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44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融会贯通

在中医的深邃世界里,经络穴位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体奥秘的苍穹。而我,在漫长的学医之路上,有幸得到医圣孙思邈的悉心教导。当我历经无数日夜,终于熟练掌握了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知识后,新的挑战与机遇也接踵而至,孙思邈开始引领我探索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开启中医实践的更高境界。

孙思邈,这位医道圣手,他的目光中透着洞悉一切的智慧。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体经络穴位虽各有其独特之处,但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治病之时,需综合考量,灵活运用。”那声音犹如洪钟,在我心中久久回荡,却又带着一丝神秘,让我对即将展开的学习充满期待。

为了让我有更直观的理解,孙思邈带着我来到一位患有多种病症的患者床前。这是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岁月的沧桑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而疾病的折磨更让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他既有长期的脾胃虚弱,导致食欲不振、身体乏力,又因外感风寒引发了咳嗽、头痛,整个人显得虚弱不堪。更糟糕的是,睡眠不佳的问题也如影随形,让他的精神状态极为萎靡。

孙思邈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与信任,示意我先进行诊断。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然后小心翼翼地为患者把脉。我集中精力,感受着脉象的细微变化,试图从中捕捉到疾病的线索。接着,我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那舌苔的颜色、质地、厚薄都仿佛在诉说着身体的秘密。最后,我耐心地询问患者的症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完成诊断后,我陷入了沉思。这是一道复杂的谜题,需要综合运用多条经络的穴位来进行治疗。我深知,每一个穴位都像是一把钥匙,只有找到正确的组合,才能打开治愈疾病的大门。

于是,我开始精心挑选穴位。考虑到患者长期的脾胃虚弱,我先选取了胃经的足三里和中脘穴。足三里,作为胃经的重要穴位,被誉为“长寿穴”,具有健脾益胃、扶正培元的功效。我轻轻触摸着患者的足三里穴,感受着穴位的位置和气血的流动。然后,我拿起银针,小心翼翼地刺入穴位,运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穴位的能量,希望能增强脾胃功能,为身体注入生机。中脘穴,位于胃脘部,是胃经的募穴,与脾胃密切相关。我在中脘穴施针,调节脾胃的气机,促进消化吸收。

针对患者的咳嗽症状,我选取了肺经的列缺和尺泽穴。列缺穴,是肺经的络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我找准穴位,快速进针,运用提插补泻的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宣肺止咳的目的。尺泽穴,为肺经的合穴,能清泻肺热、止咳平喘。我在尺泽穴施针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他的感受调整手法的轻重和频率。

考虑到患者的头痛,我选用了胆经的风池穴和三焦经的外关穴。风池穴,位于颈部,是祛风止痛的要穴。我轻轻按压风池穴,感受着穴位的酸胀感,然后施针,以疏风止痛,缓解头痛。外关穴,为三焦经的络穴,能清热解表、通络止痛。我在施针时,注重手法的运用,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的效果。

为解决患者的睡眠问题,我在心经的神门穴和跷脉的照海、申脉穴施针。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我在神门穴施针时,手法轻柔,希望能让患者的心神得到安宁。照海和申脉穴,分别属于阴跷脉和阳跷脉,调节阴阳跷脉能改善睡眠。我在这两个穴位施针时,注重阴阳的平衡,以达到宁心安神、调节阴阳跷脉的目的。

施针过程中,我时刻关注着患者的反应。每一次患者的表情变化、每一声细微的呻吟,都牵动着我的心。我根据他的感受调整手法的轻重和频率,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孙思邈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不时点头,给予我肯定和指导。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都让我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经过几次治疗,奇迹逐渐发生。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脾胃功能有所改善,他的食欲开始恢复,身体也渐渐有了力气。咳嗽减轻,不再频繁地被咳嗽困扰,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头痛消失,他的脸上重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睡眠质量也大幅提高,他终于能在夜晚安然入睡,精神状态越来越好。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经络学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每一条经络、每一个穴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解除病痛。

从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探索中医经络学说的奥秘。我深知,中医之路漫长而艰辛,但我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自己的所学,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