,让能量在经络中重新流动起来。

起针后,隔姜艾灸间使穴,患者说感觉手臂有股暖流在流动,十分舒畅。

大陵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我轻轻刺入0.3寸,患者的脉象逐渐变得平和。

随后,我在大陵穴放上姜片和艾柱,进行艾灸。患者的手腕轻轻颤动,他说:“感觉手腕这里轻松了很多,心里也没那么乱了。”

最后是中冲穴,在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我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滴血珠落下,仿佛带走了最后一丝病邪。

点刺后,我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中冲穴周围,让少量瘀血排出。患者微微皱眉,但很快舒缓下来,说:“感觉头脑一下子清醒了。”

经过几次这样针灸、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患者的心悸、胸闷症状明显减轻,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脸上重新洋溢出笑容。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我感觉自己又能正常生活了!”他的眼中闪烁着泪花,那是重获健康的喜悦和对我们的感激。

这次治疗让我对心包经穴位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体会到精准辩证施针的重要性。看着患者离去的背影,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而那三个透明的患者,依然静静地悬浮在医庐之中,仿佛在等待着下一次的挑战,它们将继续见证我在中医之路上的成长与探索。 每一次与病痛的较量,都是一次对生命奥秘的深入探索;每一次治愈患者,都是对中医智慧的一次深刻诠释。在这片充满仙韵的医仙谷中,我将继续跟随孙思邈的脚步,探寻中医的无尽奥秘,用手中的银针、艾柱和双手,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