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11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手少阴心经探秘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手少阴心经探秘

在清幽山林的环抱中,一座古朴医庐静静矗立。四周翠竹摇曳,竹叶沙沙作响,为这片宁静之地增添了几分灵动。医庐内,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墙壁上挂着的经络穴位图,以及摆放整齐的医书和针灸器具,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与医学的传承。孙思邈,这位备受尊崇的“药王”,一袭素袍,长须随风微动,仿若从历史中走来的智者。他带着我步入医庐,一场关于手少阴心经的奇妙学习之旅,就此开启。

“孩子,今日我便为你详细讲解这至关重要的手少阴心经。”孙思邈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宛如古钟长鸣,在医庐内悠悠回荡,“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向上,挟咽喉,系目系;另一支脉从心系直行,上肺,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下行,至小指桡侧端。这心经在我们体内的循行路线,就如同大地上奔腾的江河,有着独特的轨迹和规律,与我们身体的各个脏腑紧密相连。”

我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目光紧紧跟随着孙思邈手指在经络图上的移动,脑海中努力勾勒着心经在体内运行的画面,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神秘的气血力量,沿着经络通道奔腾不息。孙思邈看着我专注的神情,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许。

“心主神明,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要义之一。”孙思邈神情庄重地说道,“心经对神志、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有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心,就如同我们身体的君主,主宰着我们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而心经则是守护心的重要通道。当心经的气血运行顺畅时,我们便能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若心经受阻,气血不畅,就会出现各种神志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多梦、焦虑、抑郁等,同时也会影响到心血管系统,引发心悸、心痛等病症。”

说罢,孙思邈拿起一根细细的银针,轻轻放在经络图上,开始逐一介绍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

极泉穴:气血的源头之泉

“首先是极泉穴,”孙思邈指着腋窝顶点处说道,“它位于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起始穴位,就像泉水的源头,心经的气血从这里开始向外布散。”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首穴,五行属水。从位置上看,它处于人体上肢与躯干的连接处,是气血从躯干流向上肢的重要枢纽。

传说,极泉穴是天上的神泉在人间的投影,能滋养人体的经络气血。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极泉穴能调节气血的输布,将心脏的气血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上肢。当我们感到胸闷、气短,或是上肢麻木、无力时,极泉穴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弹拨极泉穴,可刺激心经气血运行,改善上肢的血液循环,缓解上肢的不适症状。在按摩时,可将食指或中指放在极泉穴处,轻轻弹拨,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向手指方向放射,每次弹拨3 - 5分钟,每日可进行2 - 3次。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激极泉穴能调节心血管功能,改善心脏的供血和心律。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刺激极泉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起到宽胸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 。

青灵穴:清幽之灵的滋养

“再看这青灵穴,”孙思邈沿着经络图向下移动手指,停在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尺侧缘处,“它位于肘上,气血相对清灵,能滋养心经的气血。” 青灵穴,五行属水,处于心经气血运行的通道上,起着滋养和润泽心经气血的作用。它就像是一个宁静的湖泊,为流经的气血提供滋养。

相传,青灵穴是山林中的精灵守护的穴位,能安抚人的情绪。当人体出现头痛、目黄、胁痛等症状时,可能与青灵穴的气血不畅有关。通过按摩青灵穴,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这些不适。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青灵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从中医理论来讲,青灵穴还与人体的情志调节相关,当我们情绪烦躁、焦虑时,刺激青灵穴,能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让我们的心境恢复平静 。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青灵穴可能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

少海穴:调和身心的海洋

“接着是少海穴,”孙思邈让我弯曲手臂,指着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的位置,“它是心经的合穴,五行属水,在这里能起到水火相济的作用。” 少海穴,作为心经的合穴,是心经气血汇聚之处,就像一个汇聚百川的大海。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来看,心经属火,少海穴属水,水克火,但在这里是一种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关系,使心火不过旺,达到水火既济的和谐状态。

在古代传说中,少海穴是连接天地阴阳的穴位,能调和身心。少海穴主要用于治疗心痛、肘臂挛痛、瘰疬等病症。当人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引发心痛时,刺激少海穴能起到舒缓疼痛、调节心律的作用;若是肘臂因劳损、受寒出现挛痛,刺激少海穴可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疼痛。推拿少海穴时,可采用按揉、弹拨等手法,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刺少海穴时,直刺0.5 - 1寸,可根据患者病情与体质适当调整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激少海穴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还能改善上肢关节的活动功能。

灵道穴:神灵之道的指引

“这是灵道穴,”孙思邈将手指移至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它是心经经气通行的重要通道,能宁心安神、通络止痛。” 灵道穴,五行属金,处于心经气血运行的关键路径上。它如同一条神圣的通道,引导着心经的气血顺畅运行。

传说灵道穴是神灵降临人间的通道,能赋予人安宁的力量。在人体情志方面,灵道穴对失眠、多梦、惊悸等症状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当人受到惊吓、情绪不稳定时,灵道穴能起到安抚心神的作用。从经络循行来看,它还与上肢的经络气血相关,对于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刺激灵道穴能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效果。按摩灵道穴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2 - 3分钟,每天可进行3 - 4次;针刺时,直刺0.3 - 0.5寸,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现代研究发现,刺激灵道穴可能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通里穴:沟通内外的桥梁

“通里穴在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孙思邈继续介绍道,“它是心经与其他经络沟通的重要穴位,能调理心气、清热利咽。” 通里穴,五行属火,作为心经的络穴,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心经与其他经络,使经络之间的气血得以相互流通。

相传通里穴是古代信使传递信息的要道,能沟通内外。在临床上,通里穴常用于治疗心悸、怔忡、暴喑、舌强不语等病症。当人出现心脏不适,如心悸、心慌时,刺激通里穴可调节心经气血,缓解症状;对于因心火上炎导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通里穴能起到清热利咽的作用。按摩通里穴时,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针刺通里穴时,直刺0.3 - 0.5寸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激通里穴对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有一定作用,还可能对咽喉部的炎症有缓解效果。

阴郄穴:滋阴养血的隐秘之处

“阴郄穴位于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孙思邈说道,“它善于滋阴养血、安神固表,对阴虚火旺引起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阴郄穴,五行属水,是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尤其擅长调节人体的阴血。

传说阴郄穴是隐藏在黑暗中的神秘穴位,能滋养人体的阴血。在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阴郄穴作为心经的穴位,对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有独特的调理作用。例如,当人出现盗汗、失眠、心悸等症状,且辨证为阴虚火旺时,阴郄穴就能发挥其滋阴降火、养血安神的功效。按摩阴郄穴时,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2 - 3分钟,每天可进行3 - 4次;针刺时,直刺0.3 - 0.5寸 。现代研究发现,刺激阴郄穴可能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改善阴虚症状。

神门穴:心灵的宁静之门

“神门穴是心经原穴,”孙思邈握住我的手腕,找到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神门穴能宁心安神、清心泻火,对心烦失眠、惊悸怔忡等症状疗效显着。” 神门穴,五行属土,心属火,火生土,它就像是心脏输送能量的重要节点,汇聚并向外输送心脏的气血精华。

传说神门穴是神灵守护心灵的门户,能让人内心平静。当人因情绪波动、压力过大导致心烦意乱、难以入眠时,刺激神门穴能调节心经气血,平复紊乱的心神。在临床应用中,除了按摩、针灸,还可以用艾灸神门穴,对于心阳不足、虚寒体质的失眠患者,艾灸神门穴能起到温通心阳、安神助眠的效果。按摩神门穴时,手法要轻柔,频率大概保持在每分钟60 - 80次,每次按摩3 - 5分钟即可;针灸时,进针的角度、深度与手法都需精准把握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激神门穴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能改善大脑的神经递质水平,从而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少府穴:藏于深处的宝藏

“少府穴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孙思邈翻开我的手掌,指着相应位置说道,“它是心经的荥穴,五行属火,能清心泻火、理气活络。” 少府穴,作为心经的荥穴,就像一个隐藏在深处的宝藏。在五行中,荥穴多属火,与心经本身的五行属性相呼应,能增强心经的清热泻火之力。

传说少府穴是古代宝藏的藏匿之处,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当人体出现心火亢盛的症状,如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心中烦热等,少府穴能起到很好的清热泻火作用。同时,少府穴还与情志相关,对于因情绪压抑导致的胸闷、胁痛等症状,刺激少府穴能理气活络,缓解不适。按摩少府穴时,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以穴位处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3 - 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针刺少府穴时,直刺0.3 - 0.5寸 。现代研究发现,刺激少府穴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缓解心火过旺引起的症状。

少冲穴:生命的希望之光

“最后是少冲穴,”孙思邈拿起我的手,指着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的位置,“它是心经的井穴,五行属木,能清热熄风、醒神开窍,对高热、昏迷、癫狂等急症疗效独特。” 少冲穴,作为心经的井穴,是经络气血的起始点,虽微小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五行中,木生火,少冲穴为心经气血的运行提供初始动力。

传说少冲穴是生命希望的火种,能在危急时刻唤醒生命。当人突然高热惊厥、神志不清时,少冲穴就成为急救的关键穴位。在紧急情况下,可用三棱针点刺少冲穴放血,放出少量紫黑色血液,能起到清热泻火、醒神开窍的作用,让患者快速恢复神志。日常保健中,也可以用手指轻轻掐按少冲穴,每次1 - 2分钟,可起到清心除烦、醒脑提神的功效,尤其适合在精神疲惫、心烦意乱时使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刺激少冲穴对神经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大脑的功能,对急救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为了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穴位的作用,孙思邈还给我讲述了许多他在行医过程中运用心经穴位治病救人的案例。“曾经有一位妇人,长期失眠,伴有心慌、心烦等症状,多方医治无效。我仔细诊断后,发现她的心经气血不畅,神门穴和少府穴处有明显的阻滞。于是,我采用针灸神门穴和少府穴的方法为她治疗,配合中药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失眠症状逐渐改善,心慌、心烦的感觉也消失了。这位妇人是一位富家太太,平日里生活优渥,但心思细腻敏感,因家中琐事烦扰,长期情志不畅,导致心经气血郁滞。起初,她尝试了各种滋补之法,却不见效。我在为她针灸时,根据她的体质和病情,精准地选取穴位,控制针刺的深度和手法,每次治疗后,都能看到她的神色有所舒缓。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配合日常的穴位按摩和中药调养,她终于能安然入睡,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

“还有一位年轻的劳力者,在劳作时不慎扭伤肘臂,疼痛难忍,手臂无法正常活动。我检查后发现,是心经气血在少海穴处受阻。通过按摩和艾灸少海穴,配合一些舒筋活络的中药,没过多久,他的肘臂疼痛就消失了,手臂也恢复了正常的功能。这位劳力者每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身体强壮但气血容易瘀滞。受伤后,他的肘臂肿胀,活动受限,连日常的劳作都无法进行。我先用热毛巾为他热敷肘臂,放松肌肉,再用轻柔的手法按摩少海穴,激发穴位的气血运行。之后,采用艾灸的方法,以温和的热力渗透穴位,温通经络。经过一周的治疗,他的疼痛明显减轻,两周后,手臂就能自如活动,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听着孙思邈讲述的这些案例,我对心经穴位的神奇功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中对中医经络学说的敬畏之情也愈发浓烈。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这门古老而神奇的医术,将来也能像孙思邈一样,治病救人,为百姓解除病痛。

孙思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中医经络学博大精深,这手少阴心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想真正掌握这门学问,需要你有一颗敬畏之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穴位的奥秘,用爱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良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在医庐里跟随孙思邈,每天都认真学习心经穴位的知识,练习按摩和针灸穴位的手法。孙思邈还教导我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准确地判断心经的病变部位,以及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一次学习和实践,都让我对心经穴位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中医文化的信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掌握了手少阴心经穴位的精髓,也开始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为一些简单病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每当看到患者在我的治疗下,病情得到缓解,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我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我知道,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更是中医经络学说的伟大力量在闪耀。

在那个宁静的山林医庐里,我与孙思邈一起,在中医经络的世界里探索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也充满了希望与收获。而手少阴心经的穴位,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医经络的宝冠上,为我们照亮了通往健康与生命奥秘的道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