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一人之下的儒修 > 第三十五章 正一道

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三十五章 正一道

作者:烟屁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3-19 19:1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春秋时期,战国大夫邓析,曾经提出了“两可论”,核心思想是“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

什么意思呢?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立场或不同条件下,往往会具有不同的或相反的性质,产生不同的甚至互为矛盾的观点。

对的可以是错的,错的可以是对的,是非对错不存在绝对性,随时都可以变换。

洧河发大水,郑国有一个富人被大水冲走淹死了。有人打捞起富人的尸体。富人的家人得知后,就去赎买尸体,但是得到尸体的人要价太高了。于是,富人的家人就来找邓析,请他出主意。

邓析对富人的家人说:“放心吧!那个人只能将尸体卖给你们的,别人是不会买的。”因此,富人的家人就不再找得到尸体的人买尸体了。

得到尸体的人着急了,也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又对他说:“你放心吧!富人的家人除了向你买,再无别处可以买回尸体了。”

邓析站在两方的立场看待同一件事情,说出了有利于双方的话。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情理上,他所说的两种互相矛盾的话都是对的,没有什么好反驳的。

但问题在于,邓析没有自己的立场,也没有选择一方立场,这就导致双方陷入了僵局,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所以邓析在历史上,很让人讨厌,因为他做事没有自己的立场,没有自己的度量,没有自己的“礼”!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

村内屋子里,五个人各坐一方角落,自顾自的沉思着,也没人说话。

大家都在基于自己的立场,思考相应的问题。

傅源自己,只是加深了封神时的感悟,便开始打量起众人来。

通过各自的立场,傅源很容易就能揣度出他们在想什么,比如赵方旭作为公司董事,想的肯定是“封神”对当前秩序的影响,以及后续的应用。

关石花作为出马仙一脉的领头羊,想的肯定是为“出马仙”一脉谋利,当然,由于白老太太那不堪的表现,这其中的影响肯定也要考虑。

高廉么,联系原著,他能为自己的女儿退出十佬,加入公司……思考的大概是他的女儿高二壮,作为特殊的存在,是不是也能被封神?

老天师大概是在想“天师度”有关的事。

听上去是不是好像“读心术”一样玄乎?其实这些都是基于当前线索推测出的判断。

只不过“明智清心”后,这种判断更加清晰准确,类似于“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普通人也可以做到,遇到事情时,只要站在对方立场上多想想,大体都能猜透对方的心思。

“推己及人”而已。

……

屋子里沉默了许久,终于,赵方旭第一个回过神来,有些急切的起身,大概是想上面汇报,不过在看到傅源时,顿了一下,终于想起遗漏了什么。

当即介绍道:“傅源啊,这位便是异人界十佬之一,正一派的首领,龙虎山天师府第六十五代天师,张之维老天师。”

傅源起身行礼,道:“傅源,见过老天师。”

老天师含笑,道:“君子含光,通儒达识,年轻人不简单啊!”

傅源谦虚道:“您过奖了。”

赵方旭笑着道:“老天师,傅源,我这边还有事,得先走一步,你们两位是一起走,还是聊聊再走?”

傅源想了想,看向老天师,正要开口。

老天师抢先道:“难得见到这样的年轻人,当然要好好聊聊。”

赵方旭点头,道:“那行,送您回龙虎山的车就在村外等着,傅源也是一样……那我就先走了,这次的事,保密方面,不用我强调了吧?”

“自然!”二人同时点头。

高廉跟关石花也站起来,道:“那我们也先走一步,二位慢聊。”

等人都走光后,屋子里就剩下傅源跟老天师。

不等傅源开口,老天师道:“傅源啊,你学富五车,知道我们龙虎山的历史吗?”

傅源想了想,道:“只是大体知道一点,好像是由张道陵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

老天师摇头,道:“张道陵祖师原名张陵,于汉末创建五斗米教,自称“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祖孙三代传承,被人称为“张天师”一脉。

而这最早的三代“张天师”,无一例外,最开始都是学儒的,只因世道混乱,无所治世,一身抱负不得施展,故而才弃儒改学长生之道,自此代代相传。”

傅源有些诧异,张道陵原来是儒家弟子么?这还真不知道!而且张道陵原来出生在汉末……汉末到天宝,中间隔了几百年呢。

老天师又接着道:“早在建安二十年,“三张”便得到了汉献帝敕封,彼时由“系师”张鲁接受敕封,也是由他主持祭祀……

此后传承不断,直到大唐天宝年间,才再次被敕封,引领正一教,历朝历代,祭祀不断!”

傅源恍然,点点头,道:“我明白了。”

虽然老天师虽然说得很含糊,嘴上明明说得是其他事情,但话里话外,却又解释了“天师度”的问题。

被敕封,主持祭祀,还有弃儒从道的“三张”……跟今天的场景,是不是很相似?

当然,有“知”才有“行”!

此情此景下,老天师的话,也只有傅源能够理解,因为他经历过,有了“知”。

一道美味佳肴,无论旁人描述的多么美味,多么惊奇,只有真正吃过的,有了“知”的人,才能理解。

又或者你无意间吃过某种食物,后来通过别人的描述,两相映证,你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

有知不得行,有行不得知,唯有知行合一!

……

得了解释,傅源也不再关注“天师度”了,反而诚恳的向老天师请教起学问来。

学儒至今,傅源都是通过“训诂”,自己琢磨,自己理解。

正一教虽然是道教,但创始人却是学儒出生,学习正一教的理念,想来也能触类旁通。

老天师也不吝啬,详细讲述起来。

正一教起源的五斗米教,来自张道陵注释《道德经》所悟的《老子想尔注》。

《想尔注》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关于守道诫,主张求道需要专、诚、静。

正一道之前,所有的道学,从来都只关注“道”本身,而不关注求道的过程,只有儒学才强调过程。

二是长生之法,主张和五脏五行之气,和则相生,战则相克,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

为了自守,要做到无思欲、无为无名、不贪荣求宠、不争强好胜、不为恶事等。

三是帝王行道,主张道之为化,自高而降,指谓王者,故贵一人,制无二君,是以君王常当行道,然后乃及吏民,非独道士可行,王者弃捐也。

正一道跟儒学,有不少相似之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