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家兄朱允炆,请陛下赴死! > 第45章 老朱布局

家兄朱允炆,请陛下赴死! 第45章 老朱布局

作者:相遇依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6 23:49: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臣都糊涂死了。”齐泰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朱端起茶碗,轻轻地吹拂着漂浮在上面的茶叶,叹了一口气:“只有到了生死关头,才能看出谁忠谁奸啊,朕并没有死,

朕就是想看看那些藩王和朝中的文武大臣,谁是忠于大明的。

朕不过是设了一个骗局。”

齐泰一听,大呼:“妙哉,陛下,你可真是神人啊!”

老朱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微微颔首:“看来朕并没有看错你,你对朝廷忠心耿耿,对此,朕很欣慰啊。”

“陛下,你临终之时,不不不,你病重在榻上之时,拉着微臣的手,向微臣交代,要全力以赴服,辅佐朱允炆,

微臣受陛下如此重托,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堪比诸葛亮啊!”

齐泰赶紧谦虚地说道:“陛下,怎么敢和诸葛亮相比呢?”

“微臣但求不辜负陛下对微臣的期望呀。”

老朱目光灼灼,问道:“有没有人说朕违背了《皇明祖训》,立朱允炆为大明继承人,而没有立朱允熥为皇位继承人呢?”

“这——。”齐泰一听,这个问题教他怎么回答?

“你不必顾虑太多,实话实说就行。”

“回陛下的话,朝中确实有这种言论,说陛下自己立的《皇明祖训》上说,立皇位继承人必须遵循立嫡立长原则。

朱雄英是嫡皇孙,他夭亡之后,就应该立朱允熥为皇太孙呀。”

“迂腐之见!

那你可知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陛下,对于这件事,微臣是这么看的,因为朱允熥的背后有常氏家族和兰氏家族两大家族支持他,

而这两个外戚势力太大,将来朱允熥极有可能皇权旁落。

到那时,咱们大明的天下就不姓朱了,可能姓常,也有可能姓兰。

因此,陛下痛下杀手铲除了蓝玉一党。

而在朱允炆的身后,就没有这些外戚势力,也就不存在那种隐患。”

老朱听了之后,哈哈大笑:“看来,你不枉朕栽培你一番,你说对了一半。”

“哦,那么另一半是什么?”

“不过,朕之所以杀蓝玉也不完全是因为他是外戚,

而是因为他居功自傲,甚至不把朕放在眼里。

他是为朝廷立下了许多的汗马功劳,可是,朕也没有亏待他,封他为凉国公,执掌咱们大明天下兵马。

难道朕对他还不够意思吗?

可是,你知道吗?

有一次,他带四名部将来见朕,朕对他的四名部将说,你们可以退下了。

可是,朕在前面走了一程,转身一看,那四名战将还跟在蓝的身后。

还是蓝玉发火了,那四名部将才退了下去。

你想一想,朕的圣旨都不如蓝玉的将令了。

像这样的将军难道不可怕吗?

据说蓝玉收的干儿子多达上千人,他这不是结党营私,是什么?

在蓝玉那些部将的眼里只有蓝玉,哪里还有朕?

这还了得?

从那一刻起,朕就下定了决心,非杀蓝玉不可!”

“陛下圣明啊!”

老朱长叹了一声:“世人都认为朕是一个嗜杀的人,其实,他们都看错了朕。

朕并不喜欢杀人,更不想杀那些有功之臣。

朕也想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可是,后来,朕发现这只是朕的一厢情愿,没有人愿意交出兵权。

有时,朕也是迫不得已啊。”

“微臣完全理解陛下的心情。”

“朱棣那小子有没有说什么?

他有没有怪朕没把皇位传给他呀?”

“陛下,此事微臣不得而知,但是,在陛下的丧事期间,他确实率领十万军队来到了京师城下。”

“哦,朕不是下旨不准藩王前来吊丧吗?”

“是的,朝廷旨意已下,但是,燕王却说他正在追击北元的残余势力,途经此处,

他并不知道朝廷已经颁布了藩王不准进京吊丧的旨意。

因此,前来吊丧。”

“胡说!北元在什么地方?

北元的势力怎么可能会到达京师呢?”

“陛下言之有理啊!”

老朱手扶着文案:“朕之所以立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还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北边得有人抗击北元。”

“陛下考虑得周全。”

“有一件事,朕要问你。”

“什么事?请陛下明示!”

“你是不是请旨斩杀朱允熥了?”老朱眼神犀利。

齐泰一听这话,额头上也冒汗了,脊背发凉,因为他也摸不清老朱到底是什么意思?

因为哪有爷爷不疼爱自己孙子的呢?

如果说自己要斩杀老朱的爱孙,老朱能答应吗?

因此,他的舌头在嘴里打了几个滚儿,愣没说出话来。

老朱看向齐泰,不怒而自威。

齐泰目光躲闪,不敢直视老朱的目光。

“说呀,你到底是说了,还是没说?”

齐泰用袍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回陛下的话,微臣不曾说过这样的话。”

到了此时,齐泰也不敢承认。

他生怕老朱会找他算账。

“你没说过这样的话就好呀,我那个孙子也挺可怜的,他刚一出生,他的母亲就死了。

一个孩子没了娘,你想一想是多么的悲惨啊。

朕也知道这个皇位本该是他的,可是,朕也有难处啊。

朕要全盘考虑。

朕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朱棣和朱允炆打了起来,不管谁输谁赢,江山仍然是咱们朱家的。

但是,朕如果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熥,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陛下所言极是!”

“听说朱允炆已经把朱允熥软禁在吴王府上。

既然他已经被软禁起来了,失去了自由,你们就不要再赶尽杀绝了。”

“微臣记下了。”

“朱允炆削藩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的话,目前来看,还算顺利。”

老朱随手翻阅着桌上的《太公兵法》:“真的顺利吗?”

“是的,目前陛下已经把周王的藩削去了,将他贬为庶人。

目前,其他藩王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抗。”

老朱听了,冷笑了一声:“朱允炆那小子为什么不能学学汉武帝呢?

施行推恩令,难道不是更好吗?

为什么要操之过急?

难道他唯恐天下不乱吗?”

齐泰诚惶诚恐:“陛下,朱允炆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是,他还太年轻,哪里有陛下当年丰富的治国和作战经验呢?

他也没有上过战场,还需要进一步的磨炼呀。”

“当初,朱标生病之时,朱允炆衣不解带地服侍他的父亲,朕看在眼里,也十分欣慰。

咱们大明以孝治天下,朱允炆能做到这一点,实属难得。

一个大孝的人,不会把国家治理得差到哪里去。

可是,这小子手段有点毒辣了些。

刚刚继位,就拿他的兄弟和叔叔们开刀。

丝毫不念骨肉亲情,这怎么能行呢?

当初胡亥之所以失了天下,难道不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兄弟斩尽诛绝了吗?

如果他留下一些兄弟,并加以重用的话,项羽和刘邦又怎么可能攻进咸阳啊?

藩王和权臣之间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关系,他还是不能体会朕的良苦用心啊。

朕之所以布这样的局,把藩王放在外面,就是唯恐朝廷内的群臣作乱。

藩王可以率兵前来勤王,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藩王在外面以下犯上,

如果他们敢这样做的话,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并可以联合起来削平那些作乱的藩王。

如今,藩王遵纪守法,平安无事,怎么可以一刀切呢?”

齐泰听了之后,赞叹道:“陛下深谋远虑,令微臣佩服之至啊。”

老朱眼神转动:“朕此次复活,你千万不可对外声张。”

“陛下,微臣明白。”齐泰躬身施礼。

“朕以后会不定期地来和你交流。

你要把朝廷内外所发生的事情如实地向朕汇报。”

“微臣明白。”

“对了,朕交给驸马梅殷四十万兵马,他现在都干嘛去了?”

“梅殷正在城外日夜操练兵马。”

“好啊,朕没有看错他呀。

那四十万军队是咱们大明的命根子。

他一定要把这支军队训练好了。

咱们有了这支军队,谁也不怕。

听说朱永炆那小子因为一点小事情,把徐辉祖给抓了起来,竟然让徐辉祖去马厩喂马,不知可有此事啊?”

“陛下,确实有这回事儿。”

“徐辉组是徐达的长子,袭封魏国公、太子太傅。

朱允炆这样折辱于他,合适吗?

何况人家犯了什么重罪呀?

人家根本就没有罪,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徐辉祖是朕留给他的战将,堪比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

朱允炆这样做,不是自毁长城吗?

回头你去和朱允炆说,让徐辉祖官复原职,不要在马厩喂马了。”

“这——。”齐泰面犯难色。

“怎么,你有什么为难之处吗?

你现在身为兵部尚书,任谁为将,这不是你说了算吗?”老朱把脸沉下了。

齐泰赶紧解释道:“陛下,并非微臣信不过徐辉祖,也并非微臣不想帮他的忙。

只是新君不怎么听微臣的话呀。”

“你且去劝说朱允炆那小子,他要是胆敢不听,你再和朕说。”

“诺!”

“还有,朱棣那小子到底是疯了还是没疯,难道说因为朕的缘故,他悲伤过度?

朕看他好像并不是那么孝心的人呐。”

“回陛下的话,朱棣确实疯了。”齐泰如实奏道。

老朱用鼻子哼了一声:“朕看他是没有当上皇帝,急疯了。

他现在应该看清形势,守卫好北平,剿灭北元的残余势力,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事。

可他的脑子里却整天想着皇位。

朕之所以不把皇位传给他,那也是全盘考虑的。

如果他到南京来继承皇位,谁替咱们守卫北平?

他与北元周旋多年,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只有他能够降得住北元,其他藩王了到了北元也是白扯,到那时,黄河以北就不属于咱们大明的了。

为什么他不能体会朕的良苦用心呢?

另外,他这个人生性好斗,如果他做了皇帝肯定会对外扩张。

到那时,咱们大明本来底子就薄,将会被他折腾得不成样子。

隋炀帝为什么会亡国?

还不是因为他喜欢折腾吗?

隋文帝善于理财,给他留下了一片大好河山,可是,咱们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朕怎么敢和隋文帝相比呢?

朕的家底没有隋文帝当年殷实啊,

可是,朱棣比杨广更喜欢折腾,穷兵黩武,到那时,各地必定会爆发农民起义,盗贼猖獗。

咱们大明还能守得住吗?

朕也知道朱允炆亲善文官,所以,立他为帝,因为他绝不会像朱棣那样穷兵黩武的。

咱们大明只要不折腾,不说千秋万代,传承几百年是不成问题的。”

“是是是,陛下真是自古以来少有的圣君啊!”

老朱把手一挥:“你不用拍朕的马屁,你要尽心尽力地辅佐好朱允炆,你与黄子澄也要相互配合,不要老是闹矛盾。

还记得当初晁错是怎么死的吗?”

齐泰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了一下。

当年汉景帝刘启作为太子之时,就奉晁错为老师。

后来,又爆发了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等人打出了“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

七国联军一起攻打长安。

汉景帝急得没办法,在袁盎的建议下,竟然真的把晁错给腰斩了。

希望七国联军能够退兵!

但是,很显然,汉景帝的算盘落空了。

因为七国联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攻进长安,推倒大汉,晁错就这样白白地冤死了。

而如今,老朱提起晁错,怎么能让他不心惊呢?

老朱接着说:“历史如镜,我们不得不小心谨慎。

你和黄子澄就好比当年的晁错和袁盎不能相互争斗。

朕知道你刚正不阿,对朝廷忠心耿耿,可是,当年的晁错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最终,却死在了汉景帝的屠刀之下。

你千万要好自为之啊。”

“多谢陛下提醒,微臣一定紧记陛下的话,做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儿。”

“你这样想,就对了。

今天,朕也有一些乏了,咱们改日再谈。”老朱说完,人影一闪,离开了房间。

等到老朱走了之后,齐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浑身瘫软。

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衣衫,已经尽湿。

他感觉自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难道说陛下真的没有死吗?怎么又活过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说老朱是在装死,考验群臣?

好在自己好像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儿,也没有什么不轨的行为,

否则,让老朱知道了,那还得了?

哎呀,真是吓死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