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冒姓琅琊 > 第233章 所谓家风

冒姓琅琊 第233章 所谓家风

作者:东周公子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10:2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扬知道柳惔说的叔父是谁。刚穿越那阵儿扯大旗作虎皮,提了几次他二叔是散骑侍郎,不知怎么就传开了,后来通过萧宝月才知道,朝廷里还真有姓王的散骑侍郎!他也很快猜到了柳惔的来意,这是吹牛比到了该上税的时候了。

王扬没有掩饰自己的手抖,而是很自然地把鸭蛋放到碟中,边擦手边看向柳惔,疑惑问道:

“我哪位叔父?”

柳惔目光讶异:“就是王散骑啊。诏书上个月已经下了,诏令叔持节赴蛮宣旨,专督汶阳蛮事。令叔早已启程,算算时间,这几天就到。你不知道?”

王扬摇头:“叔父很少和我谈公事。”

柳惔沉默不语。

王扬知道,柳惔是有些拿不准自己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因为不想沾边所以找的托辞。

他看着柳惔,真诚说道:

“我也不瞒你,我和叔父虽然名为叔侄,论亲却早出五服,平时也见不到面,如果说有如何亲近,那肯定是骗人的话,不过在柳憕的事上,只要我能帮忙,我一定尽力。”

柳惔听王扬自曝家事,顿时觉得自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忙拱手赔礼:“是我唐突了,还望王公子海涵。”

王扬一笑:“柳大人不知我族中事,难免有疑惑,这也是人之常情。这样,等我叔父到了之后,我便及时赶回来,咱们一起商量一个对策。”

“赶回来?”

“是,刘先生之前去南平郡学讲学,当地郡学祭酒托刘先生邀我也去讲一次,我已经应了,原本是三天前要动身的,可我生意上有点手尾,暂时走不开,就耽搁了。昨天把行装已经备好了,今日不能再拖了。”

刘昭去南平郡讲学的事柳惔是知道的,再加上王扬方才的自白铺垫,柳惔也不疑有他,便道:“那我送你。”

“不用,我没几天就回来了,至于我叔父那边你也不用太担心。他奉旨救人,岂会不用心?说不定已经有了成策......”

王扬声音一顿,沉吟片刻说道:

“我也再琢磨琢磨,这样,只要我想出了办法,便第一时间告诉你。”

柳惔立即站起,向王扬行了个大礼。

在这件事上,他和他父亲的意见是一样的,一纸诏书加一个口头约定,恐怕换不回柳憕;王揖人物才学倒是没得说,又知蛮事,然性优游自逸,未必能有什么奇招妙略。但若是有王扬相助,成算或许会大很多。

柳惔走后,王扬立即叫道:

“阿五!让你爹收拾行装,备车,要出远门!跟你陈阿姊说,带上槊,马上出发!”

小阿五也不问去哪,去做什么,马上跑去传令。

王扬则开锁取钱,心中想着走之前得去郡学一趟,和刘先生套好辞。

没办法,要是别的琅琊王氏,自己还能周旋拉扯一番,可这个是自己“二叔”,基本上就是见光死,嗯,基本上......

正收拾间,王府侍卫上门,说是巴东王相召。

王扬道:“我要去郡学办点事,你回禀王爷,我稍迟片刻再去。”

侍卫躬身道:“不知公子要办什么事?可否让小人代劳?王爷有急事,说请公子即刻赴府,越快越好。”

“什么急事?”

“小人不知。”

王扬想了想,便道:“那走吧。你们在外面等我。我交待几句。”

他见几名侍卫躬身而应,退出院子,心安了一些。和准备随行的小珊道:

“你留下,继续整理行装,轻车快马,别带太多,我一回来咱们就走,如果我三个时辰后还没回来,你去找一个人,和他这么说......”

王扬和小珊附耳说了,小珊先是下意识地点头,动作带着几分机械,而后才仿若找回自己一般,凤眸中满是忧虑:“不会有事吧?”

“不会!”

“那你还说......”

“以防万一嘛。”

陈青珊执拗道:“我还是陪你去吧,让黑汉去传话。”

“他有他的事。”王扬说到这儿一笑:“放心,你公子我什么时候吃过亏?”

陈青珊见了王扬的笑容,只觉被烫了一下,有些慌乱地挪开目光,不过心中却感觉安心了不少。

“黑汉。”

黑汉弯腰抱拳:“公子吩咐!”

“如果我三个时辰后不回,按照乙计划走。”

“小人明白!”

“阿五。”

小阿五举着折扇:“折扇来啦!”

“今天不带折扇,你去把五天前宗先生送我那壶竹叶酒拿来,我路上喝。”

陈青珊疑惑道:“路上喝?”

王扬点头:“不光喝,还得洒点......”

......

薄醉轻衣漫步,身上酒痕新污。

醉眼望朱门,王府威严如虎。

休怵,休怵,琅琊公子来赴!

王扬被侍卫引入一间屋内,见巴东王正与一人说话。

王扬也不看那人,只是直视巴东王,略显疏狂地一拱手,大咧咧道:“王爷。”

巴东王见王扬面有醉色,问道:“之颜,你喝酒了?”

王扬看着巴东王的眼睛,醉笑道:

“应休琏说:‘斗酒当为乐,无为待来兹。’路上无聊,小酌一杯,让王爷见笑了。”

巴东王笑道:“你这是喝了多少,连你叔父都不认识了?”

草!

就知道!!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王扬心中“怀情徒草草”,脸上先是茫然一愣,然后才把目光转向另一个人。

只见一位中年男子,年纪四十左右,穿一件素纱薄鹤氅,手执羽扇,神情散朗,观之有出尘意。

王扬忙下拜见礼:“侄儿见过叔父。”

王扬低着头,不知道王揖现在的表情,只知道王揖没有回应。

一秒,两秒,三秒!

还是没人说话!

巴东王疑惑地看向王揖。见王揖一动不动地凝视着王扬,仿佛定格。

王扬的心咚咚直跳,后背开始冒汗,巴东王的神色变得古怪起来,叫道:

“王散骑?”

王揖好像从梦中醒来一般,面容生动了几分,声音略有感慨:

“想起了一些旧事,让王爷见笑了。”

他再次看向王扬,不咸不淡道:

“起来吧。走近点,让我看看。”

没有拆穿?

王扬心上紧绷的弦陡然一弛,两侧太阳穴泛起丝丝酥麻,好似把全身浸入温泉后的那个瞬间,很畅快,又有些恍惚。

不过这短暂的舒缓并未让他真正放轻松。

此时他心里已经有了几种猜测,而几种猜测之中,最有可能的那一种,对于他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王扬在巴东王好奇与王揖审视的目光中,走上前去,拱手做家人礼道:

“侄儿不知叔父驾临,多饮了几杯酒,一时失礼,还望叔父恕罪。”

王揖微微眯起双眼,上上下下打量了王扬一番,旋即舒展眉头:

“无妨,自家人不讲这些,我们有几年没见了吧。”

“是。”

“几年没见?”王揖盯着王扬问。

王扬有些不会了。

这王揖应该是知道他是假的,所以之前故意打的配合,可现在又摆出一副拷问的样子是什么意思?

王扬想了想道:“七年。”

王揖马上否认道:“不,八年。”

这么玩是吧?

王扬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看向王揖:“其实我们一个月前才见过。”

这下轮到王揖不会了。

他看着王扬的眼睛,似乎在捕捉什么信息。

王扬笑道:

“蔡伯喈说:‘相见无期,惟是书疏,可以当面’。马融云:‘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尺牍书札,千里面目。见字如面,展信如晤。叔父上个月才给我寄的书信,不算见面吗?”

王揖先是一怔,然后眼角的细纹微微泛起,笑容一点点展开,笑指王扬,看向巴东王道:

“我这个侄子不错吧?此我家骐骥也,兴其宗者,必此子。”

巴东王目光落定在王扬身上,眼神复杂,轻声道:

“是不错......”

王揖话风突然一转,看着王扬,轻摇羽扇,一脸惋惜:

“可惜长得没小时候好看了。”

王扬一笑:

“侄儿小时是徒有其表,腹内草莽,与族叔完全没有相似之处;长大后才得了族叔几分神韵。”

王揖羽扇微微一僵。

这话乍一听是好话,但怎么越琢磨越不是滋味呢?

巴东王看看王扬,又看看王揖,不解道:“你俩也不像啊。”

王扬悠悠道:“神韵者,在神不在貌。”

王揖淡淡说:“在骨不在皮。”

王扬眉飞:“声同则处异而相应。”

王揖色舞:“德合则未见而相亲。”

两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所谓家风,不过如是。”

巴东王都看傻了,心想这他娘的真是一家人啊,搁这儿对暗号呢?!

他费解问道:“你们之间到底是什么亲戚啊?”

王揖一叹:“一言难尽。”

王扬一吁:“说来话长。”

巴东王往后一靠:“没事,本王挺好奇的,说说嘛。”

王揖道:“这么说吧,他太祖父堂侄的嫡长孙的表姑,和我烈祖父二房庶子的外家从侄的元孙,是同宗远亲......”

巴东王:啥????

王扬续道:“我曾曾曾祖母表兄的堂妹的元孙之女,又和叔父祖祖祖太翁的从叔的表从侄女,是同枝近戚......”

巴东王:啊????

王揖微微凝望虚空,似乎在感慨家族变迁:

“他们那一支早年分宗的时候辈分就乱了。本来我祖父与他高祖父同辈(大两辈),后来他们那房承嗣大宗,兼祧小宗,平白涨了一辈,这才叫我族叔,若按照没分宗前的原谱算,他还得叫我一声叔公哩!”

巴东王只觉头越来越大!

王扬静静摩挲玉佩,似乎在追忆旧日沧桑:

“难怪族叔当年在祠堂,站的是西首第七位,原来要避开昭穆之序。”

王揖点头叹道:

“不错,我天祖堂侄的元孙之女,和你烈祖二房庶子的堂侄,出了同宗五服,所以——”

“停!”巴东王猛地一声吼!

王揖、王扬一起看向巴东王。

巴东王深吸一口气,露出个勉强的笑容:

“本王弄明白了,你们是......叔侄。”

叔侄齐道:“王爷英明!”

巴东王黑脸:英明个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