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魂穿农户女 > 第12章 酸菜包子惹人爱

魂穿农户女 第12章 酸菜包子惹人爱

作者:雯风而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1 08:17:59 来源:小说旗

两天之内所有的菜都送完了,入冬以后的白菘价格多少涨了一些,可该买还是要买的。

十个大缸都要腌满,几百棵白菘张大顺哥俩和孟石头一起往回运。

家里如今不缺盐,不过头年之前还是要再多备一些。

王婆子也是狠了狠心直接买了十斤的猪肉,二十斤的面,就等着元日那天好好吃一顿。

冬日里打水刷洗大缸挺遭罪的,可对辛苦惯了的庄稼人来说这真不算辛苦,甚至已经是很轻松的活了。

临近元日菜市采买的百姓更多了,酸崧竟然也有卖的了,难怪前一段时间白菘涨价了,原来是酸崧的腌制方法不少人已经知道了,所以白菘第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不过这对张家来说是个好消息,只要有卖的,那过年后他们也可以去菜市了。

到了元日这一天早早的,张老汉就让王婆子带着儿媳妇姑娘去和面。

她本想告诉她们酸菜包子的方子,可转念一想还是压住了,不是她不想给只是怕麻烦。

知道了酸菜包子的做法,张家人万一打起这个主意来,她就得不偿失了。

早上王婆子让熬一锅浓稠的小米粥,做主再煮两颗白菘里放点肉,一家子高兴坏了。

吃过饭就开始忙着和面拌馅,馅也是白菘地。

平日里安静的青石巷此刻热闹不已,孩子们在外面嬉笑打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听着心里就欢快,过年就应该这样热闹开心不是。

元宝拽着张小米想出去,张小米不敢,怯怯的出声问万叶子“阿母,弟想出去玩……”

“俺也想去阿母!”狗蛋也围了过来,拽着张小妹。

万叶子怕他们出去惹麻烦“下晌就吃馒头嘞别吓跑。”

元宝甩开张小米的手,一头冲进万叶子怀里“阿母,俺要去玩、去玩!”

万叶子被他晃着也不恼“儿啊,外面有吃人的大虫咱不出去啊!”

元宝缩了缩脖子“阿母……”

狗蛋也被吓了一跳躲进张小妹怀里。

万叶子拍拍他的后背哄着“就在院里和你弟玩。”

元宝垂头耷脑得在蹲在鸡窝前看鸡,狗蛋觉得没意思回屋找他爹去了。

她瞧着这帮孩子就觉得可怜,别说元宝了她都想出去看看呢。

可她这小身板真要带两个孩子出去,真怕看不住,所以她也不揽这瓷器活。

想起冯叔说的庙会,也不知道她去看看能不能有啥危险?她就怕庙会人多,万一有个拐子啥的再给她拐走。

心里犹豫不决,既想出去看看又怕遇到麻烦,唉,还真是两难。

不过今年她就十二岁了,来到这夏朝也两年了,她觉得她融入的还挺好,除了刚开始饿的前胸贴后背,剩下的时候她混的也都算不错了,不冒尖不出头。

生命与热闹相比……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生命,她从没有高估夏朝的治安与她的能力。

她除了有一个空间外,其他与这个时代十二岁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的。

别看这两年个头是长了不少,可她也怕自己吃的多胖的快,与其他人面貌上格格不入,所以她从来不敢多吃,尽量保证自己只比张家人看着脸肉乎那么一点点。

所以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去庙会,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别说这时候了,就是放在现代也不敢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单独出去旅游,那还是处处有监控的时代呢,照样丢孩子,包括中学生被人贩子拐走。

所以这封建的夏朝又没有监控,她实在不敢相信治安会好过现代。

再等等,等她再大一些,十五六的时候,体力起码比现在更强大一些。

所以元日这一天她只窝在炕上,下午包包子也用不上她,家里的女人够多了。

她教张小米翻花绳,主要是没别的可玩,她倒想玩会五子棋了可惜没有。

张小米新奇一根绳子可以翻这么多花样,可她又很老实,不觉得兰花姐会花绳有啥奇怪的。

兰花姐在她心里可厉害了,见到城里人不害怕,还敢和大酒楼的人唠嗑嘞。

平日里黄昏一到宵禁的钟声就响了,今个下午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忽远忽近,反而没听到宵禁的钟声。

热腾腾的包子也出了锅,家里没有大桌子,大家伙一人一个碗,炕上铺个布蒸好的包子通通扔在上面,一堆包子堆成了小山。

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瞬间点燃了张家人的热情。

大家纷纷向前拥挤,想要抢到包子。张老汉王婆子率先拿了包子后,其他人这才一哄而上顾不得烫,抢了包子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她倒是不用抢,李桂香先给她抢了三个包子,然后才去抢自己的。

她咬了一小口……我去的,白瞎这面了!这包子馅拌的……真想来个差评。

可她瞥一眼张家人吃的那叫一个香,张大顺哥俩还有孟石头,那包子都不嚼囫囵吞枣的咽了。

三个孩子蹲在地上,除了张小米吃的还算秀气,狗蛋和元宝吃的狼吐虎咽,几次差点呛住直咳的脸红脖子粗。

不大会功夫堆成小山的包子一扫而空,大家伙都了不知道多少个包子了,只有她碗里的包子还剩两个。

那一个她都是咬着牙硬吃的,现在胃里还恶心的厉害。

这腥臊味一般人不理解,但吃过腰子那东西的人就应该了解那味道有多重。

可在现代腰子都用来烤,再撒上孜然辣椒那倒是很香。

可这猪肉没有其他调料腌制,那味不是一般的重。

想她刚穿越来的时候,赶上元日也吃过一回猪肉,可那次猪肉只买了一刀,切成沫混在菜里遮掩大半的味道。

这次包子里足足二十斤肉馅加上白菘,又不舍得放盐,就说这包子除那就是掩不住的重口味了。

她真是欲哭无泪,谁特么说穿越好来着?那些不靠谱的小说,把穿越写的千好万好,又是绫罗绸缎、又是大鱼大肉各种美食!

真实的古代老百姓哪有绫罗绸缎,穿的都是粗布麻衣、吃的都是淡出鸟的野菜、米汤,好不容易日子好点能吃上猪肉白面了,那腥臊的猪肉能让人苦胆都想吐出去!

头发永远干燥的像茅草,就算用了皂角还是乱蓬蓬干巴巴的。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见到人,永远没有光鲜亮丽的,都是破衣烂衫,就算不是破衣烂衫也都是灰扑扑的对襟长袍。

条件好的头发用根钗子,条件不好的粗布条子随便一绑。

男人永远胡子拉碴,像冯叔那样打扮干净些的能随时修剪,胡子也就一拳长看着还算干净。

一般平头百姓甚至像张家人那胡子拉碴留得老长,吃个饭滴滴答答都沾着汤。

不管男人女人反正天她见过的就没一个看着年轻的,黝黑、蜡黄、满脸褶皱都是常态。

尤其是那杂草众生的眉毛,真是毫无美感可言。

真实的古代完全不知道美感为何物,当然也或许是她所处的身份太低下,看见的也只有这些。

就算是朱玉街,那附近都是书院妓院啥的,她偶尔去那几次也没见过穿着特别华丽,打扮特别好看干净的人。

小说里嫁入尊贵人家、成为正妻、贵妾、通房丫头然后平步青云的她是真没听说过,也可能是身份不够,那些贵族家的八卦她闻所未闻。

她也不盼着什么平步青云,只求平平安安,什么白马王子、什么勋贵人家的浪漫爱情,拜托她都多大年纪了?哪里还有小女孩家对爱情和白马王子故事的憧憬!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现实中的男人与女人没什么所谓的爱情,不过是贪图**一时欢愉或是另有所图。

在美好的相处一旦进入婚姻,那就是一面照妖镜,没一个能从那镜子里逃脱的,都是吃人的妖怪!

李桂香见她是真吃不下,还生气的白她一眼,嘟囔她就是个没福气的命。

最后两个包子就被张大顺拿去吃了,这一夜若是仔细听,还能听见那远处的炮仗声、锣鼓声、唱戏声……闹腾到半夜才渐渐歇了动静。

虽没出去,可她这心可是一直都在外面,竖着耳朵一直听热闹。

她发誓等她十六那一年,一定要去看看那庙会的热闹。

新年就这么过去了,她去了一趟菜市才知道,元日后的三天是不开的。

三日后菜市开了,她也决定让张家人来这摆摊。

这摊位不是想摆就摆的,街里有市吏巡逻,想来摆摊就要和市吏申请。

市吏给你登记,每月收你十五钱摊位钱。

她本不想和这市吏打交道的,毕竟她是个女孩子,可后来一想不对啊,她如今可是按着男子打扮的,声音再低些问题应该不大。

所以她找到市吏,这市吏瘦瘦的,脸颊凹陷单眼皮姓吴,不知道叫什么,只听见摆摊的都叫他吴爷。

这吴爷天冷时从不出来巡逻,只在街道的一家打铁器的待着。

这打铁器的屋子冬天最暖和,所以有事只管来这寻他。

她自认为这身打扮挺男性化了,可她心里还是怕的直打鼓,见到这吴爷她猫着腰有些讨好的样子,但声音特意压低了“吴爷,俺想租赁个摊位。”

吴耳坐在板凳上喝着热水,倒也没特意为难她,只是有些爱搭不惜理“卖啥?”

她实话实说“卖酸崧!”

吴耳撇撇嘴“最近赶风的人还不少嘞!”

她听这意思大约就是最近不少人卖酸崧,她也不敢搭话,她是真有点害怕,毕竟来这两年了,她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和官差打交道。

她不是怕打交道,是怕得罪人,得罪君子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底层的小吏们,那一个个和小人没什么区别。

吴耳见她木讷寡言,也没那个耐心与她多说,翻开竹简“姓甚名谁?”

她快速想了想“张大顺,这是俺爹的名。”

吴耳一笔一笔在竹简刻了名字,头也不抬“一月十五钱,东边口进来第三十五排位就是你的了。”

她赶忙掏出十五钱放在桌子上,她还有点纠结要不要再给这吴爷单独孝敬一钱?

她不知道这菜市究竟几个小吏,要是给了这吴爷,那其他人不给是不是不太好?再者这吴爷看着一副尖嘴猴腮的相貌,可见人也不一定好相与。

万一给他一钱后,他反而不知足胃口越大怎么办?毕竟她就是小本买卖,所以她决定先静观其变。

吴耳收了钱装进钱袋子,摆摆手示意她走吧,真是一路点废话都不想跟她多说。

无所谓,只要拿下摊位张家人能来菜市卖菜就成。

不过心里也有点难受,她一个女人……不,应该说是女孩,要顶在张家一堆老爷们面前,替他们张罗事,想想就觉得委屈不公平。

反正这头她也帮着出了,以后怎么样她也不想管了,张家人老实巴交的也惹不出什么乱子来。

想是这么想,可她还是沉浸在刚刚和官差打交道时的忐忑心情。

不得不说她是真的被同化了,想她以前在人人平等的时代,干什么哪需要这么处处小心讨好,生怕得罪人而心惊胆战。

如今在这封建王朝,不敢得罪权贵,不敢相信人人平等,见个小小官吏卑躬屈膝谄媚至极,她都瞧不起自己这么软骨头。

心情低落的回到张家,和张老汉说了情况后她就躲回屋里,躺在炕上不声不响闭着眼睛。

一连几日她心情都很低落,张大顺他们去菜市摆摊了。

她也准备去松仙楼看看冯叔酸崧剩多少,她去的时候赶在正中午天还能暖和些。

好多日没来老榆街,不曾想今日来这么热闹,沿街的酒肆饭馆门庭若市,尤其是松仙楼更是宾客爆满,三五人一桌推杯换盏、桌桌都摆着热气腾腾的瓦罐,喝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新年好冯叔!”她笑呵呵的来到柜台,将手里刚拿出不久,用叶子包着的六个酸菜包子放在柜面上。

她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年礼,空间里其他东西还不能让露面,只有这包子算是聊表心意了。

“好好,有心了还给叔带馒头来喽!”冯叔开心的接过馒头“来这是给你的,大吉大利!”拿出一个红色香囊递给她。

她惊喜的接过来,这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好的料子,这就是传说中什么丝绸了吧?她去成衣铺子好几次,见的最多的是粗布。

这种有光泽亮料的料子她还真没见过,捏了捏里面还有硬硬的东西。

她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枚很大的大铜板,拿出来仔细看,正面是繁体字可也能看出是一本万利四个大字。

背面是图案好像龙又像蛇,看不真切,这铜板好大一个。

她忍不住好奇问“冯叔这是什么?”

冯掌柜笑着解释“猜你也不识此物,这是花钱,也叫压胜钱。元日时人人都要佩戴,不仅压邪禳灾还能得好运道。这一整年你都要佩戴好,保你今年事事顺意,平安喜乐!”

“那真是好意头!这花钱可真好看!”她来回翻看有些爱不释手。

见她喜欢冯叔笑得开怀“人人都盼着元日得一枚好花钱,这一年就盼着花钱的好兆头保佑自己。”

她也笑了“那明年我也给冯叔求一枚最好的花钱,保佑冯叔身体康健、财源广进!”

“呦!”冯掌柜惊奇的瞪圆了眼睛“兰花,你、你读过书?”

她眨眨眼,读是读过的……小学六年级算不算?“识得几个字不多。”

冯掌柜惊喜万分“你一个小娘,会识得几个字已是很好,万万没想到你这小娘不仅是吃食的手艺极好,更是会识得几个字。”他感慨“将来你的婚事不必发愁了,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况且你还有手艺在身那就更不必愁将来找婆家了。如今竟还识得字,怕是以后来你家求娶的人如过江之卿!”

她活了两辈子的人,从不知道脸红为何物,如今她是真知道什么叫脸红了。

大庭广众之下,冯叔对她这赞美……多亏她是了解冯叔一点的,不然她都觉得冯叔这马屁拍的也太吓人了。

啥叫求娶她的如过江之卿……她虽没照镜子,可自己啥鸟样自己还不知道么?又没有啥白富美的身家,又没有啥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容貌,还至于一堆堆的人来娶她么?这也夸的太夸张了!

她脸红不是因为不好意思,是完全尴尬,尬的她脸红。

冯掌柜见她不好意思了,哈哈一笑“得了不说了,对了这酸崧没有多少了,明日能再送些来么?”

她赶忙跟着转移话题“能,冯叔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吧!”冯叔豪气的道。

她轻抿嘴唇想着酸崧好一会才道“先给您拿二百棵可够?”

“再多些可有?我家东家吃好这酸崧了,这次还要单独再运一些给东家,这样怕是剩不下多少。”冯掌柜觉得二百棵实在太少了,如今店里每日就要用几十棵。

“好,那就四百棵!”张家出二百,留一些去菜市,她空间再出二百。

“好!”冯叔满意点头,拨弄算盘算了一下钱数,将分好的银钱递给她。

她出了松仙楼想到一个问题,白菘这东西秋冬季节才有,不像现代一年四季都有。

过段时间这白菘没了还怎么腌酸崧?

趁着菜市还有要多屯一些才是,酸崧没了还有什么东西能卖呢?

难道要卖包子?不知道为何,这包子的配方她就是不想卖。

榆城里的酒馆大多卖狗肉,她也见过卖羊汤的,在现代她特别喜欢吃羊蝎子锅。

如果这里没有,她倒是觉得可以研究一下,夏季的时候青菜也都出来了,正好配羊蝎子。

就是这芝麻酱……

她去了一趟药房,这芝麻她记得在古代叫做胡麻,有中药的属性,可惜菜市没见过卖的。

她想来药房碰碰运气,和药童询问有没有胡麻,果然药童点头有,还给她解释一般人不识得这东西,是胡人走商带来的。

因为是外来物所以珍贵,价格自然就高,三十钱半斤。

她不禁咋舌,相当于现代三十块钱才能买半斤。

可再贵她也要买,就说那令她垂涎的芝麻酱……再者她也想试试能不能种植出来。

买了一斤出了药房直接收进空间,回到张家她和张老汉说明最近白菘快过季了,希望他能多屯一些,再就是二百棵白菘地要送到松仙楼。

张老汉这才想起白菘过了季就没了,那以后还咋挣钱?不禁忧愁,却还是嘱咐张大顺几个汉子去多屯些白菘,除了把家里的腌缸填满,还要再多屯一些放地窖里。

张大顺和孟石头一天的时间将家里的二百棵运了过去,她第二天陆陆续续一整天又运过去二百棵。

冯叔却不让她走,拽着她与她商量昨日给他的馒头能不能将配方卖给他。

“兰花,不瞒你说我活了这半辈子还真没吃过这样好吃的馒头。这包子配方你若肯卖,定是咱们松仙楼第三份招牌了!”冯掌柜兴致勃勃的与她讨论这馒头的配方。

“兰花,你这手艺我是佩服不已,连张肆厨子刘肆厨对你都是赞不绝口,道你这手艺天生就是祖师爷赏饭吃。你若不做厨子真可惜你这一身手艺。”冯掌柜实在不懂,这兰花缘何厨艺如此高超?胆子大言谈举止不像寻常小娘,又识得字,这样的小娘怎会是庄稼之女?难道是哪户大户人家丢失的……冯掌柜脑海里无数臆测。

“冯叔你可别夸我了,我能做的也就这几样。冯叔.....这馒头的配方我还不想卖,不过我答应您日后再想出其他方子我一定卖给您。”

“为何不想卖?”冯叔好奇。

她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可能太喜欢这馒头的味道了,所以我想着以后或许我自己能卖这馒头。”

“自己卖.....\"冯叔捋着胡子沉思良久才道”你若是想自己卖也可,不过这馒头的味道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要不,这馒头你做好了就像酸崧一样送来.....或是我在灶房给你另辟出一处给你专做馒头供松仙楼的食客,盈利就按二八算,你八我二如何?”

她愕然“另开辟一处?”

冯叔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我不信别人也是信你的兰花,这馒头配方你不想卖便罢了,可这馒头如不让食客尝到那真是榆城百姓一大损失,当然也是我的损失哈哈....”冯掌柜对这馒头实在是念念不忘“为了榆城的百姓,也为了我这口腹之欲,这馒头就在咱们松仙楼售卖,你就在这卖如何?”

这条件可真是诱人,不得不说她真是活心了,如果背靠松仙楼卖东西那这无疑是最大的靠山了。可二八....这明显冯叔亏了,毕竟她可是占着松仙楼的名气和背景,又不拿房租,这二八明显就是给她送钱花。

“冯叔,您能让我在松仙楼卖馒头我真的很感激,可这二八不合适,如若我真的借了松仙楼的名气和地方,那怎么也要七三,您七我三才公平。”

冯叔笑呵呵的捋着胡子“你要我占七那我在东家那可是有了面子,只不过这三还是少了些,就六四吧,你四我六。”

她坚定的摇摇头“冯叔,就算是三七都是我占了便宜,在松仙楼卖包子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又没人来捣乱我又不必交租子钱,怎么看都是我合适,冯叔我已经很感激您做的这些了,就三七,您要是不同意我便不来了”!

冯叔暗自点头,他没看错这丫头,是个有智慧知道让利感恩的小娘“成,那就按你说的三七。今天我就收拾出来一个地方正好也宣扬一番,明日你就可以来了。”

她忍不住笑意激动的应了一声“好的冯叔!”

欢快的离开松仙楼,找了一处隐秘的地方回空间,收拾出一块菜地将芝麻均匀的撒在空地上,铺好土浇上井水拍拍手大功告成。

回家的路上她思考如果在松仙楼卖包子,那她肯定是要和张家人说的,怎么说呢?说她在松仙楼卖包子?那她所有的盈利就都要交给张家,这是她不愿意的。

如果说是打工或许会更好,打工的工钱.....就按每月四百钱报,她也是考虑到张家现在住的房子每个月要七百钱,她出四百钱剩下的就让张家的男人想办法去挣。

过段时间酸崧的财路不行了,她还是要给张家人想想其他的挣钱法子。

可惜啊.....她叹气。

她是真想不出张家人到底适合什么买卖,胆子比她还小,除了种地其他技能一概不会,她是真的愁,不知道该拿张家人怎么办。

等她到家与张老汉说了明日开始要去松仙楼上工的事,张老汉脱口问“那这酸崧以后谁送嘞?”

“这次送去了二百棵,怕是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再要,到时就让阿翁和叔父送也是一样的。”

张老汉想了想试探的问她“你去上工都做啥?可给.....工钱?”按理说就算冯掌柜不给工钱他也挑不出理来,人家冯掌柜没少帮忙,可.....张老汉环顾着房子,一月七百钱呐要了老命嘞......

她按着早已想好的措辞道“冯叔让我负责灶房的面食,每月给四百钱工钱。”

”四百钱?那是真不少嘞老头子”!王婆子啧舌,紧接着粗声粗气“你去人家冯掌柜那好好干活嘞,结了工钱赶紧拿回来给你大父!”

张老汉听了这话没吱声,但沉默也代表默认了王婆子说的话。

她挑挑眉,就算王婆子不说,她本就想着把工钱交给张老汉的,虽然听着王婆子的语气让她心里不怎么舒坦,但她也知道她没资格说不。

她要去酒楼上工的事在张家引起轩然大波。

“外舅,大丫才多大的娃儿哪能干了这活,俺是汉子,这这活俺去成不?”孟石头一听这活每月能有四百钱的工钱活了心。

李桂香当场不高兴了“她姑父你说这是啥话?俺家大丫咋干不了嘞?再说嘞那是人家冯掌柜让俺家大丫去的嘞,你去算啥?”

“嫂嫂,俺良人也是心疼大丫,大丫咋说也是女娃力气小,这活要是给了她姑父,俺们全家都领大丫的情!”张小妹拽着李桂香的胳膊一脸真诚的安抚。

李桂香才不吃那套,甩开她的胳膊“俺家大丫挣得钱都给她大父,咋地她姑父挣的钱也给俺君舅?”

“这……”张小妹一时语塞。

孟石头拍拍胸脯保证“大嫂你放心嘞,俺挣地工钱拿一半给外舅!”

“呸!一半?你想地美!别扯没用地犊子,这活是俺闺女地谁抢也不好使!”李桂香急眼了一点没惯着孟石头。

“你……大嫂说话也忒难听了!”孟石头恼羞成怒指着李桂香。

“俺还没死嘞,你们咋地想做俺的主!”张老汉一嗓子吓得几人没了动静。

“阿翁……”张小妹一脸委屈讷讷出声。

“闭嘴!”张老汉真怒了,他还没死嘞这闺女和她汉子就打娘家主意。

王婆子满眼心疼看着眼眶红红的闺女,她倒觉得让婿去没啥不好,婿挣钱了闺女日子不就起来嘞,可张老汉急眼了她也不敢吱声。

“这房子每月七百钱租子你们交?谁也甭想打这主意,都给俺滚出去!”张老汉怒喝。

张小妹两口子悻悻的出了屋子,李桂香白了一眼两口子背影,哼了一声跟着张大顺几人前后脚出了屋子。

她真没想到张小妹两口子会闹这么一出,多亏张老汉压住了,不然她还真不知道咋办了。

闹这么一出,张小妹两口子和李桂香不咋说话,就连万叶子和张大安这几天也不怎么和张小妹两口子搭话。

“你说你妹咋想嘞?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地水,有好事净往她家划拉,吃咱家喝咱家地,一个铜板拿不出来,还想抢大丫地工,真瞧不出你妹这心还是黑地!”上了炕张大顺就想睡觉,李桂香想起张小妹两口子就来气,冲着张大顺嘟嘟囔囔。

张大顺不耐烦“别叨叨了,阿翁不是没让么,你还没完没了嘞?这家还轮不到你嘟囔!”

“咋?还不让说嘞?咱家米是天上掉下来地?三张嘴一日两顿一钱都不拿,咋地现在还惦记上从女的活计了?要不要脸嘞?”李桂香也来了脾气,早就对他们一家三口白吃白喝有意见了,现在还觍着脸要占她闺女的活计她能不急眼。

张大顺侧身面对着墙不乐意听李桂香叨叨,他心里也是不乐意爹娘让小妹一家三口留下。

白吃白喝了这么些日子,别说他了就是二弟一家也老大不乐意了,他们两家都忍着看阿翁阿母的面。

没成想还收留了一家子白眼狼,这妹夫还惦记上他家闺女的活了,婆娘说地对就是不要脸!

可这话他也只能心里寻思寻思,哪能像个婆娘似的叨叨个没完。

看着张家人因为这出事闹出嫌隙,她不禁有感而发,亲兄弟明算账,不论是什么关系想要长长久久处的好,那就是别占对方便宜,礼尚往来才能长久。

越是穷才越在意利益,即使再富贵的人也会因为利益而心生嫌隙。

人与事闹得不愉快之事,大多都是你占了我便宜,或是我占了你的便宜。

经过这事她也在想,或许做生意并不适合张家人,他们可能更适合找个工作,挣些固定的工钱,或许心里会踏实一些。

接下来的日子她也算松仙楼的一员,冯叔对她很好,两位掌勺的师傅对她也很有长辈的样子,阿来更是没啥事就跑到她做面食的屋子和她唠嗑。

以前脑子只想赚钱,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菜市,见的最多的人也都是平头百姓。

进了松仙楼不过短短数日,阿来每日不忙就和她讲讲这榆城里的八卦,她似乎一下子从农民跨越进了更高一层。

或许松仙楼的两道招牌菜太火爆,导致牌子当日刮出新品酸崧馒头时,那真是成了每桌必点的有一道招牌。

她在后厨忙的不亦乐乎,前台忙不过来她偶尔也端着包子往前堂跑,帮着阿来忙活。

她也算见识到了古代酒楼生意红火是什么样了,每天闹哄哄的,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她沉闷的心也逐渐轻快起来,她喜欢这种忙忙碌碌有奔头的活法。

自从包子成为第三道招牌后,松仙楼的生意真是好到让人眼红,冯叔更是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

她还发现,原来古代的人不是只有麻衣粗布可穿,来酒楼好些人打扮的都很富贵。

身上穿的衣服都是那种亮色的绸缎料子,脚上蹬着的都是皮毛靴子。

男人的胡子也不都像平头百姓汉子那样,他们的胡子好似都修剪,看着美观不少。

原来这就是有钱人,和他们一比她穿的就像街边的乞丐。

通过阿来平日里和她讲的八卦,她对榆城甚至对夏朝也算是了解了一些。

掌管榆州城乃是当朝太子,不过听说太子大多在京都甚少来榆州,而任职榆州太守的则是太子亲信谢文远。

而任榆州刺史的则是皇帝亲信李广宁。

太守掌控榆州城一切事务,而刺史也是由陛下亲派监督太守。

坊间传闻皇帝对太子信任有加,所以榆州城内的两派并没有多大的纷争,反正都是为皇帝老子和他儿子办事,两父子也算父慈子孝,底下的人自然就好办事。

她听冯叔所言才知道,这榆州城很大,而榆城周边竟有百余多个村子,加上榆州城内总人口足有三百多万,榆城偶尔还会有胡人来此贩卖东西。

她原是听过过了月亮桥的另一边都是富贵有权势的人居住的,可听冯叔说长乐街更大更繁华。

宵禁只是对他们这些百姓而言,却从不对长乐街那边的富贵人。

夜晚的烛灯都能照耀半座城,吃喝玩乐应有尽有,通宵达旦直至天明。

她问冯叔为何不在那边开酒楼?冯叔说他东家的势力还远达不到在月亮桥的另一边开酒楼,在这边倒是不会有人敢打什么主意。

她不禁猜想长乐街的那边会是怎样的景象?能让冯叔提及时一脸的向往。

阿来则是神秘兮兮的对她说“那边的贵人鲜少来咱们这边,可最近这些日子那边好多贵人都来咱们松仙楼品尝招牌菜嘞!”

随着时间越久她在松仙楼知道夏朝甚至榆州城的事情更多,无数个白日她也见识到了古代的黑暗之处,底层人的命真的如同蝼蚁一般,小商小贩若是没有靠山想要挣点银钱真的很艰难。

走在路上的女子,即便相貌普通遇到那些地痞流氓无赖,或是有点背景的流氓,说被抢走任由女子如何喊救命也是没用的。

官差巡逻心安理得接受小商贩的孝敬,地痞无赖当街收保护费也无人敢管。

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面也有,人人可以私藏兵器,真要是遇到了不讲理的,危害到自己性命的,也可以掏出兵器保护自己,不小心打死了对方,也不用太害怕,只要能说出道理,也不一定会被判处刑罚。

街道上偶尔会见拄着拐棍的老者,这边叫鸠仗,手握着的地方是形似小鸟。

这样的老者比地方官都有威望,大家见了要主动行礼、谦让。

她也才晓得原来大夏朝是以孝治天下,凡年老者每月官府会给一石米、二十斤肉和五斗酒。

逢年过节还会有官吏登门拜访,问询生活是否有难处,需要官府为老者做些什么?

她以为百姓喝酒是常事,没想到喝酒也只能是特殊节日。

逢年过节或是结婚才行,朝廷有禁酒令的律法。

总之大夏朝的一切都让她感到陌生,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她大脑里生根发芽。

春天来了白崧不是应季的时候了,家里的生意断了张老汉急得满嘴起大泡,即使那些母鸡能下些蛋去卖了也不过杯水车薪。

而她也决定每月四百钱增加到每月八百钱,不是她圣母心,是这段时间见识了古代的黑暗没有人权,清楚的认识到权势与贱民的差异。

她不想惹麻烦,能花两个钱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让事情扩大到她承担不了的地步。

张家本就是庄稼人,在这榆州城举目无亲没有背景,若是在挣钱的营生上太过出挑她担心有祸。

二十五户为一闾,过完年闾保几次来家里核实情况,无非就是人口多少?年岁几何?做何营生?

不过赋税倒是没让他们缴纳,保长说他们是迁移户,三年内是免赋税的。

不过经营生意还是要缴纳的,晓得他们在儿弄街卖才放下心,那边每月都会收取算钱的。

所以她想着,不如暂时先养着张家人,租子钱她出,多出的一百钱,加上偶尔卖点鸡蛋以及张老汉手里还有的银钱,还是够他们活着的。

她头一次知道人活着需要如此谨小慎微,也是第一次知道无权无势是如此寸步难行。

她的命算是好的,遇到了冯叔这样的人,不然她还真不知道如何带着张家人离开徭区来城里活着。

虽然这城里处处繁华,可低贱的身份也让他们如同耗子一般躲躲藏藏不敢现身于人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