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13章读书未晚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13章读书未晚

作者:贰更2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陆家庄紧邻清元河,出资修建了码头。

艄公将船靠岸,码头上值守的两个汉子,见李平安夫妇二人面生,出声询问来历。

“客官从哪里来?”

“京城。”

李平安取出路引:“早些年在陆家村教书,途径故地,特意来看一看。”

汉子诧异出声,仔细打量李平安片刻,躬身拱手道。

“原来是唐先生,咱是陆大升,跟着您读过两年书。”

“偷狗的大升?”

李平安略微有些印象,这厮是所教最后一批学生,读书认字不灵光,调皮捣蛋数得着。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偷了里正家的狗,事后自然是打的半死,还是李平安说句好话,否则真会打断条腿。

“小时候胡闹的事,先生莫要再提。”

陆大升面露窘迫,心底又有几分怀念,自从先生离开后,族学管理松懈,再没人逼着自个儿念书。

结果身为陆家族人,只能来看码头,就这还是仗着先生教的认字。

“你快去通报一声,我给先生带路。”

陆大升吩咐同伴报信,自己领着李平安,不急不缓的向庄子走,嘴里絮絮叨叨说着近些年的变化。

“托京叔的福,吃喝不愁,孩子能上学……”

“族里每年都会分钱,纵使什么也不干,都比小时候收入多……”

片刻后。

李平安走到陆家庄门外,两三丈高的实木大门已经打开,二三十号人在外面迎接,领头的几个老者面容相熟。

“唐兄弟终于回来了?”

“大福哥!”

李平安认出老者身份,陆三爷的大儿子,也是陆家族长,当年关系不错互以兄弟相称。

“前些日咱还念叨,今儿就见着了,死前了了個念想。”

陆福同样五十多岁,白发苍苍,身形佝偻,拄着根拐杖,看起来比李平安老了不止十岁。

李平安诧异陆福老迈,与旁的村民逐个打招呼。

大多数认识,少数不认识的也有关系,至少是某个学生的儿子,毕竟当年整个村的青少年都是自己学生。

一路向陆家庄内走去。

紧邻青石墙的是低矮茅草屋,听陆福介绍是长工、佃户的居所,向里走就是陆家人住处,青砖灰瓦明显更坚固。

中间还有诸如马厩、粮仓等建筑,俨然是个小型城池。

庄子最中央是陆家村祠堂,旁边建造了阁楼,由陆京题“文昌”二字,用于族中开会和招待贵客。

李平安注意到四角箭楼上,竟然有持刀带弓的青壮,不禁诧异道。

“为何这般防备森严?”

“不得不防,前些年遭了匪。”

陆福叹息道:“族里有着京城的关系,做生意赚了些银子,结果刚运回村,就招来匪徒劫掠……”

李平安恍然,比起抢底蕴深厚的地主老财,乍富的陆家村更容易得手。

当下即使是隆庆盛世,也有不少土匪山贼,与乱世绿林好汉的区别,大抵是成不了什么气候。

陆大升低声道:“福叔的儿子,就死在匪徒刀下。”

李平安算是明白,为何陆福如此苍老,记忆中他只一个儿子。

文昌楼中已经摆好了宴席,鸡鸭鱼肉,海参鲍鱼,地上的海里的山上的河里的,几十个菜满满一大桌。

李平安看到农家土酒坛子,笑道:“大福哥有心了,咱就惦记着这一口。”

“当年你说一月一坛酒,结果哪里够喝,总撺掇着我去偷酒出来……”

陆福拉着李平安坐在主位,人老了总喜欢怀念过去,尤其是当着十多年未见的老兄弟,更是有说不完的话。

李平安也是如此,人虽未老,心却有几分老。

何况在陆家村隐居那些年,活得最为轻松自在,错非有杀劫追着,再过几十年也不愿离开。

酒席过半时。

有人推门进来,脚步飞快走到李平安面前,噗通跪下双目含泪。

“学生拜见先生。”

“快快起来,三十岁的人了,怎么还不稳重。”

李平安认出中年汉子,正是学生陆云,与当年青涩相比多了几分暮气,鼻间下巴蓄了胡须。

陆云起身说道:“先生回来的消息,大升报去了府城商号,学生立刻快马赶来,唯恐错过。”

李平安微微颔首:“听大福哥讲,你现在是陆家商号主事,不错不错。”

“学生如今成就,全凭先生教的好。”

陆云天生聪慧,少年时近乎过目不忘,在众多学生中鹤立鸡群,每每回想先生闲言碎语,愈发觉得深奥玄妙。

李平安没有教授四书五经之外的东西,至多有些算数,也在大乾数术范围之内。

然而平日里教育学生,难免会带有自我认知,这些话建立在后世观点之上,高屋建瓴,自然高妙。

少年时听不懂,长大了经历世事愈深,自然愈发体味深刻。

陆云加入宴席后,又是一番回忆,三五杯酒入腹,拉着李平安的手泪流满面:“先生,经商非我愿啊……”

“父亲临终前,祈求我原谅他,后悔当初逼迫我做账房先生……”

李平安拍了拍陆云肩膀,亲眼看着两个孩子,受自己和家人的影响,走上了迥然不同的道路。

当年陆京父母,也逼着他去寻差事,后来他宁肯背着啃老、浪荡的名头,让人指指点点说痴心妄想,最终金榜题名。

事实上,选择并无对错。

李平安劝慰道:“你现在读书也不晚!”

陆云喃喃道:“我已经三十岁,早不似当年聪慧,商会里有一大堆事,还要照顾妻儿……”

李平安无奈耸耸肩,目前陆云的困境,与当年一般无二。

当真是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纵使经历过一回,再遇上类似的选择,也不会有别的结果。

酒席结束。

村中青壮将喝醉的族长、宿老接走,李平安在陆云的陪同下,参观陆家庄族学。

陆氏族学位于祠堂后,单独建造的学堂。

未进门就听到朗朗读书声,少说有三四十个学生,放在府城都算是规模较大的族学了。

“当年先生屡屡说,读书改变命运!”

陆云说道:“我对此极为认同,每年从商号中抽出两成利润,用于支持族学,近些年颇有成效……”

陆家除了陆京,另有一名举人三名秀才。

如若下一代再出个进士,陆家就称得上书香门第,耕读传家了。

李平安推开道门缝,看到里面读书的孩童,个个有桌椅板凳,摆放着厚厚的书册和笔墨纸砚。

“这条件,比当年好多了!”

“好了何止百倍。”

陆云叹息道:“先生讲课的木板,我就摆在家中,常与儿子讲当年在沙地上写字,兔崽子竟然不信。”

“还反驳我说,京哥绝不可能靠沙土中进士!”

“这话儿当真说的不错。”

李平安点头赞同,一个人的成就不止是天赋和努力,气运或者说机会同样起到决定性作用。

晚上。

李平安没住在庄子里,而是去了野外故居。

陆云常年打理修缮,干净整洁,里面还准备了新被褥,随时等着先生回来暂住。

夜里。

茅草屋外风声呼啸,李平安与媳妇说着悄悄话,这里有夫妻二人诸多记忆,其中最多的就是养小孩。

“唉,英儿长大了,不似小时候可爱!”

“要不咱再养一个?亲生的。”

李平安当年很是排斥儿女,唯恐成为长生路上的绊脚石,如今已经养大了唐英,也不差多一个了。

唐英虽不是亲生儿子,然而他发生危险,李平安做不到见死不救。

媳妇点点头:“那也得看天意,总不能说有就有。”

“嗯嗯嗯,咱们平日里多增加天意!”

李平安现在固阳功大成,又有真气滋养肉身,自信能和媳妇战个平局,将来还能战而胜之。

翌日清晨。

李平安腰酸背痛的起床,扶着墙眺望田野,对古谚语更加信服。

草庐住了小半月,启程去雍州。

陆家庄外。

李平安与故友依依惜别,上一次辞别尚在壮年,还有再见的机会,这回真的成了人生诀别。

将来再途经故地,眼前大多数人都已入土,村中认得李平安的人不多了。

“大福哥、柱子哥、二狗哥……保重!”

“唐兄弟,路上注意安全。”

一群老头站在大门口,不舍的望着李平安背影,直到消失不见了才回庄子。

陆云送李平安到码头,已经有人唤来艄公,船费都付过了。顺清元河一路西下,近乎能到达凉州西界,之后翻过凉山就是雍州。

“先生,保重。”

李平安微微颔首,登船后说道:“你也琢磨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陆云望着远去的船只,忽然大声喊道。

“先生,现在读书不晚吗?”

“什么时候都不晚!”

……

雍州。

距离上次战乱,过去了十三年。

自先皇开始四处迁入人口,填充空荡荡的城池村镇,恢复耕地商贸,已然恢复了七八成繁华。

金刚寺。

当年雄踞一州的顶尖宗门,经历自净后,又成了名不见经传的隐世宗门。

朝廷将尸祸大部分罪责,归结于金刚寺僧人,至今仍然处处排挤,莫说传道收徒,连下山都有人监视。

这日。

两个老者翻山越岭,来到群山深处,登上蜿蜒的石阶,来到金刚寺门外。

寺庙占地只十余亩,青砖灰瓦,表面尽是斑驳痕迹,从外面看就是个深山无名古刹。

媳妇诧异道:“这般小庙供养得起武道宗师?”

李平安指着望不到边的群山万壑:“整条山脉都是金刚寺的产业,随便挖几条矿脉,便足够练武所用了。”

媳妇说道:“难怪有人说和尚虚伪,明明有钱,庙修的这般清苦。”

“这是金刚寺祖地,已经有千年历史,看似清苦简朴,实则随意一件古物拿出去都价值千金。”

李平安上前扣动门环,稍稍施展几分力气。

咚咚咚……

声音传遍整个寺庙,很快有沙弥开门,双手合十躬身说道。

“居士若是上香礼佛,还请去别处,本寺静修不对外开放。”

李平安说道:“请问智刚大师是否在山上,我是他好友,特意来拜访。”

“智刚师祖正在讲经,小僧这就去禀报,还请居士稍等片刻。”

约莫一刻钟过去。

寺门再次打开,智刚硕大身形走出来,脸上止不住的笑容。

“居士,洒家想你想得紧。”

“大师想念的恐怕是春……天里的京城吧?”

智刚微微一怔,见李平安不断使眼色,顿时明白过来,双手合十郑重说道。

“见过安玉居士,小僧怀念的正是京城春色!”

“大师不必多礼。”

媳妇听到这笔名称呼,顿时笑容满面,比练武功有趣多了,自然就没在意二人话语间的机锋。

智刚前面带路,三人向金刚寺禅房走去。

路上遇到年轻僧人,个个躬身行礼,或称师祖,或称师叔。

李平安惊叹道:“大师也成了师祖辈的人物了,当真是岁月催人老,犹记得当年在殓尸房,伱我还是小字辈。”

智刚颔首道:“洒家在寺中枯坐参禅十余载,每每午夜梦回,仍然想做个捉刀人……”

“大师是在出世入世。”

李平安问道:“刚刚听那小和尚说,大师在讲经?寺中前辈莫非不怕,将年轻僧人带歪了?”

智刚当年自称修原始密宗,不禁酒肉女色,修为直追佛祖。

这等狂人的佛法,寻常僧人听了,恐怕修出来的不是佛,而是一个个魔头。

果然。

智刚撇了撇嘴说道:“寻常僧人哪有悟性,可不敢教他们洒家佛法,只是照本宣科领着念经而已!”

说话间来到禅房,已经有僧人准备好茶水。

“山间野茶,居士莫要嫌弃。”

智刚挥手让僧人退下,方才说道:“明日咱们下山,去城里吃酒,定要喝个不醉不归!”

李平安摇头道:“酒事后再喝不晚,这回来有要事相商。”

智刚正色道:“居士且说,是不是茬架?洒家在山里憋得厉害,正缺个理由活动筋骨。”

李平安从袖口取出控尸笛:“大师认不认得此物?”

“控尸笛……”

智刚眼底闪过凶光,筋骨绷紧咯吱咯吱作响,整个人似乎又凭空涨大了一圈,坐在对面如山如岳。

“它怎么在居士手中?错非此奇物,当年雍州不至于死伤百万!”

“今日寻大师,正是报当年之仇。”

李平安吹响控尸笛,发出呜呜咽咽的声响,如怨如诉,如泣如慕。

“我在雍州活动一段时日,故意暴露控尸笛,世外桃源的人必然会登门,到时候合力围杀,运气好或能追溯桃源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