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家兄朱允炆,请陛下赴死! > 第20章 夜访刘三吾

家兄朱允炆,请陛下赴死! 第20章 夜访刘三吾

作者:相遇依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22:49: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晚上。

刘三吾的府上。

赵宁儿携带着重礼,前来拜访刘三吾。

两个人见面之后,分宾主落座,仆人献茶。

刘三吾手扶着拐杖,笑道:“吴王,你来就来,还带这么多的礼物干什么?”

“老人家,这是我爹的一点心意,请您老人家一定笑纳。”赵宁儿态度十分恭敬。

“你爹真是个好人啊!

据老臣观察,满朝文武之中,就数赵将军最为忠诚。

听说,前几天,他去拜见陛下,为营救吴王,把脑袋都磕破了。”

“这事儿你也听说了?”

“这个无道的昏君!”刘三吾说到这里,气得胡子撅起老高。

“老人家,我也听说了,你也去见陛下替吴王求情了,你差点……差点儿撞在了柱子上。”

刘三吾叹息了一声:“武死战,文死谏,这是我们做臣子的本分。

昏君无道,忠言逆耳,他听不进去。

他偏偏要听那个小人黄子澄的话,你说可气不可气?”

刘三吾说到这里,气得脸红脖子粗,额头上青筋暴起。

赵宁儿看了,心中暗笑,心想这老头子这么大的年纪了,脾气还是如此暴烈:“不管怎么样,我代表允熥谢谢你。”

刘三吾摆了摆手:“不必客气,我一生阅人无数,我知道允熥是个忠臣,也是个重情义的人,

他把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看得特别重啊。

所以,燕王朱棣起十万大军来犯的时候,我以全家性命保举吴王,这孩子打小我就觉得他将来有出息。

如今,先帝已经驾崩了,我作为臣子,不应该说别的,

但是,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呀。

这个皇位应该是允熥的呀。

这一次,先帝自己违背了自己立下的《皇明祖训》,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如果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那么,朱雄英死了之后,朱允熥就是嫡皇孙,理应继承皇位,怎么能轮到朱允炆呢?

虽然说后来吕氏由侧妃扶正了,但是,那也不能改变朱允炆庶出的身份呀。

先帝也是一时糊涂啊。”

虽然赵宁儿知道刘三吾是一片好心,也是忠臣,但是不管在谁的面前说话,都要留有三分余地。

她想到这里,于是说道:“老人家,吴王根本没有觊觎皇位的想法呀。”

刘三吾咳嗽了两声:“吴王妃,这事儿我何尝不知啊?

我老头子今年八十多岁了,来日无多!

但是,我感觉到陛下是很难守得住这个江山的。

他的性格有点像历史上大秦的扶苏、汉惠帝刘盈、汉元帝刘奭和汉献帝刘协,性格太过软弱,又没有什么主见。

蓝玉若在世,朱棣肯定不敢来犯,因为仅蓝玉一人便足以对付他。

可是,蓝玉已经死了,朱棣无所顾忌。

虽然眼前他退了兵,但是有姚广孝和张玉那些人,朱棣随时都有可能兴兵南下。

到那时,朝廷用谁去抵挡朱棣?

我想来想去,除了吴王朱允熥,恐怕没有人能对付得了朱棣。

尤其是朱棣的那个次子朱高煦,骁勇善战,勇猛无敌。”

赵宁儿听了,不禁动容地问道:“老人家,你也知道朱高煦?”

“是啊,听说他曾经一个人斗杀过一头猛虎,实在是太过厉害了呀。

其实,在老臣看来,真正厉害的还是世子朱高炽,

虽然他身体肥胖,行动有所不便,可是,他也学会了射箭。

此人遇事沉着冷静,锋芒内敛,不像朱高煦那么张扬。

朱棣为了培养朱高炽,为他特别挑选了几名大儒,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都很了不起。”

赵宁儿端起茶碗抿了一口:“如此说来,燕王朱棣的福分不浅呐,三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优秀!”

“是啊,朱棣算是个有福的人了。”

“虽然永熥已被陛下从锦衣卫的牢房之中释放了出来,但是,却被软禁在吴王府中,长此下去,又该怎么办呢?”

刘三吾听了之后,摇头叹息:“吴王凭一人之力退去了朱棣的十万大军,解了京师之围,陛下不加以封赏,却又把吴王给投进了锦衣卫的监牢。

朱棣借着吊丧之名,兴兵而来,气势汹汹,说什么以防盗贼,其实有夺取皇位的嫌疑,

陛下对朱棣不加以惩处,却反而加封了他两千户的食邑,这不是赏罚不明是什么?

这不是昏庸无道,又是什么?

可惜的是,老臣以死相谏,陛下都听不进去呀。

想当年,先帝创业何其艰难?

先帝出身贫苦,本是一个放牛的孩童,曾经做过皇觉寺的和尚。

后来,他又投奔了郭子兴。

先帝作战十分勇敢,郭子兴相中了他,把他招为女婿。

从那以后,先帝才逐渐站稳了脚跟。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有了大明的天下。

太子朱标,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接班人。

先帝对他十分满意,认为他十分贤明,觉得他的性格正好弥补了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将会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明君。

先帝为了培养朱标,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可是,没想到朱标得了伤寒病,一命呜呼。

太子之位悬而未决,老臣以为先帝会把皇位传给朱允熥,没想到他却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先帝说话不算数,自己立下的规矩却不遵守。

可是,他是皇帝,谁又敢指责他呢?”

赵宁儿听到这里,若有所思,问道:“我听说先帝之所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朱允熥的身后有常氏家族和蓝氏家族支持他。

先帝担心将来朱允熥无法驾驭那些外戚的势力,所以,他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是这样吗?”

闻言,刘三吾站起身来,拄着拐杖,在厅堂里来回走动,摇头晃脑地说道:“在老臣看来,先帝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他过分看中了常氏家族和蓝氏家族这些外戚的弊端,却忽略了他们的优势。

想当初,在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外卫青不是外戚吗?

霍去病不也是外戚吗?

可是,他们为大汉征伐匈奴立下了汗马功劳。

卫青七战七捷,霍去病饮马瀚海、封狼居胥,创造了后世的将军无法逾越的巅峰。

如果说常玉春和蓝玉有一个人在世的话,朱棣敢如此嚣张吗?

再说了,我看朱允熥不是那无能之辈,也不一定就驾驭不了他们。

你我看,先帝是放大了外戚力量的弊端,把他们想得太过于强大了。”

“老人家所言极是啊。”

“自古以来,宗室、外戚、宦官和权臣这四种力量相互交织,此起彼伏,此消彼长。

西汉初年,刘邦死后,吕后当权,

刘邦与众位大臣曾经杀白马立下了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可是,吕后却不管这些,封吕禄、吕产为王,差点儿颠覆了刘姓江山。

后来,周勃、陈平等人联合刘姓宗室铲除了诸吕;

到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刘姓宗室勾结在一起,攻打长安。

汉景帝任命窦婴为大将军,周亚夫为太尉,联合梁王刘武,三个月平定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驾崩之后,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由于刘弗陵年幼,汉武帝留下了四位辅助大臣。

其中包括鼎鼎有名的霍光,霍光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权臣,他曾经废掉皇帝刘贺,另立刘病已为汉宣帝。

到了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十常侍十分猖獗。

皇上称张让为‘亚父’,对他言听计从。

十常侍联合起来,居然把大将军何进给杀了。

后来,袁绍发动了宫廷政变,把宦官斩尽诛绝。

这四种力量往往轮番登上历史舞台。

如果君主懦弱的话,便很难驾驭他们。

老臣认为当今陛下性格懦弱,无法驾驭悍将和外戚,

可是,朱允熥却不同,

从表面上看,他显得憨厚了一些,实际上英明神武,智谋过人。

倘若朱允熥做了皇帝,老臣认为他完全可以驾驭的。”

赵宁儿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老人家,谢谢你对允熥的肯定。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允熥被软禁在吴王府上,你能有什么办法把他营救出来吗?”

“吴王现在的状况怎么样?”刘三吾十分关心。

“他很好,他吃得饱,睡得香,昨天晚上,我们还见面了。”

“哦,你们是怎么见面的?

听说陛下让纪昌率领三百羽林卫看守吴王府,不是说里面的人不让出来,外面的人不让进去的吗?”刘三吾感到很意外。

赵宁儿并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刘三吾听了之后,点头称赞:“还是吴王有办法呀,那纪昌仗着他哥哥纪纲的势力飞扬跋扈。

可是,他在吴王的面前,却啥也不是。

吴王让他跪着,他就不敢站着。

只要吴王身体健康,情绪稳定,状态良好,我们可以慢慢想办法。”

“允熥说了,没有陛下的旨意,他是不会出来的。”

刘三吾听了之后,微微一笑:“别着急,吴王是在等待时机啊。”

“什么时机?”

刘三吾手捻须髯,缓缓道:“想当年,司马懿受了多少挫折?

蜀军一来,曹魏朝廷无将可用,便会起用司马懿做平西大都督,让他统兵前去迎敌,

一旦等到诸葛亮退兵了之后,曹魏朝廷又会找借囗把司马懿的官职一撸到底,甚至,把他贬回老家。

所有的这一切,司马懿都坦然接受。

可是,到最后怎么样呢?

正始十年,司马懿利用曹爽陪同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墓的机会,发动了政变,控制了洛阳城防,罢黜了曹爽大将军的职位,并且诛其三族,从而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他性格坚韧,身体好,长寿啊。

看来吴王是要学司马懿呀。”

“啊?司马懿长寿,难道说吴王会被困在吴王府中几十年吗?”赵宁儿吃惊地问道。

刘三吾哈哈一笑:“吴王妃,你不必过于紧张,依老臣看,要不了多久,陛下还会再去请吴王出来的。”

“能吗?”赵宁儿双眉紧蹙,半信半疑。

“老臣觉得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奉天殿。

朱允炆坐在文案内,正在阅读《红楼梦》。

黄子澄垂手伺立在一旁。

朱允炆被那本书深深地吸引,看了很长时间,突然,拍案叫绝:“好!这本书写得真是太好了!”

黄子澄吓得一哆嗦,不知道陛下今天是哪根神经错乱了,不由地问道:“陛下,请问你读的是什么书?

竟然让你如此激动?”

“爱卿,你可曾听说过《红楼梦》吗?”

黄子澄冥思苦想,道:“回陛下,虽然微臣读了不少书,但是,从来不曾听说过《红楼梦》啊。”

朱允炆把《红楼梦》第一卷和第二卷递给了黄子澄。

黄子澄看了之后,也是大呼:“妙哉!

陛下,此书颇有新意,从女娲补天所用的一颗顽石说起,随着神瑛侍者一起来到了人间,于是,贾宝玉出生时,口里便含着通灵宝玉,这不是太奇妙了吗?”

“是的。”

黄子澄接着说:“贾雨村这个人物也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当他作为一名穷书生的时候,很有志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过,他这个人很会结交朋友,遇到了像甄士隐那样的好人,接济他。

他终于考中了进士,不久又升为知府。

不过,他这个人贪赃枉法,贪污徇私,被革了职,然后,到了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

朱允炆站起身来,倒背着双手,在厅堂里来回直溜:“你说朱允熥在吴王府上杜撰此书,是不是有什么含沙射影的意思在里面?”

“呃,陛下的意思是?”

“自古以来,就有文字狱。

在北宋神宗年间,就发生了‘乌台诗案’,苏轼在诗文中表达了对新政不满的情绪,被神宗下了狱。

如果说,朱允熥在此书之中有暗讽朝廷之意,朕便可以光明正大地治他的罪。”

黄子成一听,也是一皱眉:“到目前为止,微臣尚未发现书中所言有什么不妥之处。

而且,就目前来说,朱允熥在吴王府上闲来无事,种植一些瓜果蔬菜,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也没有与外界接触。

陛下刚刚继位,此时乃非常时期,

陛下不可树敌太多,怎么能治吴王的罪呢?”

黄子澄之所以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把柄攥在赵宁儿和常茂的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