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 第20章花甲进士

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20章花甲进士

作者:贰更2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都。

南城常安坊。

街上房屋破旧,污水横流,横七竖八躺着乞丐流民。

巡逻差役捂着口鼻,仍然遮掩不住恶臭钻入鼻子,逐家逐户踹门,骂咧咧收取摊派杂税。

老张头小心翼翼的询问:“差爷,收什么税?”

“修路钱!”

“路没修啊。”

“不交钱怎么修?”

“去年交钱了也没修……”

“你这老家伙,找茬是不是?”

差役一把将老头推了个趔趄,冲进院子里扫了眼:“没钱就用米面抵,没米面……老张头你闺女呢?”

老张头吓得面色发白,连忙摸出铜钱。

“差爷,我交税。”

“早就该识相!”

差役夺过铜钱,也不数具体数额就收入口袋,反正只是巧立名目,多几文少几文并不重要,随后去隔壁家敲门。

咚咚咚……

开门的是个老儒,满头白发,面黄肌瘦,身上长衫洗的发白。

差役催促道:“书呆子,交税!”

老儒诺诺说道:“先皇已经改了税法,每年只收一回税费,这修路钱从何而来?”

四下或围观或偷听的百姓,眼底闪过愤恨,自从换了皇帝,官员胥吏日渐猖狂,早就废弃的苛捐杂税又卷土重来。

差役自然知道不该收税,抽出腰刀恐吓道。

“先皇是先皇,当今是当今,不交钱就抓去打板子!”

百姓见到明晃晃的刀片,顿时吓得鸟兽散,交税便交税吧,总比抓去牢里受罪要好得多。

差役见此情形,眼底闪过得意,这帮胆小如鼠的泥腿子,随便吓唬吓唬就能捞到油水,过些时日再换个名目。

老儒是個硬骨头,厉声呵斥。

“贪官污吏,竟敢污蔑先皇,当诛,当诛……”

“这书呆子,给我打!”

三个差役围着老儒拳打脚踢,从他怀里搜刮出一串铜钱,洋洋得意的继续收税。

老儒哼哼吱吱半晌,等差役走远了,拍拍屁股起身回屋。

屋里或坐或站着十几个玄衣汉子,个个身形雄壮,持刀带剑凶神恶煞,胸口绣着“天下”二字。

为首汉子疑惑道:“老黄,何必这般作弄自己?”

老黄擦了擦脸上的灰尘泥土:“当然是让百姓恨朝廷!”

汉子摇头道:“他们恨有什么用?一群没权没钱、不通武道的泥腿子,再怎么恨朝廷,也只会乖乖听话。”

“龙堂主这话可说错了!”

老黄反驳道:“我通读史书三百卷,自太祖起事至世祖中兴,打天下倚靠的就是泥腿子,练武的才有几个人?”

龙堂主笑道:“你读了这么多书,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老黄脸上立刻显出颓废,唉声叹息的坐下,嘴里叽里咕噜的说些话,全是听不懂的之乎者也之类。

四下众人也跟着哄笑起来,屋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笑过之后,龙堂主挥了挥手,众人熄声。

“我等奉命来京城,收服各大武馆,为盟主打前站,你们有什么想法,既快又不闹出动静?”

京畿重地,遍布镇抚司、东厂探子,但凡出现大规模火拼,必然引来朝廷关注,后果很难预料。

有汉子说道:“上门踢馆,服的活,不服的死!”

这主意得到大多数人认同,江湖向来强者为尊,解决问题就是直来直去。

这时。

一道陌生的声音传来:“金刀武馆背后是禁军副统领,五虎武馆与东厂勾连,飞腾武馆是镇抚司的钉子……”

“谁?”

老黄反应最是灵敏,身体一缩一张如猿猴跳跃,袖口滑出软剑,刺向声音来源。

“剑仙门的招式,有几分飘逸,可惜功力太浅!”

话音落下,墙角凭空浮现人影,高丈二有余,脚踏地面头顶房梁,硕大鬼爪张开抓住老黄,拎到半空四目相对。

老黄看着青面獠牙,血盆大口,吓得尖叫一声晕了过去。

江湖汉子哪见过这等恐怖情景,错非龙堂主坐镇,几欲四散奔逃,即使如此也个个手脚发颤,握不紧兵器。

龙堂主知晓奇物,沉声问道:“朝廷密探?”

恶鬼将老黄扔到一旁,赤红眼珠上下打量龙堂主,靛青鼻尖耸动。

“好浓的龙血味道!”

“你究竟是谁?”

龙堂主沉声喝问,催动体内流淌的龙血,体表长出金灿灿龙鳞,手脚化作利爪。

“这南城没有本座不知道的事。”

恶鬼扫过胆战心惊的众人:“剑仙门传人、漕帮弟子、龙鳞卫……赵宗将你们这群反贼聚在一起,可是要造反?”

“前辈是将我们捉去朝廷领赏?”

龙堂主感受恶鬼恐怖威严,融合了龙血的洗髓高手,竟然镇压的难以动弹。

“不,本座也要参一股……”

恶鬼手中倏然出现柄鬼头刀,上面沾满了黑红血液,没有凝固而是不断涌动流淌。

“皇帝有气运神物护体,唯有这柄孽刀能破开,到时候进了皇宫,本座要亲手将隆庆的脑袋砍下来!”

龙堂主没有拒绝的资格,只得答应:“天下盟欢迎前辈加入,不知前辈尊号?”

“本座姓宋,伱与老龙头说过,他自己知晓。”

恶鬼挥手扔下个令牌:“本座已经收服城中大小帮派,拿着这令牌上门,便能将你们的人送来京城。”

话音落下,恶鬼化作青烟消散不见。

龙堂主松了口气,收敛龙血,捡起令牌仔细观察。

巴掌大小,青铜材质,上面写着个“宋”字,反面铭刻一座威严庙宇。

“哎呀……”

老黄惊叫一声,懵懵懂懂似是方才转醒,刷刷刷挥舞软剑:“那恶鬼哪里去了,我要和它大战三百回合!”

“莫要装了,人都走了。”

龙堂主瞥了眼,这厮实力不弱于自己,怎么可能晕过去:“老黄在京城待得久,可知有什么姓宋的高人?”

老黄让人识破装晕,脸上没有任何羞赧。

“宋家是京城的名门望族,然而称得上江湖高人的,只有城隍庙那位!”

……

隆庆十四年。

秋闱。

李平安照例落榜,唐英得中二甲第九名。

东华门唱名,跨马游街,琼林宴,一系列的流程走完,最后就是授官。

陆京运作之下,唐英入刑部都查司任郎官,掌吏员废置及平反冤案等事,属于刑部位卑权重的部门。

……

状元楼。

人声鼎沸,热闹喧哗。

崔家主倒背着手,溜溜达达的进门,遇到书生就打招呼。

穷的主动问缺不缺银钱,需不需要差事,富的就攀一攀亲戚,崔家千年传承只要想结交,七扭八歪总能绕进来。

“崔家能崛起,靠的就是读书人,咱可不能忘本!”

崔家主抬眼看向门头,挂了一幅幅牌匾,秋闱之后又多了三幅。

探花郎、二甲第九、三甲第六都曾受状元楼恩惠,如今高中进士,留下墨宝表明未忘恩,又能融入崔家圈子。

譬如三家第六的同进士,贫苦出身,按照常理会下放地方为官,甚至可能延迟授官。

毕竟进士年年有,官位就那么多。

然而融入崔家圈子后,吃了几场酒,认识了不少师兄、前辈,得以留在京中任职。

“这都是崔家的底蕴啊!”

崔家主面露喜色,盯着牌匾打量许久,忽然觉得“正大光明”四个字,笔迹很是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

“这字……”

皱眉沉思许久,恍然明悟:“这字是苏公的,与家中藏书一模一样!”

苏明远当年抄书为生,自从官至首辅,状元楼就将所有抄录书册收藏起来,等几百年后就是顶尖珍藏。

崔家主时常翻看,立刻认出了字迹,顾不得怀缅过去,急匆匆走向柜台。

“那副字是谁挂上去的?”

“家主,是唐郎官送来的墨宝。”

掌柜的是崔家支脉,追根溯源比崔家主血脉纯正的多,奈何时移世易,当年看不上眼的远房亲戚成了主脉。

“他竟然有这层渊源……”

崔家主第一个念头是取下牌匾,如今崔家经过整合,已经回到了世家阵营。

虽然屈居末流,与当年荣光相距甚远,也是新党的死对头。

转念一想:“唐英与陆京关系亲近,陆尚书是陛下左膀右臂,以其年龄熬也能熬到阁老,到时候新党就占了上风!”

掌柜的见家主皱眉,问道:“是不是将牌匾取下来?”

“不用,挂着就好。”

崔家主拿定了主意,或许这是恢复崔家荣光的机会,吩咐道。

“换个大些的牌匾,挂在显眼位置……嗯,铭上唐郎官的字,莫再这般无名无姓了!”

……

清晨。

李平安来牢里当值,点卯时遇到了马主簿。

“恭喜唐兄弟,麟儿高中!”

“多谢大人。”

李平安拱手道:“过些日鼎香楼摆宴,明儿请柬送到府上,大人可要赏脸来。”

“好说好说,一定到。”

马主簿顿时笑容满面,结交了几年,终于成了朋友,早就想好了如何与唐英攀关系。

曾经唐英举人试的主考官,与马主簿是同座师的师兄弟,这么绕一圈,二人就有了几分同门情谊。

“听闻陆尚书与唐郎官互称兄弟,四舍五入本官也就是唐尚书师叔!”

马主簿轻抚胡须,眼珠转动,已经憧憬离开天牢去六部任职了。

伙房。

李平安推门进去,发现里面站满了人。

“恭喜唐爷!”

“唐爷什么时候摆宴,咱去帮忙。”

“早就看唐爷不凡,今儿让咱说中了……”

狱卒们簇拥着李平安,各种恭维话说个不停,显然知道了唐英高中进士。

“都来都来。”

李平安点头答应,别人嫌弃狱卒卑贱,自己就是胥吏出身,何况坚信人与人本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

叙了会话,同僚们告辞离开。

鲁御憨笑道:“恭喜唐爷,祝唐爷日后高中!”

“老鲁这话儿最合心意。”

李平安从袖口取出书册,坐在伙房读书,两年间已经成了习惯,无论多么热闹或烟熏火燎的环境,都能沉浸读书。

晌午。

从笼屉中拿了两个馒头,一路来到甲二狱。

“周先生,今天这篇文章您给瞧瞧。”

李平安又换了老师,牢里关着的是前礼部侍郎,曾主持会试,著书十几卷的大儒,现在为了馒头辛苦批改文章。

“不错不错,足以考中举人。”

周侍郎称赞几声,随后解析文章,哪些句子不合适。

“这句切记不可引用,遇到老顽固就犯了忌讳……这句不错,但是太新,举人试唯稳为主……”

李平安仔细记下,这等大儒相当于后世高考命题专家,每一句都是科考宝典。

文章解析完,馒头正好吃光。

周侍郎笑着说道:“唐爷五十有二,仍有此求学向道之心,当真是圣人教化之功!”

“卢先生谬赞。”

李平安好奇道:“这些天请教文章,先生性子豁达自在,怎么会犯下贪墨之罪?”

周侍郎沉默半晌,叹息道。

“老夫幼时家贫,得了卢家恩德才得以读书做官,现在还了!”

……

隆庆十五年。

春闱。

李平安中举,秋闱失利。

……

隆庆二十二年。

秋闱。

李平安得中进士,二甲倒数第二。

……

九月十六。

勤政殿。

三百余新科进士站在殿外,等待面圣。

李平安白发苍苍,在所有人中年岁最大。

临近晌午升上仍未召见,左右士子投来关切目光,低声说道:“年兄身体可还好?”

“尚可。”

李平安抚了抚胡须,微微抬头瞥了眼大殿,心中有几分担忧。

燕赤霄曾讲过世上顶尖奇物,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皇族至宝,具体什么物件不清楚,却能反制任何奇物。

正因如此,大乾皇帝才极少死于刺杀。

晌午。

宦官扯着嗓子长嚎,三甲进士按照次序进殿。

百官已经惯例让开中间位置,看着鱼贯而入的新科进士,大多面带笑意,似是想到了当年自己也是这般小心翼翼。

按照面圣前的礼仪培训,众人三呼万岁。

“平身。”

隆庆帝坐在龙椅上看向所有人,登基二十余载,早已蕴养出帝王威严,目光所至新科进士纷纷低头躬身。

环视一遭,目光落在李平安身上。

这厮属实有些不合群,老态龙钟,瘦弱佝偻,仿佛随时会倒地不起一命呜呼。

见过二十多位状元,隆庆帝已经不稀奇,似这种半截入土的老进士却是新鲜,指着李平安问道。

“你多少岁了?”

李平安出列,叩首道:“回禀陛下,臣刚刚过完六十整寿。”

隆庆疑惑道:“如此年岁,竟还能受得科考之苦?”

李平安说道:“臣沐浴圣恩,不觉有累。”

“不错。”

隆庆帝心情颇为愉悦,治下出了花甲进士,正是教化之功:“花甲年岁受不得长途颠簸,不适外放做官,六部可有中意之处?”

话音落下,几十道视线看向李平安,蕴含羡慕、嫉妒甚至敌意。

李平安在决定科举时,就已经做好了打算。

“陛下,臣年老体衰,已经到了颐养年岁,六部官员事务繁重难以承担,请陛下恩准去藏书阁编纂修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