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43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解开维脉病症治疗之奥秘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解开维脉病症治疗之奥秘

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古朴的医馆内。医馆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墙壁上挂着的经络图和摆放整齐的针灸器具,都在诉说着这里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

孙思邈站在医馆中央,神情和蔼而庄重,他轻轻拂动着衣袖,目光温和地看向我,说道:“徒儿,今日为师将为你带来十位不同症状的患者,你需运用所学的阴维脉与阳维脉理论,配合针灸、艾灸、按摩、正骨等手法为他们治疗,同时结合食疗,这既是考验,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患者一:小腹冷痛伴腹泻的中年男子

话音刚落,第一位患者被搀扶着走进医馆。这是一位中年男子,面色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不断滚落,双手紧紧捂住腹部,痛苦地呻吟着,每一声呻吟都揪着人心。孙思邈介绍道:“此患者小腹冷痛,且伴有腹泻,乃是寒邪凝滞阴维脉,影响脾胃运化所致。”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回想着阴维脉的循行路线和相关穴位知识。我先让患者平躺在床上,找准筑宾穴,这是阴维脉的郄穴,具有益肾清热、理气止痛之效。我手持银针,手法稳健地进针,采用提插补泻之法,以补法为主,意在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进针时,我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询问他的感受,确保手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患者微微皱眉,轻声说道:“有点酸酸胀胀的。”我安慰道:“这是正常的针感,说明穴位得气了,坚持一下,很快就能缓解疼痛。”

随后,我又点燃艾条,对患者的神阙穴进行艾灸。神阙穴虽不属于阴维脉,但艾灸此穴可温阳散寒、调理脾胃,与针刺筑宾穴相互配合,能更好地发挥疗效。我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保持适当的距离,让温热的气息缓缓渗透进患者的体内。患者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口中说道:“感觉肚子里暖乎乎的,疼痛好像减轻了一些。”

在食疗方面,我为患者推荐了生姜羊肉汤。羊肉性温,能温中补虚、补肾壮阳;生姜可温中散寒、止呕。将羊肉切块与生姜一起炖煮,患者每日食用一碗,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驱散体内寒邪,助力身体恢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腹痛明显缓解,腹泻次数也减少了。他感激地看着我,说道:“太感谢你了,这疼痛一减轻,我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孙思邈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患者二:气血亏虚的年轻女子

紧接着,第二位患者走了进来。这是一位年轻女子,面色萎黄毫无血色,神情倦怠,脚步虚浮。自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孙思邈说道:“此乃气血亏虚,阴维脉失养,兼之心神不宁之症。”

我思索片刻,决定先为患者按摩内关穴。我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内关穴,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度。一边按摩,一边向患者解释:“内关穴是阴维脉的交会穴,按摩此穴可理气宽胸、宁心安神,对你的心悸失眠有帮助。”患者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好的,麻烦你了。”按摩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患者的身体逐渐放松下来。同时,我还按摩了三阴交穴,此穴为足三阴经交会之处,与阴维脉密切相关,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气血亏虚和月经不调。

按摩结束后,我又为患者进行了艾灸。选取关元、气海等穴位,这些穴位具有培补元气、调理气血的作用。艾灸过程中,温暖的艾香弥漫在空气中,患者的面色逐渐变得红润,精神也有所好转。她惊喜地说道:“感觉身体有了些力气,头也没那么晕了。”

食疗上,我建议患者多食用红枣桂圆粥。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将红枣和桂圆与大米一起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能帮助患者补充气血,改善气血亏虚的症状。

患者三:肩部疼痛的老年患者

接下来,一位老年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缓缓走进医馆。他的肩膀微微耸起,一只手无力地垂在身侧,每走一步都显得十分艰难,脸上满是痛苦的神情。孙思邈判断为阳维脉气血不畅,兼之风寒侵袭。

我采用针灸和按摩相结合的方法,先针刺阳维脉上的臑会穴和肩井穴,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进针时,我小心地调整角度和深度,患者微微颤抖了一下,我轻声安慰:“别紧张,稍微有点酸胀感是正常的。”行针过程中,我观察到患者的表情逐渐放松。同时,运用按摩手法,对肩部进行推拿、揉捏,缓解肌肉紧张。我先在肩部周围轻轻揉按,然后逐渐加大力度,重点按摩疼痛部位。经过几次治疗,患者的肩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也逐渐恢复正常。他高兴地说:“终于能抬胳膊了,太感谢你们了。”

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我推荐他食用桑寄生猪骨汤。桑寄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猪骨富含钙质等营养成分。将桑寄生与猪骨一起煲汤,患者常喝能辅助治疗肩部疼痛,增强骨骼力量。

患者四:跌打损伤致腰痛的壮年

一位壮年男子被担架抬进医馆,他因跌打损伤,腰部疼痛难忍,不能直立行走,脸上满是痛苦和焦虑。孙思邈说:“此为外伤导致阳维脉气血瘀滞,腰部经络受阻。”

我先为患者进行正骨手法,小心翼翼地调整患者的腰椎位置,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患者疼得倒吸一口凉气,我连忙安慰:“忍一下,很快就好,调整好位置疼痛会减轻很多。”正骨完成后,我针刺阳维脉的阳交穴,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并配合艾灸,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逐渐减轻,腰部的活动能力也慢慢恢复。他感激地说:“本以为这下要废了,没想到还能好起来。”

食疗方面,我建议患者食用三七炖鸡。三七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鸡肉营养丰富,能补充身体能量。将三七与鸡肉一起炖煮,患者食用后能加快腰部瘀血的消散,促进损伤恢复。

患者五:偏头痛伴恶心呕吐的中年妇女

一位中年妇女双手紧紧抱着头,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医馆。她出现偏头痛,痛势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孙思邈指出:“此乃阳维脉受邪,风火上扰清窍所致。”

我针刺外关穴和金门穴,这两个穴位均为阳维脉的交会穴,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进针时,患者紧张地抓住我的手,我轻声安抚:“别怕,很快就能缓解疼痛。”行针过程中,我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不断调整手法。同时,采用按摩手法,轻轻按摩患者的头部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穴等,以缓解疼痛。经过治疗,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她长舒一口气,说道:“终于不疼了,太神奇了。”

我为患者推荐了菊花粥。菊花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对缓解风火上扰引起的偏头痛有帮助。将菊花与大米一起熬粥,患者食用后可辅助减轻头痛症状,还能清热降火。

患者六:失眠多梦的青年男子

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黑眼圈浓重,神情疲惫地走进医馆。自诉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孙思邈分析道:“此为阴维脉失调,心神失养,兼之思虑过度。”

我先为患者按摩神门穴,此穴与阴维脉相关,能宁心安神。我用手指轻轻按揉,力度由轻到重。同时,按摩内关穴,理气宽胸,调节情志。接着,我为患者艾灸心俞穴和肾俞穴,以滋养心肾,安神定志。艾灸过程中,患者渐渐闭上眼睛,脸上露出放松的神情。经过几次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他兴奋地说:“终于能睡个好觉了,感觉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

在饮食上,我建议患者食用莲子百合粥。莲子能养心安神、益肾涩精;百合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将莲子和百合与大米熬成粥,患者睡前食用,能帮助他宁心安神,改善睡眠。

患者七:胃脘胀满的中年男子

一位中年男子捂着肚子,表情痛苦,口中不断嗳气,缓缓走进医馆。他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孙思邈判断为脾胃虚弱,阴维脉不畅,运化失常。

我先针刺内关穴和公孙穴,这两个穴位是八脉交会穴,能调理脾胃,理气降逆。进针时,我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他的感受。然后,采用艾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温阳健脾,促进消化。艾灸过程中,患者感觉胃脘部暖暖的,腹胀感减轻。同时,我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促进胃肠蠕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胃脘胀满症状明显缓解,食欲也恢复了。他感激地说:“终于能好好吃饭了,太感谢你们了。”

食疗上,推荐患者食用山药薏仁粥。山药能健脾益胃、滋肾益精;薏仁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二者与大米煮粥,患者常吃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患者八:痛经的年轻女子

一位年轻女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双手捂着腹部,弯着腰走进医馆。她痛经严重,月经周期紊乱,伴有**胀痛。孙思邈说:“此为肝郁气滞,阴维脉气血不畅,胞宫失养。”

我先为患者按摩血海穴和三阴交穴,这两个穴位与阴维脉相关,能活血化瘀,调理月经。我用手指用力按揉,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针刺内关穴和太冲穴,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进针时,患者微微皱眉,我轻声安慰:“稍微忍一下,很快就不疼了。”行针过程中,患者的疼痛逐渐减轻。接着,我为患者艾灸关元穴和子宫穴,温经散寒,调理胞宫。艾灸过程中,患者的面色逐渐恢复红润,疼痛明显缓解。她感激地说:“痛经终于减轻了,太感谢你们了。”

我建议患者在月经前一周开始食用红糖鸡蛋汤。红糖性温,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鸡蛋能补充营养。患者食用后可缓解痛经症状,调理月经。

患者九:手臂麻木的老年患者

一位老年患者手臂无力地垂着,脸上带着痛苦和无奈,走进医馆。他手臂麻木,活动受限,伴有肩部酸痛。孙思邈判断为阳维脉气血阻滞,经络不通。

我先针刺阳维脉上的臑会穴、清冷渊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进针时,我仔细调整角度和深度,患者微微皱眉,我轻声询问他的感受。行针过程中,我观察到患者的表情逐渐放松。同时,采用按摩手法,从肩部到手臂进行推拿、揉捏,重点按摩麻木部位。我先轻轻揉按,然后逐渐加大力度,促进气血运行。经过几次治疗,患者的手臂麻木症状明显减轻,活动能力也有所恢复。他高兴地说:“终于能活动手臂了,太感谢你们了。”

我为患者推荐了黄芪当归炖猪蹄。黄芪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猪蹄富含胶原蛋白等营养。患者食用后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手臂麻木和肩部酸痛的症状。

患者十:胸闷、胃脘疼痛且伴有外感发热的患者

此时,一位胸闷、胃脘疼痛且伴有外感发热的患者前来就诊。他眉头紧皱,捂着胸口和胃部,表情痛苦,还不时咳嗽几声。我在孙思邈的鼓励下,运用维脉理论进行治疗。我先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又认真地为患者把脉,脉象弦数,舌苔黄腻,综合判断为肝郁气滞,脾胃不和,兼之感邪发热。

我先针刺内关穴,以理气宽胸、和胃降逆,调理阴维脉。进针时我专注于手法,根据患者的脉象和症状,采用泻法,意在疏通经络,清除体内的气滞和瘀阻。进针后,我轻轻捻转银针,询问患者的感觉,患者表示有酸胀感向胸部和胃脘部扩散。

再刺外关穴,以疏风清热、通络止痛,调节阳维脉。行针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疼痛缓解情况。我采用提插泻法,加强针感,促进气血流通。随着行针的进行,患者的额头微微出汗,体温似乎有所下降。

同时,配合膻中、中脘等穴位。膻中可宽胸理气,我采用泻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膻中穴,以患者感到酸麻胀感为度,帮助患者疏通气机,缓解胸闷症状。中脘能调理脾胃,我根据患者的消化情况进行补泻操作,因患者脾胃有积滞,故采用泻法,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

在食疗方面,我建议患者食用绿豆粥。绿豆性凉,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对缓解外感发热和脾胃积滞有帮助。患者食用后能辅助清热降火,减轻胃脘不适。

经过几次治疗,患者的胸闷、胃脘疼痛症状逐渐缓解,发热也逐渐消退。他激动地说:“原本以为要难受好久,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我的病治好了,太厉害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治疗过程,我深刻体会到阴维脉和阳维脉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相关病症方面的重要意义。每一次准确地运用穴位和手法,结合合适的食疗,看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都让我对中医的神奇疗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自己在中医针灸领域的成长感到欣喜。

孙思邈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徒儿,中医之道,博大精深,维脉理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医者。”

我恭敬地向孙思邈行礼,说道:“多谢师父教诲,徒儿定当努力,不负师父期望。”此时,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充满了信心,决心在中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