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回到高考后,利用先知成富豪 > 第349章 带紫璇去舅舅家过端午

5 月 29 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晨飞宇的脸上,他揉了揉眼睛,拿起手机,给李水庆舅舅发了一条信息:“舅舅,明天我过去您那儿吃饭哦!”

没过多久,李水庆舅舅就回复了:“好嘞,明天过节,别一个人过来哈,到时候咏舅他们也在呢!”

晨飞宇想了想,回复道:“我尽量带个人一起过去。”

李水庆舅舅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马上回道:“那可得是个美女哦,最好是你女朋友啦!”

晨飞宇嘴角微微上扬,回复道:“好的,舅舅。”

放下手机,晨飞宇开始琢磨该邀请谁一起去吃饭。他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方绮雯的身影,于是他给方绮雯发了一条信息:“绮雯,明天晚上有空一起去吃饭吗?”

然而,方绮雯的回复却让晨飞宇有些失望:“后面就要上课了,跑来跑去太麻烦啦,就不去啦。”

晨飞宇有些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在通讯录里寻找合适的人选。突然,他看到了唐紫璇的名字,心中一动,给唐紫璇发了一条信息:“紫璇,明天和我出去吃个饭呗?”

唐紫璇的回复很快就来了:“好啊!”

5月30日,阳光明媚,晨飞宇心情愉悦地前往唐紫璇的住处。他期待着与她见面,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思念。

当晨飞宇到达汇桥北区小区门口时,他远远地就看到了唐紫璇。她身着一袭白色连衣裙,仿佛仙女下凡一般,飘逸的裙摆随风舞动,仙气飘飘。晨飞宇不禁为她的美丽所倾倒,路人也纷纷被她的气质所吸引,频频回头。

晨飞宇快步走到唐紫璇面前,微笑着与她打招呼。他注意到她手中提着一些水果,便好奇地问道:“你这是准备去干嘛呀?”唐紫璇笑了笑,回答说:“我打算去看望一下我的舅舅,顺便带点水果过去。”

晨飞宇灵机一动,说道:“那正好,我也一起去吧。我去超市买点粽子,再买些苹果和葡萄,我们一起带过去。”唐紫璇欣然同意,两人一同走进了超市。

在超市里,晨飞宇挑选了两斤苹果和一斤葡萄,又选了几个精致的粽子。他心想,这些水果和粽子应该能让舅舅开心。买好东西后,晨飞宇和唐紫璇一起前往舅舅家。

路上,晨飞宇向唐紫璇解释道:“这次过来是我舅舅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的。”唐紫璇有些惊讶地说:“啊,这么突然呀。”晨飞宇笑着安慰她:“没事的,他也是我们安铺的人,到时候就说你是我女朋友就好了。”

唐紫璇听了,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她羞涩地看了晨飞宇一眼,然后快速地在他的脸颊上亲了一下,说道:“我等这一天已经等好久了。”晨飞宇心中一暖,他温柔地回应道:“是我让你久等了。”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1],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及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民间传说端午节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的说法,但最广为流传是纪念屈原,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楚国人不舍贤臣屈原,为避免屈原肉身被江鱼分食,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后来这个风俗流传下来,逐渐发展成为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端午习俗。

“端午”亦称“端五”,“端”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3]。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历代诗词中描述了端午景象及缅怀古人的诗词主要有苏轼《浣溪沙·端午》、陆游《乙卯重五诗》、刘禹锡《竞渡曲》等。

2025年端午节的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为:2025年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周一)放假,共3天[4]。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

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

天中节因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的一天,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

端阳节端阳节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午日为“阳辰”,午月第一个午日,故称端阳。《荆楚岁时记》中说: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