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魂穿农户女 > 第9章 官府断财路酸崧新点子

魂穿农户女 第9章 官府断财路酸崧新点子

作者:雯风而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1 08:17:59 来源:小说旗

后来连海边上工的李工头听里长说起此事后,时不时也跟着一起抓螃蟹。

抓螃蟹的队伍越来越大,榆州城似乎在几夜之间就兴起吃螃蟹的风潮。

海虫能吃,叫螃蟹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

可松仙楼的生意不降反升,主要是那蟹肉粥实在美味。

好多酒楼也在效仿,可做出的味道总是差强人意,不及松仙楼的鲜美嫩滑。

两个庖丁近日也是喜气洋洋,原因无他,榆州城人人皆知这松仙楼味美的蟹肉粥,就出自这两位肆厨之手。

酒楼肆厨穷其一生做出一道别人无法超越的菜品,那是极其荣耀的事!

虽然两人都知道这方子不是真的出自他们手,可外人不知道,每每见到二人免不了一顿羡慕夸赞。

时间久了二人也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这这蟹肉粥就是出自他们手了,一时间风光无两。

螃蟹成为榆州城内最大的一件时兴热事,导致相熟的人碰见,第一句话就是问“今个吃螃蟹不?”

她很高兴事情的发展,比起没权没势的张家被人过分关注,她更喜欢这种风光被众人分走的结果,起码这样能保证张家人安全。

来城里次数多了,也知道了洗头在哪里买皂角,可惜刷牙的物件还是没有。

除了用盐漱口或是咀嚼柳树枝没有其他办法。

在现代时,她的牙齿在小时候因为吃糖太多,导致龋齿都坏到了牙根,每天疼的痛不欲生。

面部神经痛的她恨不得把脑子劈成两半,那时候她就非常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保护牙齿。

柳树枝咀嚼能起到清洁牙齿,用盐水漱口可以做到消炎杀菌,也只能这么坚持下去了。

张家有了余钱自然要赶紧置办东西过冬的,如今来城里的村里人也多了,里长几户每日都要跟着来一趟。

主要是孟老汉自己也来卖一些螃蟹,张大顺他们自然也能跟着进城了。

这次张大顺买了布鞋,一人一双也是张老汉同意的,纸衣服还有,纸被子又买了几床。

这个冬天能保证一人一床,以往是没有条件糊窗户的,今年糊窗户的纸也买了几份。

麻料买了两匹,家里人的衣服实在破的没处补了。

张大顺哥俩每日换着去拾柴火,可因为没有院子柴火放在灶房里压根放不下。

柴火少了这个冬天根本熬不住,不仅是张家门口都摆放着树枝,这上河村现在家家屋里屋外的都存了不少柴火。

可这些还远远不够,整个徭区的房子都是东西两个屋子,每个屋子的炕最多睡的下四个人,硬是挤一挤还能再睡个孩子。

往年在老家冬天只需要烧一个炕就够用,大家挤在一个屋里也能暖和不少。

可今年两个屋子的炕都要烧,这点柴火杯水车薪压根不够。

咋说呢.....嘻嘻,她干了一件很不讲究的事!

灶房里堆的树枝每天她分多次少批量的收进空间,导致张大顺哥俩每天都觉得灶房好像无底洞,怎么都填不满,每天捡的再多总是不到顶。

哈哈,她感觉好笑,拼命隐忍也很难的好么。

她也是为了家里冬天能有更多的柴火可烧,突然她像是打开了新世界一样,现在上河村家家户户在门口都堆积不少柴火。

天地可鉴她绝不是想据为己有偷他们辛苦拾来的柴火,她只是想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帮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每天晚上村头村尾一走一过,各家各户她全都没放过,这就导致最近村里人都说怎么捡了这么多柴火就是堆不满嘞?

收进空间的柴火她全堆在竹子楼四周一层层的码高,真可惜她空间里没有树林,不然她也有用之不竭的柴火了。

最近鸡因为吃了竹虫肉是蹭蹭长,那真是膘肥体壮一身力气,连刚买回来的小鸭子都被欺负够呛。

她以为鸡鸭一起圈养能很和平呢,没成想这鸡还挺能欺负人,没办法只能把这群小鸭子带去荷塘。

比起刚买回的时候它们是长了不少,她记得鸭子挺喜欢水塘的,这一大片的荷塘还不够它们玩么?她不着急吃鸭蛋,她倒是盼着多些鸭子,这样才能有鸭绒做衣服。

鸭子嬉水是天性,放进荷塘都不需要学习它们就会游来游去。

目前空间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容器里了,最后只差一个她需要的泡澡桶了,荷塘的水她不想用来泡澡,虽然扒开荷叶瞧着荷塘的水很清澈,但想想之前扔进去的鱼她还是心里有点......

最好的是用山泉水,这种水是流动水,目前没发现哪里有山泉水。

但这并不影响她继续据容器,直到秋末到来时她已经据好了四个大容器。

所有容器并排放在竹楼一楼,看着井井有条闻着香味浓郁,让人闻着就神清气爽。

酸菜已经腌制好了,她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做一个酸菜炖五花肉,那就需要八角这样的东西,不然炖出来的酸菜味道不会太好吃。

小麦成熟了,她也收获了一大片小麦,这要用石磨磨一磨就是面粉了。

买石磨之前她需要先买个独轮车,用木头制作的运输东西都不便宜,一辆独轮车要两千钱,相当于现代两千块钱买个独轮车了。

石磨两百蚊,这东西超重的,放在独轮车上她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推到隐秘的胡同里,不禁长呼一口浊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将车和石磨都收进空间。

她按着铁锅的大小买了几个蒸笼,等她研磨出面粉一定要蒸几锅白胖胖的大馒头和肉包子。

大料这东西要去药房买,这药房却在城门进口的右侧。

榆城的布局是外城门进来走不到半个时辰就是内城门,内城门进入正中间的街道叫做老榆街,是吃食酒楼,卖衣服布料,首饰珠钗,茶馆之类娱乐的一条街。

城门进入往左走两刻钟的街叫做儿弄街,专门卖菜,肉类,家禽,铁锅,瓦罐,饲料,活得猪羊,一些低价的手工鞋子,布料都有。

城门进入往右三刻钟不到的街称为珠玉街,就是药房,书肆,文玩字画,青楼小馆,装修更加奢华的酒楼,学堂都在其内。

不管你从哪条街道从头走,都能绕到其他两条街,而三条街的街尾连接一道月亮桥,桥下的河不算宽约莫两丈有余,河上会停泊一些小船,供一些客人坐船游玩吃喝。

三条街的左右两侧,甚至月亮桥附近有很多居住的房屋,生活的都是普通百姓。

而过了月亮桥就是真正的富人区名为“长乐街”,听说那边住的都是达官贵人,也有很多酒楼,学堂,青楼妓馆,听说一道普通的凉拌胡瓜都要五十文一份。

贫与富,贵与贱就这样被一座月亮桥分成两半。

听说那边住着的大多都是将军,军官,有官职,巨富的商贾和一些有权势的人,老百姓戏称桥那边叫月宫,嫦娥才会在月宫那样的仙地生活。

至于为啥不叫天宫?可能是怕惹祸上身,毕竟天子在盛京呢,盛京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天宫吧。

因为要去珠玉街她特意回空间换了一身干净的新衣服,人靠衣装马靠鞍,那珠玉街大多是有钱或是读书人,她不想去惹麻烦,穿的破破烂烂怕遇见个心理变态觉得她好欺负。

同样是白天,这里比老榆街可热闹多了,人来人往。

学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学生们在先生的教导下认真学习。药房里弥漫着草药的香气,医师们忙碌地为病人抓药治病。

青楼小馆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歌女们的歌声婉转悠扬,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欣赏。茶舍里,人们悠闲地品尝着茶香,谈论着天下大事。

文玩字画店里,各种珍贵的文物和字画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条街道充满了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

找到一家药房买了大茴香,这东西不便宜五十钱才得一两,还有花椒这种东西价格也贵的离谱。

以前看书听说吴茱萸这东西可以代替辣椒,她也买了一点想着回去试试。

药房卖的这些东西都是当季新鲜的,这倒是让她很惊奇,不像现代基本上卖的都是晒干的。

她琢磨或许回去搞点这些调料的籽,单独种一下试试,要是能成那她以后就不用花这么贵的钱买这些调料了。

出城之前换回了破烂的衣服,出了城和张大安一起回了家。

第二日送完螃蟹又卖了几十个鸡蛋后,她找了个机会进了空间,昨天买的调料每样都搓出点籽,撒在田地里,浇了井水后她开始磨面粉。

有个驴或是骡子就好了......

认命的一圈圈磨面粉,待一碗面粉出来的时候她简直高兴的要蹦起来。

端着碗使劲嗅了嗅,小麦的香气让她迫不及待想蒸个馒头尝尝。

可这点面还不够,咬着牙使出吃奶的力气继续磨,直到一盆面的量她才赶紧加水和面。

在现代的时候蒸馒头她学过用温水,这样不需要发酵太久,加上温水她就把面放在院子里盖上她的新衣服,出空间去城门口找张大顺。

晚上张家吃的粟米蟹肉粥,这还是她将松仙楼招牌特色做了一遍,李桂香学会了后顿顿都这么做。

这段时间肉眼可见张家人气色都好了不少,尤其时元宝和张小米脸颊多少有了点肉。

现在天黑的早,虽不到冬季可这秋末的夜晚已经很冷了,可能因为挨着海边海风大的关系,总觉得这徭区比起榆州城内温度低多了。

每家每户的柴火收了一圈后她才回到空间,打开面盆面发酵的挺好,要是有白糖就更好了,白糖促进发酵,可惜这回还没有白糖呢。

哪怕有甘蔗也行,可榆城数北方,甘蔗这种东西应该都在南方区域了。

生火上蒸笼,没有案板只能在盆里揉吧揉吧,搓一个差不多的圆形放在蒸笼上。

当时她怎么没想着置办个桌子呢?好像她没怎么在空间煎炒烹炸,做的最多的就是煮鸡蛋,煮笋子,野菜粥,蟹肉粥这些东西。

明个总要想办法置办一些院子里用的东西,馒头足足摆了四笼,每笼能摆十几个。

盘腿坐在院子里托腮想着院子里应该置办点啥,桌椅该有,喝水的茶壶茶杯应该有,案板也应该有,这简易的灶台也应该淘汰了,儿街有不少卖陶灶的,买个陶灶用着方便干净。

掐着时间馒头蒸好掀开锅盖那一刻,她幸福的眯着眼睛像只小猫。

不顾烫轻轻撕下一小块,嗯很香不算太软,但很有嚼劲满嘴的小麦香。

晾凉后装进干净的萝筐里放进竹子楼,晚上吃的粟米蟹肉粥她并不饿。

接着她用猪油熬制了茱萸和花椒,这茱萸碾碎了用猪油熬一熬,花椒清洗干净控干水用猪油熬一熬,两样猪油各装一小坛子,混起来又装了一小坛子。

酸菜两棵切丝,葱末备好,猪油下锅冒烟后放入大料,再扔进攥干水的酸菜翻炒。

这猪油一定要多放,酸菜最能吃油。拿一只螃蟹剁成几段留着备用,不是不想炖猪肉,刚刚着急没来得及烀肉,今个就先做酸菜炖螃蟹。

酸菜炒的微微发焦后倒入井水,再扔进去螃蟹,盖上盖子炖它就完了。

等着快出锅的时候撒些盐,一道地道的东北炖酸菜就成了。

这味道她想了快两年了,刚刚明明觉得不饿,看着咕嘟咕嘟冒着泡的酸菜,空气中都是那股酸菜和螃蟹的酸鲜味,一个没忍住拿了个馒头蹲在锅边连汤带菜,吃了一整个大馒头。

这酸菜缺少调料的情况下,味道竟不比现代的差,可见这螃蟹提鲜,猪油提香,大料提味。

这螃蟹上了冬海边就少了,但她空间里可存了很多。

她小脑袋又开始活跃起来,酸菜如此美味如果搞个酸菜锅,在冬季里吃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酸菜锅那是多爽的一件事。

明日她要买点羊肉,这儿弄街卖猪肉羊肉的不少,只不过羊肉一斤要六十钱,一斤猪肉才十五钱,老百姓甚少买羊肉,一般都是商贾学子买羊肉。

明天她还要烀点五花肉,这时没有料酒,这五花肉祛腥臊很难,不过买了大料她还是想试试。

这猪肉不像现代那样煮个半小时就能软烂,除非有高压锅.....她想起竹林里的竹子,或许用竹筒烀五花肉会有不同的效果?

竹子本身有清香,如果猪肉在这样的容器里烀不知道能呈现什么味道?

将炖好的酸菜倒入瓦罐里放进竹子楼,这样不管什么时候吃,酸菜和馒头都像刚刚出锅的样子。

等她收拾好回家的时候,张老汉带着张大顺哥俩刚回来,今晚她没跟着去。

张老汉唉声叹气的进来,没想到一进屋看见她也是一愣“你不睡觉站在这做啥?”

“怎么了大父?她没回答而是追问,因为她看不仅是张老汉脸色不好,连张大顺哥俩脸色也不怎么好,而且三个人手里都空空如也,不应该啊,晚上不是去抓螃蟹了么?

张老汉摇头叹气进了屋,张大顺哥俩也不吭声跟着一起进了东屋,屋里黑但今晚的月亮挺圆,月光隐隐照射进屋内,倒是影影绰绰的看见屋里几人的身影。

东屋就住着他们三个汉子,她跟着进了屋就见三个男人垂头丧气的坐在炕上不吱声。

她蹙眉心里似乎有些不太好的预感“大父到底怎么了?今晚怎么没抓螃蟹呢?明个还要去松仙楼送货呢!”

张老汉气闷的嘟囔“送啥送,这海虫子以后咱们都不能抓嘞,官府派人说是以后只能由官府打捞,咱们要想捞只能给官府做工,官府给发月钱嘞!”

她懵了,这也可以?这么大片海,螃蟹这么多,百姓不能挣这份钱只能官府挣?这也太霸道了!

她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虽然她空间里不少螃蟹,蛤蜊还有海带,可她不准备卖掉,而是想留着平时做菜用的。

三个汉子跟双打的茄子一样,此刻一室沉默。

她紧抿着唇半响才道“大父,那我明日也要去一趟城里,总要和掌柜的说一声情况,告知人家咱们送不了了。”!

张老汉垂头丧气没啥力气的点了点头“那是该去嘞!”

她回了西屋此刻心也沉甸甸的,家里好不容易有个挣钱的营生,现在却被官府买断了,真是不让老百姓好好活着。

这一夜东屋叹气声一声接一声,西屋这边王婆子婆媳几人第二日知道这事后,那简直是天到塌了!

“老头子,咱家好不容易有了来钱道这咋说没就没嘞?这往后可咋办嘞老头子....呜呜呜,俺的命咋就这么苦嘞,好不容易享两天福就啥都没嘞,造孽嘞.....”王婆子哭的那叫一个惨烈。

家里人低着头据都是沉默不语,那一个个的表情简直就像死了亲爹一样。

她也不敢吭声,没人张罗做饭她也不敢说吃饭,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她要抓紧时间去城里找掌柜的,一个时辰后她人在松仙楼里,掌柜的此刻听闻这消息面色沉沉,满眼深思。

许久才叹口气看着她安慰道“兰花闺女,你也别焦急,自古凡是获利的买卖官府都是要介入的,这螃蟹只是迟早的事。官府既然介入了,我们这些酒楼还是会照常买到的,至于价格那就不好说了。只是你这挣钱的生意怕是没了,这样,你若实在想有份挣钱的活计,不如来我这后院的灶房干些杂活。你不是喜欢做些吃食么,那就在灶房跟着干几年,看看能不能琢磨出自己的食方子,我每月给你五十钱,日后你若能独当一面咱们再谈工钱如何?”

她倒是有点受宠若惊,也真心实意感激“掌柜的,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我暂时没有这样的想法,以后若是想了再来跟您说成么?”

掌柜的摆摆手轻笑“啥时候都行,有啥谢不谢的,以后你就叫我冯叔就成,我也是真心喜欢你这闺女,能干有闯劲,关键是胆子大不怕事!”

她也笑了点头“成冯叔,日后少不得麻烦您”她想起昨天的酸菜继续道“我最近正研究一道吃食,等过几日请您品尝,您要是尝着味道不错,这道方子或许能成为咱们松仙楼的第二道招牌菜!”

冯叔眼睛一亮“那成啊,我可是很相信你这闺女的手艺。我就敬候佳音了!”

她眼珠子转了转又道“冯叔,这榆州城里租赁房子贵么?那种两间屋子带个院子的?”

冯叔好奇“你想租赁房子?”见她点头冯叔想了想才道“榆城最便宜的住处都在儿街那边,两间屋子一处院子的,差不多也要七八百钱。要是珠玉街那边的住处,这样的居处怎得也要一两左右。”

七八百蚊也不便宜,她手里目前有七两银子,租赁个房子也是租的起的。“冯叔,您能帮我个忙么,有没有相熟的人认识这租赁房子的,我想租赁一处。”

冯叔摆手“这没啥麻烦的,我在这榆城二十多年三教九流认识不少人,租赁一处房子没啥难的,这样我今日就托人帮你寻一处治安好的房子。三日后给你消息成不?”

她笑着点头从怀里掏出二百钱放在桌子上“冯叔,您就是我的长辈,我在榆城不熟悉也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这钱我先放在您这,若是有好的您就直接帮我定下就成,如果不够我三日后再来添钱。”

冯叔捋了捋胡子笑得开怀,这闺女是真没拿他当外人“成,钱我收了,你且宽心先回家吧。”

再次道谢后她出了松仙楼去了儿街,买了一斤羊肉和一斤猪肉就出了城。

城外张大顺垂头丧气的蹲在不远处,也没了当初等在这里那份期待与兴奋了。

一前一后回了家,这几日不用送螃蟹晚上又不用去抓螃蟹,心里突然空落落的,不仅是她张家人这几日也是如此。

她发现自己现在闲不下来,一旦闲下来心里就空落落的无所适从,总想着干点什么缓解这份焦虑。

所以这几日她没事就躲进空间研究酸菜锅,切肉片成薄片,酸菜装进瓦罐里放置在陶灶上咕噜咕噜,羊肉几秒就熟了,味道和现代的酸菜锅还真有几分像。

她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吃,好吃,这酸菜过涮羊肉绝对可以。

不过羊肉价高,不是所有人能吃得起的,这就要在猪肉上找一找了。

她找了一株同她一边粗的竹子,整整花了好半天的时间。

又从中间锯开一个长方形的口子,将焯水的猪肉一整块扔了进去,再加上井水,她又放了一块八角最后盖上竹盖子放在陶灶上煮。

差不多两刻多钟后,她掀开竹盖子用筷子试着插进去,没成想这块五花肉一下子就扎透了。

她拿叶子垫着将竹锅拿下来等着晾凉,她不能白白浪费时间,去竹林又挖了一些笋尖。

这东西涮火锅清炒都好吃,不过她不准备卖,毕竟在榆城她还没发现有卖笋的。

采了一筐笋尖一瓦罐竹虫,回来时猪肉已经温乎了,她切了一片尝了尝肉质虽然有嚼头但不像以前那么硬,腥臊味大大下降,隐隐还有一股竹子的清香。

她准备再用瓦罐煮一块猪肉放上八角,毕竟竹子目前只有她有。

瓦罐烀猪肉她特意延长了一会,等肉烀好了端下来晾着她又去地里摘青菜。

忙完回来尝瓦罐的猪肉,比起竹罐煮的肉质稍逊色一点,口感还是有一点微微硬。至于腥臊味似乎被八角祛除了一些。

可这还不够,她又扒了一瓣蒜剁成末,放少许酱油再蘸一块猪肉,嗯,这腥臊味被蒜的味道冲击下几乎品不出了。。

于是她把猪肉切成薄片,再次扔进酸菜锅里咕嘟了一会后,再夹起一片猪肉蘸蒜酱,嗯!这味道说是酸菜锅也不全是,这味道更像是地道的东北杀猪菜,只可惜缺了血豆腐。

成了!无论是做成杀猪菜还是酸菜锅,这道菜在冬天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日她早早就起来就要去城里,张老汉不解“这都不送海虫嘞,你还往城里跑啥?”

她解释“大父,掌柜的当时说让我三日后去找他一趟,他要跟我说些事。”

“啥事?啥事要找你一个娃儿说?”王婆子不信的插话。

她也很无语,如果此刻她成年了该多好。“大父,大母,掌柜的有可能是想给我找点其他挣钱的活计,我今日去也就知道了。”

张老汉挠了挠头“挣钱的活计?”这松仙楼掌柜的这么好?虽然不太相信但去一趟也无妨。”那你自己去一趟,你阿翁和叔父今个要上北山拾柴火嘞送不得你。“

那正好,千万别说她,说不定今天她还要去看房子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

待她走了,老俩口说起悄悄话来。

“俺咋瞧着大丫不对劲嘞?”王婆子也说不好哪不对劲,皱着老脸想这孙女到底是哪不对劲。

“你才瞧出不对劲?俺早看她不对劲嘞!自从逃荒过来,你瞅瞅她主意大了,说话连我这个大父都不怕嘞,连里长也不怕嘞!进城也不打怵,还跟人酒楼谈生意嘞!老大老二都没她胆子大嘞!”王婆子的疑虑张老汉早有了,从逃荒过来这孙女说话干事,哪像是个女娃儿,别说女娃儿就是成年汉子也不一定比这孙女厉害。

“是嘞,是嘞,老头子你这一说俺就明白了,俺就觉得她哪不对劲?你说这是咋回事?难不成撞邪嘞?”王婆子不懂原来八竿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孙女,现在咋变得胆子这大嘞?

“撞个屁!别瞎哇哇,叫人听见指不定背后咋说咱嘞,她胆子大有啥不好嘞?能给家里担事俺看就挺好,赶紧下地做饭去俺饿了!”张老汉不乐意再跟王婆子墨迹,这一大早的还没吃嘞。

王婆子暗暗白了张老汉一眼,却还是溜溜下了地,没办法两息妇都上工去了只能她老婆子做饭。

她到松仙楼冯叔见她笑着朝她招手“兰花来,叔有好信告诉你!”

她也笑着迎了上去“什么好事叔?”不过**不离十应该跟房子有关。

冯叔示意她坐下给她倒了杯水才道“房子的好信,昨个我替你做主定了下来,这房子不错,干净周正,周边治安也好,房主家搬去珠玉街为了儿子读书更近些。昨个正好来我这吃饭,都是老主顾了自然要恭贺,这才知道人家搬去珠玉街,儿弄街的房子闲置准备租赁出去。这房主人也好敞亮,不是那斤斤计较之人,也省得走牙人这一口,我做担保这房子就租赁了下来。房子一月七百钱,押金一千钱,这是剩余的三百钱。

每月他家婆娘会上门取的。这是钥匙和文书,文书我都替你签好了,一会我不能陪你,今个我要和东家会账。我让阿来陪你走一趟。”

她接过文书和钥匙一时间真不知说点什么,最后只说了一句“谢谢冯叔!”她没想到冯叔这么信任她,连文书都没用她出面,就自己担保签了字,也不怕她将来跑了给他惹麻烦。

冯叔笑着摆手“跟冯叔就别说客气话了,你随阿来去看看房子包你中意。”

她想了想说“冯叔,店里还有生猪肉么?最好是五花肉。”

“有,你要?”冯叔问。

“冯叔,今个给您尝道菜,这样我先烀肉,这肉烀的时间挺长的,正好烀的时候我和阿来小哥去看房子,回来这肉也就好了。方便我做食材。”

冯叔点头”成,那你去灶房有啥需要的就跟刘庖丁他们说,我今个要会账有些忙,你该忙啥忙啥,等菜好了叫我一声就成。!“

她起身”好,那我先去灶房!“她总来和刘庖丁他们也熟悉倒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到了灶房她向刘庖丁要了一块五花三层的猪肉,又单独要了两个陶灶。

一个瓦罐给猪肉焯水,另一个留着一会炖她背篓里的酸菜。

这酸菜腌制的酸味刚刚好,她只洗了两遍,切丝备用,葱切段,这里还有姜正好切上几片备用。

焯水的猪肉撇除浮沫,重新用清水炖煮,扔进葱姜八角盖盖子。

灶房很长,她忙的时候刘庖丁俩人也只是偶尔瞥一眼过来,但还是很有眼力见的没凑过来询问她。

猪肉烀上了她擦了擦手”刘肆厨,您帮忙看一下锅可好,我和阿来哥出去一趟,这锅千万别烧干了就行。“

刘庖丁忙点头”成,这点小事交给我。”他觉得兰花这小丫头很有意思,和她说话并不像和一个十几岁的女娃说话,反倒像是.....像是和一个成年大人在交谈,不由得好笑兰花这丫头真是小大人一个。

她叫了阿来一起去看房子,阿来这人话不算多一路倒也挺清静。从老榆街到租赁房子的地方,大约走了三刻钟,路程不算太远。

过了儿街再走一刻钟就到了,这边的房子比起徭区的黄泥草屋可好太多,虽是土墙但家家都是木制大门。

长长的土路两侧竖着并排的房子看的人眼花缭乱,显然这边生活的老百姓还真不少,巷子尾都没看到头。

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和鸭子的叫声,其他倒还好。

拐进一条小巷子,阿来指着第三间木制大门“这就是!”然后拿过她手里钥匙帮着打开。

她手推着大门顺势进了院子,别说这院子还挺大,正面对的是房子,房子右侧围的鸡圈不过里面并没有鸡,链接着鸡圈贴墙靠近大门还有一个仓房。

房子左侧是空地,上方搭了个棚链接着房顶到门口土墙的上面。

这院子还真够大的,虽没有铺什么地砖但土面夯实的平整清扫的干净。

进入屋内走廊直走就是到头左侧是灶房,右侧拦了一道墙,中间留了个门,她进入发现里面很小的一个地方什么都没有。

阿来在身后憋笑“那是出恭的隔间!”

她脸一红难怪里面由股味道……返回走廊左右两侧是屋子,和她们现在住的房子布局挺像。

不过东西屋都不是一个整体的屋子,都从中间垒起一堵墙,那这等于四间屋子了。

土墙不是白色的可也平整干净,难怪冯叔说她一定会喜欢呢,这房子她都有冲动想买下来了。

“这右边屋子后是?房,那冬日里卧室怎么取暖?”她问阿来。

阿来带她回到右边的卧室指了指炕下的炕洞“冬日可以往这里添柴火。”

她眼前一亮夸赞“真没想到这房子如此好,七百钱也太便宜了!”

阿来也觉得这房子不错“我听那房主想一千钱成交的,是掌柜的说和,最后人家才同意七百钱。”

原来如此,这房子要一千钱也值!

看完房子她和阿来锁了门赶紧往回赶,她惦记锅里的肉。

回去时刘庖丁已经帮着添过一次水了,所以她到的时候肉烀的刚刚好。

接下来的步骤如她在空间里操作的一样,她把蒜酱也调好了,才让阿来帮忙用托盘连陶灶带瓦罐一起端到大堂。

刘庖丁两人早就闻到那酸菜独特的香味,不明白这菜叫什么怎么会有一股酸味?可味道却又特别好闻,总之闻着就让人忍不住想来上一口。

二人连配菜都不整了,直接跟了上去。

冯叔在柜台前忙碌着,忽然闻到一股独特的香气不由得抬起头寻找来源。

见阿来把燃烧着的陶灶瓦罐一起端上来,那香气正是从瓦罐里飘出来的。

他放下笔赶忙来到桌子前,盖着盖的瓦罐不断散发香气与蒸气。

她赶忙用抹布垫着打开瓦罐盖子,整个大堂顿时香气缭绕,冯叔啧啧称奇“这是什么味道?怎得如此奇特?”

她笑着解释“冯叔,这叫酸崧锅,里面的菜是酸崧配上烀好的五花三层肉,再蘸一点这个蒜酱味道甭提多美味了,也可以放现切的薄羊肉片味道也是一绝您尝尝!”

刘庖丁二人此时也凑过来,加上阿来,几人都急不可待盯着冯叔动筷子,他们急切的想知道是啥味?

冯叔拿起筷子先是夹了一口酸崧品尝,又舀了一口汤……紧接着来了一块肉……

几人期待的看着他,想听听冯叔说说这菜是啥味?

可冯叔像是锯了嘴的葫芦,一声不吱主打的就是一个吃,筷子不停的夹起吃掉,再夹起再吃掉。

这可给刘庖丁几人急得,阿来馋的不行急得直挠头。

刘庖丁干脆跑回去拿筷子勺子,小跑回来后二话不说抄起筷子就是个吃。

剩下两个人急了,阿来跑腿又拿了几双筷子和勺子,就这样几个人围着桌子,烫的龇牙咧嘴也停不住手里的筷子。

两刻钟不到,一瓦罐的酸菜猪肉加汤干了个精光。

几人打着嗝一脸心满意足又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此时冯叔才想起兰花来,老脸一红,艰难的挺着微圆的肚子做直了身子“闺女,叔失礼了,实在是这菜太好吃了,我这吃的满头大汗肚子溜圆还觉得没吃够呢!”

她笑了“这道酸崧锅冬日里吃最好不过,冬日本就冷,吃上一锅开胃又散寒。冯叔等到了冬日,您看这菜能做招牌不?”

“肯定能!”张庖丁一拍桌一脸认真“我这辈子还没吃过如此奇特的美味,比起那蟹肉粥更甚!就是稀奇这猪肉怎能不腥臊呐?”

她笑笑“这猪肉我用了一块大茴香一起煮,腥臊味道就少了一些。

“是……嗝,原来如此!”刘庖丁的饱嗝就没停过。

“兰花你可真厉害,这种吃食你都能研究!”阿来一脸羡慕佩服。

冯叔打断他们的话信誓旦旦“这菜不必等到冬日,必能成为咱们松仙楼招牌!来,兰花咱俩谈谈方子的价格,还有这道酸崧我怎地没见过有卖的?你是在哪里买来的?”

“这酸崧是我自己腌制的,冯叔如若您用这个方子,那以后的酸崧就都由我来供可好?一颗酸崧我收您七钱,这酸崧要用很多盐来腌制,您也知道盐的成本很高。”

冯叔想了想痛快的应了“七钱就七钱不贵,那方子呢?你想要卖多少?”

她笑笑“冯叔您看着给,不拘多少。”

“这……”不出价最难办,他害怕亏了这个丫头。

算计成本和他能支配的最大限度,他转身回柜台用簸箕装了十千钱。

“丫头,这方子值这些只少不多。”冯叔将钱递给她。

她也没推让“那就谢谢冯叔了。”

方子还是她口述冯叔记下,刘庖丁二人听得也认真。

至于酸崧前期每日她提供十颗,后面卖的好再说。

这酸崧就算是冯叔酒楼自己腌制,买白菘加盐也差不多五六钱。

她收七钱真不多,只不过挣了一个白菘是自己地里的差价。

生意谈妥,她就去儿弄街淘了十个大缸,一个五十钱,这次她让陶器老板送货上门。

直接送到租赁的房子,并排摆在院里棚子下面。

她总是要给张家人找点挣钱的门道,腌制酸菜买卖不算大,官府应该看不上这点小钱。

她在墙边码放了二百颗白菘,空间的白崧出去了一大半,这些就当留给张家作为启动资金了。

恋恋不舍的锁好门,出城回家,准备说服张家人搬进城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