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一人之下的儒修 > 第三十六章 论道

一人之下的儒修 第三十六章 论道

作者:烟屁屁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3-19 19:1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现在常常有人道听途说,说什么《道德经》,《德道经》之类的……不知道他们自己能不能理解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是什么?是某种途径,是某个过程,是一个庞大的,不能言说的模糊概念。

德,在道家解释,是性质,是规律,是冷冰冰的,没有任何人为干涉的本性。

水往低处流,这就是水的“德”,火焰燃烧发光发热,这是火的“德”,没有任何的人为干涉!

道家所谓的“道德”是在一个庞大而模糊的概念下,各种冷冰冰的性质规律而已!

从这个解释看,“道德”,“德道”,哪个才能说得通?

道家不是儒家。

儒家的“德”,被各种人为的干预了。

乌鸦反哺,被儒家誉为“仁”德,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被誉为“义”德,羊羔跪乳,马不欺母,被誉为“礼”德,蜘蛛罗网以为食,蝼蚁塞穴以避水,被誉为“智”德,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被誉为“信”德……

说到底,这只是自然现象的行为,被人为的把这种“行”赋予了“德”。

属于因果对调了。

……

傅源跟老天师聊了很久,从正一教跟儒家的各种理念的区别,同异,一直聊到了《道德经》本身。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不同的人,秉持不同的理念,自然也有不同的解释,甚至不同的断句,也有不同的理解。

老天师道:“所谓“常道”,当以无为养神,含光藏晖,灭迹匿端,而“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顽愚。

所以这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字“藏”!藏什么?藏精气神,不使泄露!”

傅源点头,表示认可。

老天师继续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藏精气神,就没办法修道,藏了,才可能孕育出万物之“道”。

就如同男女之欢,有了天地之始,吐气布化,诞于虚无之间,才能生出孩子,长大成熟。”

这跟傅源的理解有区别,但傅源没有急着反驳,而是问道:“那老天师认为,当如何“藏”?”

老天师道:“两种办法,常无欲,以观其妙,说白了就是禁欲,这个欲,不是本能的需求,而是需求之外的多余的**!就好像人饿了要吃饭,这是很正常的需求,但想吃美味佳肴,那便是“欲”!

藏住了精气神,禁了各种**,慢慢的就能体会到其中的要领。

常有欲,以观其徼,放任自己的**,但不可沉溺其中,放纵不是放任,有欲而克欲,红尘历心,其中的“度”最难把握。

这一点,你们儒家应该最能体会。”

傅源点头,道:“克己修身,都是对人心的考验,收放自如,才是最难得,稍不留神,就堕入深渊。”

老天师继续道:“玄是什么?玄,天也,道也,不管是“常有欲”,还是“常无欲”,归根结底,都是本心的修炼,都是求道的历练,故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傅源皱着眉思索着,没有说话。

老天师安静的等待着,得到傅源眉头舒展,才笑着伸手示意。

轮到傅源了。

傅源思索着整理了一下,开口,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至今为止,是连断句都存在争议的,各种断句有各种理解,傅源断自己的句,说自己的理解。

老天师眼前一亮,神态专注起来,仔细听着。

傅源道:“道,可以被谈论,可以被定义,可以被命名,但绝非以“一般”的方式!”

老天师点头,表示认可。

傅源接着道:“既然“道”是可以被定义的,那如何定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又是不一样的断句,老天师没有说话,也没有反驳,继续听着。

傅源道:““无”和“有”,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这两个字,便是道,而“天地之始”跟“万物之母”则是这两个字的定义。

道是“无”和“有”,名是“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

无,形而上,看不见摸不着。有,形而下,看得见摸得着,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到有,这个过程便是“道”。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是本质,是形而上的“神”,“有”是存在,是形而下的“形”,神观其妙,形观其缴。

看到万事万物的“无”,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万事万物的“有”,从而看到事物的存在跟局限。

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就停留在“有”的层面,看待事物存在片面性,局限性,所以既要观其有,也要观其无。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此两者便是“无”跟“有”,万事万物都有“无”跟“有”,本质跟表象,神跟形,故而“同出”而“异名”。

本质和表现统一起来去认知,得到深入正确的理解,便是“玄”,玄者,有无相生。”

这下轮到老天师开始皱眉了。

仅仅是《道德经》的第一章,双方的理解就南辕北辙了,但却又无法指责对方是错的。

二人都不是听不进道理的人,同时两个人都清楚,双方理解的都是对的。

老天师是修道的,他便是从修道求道的立场去解释,理解偏私人性,个人的修行。

傅源是修儒的,他便是从自己的本心认知去解释,理解偏天地性,本心对天地的认知。

不过傅源思索时,老天师安静的等他去理解,去接受。

如今轮到老天师思索时,傅源可不会安静的等着,而是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苹果,继续道:“就如同这个苹果,普通人先看到的一定是其颜色,新鲜或腐烂,尝到酸的或甜的,这些表象。

等到看多了苹果,吃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会总结苹果的某些共性,理解苹果的本质,这种表象跟本质结合,便是“玄”!

再次基础上更进一步,眼前的苹果无论是红的黄的还是绿的,无论是光鲜的还是腐烂的,酸的还是甜的,你眼中看到的,永远只有苹果的共性跟本质,不会被那些表象所迷惑。这便是“玄之又玄”。

当一个人不再被万事万物的表象,也就是“有”所迷惑,眼中只有“无”,万事万物在眼中只剩本质,也就是所谓的“众妙之门”。

有无相生,谓之玄,玄之又玄,谓之道!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熟悉么?

这便是“道”,道虽然不排斥“有”,但永远侧重于“无”,而人性,永远喜欢盯在“有”上,下意识的忽略了“无”,被各种表象,各种**所迷惑。”

等傅源说完,老天师站起身,苦笑道:“傅源你这小子,不愧是儒家,这言语的蛊惑性,太强了,险些乱了老夫的道心!”

傅源乐了,道:“老天师,您修道多年,难道还会被一些言语所蛊惑?”

老天师叹了口气,道:“关键是你的这些言语听着太有道理了……但深究起来,你这立意太高太深,高到天地宇宙去了,跟老夫这私人的修道不合!

不能再论下去了,老夫走了。”

傅源诧异道:“老天师,咱们这才论完第一章呐,接下来呢?”

老天师朝门口走去,抬手挥了挥,道:“老夫回龙虎山了,有空记得过来玩。”

说完,头也不回的出门而去。

傅源乐了会,整理了一下赵方旭带来的那些资料,带走了一些觉得有意思的,也跟着起身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