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 第172章 阻力重重

开局七品县令,为民请命能爆奖励 第172章 阻力重重

作者:逸辰公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14 04:22:02 来源:小说旗

";陛下圣明。";司空卢颂忽然开口,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余大人年纪轻轻,就能查办如此大案,确实是难得的人才。";

余谨心中一凛。这位司空大人突然开口称赞,显然没安好心。

果然,卢颂话锋一转:";只是,玄州一案牵连甚广,涉及数十名官员。余大人短短三月就能查得如此彻底,手段之迅速,令人...惊叹啊。";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殿内众臣都听出了弦外之音——三月之内就能查出这么多案子,到底是真凭实据,还是为了邀功而过于急切?

";司空大人谬赞了。";余谨不卑不亢地回道,";臣查办此案,皆有实据,每一条罪状都有人证物证。若司空大人有疑虑,大可过目。";

卢颂笑容不变:";余大人不必如此见外。本官只是感慨,朝中竟出了如此能干的年轻人,真是...后生可畏啊。";

这";后生可畏";四个字咬得极重,分明是在提醒众臣——这个年轻人来历不明,却被皇帝如此重用,大家要当心了。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这场交锋中嗅出了火药味。他们这才恍然大悟,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侍中,分明就是皇帝精心准备的一把刀。

太师闻泽的党羽纷纷低声议论,眼中满是警惕;尚书令皇甫南辰的心腹们则刻意与余谨保持距离,生怕被牵连其中。就连一向中立的詹事府官员,此刻也是避之唯恐不及。

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众臣仿佛在余谨周围画出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将他孤立其中。

贾诩和诸葛亮站在后方,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余谨就已经被几大党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余谨神色如常,仿佛感受不到周围的敌意。他知道,这不过是开始。皇帝给了他侍中的位置,就是要他来搅动这潭死水。既然如此,这些明枪暗箭,他接下便是。

赵汝安坐在龙椅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满意地看到余谨在卢颂的言语陷阱中应对自如,更满意地看到朝臣们的反应。

是的,就该让他们害怕,让他们不安。这个年轻的侍中,会成为他清理朝堂的利刃。

";诸位爱卿,";赵汝安忽然开口,";朕今日还有一事要宣布。";

殿内众臣屏息静气,等待皇帝的下文。

";玄州一案,牵连甚广,能在短短三月内查得如此彻底,实属不易。";赵汝安缓缓道,";余谨虽年轻,但才学过人,办事果决,正是朝廷所需的人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朕思来想去,决定任命余谨为门下省侍中,协理朝政。";

";宣制!";

内侍高声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国之要,在于选贤任能。玄州余谨,年虽不长,然才识过人,肃清吏治,功勋卓着。今特授门下省侍中一职,望其竭忠尽智,为国分忧。钦此!";

殿内一片哗然。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地官,竟然直接被提拔为正二品大员?";

";从四品提刑按察使,一下跃升为门下省侍中?";

";他才多大年纪?就能担此重任?";

低声的议论此起彼伏。站在殿前的司空卢颂,神色越发阴沉。虽然门下省侍中位居正二品,地位不及他这个从一品的三公,但皇帝如此破格提拔一个毫无根基的年轻人,显然是要重用他为心腹。

太师闻泽和尚书令皇甫南辰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忧虑。皇帝此举,分明是要打破朝中既有的格局。

";陛下,";卢颂终于忍不住出声,";门下省侍中位居正二品,乃是重任,需要丰富的政务经验。余大人虽有功劳,但恐怕资历尚浅...";

";司空大人此言差矣。";赵汝安冷冷打断,";朕用人,只看才能,不论资历。余谨在玄州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臣惶恐。";余谨上前一步,躬身叩拜,";陛下如此信任,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卑不亢。但众臣都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皇帝手中的一把刀。

赵汝安满意地点点头:";朕相信,有余爱卿协助,朝政必能焕然一新。";

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众臣心中一凛,都明白了皇帝的用意。这个新任的侍中,恐怕不只是来协理朝政的,更是来清理朝堂的。

司空卢颂微微侧身,向吏部尚书张元使了个眼色。

";陛下!";张元立即出列,躬身道,";臣有本奏。门下省侍中位居正二品,乃是朝廷重臣。按照祖制,此等要职需由翰林学士出身,或是在朝中任职十年以上的大员担任。余大人虽有功劳,但恐有违祖制啊。";

赵汝安还未开口,翰林院掌院学士徐清已经站了出来:";陛下,臣附议。翰林院历来是储备朝廷重臣之地,余大人虽然才学不凡,但终究未经翰林历练,恐怕难当此任。";

";陛下,臣也有话说。";兵部侍郎王震出列,";余大人在玄州查案确有功劳,但一州之事,不足以证明其能治天下。若贸然委以重任,恐有不妥。";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还请三思!";

";若是破了这个例,以后朝廷规制何在?";

";年轻人终究经验不足,还请陛下慎重!";

余谨站在殿中,面色平静。他看得出来,这些反对的声音背后,都有着各自的算计。吏部是担心他会继续追查人事任命的问题,翰林院是不愿看到有人越过他们这个台阶,至于其他人,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贾诩和诸葛亮在后方交换了一个眼神。朝中各派势力,今日算是彻底站到了余谨的对立面。

赵汝安坐在龙椅上,目光渐渐冷了下来。他等的就是这一刻,等这些人自己跳出来。他要让所有人都看看,这个年轻的侍中,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个位置。

殿内的气氛越发紧张。这一场任命之争,已经不仅仅是关于余谨一个人,更是关乎皇帝的威信,关乎朝廷的格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