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 > 第127章 坟场密语

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 第127章 坟场密语

作者:阿童木的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1 15:18:56 来源:小说旗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冬夜云遮月。

小野田夫组织的第一次行动失败,被上司宗方小太郎劈了两个大耳刮子,然后给骂的狗血淋头。他的怒火转而发泄到第一小队成员身上。从组织纪律上来说,脚盆鸡的上下关系比较和睦。所以当天第一小队成员上下集体都是鼻青眼肿的,保持了高度的统一。

得到怡和洋行账簿,情报分析处的专员从中还是发现了有价值的信息。每次“胜利女王三世”号商船到港,账面上属于怡和洋行的载货只有不到七成到松江。有近三成的货物不知去向。情报人员陷入了深思:这艘商船上有什么秘密?一定有阴谋!

宗方小太郎嗤之以鼻:蠢货!就会钻牛角尖。难道怡和洋行只在松江卸货,别的地方都不靠岸?!

情报分析处专员看了看东方帝国的舆图,发现一个标记了“港城岛”的约翰牛领地。他恍然大悟,“嗨!”的一声,眼睛黯淡无光。

宗方小太郎无奈摸两撇八字胡须:这次贸易研究所的成立是不是太仓促,招募的人智商不够好。下次一定要把关!情报人员的选拔标准定的起点要高,找些废物进来只会把事情搞砸。不省心的货色!

荒尾精、宗方小太郎:一切都是新的。按部就班,耐心实施培训计划。不可操之过急,耽误了帝国的大陆计划。

怡和洋行的一个海外籍员工在远东被杀,蝴蝶扇动翅膀还是引起了一场遥远的风暴。约翰牛的怡和洋行本部掀起滔天巨浪,把已经退休的老霍利给拍死了。

*跨洋电报从松江拍发到了约翰牛本土。怡和洋行董事会委派了第三方会计事务所专门对松江的分公司的历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要求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老霍利在职的那些年间的报表出了不小的问题。进出账有百分之二十的误差。

老霍利被从温暖舒适的暖炉旁边请进了怡和洋行执行董事们面前。好歹他自己也是不大不小一个股东呢!结果是被老上司们合伙送进了监狱吃了牢饭。

“没有一只好鸟!”

被逼无奈,老霍利只得花钱请律师,以自己年老多病要求保外候审。

三十年来一直得到老霍利好处的两个董事紧闭双唇,一言不发。

霍利:什么狗屁的爵士。你们再不替我向主审法官求情,把你们合伙出卖商社的丑事都抖出来。大家一起在监狱里晒太阳。大不了你们住VIp牢房,我住个一般的。

怡和洋行的众董事和股东:……

所以某些人贪污了若干数额的赃款,都有哪些人?到底有多少数额?能追回来多少?最重要的是众股东每个人损失多少?什么时候补偿到位?

两个神经高度紧张的绅士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给老霍利一个全尸。也算对的起老霍利兢兢业业这么多年帮忙捞钱的情分。

毫不知情的老霍利在家中等待法官下次传讯,突发心脏病身死。报纸上发了讣告。

警察局没有得到某位着名私家大侦探的帮忙。霍利的女儿,早已过了保鲜期的维奥娜收到匿名威胁。她不想找麻烦,按照某些人提出的要求,很干脆利落烧掉了父亲留下的私账、日记等一切文本文件。当然也顺便清理了一下遗产。

老霍利的冤魂还没有走远,围着挚爱的女儿转圈破口大骂。最后只得含恨走了。维奥娜鸡皮疙瘩起了一层又一层:风从哪里来?

父亲对自己是真的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贵妇人维奥娜养成了隔三岔五跑去老霍利墓边伤感缅怀的习惯。

这件可大可小的经济犯罪案件刚刚开幕就落幕了。

盛镇县丞邵元通,会稽籍,最是机敏善谋划的一批人。他们在许多衙门出现,活跃程度令人发指。**在历史上有一个名牌标签:“会稽师爷”。

署理盛镇期间,邵县丞负责监督和协助征收田赋、丁银等赋税。此时田赋以 “地丁银” 为主体,将丁银并入赋银,按土地面积和土地沃度征收。

太平天国战后江南地区进行了荒闲空地的清丈与招领,确认地契以便于据此征收田赋。除此田赋之外的附加名目繁多,主要是亩捐。每亩加捐二十文至八十文,有的高达四百文。

太平天国后田赋下放地方管理,地方田赋附加常为正赋的一倍甚至两倍。鸦片战争后因白银外流引起银价高涨,导致田赋征银折价上升,赋银一两由原来折钱一千文升至两千两百文左右。再加上税吏浮收,大户转嫁,小户负担更重。

首字圩的近两百亩水田肉眼可见,躲不掉县丞下乡勘察。

张问远让老二和老四从他们海船账目上转借了些银子,总共补缴三年田赋。县丞睁一眼闭一眼把地契文书给了出面的焦丙。这样一来首字圩也就过了明路,被纳入合法纳税群体。众人各自长出一口气,走路都脚下生风的感觉。

摘掉“反贼”、“黑户”的大帽子,可喜可贺。

首字圩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唯一的陆路通道是东边的坟地中间一条小路。几十年来“强盗村”的大名如雷贯耳,早在周边乡里贴上了生人勿近的标签。

张问远他们有心拓地种水田,不用看别人脸色的办法是填湖围田。用圩堤对抗每年春夏两季的雨汛。

这事情交给老大杜中,在村北筑圩堤圈湖面。焦丙的船队从其他地方收集的破砖烂墙,倒进圩堤里,再在上面填埋河泥。围田左右就是耗人力和时间。

毛学旺:前人种树,后人摘桃。

刘继中乐呵呵:多积些家当,总不能出去讨饭。

杜中:不贪多,每次围三亩,一月填出一亩地。

张问远发愁:活干了,还得过官府明路。

东面的村落范围大,这么多年下来死去的人口也多。渐渐的坟场拥挤,已经没有地方可埋。据说有的人家一个坟埋了四五个人,夫妻、小妾都在一处。还有的穷人家是竖着埋下去的。

你们有钱娶妾的,非要把祖坟放在强盗村旁边,不怕风水不好吗?找风水先生点一处好穴,也好荫蔽后代子孙呢!还和穷人家抢墓地。

越有钱越抠门。

比围湖造田更容易的拓地方法是向东,挖掉那一大片不知谁家的祖坟。等闲谁敢这么干,分分钟就酿成大血案。刘继中、毛学旺心里还是存着对亡者的悲悯和对鬼神的敬畏之心。张问远却是对刨坟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天父天兄在上,天国可没有这么多埋人规矩。”

张教头威武!他主张挖坟开垦。张教头可不信邪。东边有人跳脚骂人?随便骂。反正听不见。有人敢到首字圩来打架?随时奉陪。出去打听打听,首字圩有一个算一个,从小到大都是打架耍着玩的。叫官府调解?你猜我们理不理。

四个老教头,带着新生代教头小六、蔡小巳到东边犬牙错落的坟场转了好几圈。讨论要不要毁坟造田。

焦丙自从露出过争夺管理权的苗头,被老兄弟们三比一糊了一脸以来,一直都游离于首字圩的管理之外。他躺平了,只管手下船队。其他事情一律都是一句话:附议。

左右听你们意见大的一边。要是参与了,搞出个三对三也难办是不是。

张问远恨铁不成钢,怼他:该出主意的时候出主意。缩头缩脑的,显摆大丈夫的气概啊!

焦丙:刘、毛教头说的对啊!就算不敬鬼神也要敬祖先。东面村子许多人家的祖坟我们来之前就已经在了。断人风水的事情有伤阴德。我附议。

张问远张了张嘴,也没话讲。

“也罢。东边那些人新坟都往我们开的水田推过来。谁给他们的狗胆?放出去哨探和消息,谁敢往西边地上起一座新坟,休怪挖出来尸身喂狗。”

这倒是可以的。某撮鸟趁人不备跑到西边撒野,强占水田起新坟,确实不能忍让。堕了“强盗村”偌大的名头。几人合议统一了意见。

由于众人都集中住在靠西的南镜荡不远,东边设置了一个临时游哨,监视唯一陆路通道的动静。因为这次合议改临时游哨为常驻的哨位。

村东水田地和坟场相隔,一块小土坡长了一片小树林子,地势比旁边高出不到一丈,树林高两丈。往年有猫头鹰打窝,经常有鸟叫声。配合着夏夜里窜起的磷火,显得阴森诡异。

童子营的游哨在一棵老槐树的大树杈上,盖了一间小树屋。遮风避雨,冬天还可以烧炭取暖。游哨配有火枪、弹药、小自鸣钟和单筒望远镜,周围风吹草动逃不过游哨的观察。

为了防止东边再有挖坟埋人的越界行为,秋天农忙之后小六、蔡小巳特意借操练的名义,指挥一群大小伙们加宽坟场和水田之间的引水渠宽度。从三尺挖成了七尺宽。

刘继中的说法:引水渠隔绝坟场,当成护村壕。

“大槐树,戌正,三。”

村里的望楼在夜里也可以和村东游哨以密语取得联系。戌正是联络时间,三是安全,以油灯转三圈为标志。要是遇到危险?游哨是用火枪的,开枪示警就是了。

-

*19世纪70年代,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公司先后通过海底电缆在中国上海登陆设局,开办电报业务。1871年,上海与伦敦间海底电缆敷设完成,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电讯交通正式建立。1883年,英商大东电报公司的海底电报电缆敷设了上海、福州和香港,同年,中国电报总局与英商大东电报公司订立合同,允许大东电报公司海线在上海宝山上岸,与中国电报局的淞沪陆线相接,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电报出入口局。

**明清以来,绍兴师爷作为专业幕僚群体,既是清代幕业的开辟者,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定的垄断。绍兴师爷是幕僚的典型代表、形象大使、代言人物。根据汪辉祖记载,清代州县之中,“巨者需才至十余人,简者或以二三人兼之其事”。绍兴师爷充斥于各中央机关衙门、封疆大吏、地方州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