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50章正统帝崩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50章正统帝崩

作者:贰更2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从进了天牢,日子又恢复了规律。

每天点卯、下值、睡觉,转眼过去一个多月。

李平安与牢里狱卒混了个面熟,秉承少说少问,多听多看的原则,没有去打听任何关于犯人的消息。

朝廷将苏明远关进了天牢,定罪不定刑,显然上面在斗法。

短时间不会砍头,也就不用急着探望。

其中最相熟的同僚,莫过于同在伙房当值的胖厨子苏六,平日里闲聊方才得知,他竟然是京城名厨的亲传弟子。

擅长四个菜系,有十几道师门传承的秘方菜肴。

李平安大上十几岁,跟着狱卒称呼:“六子,这么大本事,怎么屈居伙房?”

“咱这伙房一般么?”

苏六双眼眯成缝,挥舞着锅铲炒勺:“咱不想在后厨混日子,在这做了三年饭,就是在等一個机会。”

“将我失去的一切都拿回来,将踩我的人都踩死!”

等什么机会,苏六没说。

李平安与狱卒闲聊,得知了真正原因。

年轻气盛与行业前辈比试厨艺,赢了也就罢了,还阴阳怪气的嘲讽,结果就是让人家封杀了。

京城有名有姓的馆子,苏六都进不去,小食肆又雇不起。

天牢自成体系,外边谁也管不着,最主要的是油水丰厚,苏六一待就是三年。

下了值。

李平安回到家中,媳妇拉着进屋

“相公,我回家看看母亲。”

李平安问道:“想通了?总要去看一眼的。”

“相公说得对。”

媳妇说道:“父亲生我养我,即使态度上多有苛待,也未曾少过吃喝。凉州生活几年,真切见过农人生活,才知道小时候已经很不错了!”

“确实如此。”

李平安微微颔首,只讲尊严不讲吃饭,那就舍本逐末了。

大乾的农人为了吃饱饭,恨不得给官吏磕头舔脚,老泰山人品不咋地,却也没真饿着媳妇,还请先生教书写字。

“再者,我也不是当年的我了!“

媳妇双目微眯,五指并掌凌空打出,丈外墙壁印了个手印。

这等情景若让江湖人看见了,说不得纳头便拜,献上所有家资,只求成为媳妇门人弟子。

“娘子威武……”

李平安眼看着媳妇十四年修至结丹,所谓的气凝液、液凝丹两大生死关卡,完全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艰难。

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媳妇就成了武道宗师。

人与人的差距,当真是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当然,李平安也出了大力,且不说功法、金银,真气结丹必须的奇物,追风骨不空钩无字书药王鼎任意挑选,省了许多功夫。

媳妇选择了药王鼎,炼入丹田,其他人再不能使用。

出了门。

马车一路来到胜业坊,停在张家门外。

傍晚时分。

张家仆役进进出出,似是在准备酒宴。

媳妇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家,倏然间双目泪流,记忆中母亲多有关怀,十余年未回去甚至不知生死。

“相公,我想进去看看。”

“等晚上。”

李平安抖动缰绳,马车来到街对面的悦来客栈,开了间临街的房子。

夜幕降临。

夫妻二人换上夜行衣,遮头盖脸只露出双眼,身形飞纵进入张家院子,媳妇按照记忆中路线来到自己闺房。

李平安熟练的开锁,推门进去,点燃蜡烛。

房间里清净整洁,应是常有人打扫。

媳妇坐在床前,左看看右摸摸,当年有多恨这间屋子幽禁自己,现在就有多怀念。

踏踏踏……

脚步声走近,李平安顺着门缝瞥了眼,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在侍女的搀扶下走近。

“娘亲!”

媳妇立刻认出了来人,见面觉得尴尬,离开又舍不得。

李平安抓住媳妇的手,静等着老妪推门进来,躬身施礼道。

“女婿拜见岳母。”

侍女见两个黑衣人,吓得手脚发抖,老妪却是镇定自若,不理会李平安,满是沧桑的双眼盯着媳妇。

“是不是玉儿回来了?”

“娘!”

媳妇身形闪烁,下一瞬就与母亲抱紧。

“回来就好。”

老妪心怀大慰,轻抚女儿后背。

片刻后,娘俩儿坐在床边叙话,回忆小时候的趣事,说张府这些年的变化。

老妪询问近些年经历,媳妇摇摇头没回答,只满脸幸福的说了句。

“女儿过得很好。”

“玉儿这气色,娘当然放心。”

老妪活了五十多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人,没有哪个能与现在的女儿相比,只安安静静的坐着,隐约就让人生畏。

武者尚在人的范畴,武道宗师已经超凡脱俗了。

聊了一个多时辰。

媳妇起身告辞,又去前院看望父亲。

张员外正陪着礼部员外郎吃酒,庆贺孙儿得中举人,年近花甲的老人,一杯杯酒喝个不停,显然心情极好。

儿子不成器,孙儿又继承门楣。

媳妇站在暗处观望许久,没等酒宴结束,便与李平安回客栈了。

……

养心殿。

五黄六月,仍燃着香炉。

正统帝半躺在软榻上,一本本翻看密折。

密折原本只来自镇抚司、东厂,正统帝登基之后,又扩大了范畴,允许州府县衙主副官、军队中下层武将上奏。

凡官员所听所闻,皆可上报。

这个制度,让底层文武官员有了投诉渠道,对主官的不满直达天听。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贪污**,坏处就是让皇帝更加劳累。

正统帝乐此不疲,宁肯少睡两个时辰,也要将权力死死握在手中,一分一毫都不允许臣子染指。

“南海市舶司,已经烂透了!”

这封密折来自江宁府守备的下属,参将纪士名,据他所说南海市舶司与海盗勾结,垄断出入口生意,获利巨万。

市舶司为了打击异己,纵容海盗劫掠,甚至联手江宁守备官,打开城门任海盗入城杀戮。

上报朝廷则夸大海盗力量,哄骗一大笔军饷。

正统帝沉吟片刻,写下批示:搜集实证,静等镇抚司接手此案。

这时。

云公公躬身上前,低声说道:“陛下,刘太医熬制的紫参养体汤好了。”

“呈上来罢。”

正统帝站起身,活动了下略微僵硬的筋骨,打了套道门秘传养生拳法,原本疲倦的神情恢复了精神。

片刻后。

云公公领着御膳房内侍,端着个托盘进来。

盘子有个晶莹剔透的玉盆,盆中羹汤热气腾腾,汤底是根紫色人参,根须清晰可见,看模样得五六十年药龄。

一般来说,几十年药龄的人参,根本没资格让正统帝服用。

这支紫参却是不同,乃是传说中的罕见灵物,与朱果、髓芝之类的灵果齐名。

太医院刚刚收到这支紫参,众太医就用法争论不休,大多数太医认为,应种在皇家药园中,让人日夜看护。

等到了百年药龄,效用能翻几倍。

这等灵药可遇不可求,纵使见多识广的太医也舍不得用。

消息传到正统帝耳中,命云公公传了句话,转天紫参就熬成了药羹。

什么灵药,也比不得陛下身子重要!

内侍将玉盆放在御案上,正统帝看了眼紫参,挥手示意云公公盛汤。

云公公取来玉碗玉勺,盛了一碗先自己尝了尝,等了片刻只觉得身子骨发热,由内而外暖洋洋的舒服。

“陛下,当真是上等灵药。”

云公公倒也不怕中毒,之前有两个内侍试药,他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随后又盛了一碗,正统帝接过吃了口,药力直达四肢百骸,很快感受到由内而外的燥热。

“不错,刘爱卿献药有功,赏百金。”

一连喝了几碗,又切了截紫参服用,比平日里饭吃得还多。

正统帝吃过药羹,只觉得精神奕奕,体内有股力量支撑,似乎恢复了年轻时的体力精深。

又批阅了两个时辰奏折,已经过了子时,正统帝仍然感觉不到疲惫。

“去珍妃那。”

“摆驾延禧宫!”

云公公扯着公鸭嗓传令,很快又内侍抬来玉辇,一路来到延禧宫。

珍妃本已熟睡,听到陛下要来留宿,立刻起床梳洗打扮,描画了妩媚诱人的妆容,在殿中等候陛下宠幸。

寅时。

云公公在殿门外站着,武道高明的他,轻易听到殿中声响。

“今儿陛下好生龙精虎猛,看来还能活些年,咱的好日子还长。珍妃也得恭敬着,这回没传避子汤,兴许能怀了龙种……”

正思索间,殿中传来一声尖叫。

云公公下意识破开殿门,身形如鬼魅,转瞬出现在床边。

珍妃缩在床角,满脸惊恐,抱着锦被哭泣。

正统帝浑身**裸,躺在床上抽搐不已,双眼翻白,鼻孔嘴角流血,哼哼哧哧听不清在说什么。

“传太医!”

……

正统十五年。

五月初九。

正统帝忽染恶疾,药石无用。

……

五月十日。

延禧宫。

殿外僧人道士齐聚,诵经声阵阵。

殿内药香浓郁,十几个太医跪在床前,面如土色。

大乾没有杀太医的先例,然而眼前皇帝惯会不尊祖制,又是突遭变故,恼怒之下未准就全拖下去砍了。

正统帝躺在床上,嘴歪眼斜,面色青紫。

沉寂了许久,眼神中的不甘缓缓消散,似是彻底死心。

“朕要见康儿。”

床边侍候的程皇后,眼底闪过喜色,后宫默默无闻等了十几年,不争不抢不闹事,终于熬出了头。

先前那些得意的贱婢,本宫一个个收拾!

云公公收敛灰心丧气,连忙走出殿外,看了眼跪成一排祈福的皇子,躬身来到赵康身前。

双腿弯成近乎贴地,比跪着的赵康还低半头。

“殿下,陛下要见您。”

赵康遵遵从常恭叮嘱,听到什么消息都不悲不喜,先是对着宫殿三叩九拜,然后跟在云公公后边进去。

“拜见父皇。”

没敢高呼万岁,省的刺激到父皇,到嘴的皇位丢了。

“你们下去吧。”

正统帝挥挥手,殿中所有人退下,只剩下父子二人:“康儿,走近些,朕有些话与你说。”

赵康躬身向前,侧耳靠近。

“父皇请讲,儿臣定秉记于心。”

“朕继位至今,朝廷内外清净,大乾兴盛在即,不过……”

正统帝话音一转:“朕做事太过严苛,你登基之后要行宽仁之政,对百官勋贵好一些,莫要学朕刻薄。”

赵康点头道:“儿臣遵命。”

“朕培养的文官武将,多正值壮年,你择忠心者用之,不忠者杀之。”

正统帝说到这里,忍不住叹息:“可惜朕不得天命,本想着三五年后,北征蛮族,现在便宜你了。”

赵康躬身道:“儿臣不敢居功,定教史书记载父皇功绩。”

“功绩?朕定是一身骂名……”

正统帝说道:“世家勋贵骂朕也无妨,杀了那么多人,骂一骂也是合情合理。只要忠心于你,便可用之,不必在意朕这个死人,一切以国事为重!”

赵康双目含泪:“父皇!”

世人都说父皇好名,若听到这些话,大抵会羞愧至极。

“还有件事需要交代,关于苏明远。”

正统帝问道:“伱可知朕为何要杀他?”

赵康心思电转,知道这是父皇的考验,沉吟许久后说道:“其一,苏明远执掌中枢十余载,已有权臣之相。”

正统帝微微点点头,算是认可赵康的说法。

尤其是忽遭恶疾,苏明远更不能留,国朝不允许出现两代权相。

赵康继续说道:“其二,父皇与士大夫共天下,士绅虽是国朝吸血虫,却也帮着牧民,功大于过。”

“好一个功大于过。”

正统帝眼中闪过赞许,他原本没想好传位于谁,听到这话就放心了不少。

国朝稳固之功,胜过一切过错。

“朕果真没有看错人!”

正统帝颤颤巍巍的举起手,从床头拿出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有传位圣旨:“朕早就属意于你,这些年只是考验心性。”

赵康感激涕零,这些年对父皇不立太子的埋怨,顿时烟消云散。

“父皇,儿臣定兢兢业业,保国朝延绵!”

“朕相信你,咳咳咳……”

正统帝面皮抽搐,剧烈咳嗽几声,嘴里溅出几滴黑血,摇头制止了赵康帮着擦拭,继续说道。

“最后一件事,就是如何杀苏明远。”

“杀是一定要杀的,不过得将他的用处榨干。”

“你登基之后,先行施恩于苏明远,表示对新政支持。借机逼迫士绅让步,削减其权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正统帝歇息片刻,继续说道:“可以准许免税,但是要定额,而不是尽数免除!”

“儿臣明白。”

赵康点头答应,问道:“父皇,您究竟如何看待苏明远?”

“这个人是治世之能臣,说为大乾续命百年也不为过。”

正统帝说道:“朕初登基时,税收不过四五千万两,去年已然破亿两,等限制了士绅免税,还会大幅增长……”

赵康迟疑道:“那苏明远死后如何定名?”

“此事你不必太过在意,死后功也好,过也罢。”

正统帝幽幽说道:“那只是短暂的评价,待季乾灭亡,自有后来人为其翻案正名!”

这话似是在说苏明远,又似是在说自己。

赵康恍然:“儿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其他的么,也没什么可交代的。”

正统帝青紫臃肿的脸庞,浮现几分得意与骄傲。

“朕宵衣旰食十五载,梳理大乾三十六州,自诩还是有些用处。你只需宽仁厚德,天下自然大兴,成明君圣主……”

……

五月初十。

子时。

景阳钟九响。

正统帝崩,天下缟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