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25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闪光的手少阳三焦经解密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闪光的手少阳三焦经解密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古老的庭院中,营造出一片静谧祥和的氛围。我满怀敬仰与期待,站在孙思邈的面前,心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这位医道圣手,宛如智慧的化身,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令人安心的气息。

只见孙思邈目光如炬,大手一挥,刹那间,一个神奇的透明人凭空出现。这透明人全身通透,内部的经络、脏腑清晰可见,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人体模型,每一处细节都展示着生命的奥秘。我不禁惊叹出声,眼睛瞪得大大的,完全被眼前这不可思议的景象所吸引。

在我还沉浸于这奇妙的景象时,孙思邈温和的声音响起,他开始传授手少阳三焦经的奥秘:“三焦经一共有23个穴位 。其起始于无名指尺侧端,那是生命能量的一个小小起点,蕴含着无尽的可能。从这里出发,能量沿着无名指尺侧缓缓上行,直至手腕背面,如同潺潺溪流,开始了它在人体的奇妙之旅。接着,它继续前行,穿过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那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却也让能量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当到达肘尖时,就像是溪流汇聚成了小河,力量逐渐增强。随后,它沿着上臂外侧一路向上,直至肩部,如同小河奔腾向大江,气势愈发磅礴。再向前行,它进入缺盆,这里就像是一个重要的枢纽,连接着身体的各个部分。之后,它布于膻中,那是人体的中心区域,充满了神秘的力量,在此处,它与心包紧密相连,散络心包,仿佛是在与心灵对话,传递着生命的信息。最后,它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完成了它在身体内部的一次深度探索。”

孙思邈微微停顿,目光深邃地看着我,接着说道:“其支脉的运行同样精彩。从膻中分出的支脉,如同大树的分支,向上行出缺盆,再次来到肩部。在这里,左右交会于大椎,大椎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就像是一个能量的汇聚点,各种生命能量在这里交融。交汇之后,它继续上行到项,沿着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这条路线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描绘着生命能量在人体的奇妙轨迹。而另一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最终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完成了生命能量的交接与传承。”

我听得入神,手中不自觉地在自己的手臂上比划着,试图感受那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能量流动。孙思邈见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继续耐心讲解道:“三焦为六腑之一,可别小看了它,它可是人体气和水液运行的重要通道。就像是城市中的交通网络,气和水液在其中有序流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一旦这条通道出现问题,身体就会发出各种警示信号。而三焦经对治疗头面五官、胸胁、肩背等部位的疾病有着显着的效果。比如头痛、耳鸣、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问题,还有胸胁胀满、肩背疼痛等症状,都可以通过刺激三焦经来缓解。”

随后,孙思邈开始逐一讲解穴位:

关冲穴:作为三焦经的起始穴位,位于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别看它位置不起眼,却蕴含着强大的初始能量。在中医理论中,它就像星星之火,能激发全身的气血运行。当我们出现中暑、昏厥等紧急情况时,可通过点刺关冲穴来开窍醒神,让身体的气机恢复正常。日常按摩此穴位,也能起到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的作用,对头痛、目赤、耳鸣、喉痹等头面部热证有很好的调理效果。

液门穴:在握拳时,位于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它是三焦经里的“液体之门”,有清热降浊、通利三焦的功效。当我们体内三焦经的水液代谢出现问题,如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或者因上火导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时,刺激液门穴能帮助调节水液,清除体内的热邪,缓解不适。

中渚穴:在手背部,当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中渚穴是三焦经气血输注的重要穴位,如同交通枢纽,能调节气血的运行。它主要作用于头面五官和上肢病症,比如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等,通过按摩或针刺中渚穴,可疏通经络,使气血通畅,缓解这些症状。同时,对于手指屈伸不利、肩背疼痛等上肢问题,刺激中渚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原气汇聚于此,是人体阳气的重要汇聚点。它就像一个能量补给站,能生发阳气,沟通表里。刺激阳池穴,可帮助我们温养全身,改善因阳气不足导致的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此外,对于消渴(糖尿病)、口干、腕痛等问题,阳池穴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外关穴:在手臂上,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外关穴堪称三焦经上的“万能穴”,应用极为广泛。它不仅能治疗热病,帮助人体散热降温;还对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有显着疗效。当我们外感风热,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时,按摩外关穴能疏散风热,缓解不适。对于手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上肢病症,外关穴也能发挥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作用。

支沟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支沟穴是三焦经的经穴,经气旺盛。它擅长治疗便秘、耳鸣、耳聋、胁肋疼痛等病症。对于习惯性便秘患者,通过按摩支沟穴,能促进三焦经的气血运行,增强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同时,当我们因情绪不畅导致胁肋胀满疼痛时,刺激支沟穴可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会宗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的桡侧缘。会宗穴是三焦经的郄穴,郄穴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会宗穴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癫痫等病症。当突然出现耳鸣、耳聋时,点按会宗穴能快速疏通经络气血,缓解耳部不适。此外,对于癫痫发作时的抽搐、昏迷等症状,刺激会宗穴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阳络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三阳络穴主要作用于头面五官和上肢病症。它能清热开窍,通络止痛,对于暴喑(突然失音)、耳聋、齿痛、上肢痹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我们因上火或其他原因导致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时,按摩三阳络穴能清利咽喉,恢复声音。

四渎穴:在前臂后区,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四渎穴是三焦经气血汇聚的地方,如同江河汇聚成湖。它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耳聋、耳鸣、齿痛等头面五官病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等上肢病症。刺激四渎穴,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这些症状。

天井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合穴多用来治疗脏腑病症。天井穴主要作用于胸胁痛、偏头痛、耳聋、瘰疬(淋巴结核)等病症。当我们出现胸胁胀满疼痛、偏头痛等症状时,按摩天井穴可理气止痛,缓解疼痛。对于瘰疬患者,刺激天井穴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清冷渊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穴上1寸处。清冷渊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黄、肩臂痛等病症。它能清热泻火,通络止痛,当我们因上火导致目赤肿痛、头痛时,按摩清冷渊穴可清泻肝火,缓解疼痛。对于肩臂疼痛、麻木等上肢病症,刺激清冷渊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消泺穴:在臂外侧,当清冷渊穴与臑会穴连线中点处。消泺穴主要作用于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等病症。它能祛风通络,清热安神,当我们外感风邪,出现头痛、颈项强痛时,按摩消泺穴可疏散风邪,通络止痛。同时,对于因情绪紧张导致的失眠、多梦等症状,刺激消泺穴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臑会穴: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穴连线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臑会穴主要用于治疗瘰疬、肩臂痛等病症。它能软坚散结,通络止痛,对于瘰疬患者,刺激臑会穴可帮助消散结节。同时,当我们出现肩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时,按摩臑会穴能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肩髎穴: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肩髎穴是治疗肩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病症。当我们肩部受凉、劳损或受伤,出现肩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时,按摩肩髎穴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帮助恢复肩部的正常功能。

天髎穴:在肩胛部,肩井穴与曲垣穴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天髎穴主要作用于肩臂痛、颈项强痛等病症。它能祛风通络,散寒止痛,当我们因感受风寒或劳损导致肩臂疼痛、颈项强痛时,按摩天髎穴可疏散风寒,通络止痛。

天牖穴: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天牖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头晕、面肿、目昏、暴聋、项强等病症。它能清热明目,通经活络,当我们出现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症状时,按摩天牖穴可清泻肝火,通络止痛。同时,对于耳鸣、耳聋等耳部病症,刺激天牖穴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翳风穴: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翳风穴是治疗耳部疾病和面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它主要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等病症。当我们出现耳鸣、耳聋时,按摩翳风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改善听力。对于面瘫患者,刺激翳风穴能祛风通络,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瘈脉穴: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瘈脉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风等病症。它能清热熄风,通络止痛,当小儿出现惊风抽搐时,按摩瘈脉穴可清热熄风,缓解抽搐症状。同时,对于头痛、耳鸣、耳聋等病症,刺激瘈脉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颅息穴: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颅息穴主要作用于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痫等病症。它能清热泻火,安神定惊,当小儿出现惊痫发作时,按摩颅息穴可清热泻火,安神定惊。同时,对于头痛、耳鸣、耳聋等病症,刺激颅息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角孙穴: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角孙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项强等病症。它能清热明目,散风止痛,当我们出现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时,按摩角孙穴可清泻肝火,通络止痛。同时,对于牙龈肿痛、颈项强痛等病症,刺激角孙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耳门穴: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耳门穴是治疗耳部疾病的重要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聤耳(化脓性中耳炎)、齿痛等病症。当我们出现耳鸣、耳聋等耳部不适时,按摩耳门穴可疏通耳部经络,改善听力。同时,对于牙痛患者,刺激耳门穴也能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

和髎穴: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和髎穴主要作用于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歪等病症。它能祛风通络,止痛开窍,当我们出现头痛、耳鸣等症状时,按摩和髎穴可疏散风邪,通络止痛。同时,对于面瘫患者,刺激和髎穴能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丝竹空穴: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丝竹空穴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目眩、齿痛、癫狂痫等病症。它能清热明目,熄风止痉,当我们出现头痛、目赤肿痛等症状时,按摩丝竹空穴可清泻肝火,通络止痛。同时,对于癫痫发作时的抽搐、昏迷等症状,刺激丝竹空穴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一边在自己手臂上比划着各个穴位的位置,一边默默记住孙思邈所说的每一个要点。心中对中医经络的神奇之处又多了几分敬畏,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日后用于帮助更多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