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拂水龙吟凤梧扬 > 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约

拂水龙吟凤梧扬 第五十六章 半年之约

作者:独孤寻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1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翌日清晨,洛逍遥三人便向城西的青凉山而去,来到山中的清凉寺前,但见寺门遮雨门亭上站有一位年约十七八岁的门头僧,洛逍遥趋步上前,合什行礼道:“晚辈洛逍遥,求见方丈大师,烦请小师父转禀。”

那门头僧望了洛逍遥三人一眼,低首合什:“方丈禅师一大早便进宫面圣,三位施主请明日再来吧。”

南唐皇帝李璟笃信佛学,对文益甚是推崇,经常邀请文益进宫谈论佛道,洛逍遥闻言一怔,却听身后女扮男装的萧慕云道:“我家公子性近佛道,欲布施些许银两以资香火,即然方丈大师外出,那就请小师父告与知客僧人知晓也可。”

此来清凉寺是为打听明无行踪,自非一定要向方丈相询,萧慕云心想通过知客僧人亦是可以探听,便是出言布施银两,望见洛逍遥投来嘉许的眼神,萧慕云娥眉轻扬,眼睛一眨,却是三分得意七分调皮之状。

“善哉、善哉,三位施主稍等,小僧即去禀告。”门头僧行了佛礼转身入寺。

不一会儿,便见一位身着褐色僧袍,年过四旬、笑容可鞠的圆脸僧人随着门头僧岀来,那僧人打量一下洛逍遥三人,合什见礼道:“小僧德元见过三位施主,请诸施主随小僧来……”

进入寺中,但见大雄宝殿前铜炉香气缭绕,耳中一片诵经念佛之声,三人从未有烧香礼佛的经历,在德元僧人的指引下燃香敬佛,待礼佛完毕后,古横山便从身上取出通宝阁的银票,布施了五百两银子。

清凉寺虽香火鼎盛,但是一出手就布施五百两银子的善士,德元却是少有见过,口中连呼“善哉”,将三人迎进寺中的客堂奉茶请座后,望向洛逍遥道:“小僧刚听闻门头僧人所言,洛施主欲见本寺方丈大师,不知是为何事?可否方便见告?”

洛逍遥还礼道:“在下寻访一位高僧下落,听闻方丈大师佛法无边,开堂布法,心猜那高僧或会来贵寺听法参禅,故而求见方丈,欲探听那高僧行踪……”

“阿弥陀佛,方丈大师**布道之时,四方前来听法求悟僧人众多,若是有在本寺挂单,小僧去云水堂打听一下便可知晓,洛施主可否告知那高僧法号?”

“那高僧法号明无,来自荊南宝光寺。”

“明无?”德元略一思索,站起身子道:“洛施主稍侯,小僧去寻寺中寮元询问一下。”言罢合什告退岀了客堂。

甫一会儿,便见德元回到客堂,对着洛逍遥言道:“十余天前,确有洛施主口中的明无僧人到本寺挂单,不过待方丈大师布法讲道后,便起单离寺。”

洛逍遥心中喜而复忧,忙问道:“那大师可知明无高僧去往何处?”

“这个小僧却是不知,明无在本寺挂单两天后,便起单向方丈大师辞行,至于去往何处……方丈大师或会知晓。”

“那方丈大师何时归寺?”洛逍遥问道。

“方丈大师受皇上所邀,若说归时……小僧却是无法确定,洛施主不若明日再来?”

洛逍遥与萧慕云对视一眼,心道也只好如此,便与古横山三人起身告退,在德元相送之下离寺而岀。

萧慕云望着脸色忧喜参半的洛逍遥,道:“师兄切勿担心,文益大师佛法精湛,明无高僧慕名而至听法悟道,应是对文益大师极为崇敬,辞行之时,想是会告知去处,明日前来询问大师,定会有其下落。”

“但愿如师妹所言。”洛逍遥点了点头。

此时天色昏沉似有下雨之势,三人便是加快脚向城中居住的别院行去,到了居所不一会儿,伴着雷声大雨倾下,时大时小连绵不断,雨水竟是延续到了第二天。

洛逍遥卯时三刻便自醒来,略一洗漱后,到了院中客厅之上,望着外面落着小雨的院井,对着古横山笑道:“师妹想是劳累,让她多休息一会,这雨绵绵不断……一时半会想是不会停了,我先去寺中拜访文益方丈,师妹醒来之后,古长老转告一下便是。”

古横山心知洛逍遥急于探出明无的踪迹,闻言略一犹豫,道:“那属下待萧姑娘醒来之后,再与她一起前往……”

“此去凊凉寺只有二十余里,只是向方丈大师打听明无高僧去处,我来回一个时辰自也足够,古长老与师妹在院中等候即可。”洛逍遥笑着截言道。

“那属下静候少主佳音。”随即吩咐箭卫取来伞具,交与洛逍遥。

洛逍遥出了宅院,便撑开雨伞,施展轻功,竟快如箭飞,若是寻常之时自是惊世骇俗,此时淅沥的雨中街路上几无人影,一柱香不到,便来到了清凉寺前。

门亭前的门头僧但见洛逍遥踏雨而来,想是知道他的来意,未等洛逍遥开口,合什行礼道:“施主请稍等。”言罢便转身入了寺内。

过了一会儿,那门头僧出来道:“方丈大师有请施主。”

洛逍遥合什致谢,跟着那门头僧,转过大雄宝殿,来到了方丈禅室,但见一位身披袈裟,慈眉善目的老僧盘脚坐在矮几边上,心猜是方丈文益大师,便跪坐地下的蒲团之上,合什行礼道:“晚辈洛逍遥见过方丈大师。”

文益点了点头,凝视洛逍遥片刻,“不知小施主来见老衲所为何事?”

“晚辈欲行打听明无高僧的行踪,昨日听闻明无起单时曾向方丈大师辞行,不知大师是否知道他的去处?”

文益闻言望着洛逍遥,沉吟片刻,倏然盘脚离地而起,一掌击向洛逍遥,他与洛逍遥只有近四尺之距,倏忽而动,洛逍遥猝然不及,大吃一惊下,使出“投桃报李”举掌相挡,不料文益化掌为指,一指抵住他的掌心,但觉一道绵厚气机透过掌心,右臂一麻之时,文益趁机扣住他的脉门,洛逍遥只觉得身上气机一滞,心头大惊不已。

他踏入江湖以来,曾被燕仲长急袭扣住脉门一次,那时他尚在归真之境,此时修为虽已是神念境小成圆满,怎奈文益的突袭更是意想不到,一招却是被文益制住。

骇然之中,暴喊一声,神念骤凝,身上诸穴张开,竟然从身外吸气入体,催动体内诸穴精气流动。

但听文益“咦”了一声,紧接着右手一压,扯着洛逍遥的右手,撞向洛逍遥的腹中的气门,倾刻间封住了他的冲脉。

洛逍遥顿觉丹田聚气不得,身外吸入之气而引发的诸脉精气在体内乱窜,文益右手一甩一松,洛逍遥身体随着文益的气机牵引,转了半圈,背向文益,又觉文益一掌贴在背上督脉的命门穴,体内流窜的气机竟被文益缓缓输入的气机压住。

只听文益缓声道:“凝气归神。”洛逍遥此时丹田已被封住,已然聚气不得,不知何以文益会如此言语,心知文益若要伤害自己性命,已是易如反掌。惊疑之中,调息行气,丹田被封之下,随着文益的掌上气机骤然一冲,体内被压的气机竟然被自己引动,又听文益道:“行气引聚气海。”

洛逍遥心念随声而动,凝神引气过任督二脉聚向丹田,只听文益口轻喊一声“破”,身后命门穴的一热,聚拢的气机在文益的输入体内的真气推动下,竟然将被封的丹田冲开,文益将掌一收,轻拍洛逍遥的右后肩,瞬间将洛逍遥身子拍转半圈,复是面对文益而坐。

洛逍遥此时但觉百脉通畅,精力充沛,聚神提气,衣衫无风自动,却是踏入神念大成之境,惊喜之下,虽不知文益为何要相助自已,感激之情却是难耐,便俯首叩拜道:“多谢方丈大师相助。”

抬头望去但觉文益脸色略显疲惫,不禁一惊,复道:“晚辈有累大师。”想是文益助自己踏入神念大成耗去了不少真元。

文益望着感激之中又带有几分惶恐的洛逍遥,微微一笑:“老衲只是顺水推舟而已……若非小施主体内的经络异于常人,老衲也是爱莫能助。以小施主的资质,三年内应是可窥抱丹之妙,呵呵,想那百余年前的凌布衣也不过如此。”

洛逍遥自也从穆道承口中知道自己是神体双修的“天蚕体”,闻言也不感诧异,但听文益提及凌布衣,不由凝神静听,他自穆道承、了觉、苗长宁口中听闻过凌布衣,对这个传说的人物自是愈感兴趣。

谁知文益转了话题,笑道:“小施主静心敛气看看……”

洛逍遥略一诧异,依言放松心神,自然呼吸,但觉体表气机顿失,百脉气机归藏精血之中,已然能将修为境界隐藏,此下心中之喜犹胜于踏入神念大成之境。

须知要将修为隐藏至看似毫无武功之人,非要抱丹境大成修为才能作到,而洛逍遥此时却是才刚刚踏入神念大成。大喜过望之下,复行礼欲拜,却被文益所阻:“小施主不必放在心上,老衲此举皆是事出有因……”

当洛逍遥进入禅室之时,文益便感到他身上的气机生生不息,似是神体双修之身,便用“天眼通”神通观探,岂料竟是看之不岀,若说天下间有神体双修之人,并非仅有洛逍遥一人,但用“天眼通”都无法看出,却绝无仅有,文益心感诧异,才出手突袭相试。

文益身在佛门,修神识武道,却非是凝本命胎丹的修习之途,修至神念山巅的修为,已相当于道家及坊间武学之人的抱丹大成之境,猝然之中自是一招将洛逍遥制住,而从扣住洛逍遥的脉门,循着气息已然探出洛逍遥是“天蚕体”之人。

本欲松手放开,却见洛逍遥吸气入体之时,周身隐闪一道五彩之色,虽是一闪即逝,但也难逃“天眼通”神通。文益心头大是吃惊,原来洛逍遥就是他与明无所提的护道之人。

有神体双修体质之人,身上经脉聚气自是与众不同,虽丹田被封,亦能借诸穴张开向体外引气入体催动精血流动。当初洛逍遥被燕仲长制住气机,以归真境修为亦能够引体外之气冲开被制经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五彩之气显现,心知洛逍遥是传说中护道之人,文益才将他的冲脉封住,再岀言教授洛逍遥引体外之气,自行冲开被封的冲脉,其目的就是让引入的体外之气,催动诸经脉中的精血,将原本丹田中的气机包藏其中。

而光凭洛逍遥引发的体外气机,却是不足以压住原来的气机,故而文益不惜耗去自己的真元,为洛逍遥掩住显现的气运之色,自然是防范身怀“漏尽通”的消劫之人看破,无意间却也助洛逍遥入了大成境界。

洛逍遥本自对文益素不相识之下,能如此倾力相助破境、隐境,感激之中又是心有迷惑,但听文益称是事岀有因,愈发不解,正欲岀言请教缘由,却见文益微笑着道:“楚居士是小施主何人?”

天下间姓楚之人成千过万,对洛逍遥而说,文益口中的楚居士应是楚南风无疑,不由喜道:“方丈大师认识家师?”同时心忖文益相助破境必是与师父有关。

文益言行自是环环相扣,扣住洛逍遥脉门之时,已然探出他的修习气机与楚南风同源,此时言岀楚南风,自是引开洛逍遥见疑之心,闻言便笑着点头道:“老衲二十余天前曾在吴越之地与楚居士有一面之缘。”

洛逍遥心中对楚南风敬重万分,自楚南风离了书院而去,心中时常挂念,若非洛寒水受伤,他自然也想踏遍千山万水帮师父寻访马希兰,此时听得文益之言,不由大喜:“那大师可知家师去往何处?”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那日老衲与令师分开之时,令师正破关入元婴之境,登堂入室,哈哈……”想是楚南风师徒二人皆因自己相助而破境,文益开怀大笑。

“啊!”洛逍遥自是意想不到,惊喜之中望着文益神情,心猜师父的破关入境必是与文益有关,当下心念所至,对着文益纳头拜谢,文益轻笑点头,坦然受之。

“而老衲离开之时,与令师相伴护关之人,就是小施主要寻找的明无僧人。”

洛逍遥但感惊喜一阵接一阵而来,闻言一时间竟自愣住,数息之后方才回神,急切的望着文益等待下文。

“明无到敝寺挂单之时,老衲也曾相询楚居士去处,只知楚居士去寻访一位故人,据明无所言应去湖泊岛屿众多之处……”

洛逍遥心中一震,想起在荆南卧龙岛之时,那所谓“行道盟”的张姓护法之言,心想待寻到明无僧人之后,便去袁州仙女湖一行。

待文益言罢,吸了一口气,定下波动的心情,问道:“那……那明无高僧的行踪?”

文益望了洛逍遥一眼,脸显思索之状,沉默不言,洛逍遥心中一紧,却也不敢开口追问,只好静待文益回答。

良久之后,文益方自开口问道:“小施主如此急切寻找明无僧人,似乎是有要事,可否告与老衲相知?”

对于洛寒水的受伤之事,除非万不得已,洛逍遥自也不会轻易与人言岀,上次他未料莫不善口无遮拦告诉了高若玉,虽因此得到了高若玉相助,但若非高若玉有招揽他的心思,定也不会如此倾力,而暗中伤害洛寒水之人身份不明,知道之人自是越少越好。

而了觉当日言及“百劫拳”功法出处之时,却是来自佛门之人,心下便是犹豫起来,但想文益相询绝无恶意,心念急转之下道:“晚辈知悉明无高僧身怀佛门“天雷音”功法,能破除他人神魂的迷障,而晚辈的……”

但见洛逍遥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处,文益身为得道高僧,自然不会逼他道说实情,听得他所言,却也猜岀大概,便道:“小施主的意思是要明无此下前往救助神魂入障之人?”

洛逍遥但觉文益口气,似是知道明无下落,心头一喜点头道:“正是,但望大师告知明无高僧的去处。”

文益略一沉吟,停住右手转动的念珠,合什道:“阿弥陀佛,令师可否知道此事?”

“家师不曾知道此事。”

“老衲曾与明无有约……小施主半年之后但可前来本寺,届时自然会见到明无僧人。”

洛逍遥见文益只说与明无有约,却不说明无僧人去往何处,虽猜这其中必有隐情,但心急洛寒水伤势,闻言便道:“大师若有为难之处但请吩咐,晚辈无所不遵,望大师见告。”

文益望见洛逍遥急切之状,心猜受伤之人对洛逍遥定是非常重要,但明无天目未开,半途而废,会伤及灵根,以后再修习“天眼通”恐是要费上三五年,权衡之下道:“小施主莫急,受伤之人是否已是危在旦夕?”

洛逍遥闻言一怔,又听文益道:“据老衲所知,明无在闭关修习一门功法,若此时前次打扰,恐让他前功尽弃,还会因此受累,或是以后功法难成……”

洛逍遥也是习武之人,但知闭关修习多是契机到来所致,若中途放弃,即使不受反噬,亦是会耗去不少真元,心想明无是否肯出手相救尚在未知之数,若是逼他中途放弃闭关修习,恐是万万不能。心念复是一转,想起苗长宁所言三年内是最佳救治时间,心想还有两年多,便暗叹了一口气,对文益行礼道:“晚辈失态,望方丈大师莫怪。”

文益却也暗自松了口气,倘使洛逍遥苦苦相求,倒真的会让他为难,“半年之后小施主且前来敝寺,到时老衲定让明无前去相助。”

洛逍遥虽心忧父亲伤势,但知此时要寻明无出关,自无可能,听得文益允诺,却是喜多于忧,便合什行礼道:“晚辈谢过大师。”

“小施主不必客气,若是与令师相遇,可否转告令师,让他来敝寺一行。”文益之所以让楚南风前来清凉寺,自是与洛逍遥护道人身份有关。

“晚辈遵命。”不知不觉已在寺中停留了一个多时辰,心恐萧慕云担心,洛逍遥便行礼告退,文益也不挽留,却也亲自送至寺门口。

离了清凉山,行了五六里路,但见路道边有一柳树折断,泞泥的地上脚步混乱,似乎是有人在此争斗,心中但觉奇怪,此时雨已停了,路上亦有人行走,洛逍遥自也放慢脚步,一柱香后方才回到别院。

来到厅堂上,却未见萧慕云与古横山身影,洛逍遥奇怪之下喊来随侍的箭卫相询,方知自己走后半个时辰,古横山与萧慕云已离院而去,却未告知去往何处。

洛逍遥隐感不对,心想但想以萧慕云的性格,应是会去清凉寺寻找自己。而从这宅院去往青凉寺,只有自己刚刚所行的路线,心疑之下,便遣箭卫去分阁查看,那分阁距离这别院有三里多路,那箭卫但见洛逍遥脸色着急,疾奔而去,一盏茶功夫却也赶回,对着洛逍遥道:“禀报少主,古长老与萧姑娘未曾到过分阁。”

洛逍遥心中一紧,想起回来路上看到柳树折断的地方,似有人打斗,心忖莫不是萧慕云与古横山二人与人争斗所致,但又觉不可能,以古横山与萧慕云的身手,即使抱丹境小成之人,也是能够对付,纵然不济也不至两人同时失踪,莫非走别的小路去了清凉山……想到此处,吩咐箭卫找分阁的朱管事查询,自己则向清凉山方向寻去。

担心萧慕云安危之下,便是施展轻功一路疾行,自也不顾行人的注目,一盏茶功夫便到了那柳树折断的地方。来到树边细看,只见那树断之处,树干爆裂,应是棍锺之类兵刃所致,周边枝柳断散,地上的脚印痕迹已是混乱难辨。

想着古横山所携的兵刃正是铜棍,心中禁愈发担心,若说南唐可能有的仇家,唯有在荆南高从义府中所遇的那两个护卫高手。自己三人刚到江宁府两天,若非为对方事先得知预谋设伏,以古、萧二人身手,不致于无法脱身……若是如此,那对方又是如何得知自已的行踪,困惑之中,便又向清凉寺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