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饮食男女 > 第691章 上官老师

饮食男女 第691章 上官老师

作者:武文弄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9 00:31:1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都说我李学武不做亏本的买卖,你看我这次不就吃亏了嘛——”

从国际饭店会议室走出来,李学武苦笑着对高雅琴耸了耸肩膀,道:“下次还是您来主持谈判吧。”

“那也得看怎么定义吃亏。”

高雅琴不为所动,迈步向前走着,得体的宽领行政套装更显英姿飒爽,精明干练。

她好像是在为李学武开脱,实际上却点出了李学武的小心思,“你这招隔山打牛可是够老练的啊。”

“老练什么啊,您都看出来了。”

李学武几乎同一个身位,与高雅琴一同走出了大厅,在酒店服务人员的帮助下上了汽车.

他还是很少享受这种有人开车门的服务,特别地同服务员点头致以谢意,从容又富有风度。

“这招不一定灵不灵呢。”

待两位领导坐上了汽车,三台车组成的车队这才缓缓开出了国际饭店的大院。

由李学武负责主持具体谈判业务,高雅琴负责拍板签署贸易合同,于4月8日星期二这一天,红星厂与阿特贸易团伙(叫团队也行)达成了最终的贸易协议。

协议总贸易额超过了700万美刀(2450万RMB),贸易项目包含了多个品类。

除去年阿特订单购买的单兵挂具、装具、轻武器、罐头食品以外,今年七个人的贸易团伙集体选择了红星厂代工生产的全套轻重武器,以及新型压缩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阿特的单人签单量减少了很多,但组团签单量超过了去年。

武器订单包括66-6式狙击步枪、54式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自动步枪,54式冲锋枪,以及轻兵所连同红星厂共同研制生产的68-1型手雷,68-1霰弹枪。

其他重武器还包括56式轻机枪、56式重机枪、54-8式高射机枪、56式14.5毫米四联高射机枪,以及轻兵所连同晨光厂共同研制并交给红星厂代工的68式爆破筒。

54-8式高射机枪较原型54-1式有了明显的不同,整体重量由原来的137公斤减少为了65公斤。

这是李学武特别要求的,也是阿特团伙比较关注且愿意下订单的主要原因。

轻量化定型的54-8式高射机具备了车载能力,平射能作为重机枪使用,抬高能打低空目标。

而在协议谈判中阿特等团队成员也提出了其他武器的轻量化发展意见,比如迫击炮、火箭炮等等。

李学武是上过战场的,对54式枪组和火力支援装备的重量也是深感无奈,好用但死沉死沉的。

知道为什么这个年代的山地作战还强调骡马机动能力吗?

就因为班排组运动战士扛不动这些铁疙瘩,宁愿放弃火力也要扔下它们,没有骡马根本带不走。

虽然阿特团伙都强调了武器的轻量化意见,但在重火力采购清单上还是选择了买买买。

63式60mm迫击炮、63式107火箭炮、56式火箭筒等等,订单量太大甚至惊动了调查部。

当然了,有轻兵所、保密部和红星厂背书,这一次的交易还是完美地敲定了。

不是原装武器用不起,而是这里更有性价比。

以56式火箭筒为例,原型是RPG-2型,性能更优,价格却是原版的一半,你说买谁的?

其实这个时期,毛子那边已经换装了更先进的RPG-7火箭筒,使用了更重的反坦克高爆弹的反坦克铁拳。

但是,先进不等于性价比,落后不等于不好用。

RPG2火箭筒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容易修复,而且弹药补给充分,价格也非常低廉。

虽然它的口径只有40毫米,但是发射的却是弹径达82毫米的PG-2反坦克高爆弹,在有效射程150米以内穿甲厚度能达到200毫米,整体重量却只有4.67千克。

也就是说,阿特老家以及那些常年混战的邻居大叔单人就能扛着一把RPG颠颠地遛弯儿,甚至还能在背包里放三枚备用弹,打装甲目标可以,拆墙拆堡垒也好用。

56式火箭筒就脱胎于RPG-2,同样采用前口装填的方式,且为两端开口设计。

当发射炮弹的时候,产生的反冲气体会从炮管后方冲出,这样就不会产生明显的后坐力。

当然了,打过老40火的读者都知道,这玩意儿后焰非常明显,一不留神就烧鸡了。

不管怎么说,RPG-2火箭筒的设计成功就代表了56式火箭筒的优秀,这个时代的兵器工业系统有句话说的好嘛,毛子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换个名字就可以了。

所以别鄙视李学武,他也是跟前辈们学的。

有人问了,毛子都换装RPG-7了,为啥红星厂还在卖力地生产56式火箭筒?

很简单,毛子都有RPG-7了,凭什么我们不能有?

轻兵所提供的消息,新的火箭筒已经定型实验了,估计也就一年多就能批量生产和换装。

所以红星厂才能拿到56式火箭筒的生产批文,以及对外贸易的手续。

包括5开头的武器以及部分6开头的重武器,其实都已经处于落后的边缘了,在世界武器排名中基本落后。

所以,上面并不在乎红星厂的改造、研发和生产。

其实也是这个年代的常态了,李学武作为红星厂安全部门负责人,手底下随时能拉出一个师你信吗?

这年月挂机械厂的不一定是生产拖拉机的,尤其是偏远地区小三线企业,各个手里都有绝活。

当然了,红星厂研发出了优秀的产品也没有任何的保护限制,谁都能拿走去仿造生产,最多给你个奖状。

把落后装备以五金工业的项目做成出口订单,上面是乐不得的,这时候穷的连“工艺品”都敢卖了。

既然就快有新的40火了,56式火箭筒也就成为老40火了,但它存在的意义是非常紧要的。

轻兵所所长,也就是李学武的便宜老叔就跟他讲过,正因为有了非常宝贵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才会给新武器的研究奠定基础。

同样的,李学武运作红星厂的渠道,以轻兵所为出口订单主体,将李代桃僵、偷梁换柱、掩人耳目等奇葩理由代工生产的兵器卖给阿特团伙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毕竟谁都不能忽视了李学武提出的合成营设想。

这不是为了忽悠阿特等人作为广告代言人,将国产特色武器进行改造升级,匹配红星厂的汽车工业,做一场虚伪无力的海市蜃楼骗那些土豪金的钱。

在谈判桌上,李学武特别向他们七人展示了【红星牌】轻型合成营全套装备和设备,震瞎了他们的狗眼。

这些贩卖和平的混蛋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很勇敢地在沙盘上与李学武进行了兵棋推演。

结果就不用说了,输的目瞪狗呆,两眼冒光。

因为他们的部队遭遇了无人机的袭击,很突然的那种,直接懵逼了。

无人机是什么鬼?

7人齐齐抬起头看着李学武,想要个不耍赖的理由。

李学武并没有做多解释,只是强调了轻型合成营未来会有无人机的配置,打击效果就是他说的那样。

只能说有些装备过于先进,无法展示

结果这个采购了5万吨罐头、5000枚煤气罐、一堆国产落后武器装备的杂牌贸易商竟然敢夸下海口。

红星厂只要能生产无人机,他们就坚定地站在红星厂这一边,甘心做代言人,代货“主播”。

李学武之所以说这一次的买卖谈亏了,就是这一次展示之后,阿特等人提出了第一单采购权。

要说别小看了阿特这样的“小商人”呢,越是这样的小商人,越是精明胆大。

他和其他六名同伙共同提出了每年不少于3000万采购订单量,以换取轻型合成营第一单采购权。

条件也很简单直白,这支合成营装备会被投放给最需要,也是最快见效的某个区域,以实验实战效果。

第一单合成营装备必须以低于成本价供应给他们,如果效果显著,随后的订单也不能超过平均订单价值。

也就是说,阿特团伙用每年的贸易量和合成营后续采购价为筹码,赌他们没有看错李学武的梦想。

一旦合成营创造出了优秀的价值,那他们会快速地从小卡拉米成长为中规模卡拉米,那可是迈了一大步。

既然已经谈成了今年2450万,以后每年不少于3000万的采购订单量,为啥高雅琴还说他是隔山打牛呢?

很简单,阿特他们也不是傻子,协议做了特别期限限制,先进的坦途汽车、新型的武器装备、三种直升飞机等等,要在两年内看得见,并且附录在合成营清单内,能够真正地采购到这样的先进装备,而不是减配。

无人机当然不可能在期限内,这玩意儿世界上都正在研究,只能做补充要求。

李学武给了上官琪20年的时间,只要她在20年内研究出无人机,就算她完成任务了。

同样的,在协议中红星厂也承诺,一旦出售无人机,必须给阿特他们谈判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二十年后的阿特在哪了。

隔山打牛打的不是阿特,而是圣塔雅集团和三禾株式会社这两个与红星厂深度技术合作的老狐狸企业。

红星厂不缺少出口型订单,更不缺少产品倾销地,甚至基础工业产品和较为落后的工业产品也能找到出路,是时候给他们上点压力了。

——

说到压力,其实最近上官琪的压力就挺大的。

不说如火如荼正在建设的KH-4直升飞机生产线,就只厂里又传来了直升飞机制造厂扩建的好消息。

红星厂将同法商圣塔雅集团合作引进法国先进的美洲豹运输直升机和云雀武装直升机。

当然了,上官琪不是恨红星厂发展太快,而是恨自己的项目发展的太慢了。

秘书长提出的四轴小型无人机研究项目进展缓慢。

她甚至一度怀疑秘书长是不是搞错了,这种小型无人机的研发方向是错误的,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

搞科研的反思没成功的理由无非就两个研判方向,一个是自己错了,一个是时代错了。

直升飞机制造厂连建三条生产线,投资超过了八百万,可秘书长给无人机项目批了五百万的预算。

也就是说,20年内,她就算是烧,也得把这500万烧干净了,等同于烧了三分之二直升飞机制造厂。

20多岁的她有着很深厚的科学研究基础,父兄一大家子人都是搞相关技术的优秀人才。

可做项目不能凭借上阵父子兵来提振士气,毕竟项目里也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人,还有其他技术大佬呢。

拿着高工资,享受高待遇,用着新设备,可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对比发展愈加迅速的其他项目组,尤其是直升飞机建设和科研项目同行,深感愧疚和无力。

几个项目组里都有来自原单位107项目组的同事,大家都在一个厂区,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虽然互相不会提及各自的研究领域成果和方向,可厂报上刊登的消息就足以证明谁做的更好,谁选的更好。

当初她按照李学武的要求,从107项目组里选走了最好的研究员,拿到了最高的科研经费。

现在不仅被挑剩下的同事给了她压力,就连被她挑选来的研究员也成了她的压力来源。

她经常会愧疚,觉得不如一边,又对不起另一边。

年纪轻轻的她就承担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日渐憔悴,可又不想麻烦父母。

中午饭后,不知怎么的,便从科研所食堂走到了主办公区,上了三楼找到了正准备休息的秘书长。

“呦,稀客啊,来,进来坐。”

李学武鞋都脱了,刚在简易板床上躺下,便见到了踌躇着站在门口的宝贝疙瘩。

能在未来带来几百上千亿市场的项目负责人,可不就是红星厂的宝贝疙瘩嘛。

“对不起啊,秘书长,我打扰您休息了——”

直等走到李学武办公室门口了,听见了对方的招呼,上官琪才回过神来,瞬间脸红了起来。

李学武却是没在意她的突然到来,也是看出了她的犹豫和满脸的憔悴。

他也知道搞科研的很辛苦,但也不至于这么拼命吧?

去年第一次见上官琪的时候她还像个十**的大姑娘,现在一看都快成二十**的阿姨了。

这是科研,不是嗑命啊!

“打扰就打扰了吧,见到你我彻底睡不着了。”

李学武用一句玩笑话瓦解了上官琪的尴尬,没有假客气,倒是真真诚。

“我现在没有专职秘书,你要喝什么得自己动手了,”他穿上了拖鞋站起身,整理了衣服抬眼示意了门口的茶柜说道:“有红茶和咖啡,喝哪个自己泡。”

“不麻烦了,我不渴。”

上官琪感受到了李学武的平易近人,干笑了一声,说道:“刚吃完中午饭,不知道怎么的就来您这了。”

“说明你有话要跟我说呗,”李学武笑着走到了门口,弯腰捡了咖啡桶出来,玩笑道:“总不能是心里想着我,腿就跟着来了吧?哈哈哈——”

上官琪真是没想到,平时看起来很严肃的秘书长竟然还有如此幽默开放的一面。

似是这种玩笑话,以前在阿美莉卡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自然是不防备说笑的,但回到国内以后……

她从未见到过像秘书长这样风趣又有风度的男人。

“我是跟你开玩笑呢。”

李学武动手给她泡了一杯咖啡,给自己则是在茶杯里续了热水。

两只手端着走到了沙发旁边,摆放好了,这才看向了犹自站在茶几旁的上官琪,“坐吧,来都来了。”

“谢谢——”上官琪在他坦然温和的目光中放下了所有的尴尬和紧张,矜持着点点头,坐在了长沙发上。

李学武的新办公室很小,比较保卫楼那边差远了,连最起码的休息室都没有。

他是喜欢午休的,每天都要睡20分钟左右。

睡眠质量很好的他,只要一躺下,便是深度睡眠。

醒来后一杯红茶醒醒脑,一整个下午必然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主办公楼建了快有二十年了,还是49年接收前建的呢,那时候可宏伟气派,机关工作绰绰有余。

可来到了二十年后,机关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充膨胀,原有的主办公楼早就不堪重负。

红星厂在最近十年内又围着办公区大院其他三个方向分别建了四栋大小不一的办公楼。

最小的是保卫处原本的办公楼,李学武当科长的时候换到了同在门口方向的新办公楼。

最新的是主办公楼左手边原谠委楼,才建成不到两年,结果楼还没用几天,谠委结构没了。

有胡说八道的厂职工瞎传,说这栋楼封闭了办公区的风水,堵了杨书记的命格,结果他下去了。

还说李学武之所以能三年三个台阶,就因为他在保卫科科长的任上促使了保卫楼挪到了新楼。

老话不是说嘛,树挪死,人挪活,结果李学武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现在都成厂领导了。

可惜了,厂领导的办公条件都还没有保卫处长好呢。

保卫处用的是新办公楼,虽然在大门旁,位置一般,但胜在宽敞,李学武的办公室更宽敞。

上官琪没少去,经常去签费用,找李学武要钱去。

这边的办公室她还是第一次来,可让她自己都觉得诧异的是,她竟然能精准地找到这里来。

更让她脸红的是,她潜意识就认为李学武在这。

在李学武的示意下,她捧起了桌上的咖啡杯,味道浓郁真诚,直冲大脑,让她精神提振了几分。

偷偷打量着李学武的办公室环境,在心里做了对比,顿时觉得厂领导也不好当呢。

自从红星厂进行机关人事变革,以及最新的集团化管理班子架构搭建,这主办公楼就更显得拥挤不堪了。

尤其是这主办公楼三楼,厂管委办班子成员扩充以后,厂领导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一个,一层楼都占了。

你说楼下和楼上都有地方,可你要是管委会大管家,你能把哪位领导的办公室上调,哪位领导的办公室下调啊?还不得打起来啊!

你觉得李主任是一把,可以去四楼,同几个会议室一起,可李主任不愿意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你又觉得哪位领导不值得你的尊重,可以放去二楼,被其他班子同志“踩”在脚下呢?

所以这个问题无解,主办公楼虽然环境一般,可坐北朝南,名正言顺。

虽然三楼显得拥挤,可大家平起平坐,身份对等。

这些班子成员里李学武最小,无论是年龄还是职级,所以他也是发扬风格,不换办公室。

以前管委办主任的办公室多加了一块秘书长的牌子,其他两位管委办副主任也只能屈就于原来副主任的那一间办公室。

可在上官琪的眼中,作为秘书长的他,办公环境真的很简陋,却不见他嫌弃和不满。

长方形的办公室,办公桌侧着窗子贴着一角摆放,办公桌对面是两把椅子,椅子后面是整面墙的文件柜。

一长一短两张沙发挤在办公桌的右侧靠门位置。

再加上沙发围着的茶几,以及文件柜右侧靠门位置的茶柜,将小小的办公室填了个满满登登。

“茶淀家具厂的产品。”

李学武见她打量着办公桌与文件柜之间的简易折迭床,端起茶杯笑着介绍道:“贸易管理中心在运营。”

“我们家也有一张,是我二哥买的,”上官琪见李学武看破了自己的观察,有些不好意思地抿着嘴角低下头解释道:“他也养成了午休的习惯,说午休很科学。”

“呵呵,你觉得不科学吗?”

李学武轻笑着说道:“我父亲是中医,我爱人是西医,我也有很多医生朋友,他们都认可午休习惯。”

“只要时间不要太长,就不会给心脏太多压力。”

“这我倒是没研究过。”

上官琪端着咖啡喝了一小口,眼睛一亮,抬起头看着李学武说道:“味道很醇正,国内也有卖这种?”

“不清楚,朋友送的。”

李学武微微一笑道:“我喝不惯,一直放在那。”

“你可能也知道,彭晓力现在负责其他工作了,茶柜里的东西都是他交接前收拾的,否则我都找不到。”

“是,我听说了——”上官琪又喝了一小口,目光不自然地挪向了别处,“您怎么不选个专职秘书?”

“暂时没需要,也不想为难人。”

李学武的回答足够简练,让上官琪都有些惊讶。

她诧异地看了李学武一眼,说道:“您现在负责的工作这么繁重,没有专职秘书怎么忙的过来?”

“距离我办公室十步之内就是委办综合办,”李学武笑着用手指了指,说道:“那里有很多秘书帮我。”

“很多工作不一定非要专职职业,很多问题也不是只有唯一的答案,”李学武看着她的眼睛说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时候需要换换思维思路。”

上官琪听出了李学武话里的劝慰,面色顿时恢复了刚刚来时的郁郁,低下了头不说话了。

“你来的正好,我刚好有几个问题想要跟你请教。”

李学武见她低落的情绪,站起身在上官琪惊讶的目光中走到办公桌旁找出了一本书走了过来。

“我刚刚学到了欧拉角,关于其求解的办法一直摸不到门径,能问问你吗?”

“欧——欧拉角?”

上官琪惊讶的表情更甚,瞪大了眼睛看了他手里的数学书,问道:“您是自学还是跟着老师在学习?”

她有些错愕地解释道:“我知道您还在大学进修,我是说您……您怎么学到这些知识了?”

“我大学学的是马列主义。”

李学武抿着嘴角强调了一句,坐回到了沙发上,将明显翻过很多遍的书放在了茶几上。

“我数学底子很薄弱,只有高中基础,学起这些来有些费劲,跟教授们请教过几次,慢慢摸索着学习。”

“那您还真是——”

上官琪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的震惊和钦佩了,眨了眨眼睛,说道:“您学这些是为了……”

她试着问了一句,可没有问完全,但她已经猜到李学武为什么要学欧拉角了。

欧拉角是一种描述刚体旋转的三个关键参数的方法,由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在1776年提出来的。

它用来确定定点转动刚体位置的3个一组独立角参量,由章动角θ、旋进角(即进动角)ψ和自转角φ组成。

说起来很复杂,但它是解析四轴无人机四元解算姿态角的参数数法,是她目前研究项目的一个内容。

这对于她来说不是什么深奥的知识,对项目来说也只是算是基础知识罢了。

但对于李学武这样日常工作繁忙的厂领导来说,还能抽出时间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就真的很难得了。

“虽然帮不上你们的忙,”李学武微微一笑,说到:“但总要理解你们的辛苦和努力嘛。”

“领导,我——”上官琪哽住了,愣愣地看着李学武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学武敲了敲数学书,看着她说道:“我的教授告诉我说,求解欧拉角要用到很多复杂的数学知识。”

“呃——是,是有点复杂,”上官琪回过神,她看得出李学武目光里对知识的认真和求解的态度,低下头指了数学书上的相关公式内容解释道:“但求解它却有很多办法,比如这里用到的欧拉角法、四元数法、方向余弦法、三角函数法、Rodrigues参数法、等效旋转矢量法。”

“原来解决它有这么多种办法啊!”

李学武微微惊讶道:“但我连一种都搞不懂。”

“呵呵——您没必要……”

上官琪忍不住轻笑了一声,刚想说您作为领导,没必要了解这些,可抬起头看着李学武的研究,她又把话咽了回去,拿了书边的铅笔在白纸上做了演算和解答。

她写的很慢,讲解的也很认真,也看得出李学武听得很认真,一步一步地解释清楚了。

第一次用了欧拉角法,第二次则用了四元数法。

她给李学武介绍了目前项目组对欧拉角的测算实验,发现方向余弦法在对载体姿态动力学求解时会产生歪斜、刻度和漂移误差。

但SINS中在进行姿态求解时估计出这些误差是很重要的,与方向余弦法相比,四元数法的优点在于不仅歪斜误差等于零;而且刻度误差的推导很简单,能得出便于进一步分析的解析表达式。

而方向余弦法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分析和检测到刻度误差,且不能得出通用的结论。

“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欧拉角法、方向余弦法和四元数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四元数法具有最佳的性能。”

上官琪抬起头,眨了眨眼睛,看着有些迷茫跟不上的李学武问道:“我是不是讲的太快了?”

“不,不是你的问题,”李学武摆了摆手,说到:“是我的基础太薄弱了,反应的也太慢了。”

“虽然我很敬佩您的学习精神,但您也不用对自己如此苛刻,”上官琪轻声劝慰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我们实验欧拉角一样,得慢慢来。”

“嗯,是我太心急了啊。”

李学武了然地点点头,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小事不急,大事不乱,事急则变,事缓则圆的道理我都忘了啊,”

“对——对不起,领导。”

这会儿上官琪也听明白了,秘书长其实是在劝自己,有些羞愧地低下了头。

李学武看着她说道:“是人都有情绪,没有情绪的不成了石头人了嘛。”

“但人与石头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咱们有思想,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适应工作和生活,对吧?”

“嗯,我又给您添麻烦了。”

上官琪抬起头,看向李学武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就是慌了。”

“很正常,我能理解你。”

李学武端起茶杯说道:“我现在都不敢去学校上大课,因为怕跟不上被同学们嘲笑。”

“你看看,那是红星厂的某位领导,却连这么基础的知识都不知道,就这还领导呢?那我也行——”

他故意用第三人的语气讲着自己,逗笑了上官琪。

“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上官琪目露感激地说道:“我回去后会努力调节自己情绪的,把项目工作做好。”

“要把管理工作做好,”李学武强调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领头羊不仅仅技术领先,更要精神领先。”

他点了点上官琪说道:“你要是丢了精气神,那这个项目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我记住您的话了,”上官琪认真地说道:“我回去后一定认真检讨自己。”

“想明白就好了,检讨,没那么严重。”

李学武仔细整理了刚刚上官琪讲解的草稿纸,夹在了书里,说道:“谁还没有迷茫的时候呢?”

“领导,我有一个疑问。”

上官琪见李学武如此的随和,也认真地问出了心中的疑问:“您为什么要我们研究四轴微型无人机呢?”

“您应该知道,固定翼喷气式无人机才是主流。”

“什么是主流?谁规定的?”李学武同样认真了表情,道:“从1914年一战中英国研制无人驾驶空中炸弹失败以来,到1917年英国研制世界上第一款无人驾驶飞机以坠机失败告终,谁规定无人机该怎么研究了?”

“美利坚人?”李学武挑了挑眉毛,说道:“那一年斯佩里空中鱼雷有了自动陀螺稳定仪。”

“1935年,蜂后式无人机,无线电遥控全尺寸靶机,这算近代无人机历史上的开山鼻祖了吧?”

他顿了顿,继续讲道:“作为靶机和自杀式无人机的蜂后不也被淘汰了吗?”

“我知道阿美莉卡搞出了D21,但我更知道这玩意儿到目前为止实验了8次,只将就着成功了不到三次。”

“你知道‘长空’无人机吗?”

李学武嘴角动了动,讲道:“咱们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搞出来的却是一个亚音速的靶机。”

“当然了,我不是说长空无人机没用,但在我的心目中,它没有那么的有用,至少没有形成战斗力。”

他比划着说道:“目前阿美莉卡飞进来十几架次的无人机,但都掉下来了,这就是固定翼。”

“可是——”上官琪有些气馁地说道:“就算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可我们的研究能力实在是……”

“嗯,你可以直说的。”

李学武听得出来她的语气变化,点点头说道:“一清二白是我们的现状,艰苦奋斗也是我们的决心。”

他站起身从报刊堆里翻找着,嘴里说道:“我知道你们研究所缺少人才,也一直在跟厂里想办法。”

“这是——”上官琪茫然地从李学武手里接过一份报纸,在他的示意下看了起来。

报纸上的内容很简单,就在前天,***在北江省管委会《关于大专院校毕业分配工作的报告》中批示:“毕业生分配问题是个普遍问题,不仅大学、且有中小学”。

***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各大中小学面向农村、边疆、工矿、基层,即“四个面向”,及时做好毕业生的分配工作。

指示是有了,可就连闭门造飞机的上官琪都知道,这“四个面向”在此时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全面压缩、绝大多数工矿和基层都无法招工的形势下,实际上只能面向农村和边疆。

她好像明白了李学武的意思,抬起头有些希冀地看了过来,见到了领导脸上的微笑。

“我已经同谷副主任谈过了,”李学武手轻轻拍了拍沙发扶手上的数学书说道:“人事处会将大学生招收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实施。”

“不惜余力,拓宽科技。”

他手掌按在数学书上,说道:“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上次咱们提到的IBM360计算机到港了,下周就能到厂安装了。”

“真的——太好了!”

上官琪兴奋的差点跳起来,上次领导确实说过,可她根本不敢想。

这个时期科技封锁的太严重了,这种级别的电子计算机很难弄进来,除非是特殊的渠道。

万万没想到,领导说到做到,真把计算机搞到了。

“我还可以跟你透个底儿。”

李学武自信地看着满眼兴奋的她说道:“最近咱们厂能从馹本拿到更先进的电子生产技术,法国也会提供一些必要且先进的无线电电控系统技术。”

“而且,冶金厂那边已经确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研究进度非常顺利,实验材料你也不用愁了。”

他点点头,看着重新找回自信的上官琪说道:“我还帮你联系了在京几个大学的业内泰斗做顾问,需要什么材料,只要国外公开有的,我就能给你搞回来。”

“所以——”李学武看着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彩,但眼眶里已经有了泪水的上官琪笑着问道:“咱们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谢谢您,领导——”

上官琪抹了眼泪,笑着说道:“您对我们的支持太多了。”

“都是为了共同的理想。”李学武笑着看向她,说道:“你们慢慢研究,我也慢慢学习。”

他举了举手里的数学书说道:“我尽量争取在你们有了研究成果之前学会这些基础知识,看看谁更快。”

“我已经感受到压力了。”

上官琪笑着整理了情绪,说道:“遇到您这样学习型的领导,我能表达的只有敬佩和敬仰了。”

“夸我就算了——”李学武笑着说道:“我是好读书,但不求甚解。”

“工作实在是太多了,只能挤出之余的时间用来学习和了解,去拜访教授请教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领导,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听了李学武的话,上官琪主动讲道:“我可以帮助您学习这些知识。”

有些冲动地说出了这句话,她又怕李学武误会了她的意思,本末倒置,耽误了科研,便补充道:“我是说我工作以外的时间,可以你帮您……”

“呵呵,那我得准备束脩了。”

李学武没在意她的紧张和尴尬,站起身走到茶柜旁找出了那罐咖啡,回过头对上官琪问道:“上官老师,这个行吗?”

——

PS:昨天谁问那个时候有没有抽纸的,这个就是了,拆开包装打开是一迭的皱纹纸。(我不会乱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