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30章 千古一帝嬴政

世界名人史 第30章 千古一帝嬴政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战国末年,风云谲诡,诸侯割据,战火连绵。秦昭襄王四十六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元气大伤,却也因此对秦国恨之入骨。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的质子府,他是秦庄襄王嬴异人之子。因父亲身为质子,嬴政自幼便在赵国饱受冷眼与欺辱,赵国孩童常对他投掷石块,骂他是“秦狗”。

小嬴政被欺负后,怒目而视,攥紧拳头:“你们等着,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为今日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一旁的母亲赵姬心疼地抱住他,泪流满面:“政儿,莫要冲动,我们如今寄人篱下,只能忍耐。”

嬴政咬牙切齿:“母亲,我记住了,等我长大后,定要让秦国一统天下,让这些人不敢再小瞧我们!”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派军围攻邯郸,赵国危在旦夕。赵孝成王欲杀异人泄愤,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守城官吏,仓皇逃离邯郸,回到秦国。而嬴政与母亲赵姬则被迫留在赵国,继续在生死边缘挣扎。

赵姬紧紧搂着嬴政,神色忧虑:“政儿,如今局势危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能被赵人抓住把柄。”

嬴政坚定地点点头:“母亲放心,我会保护好您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到秦国,让那些欺负我们的人后悔。”

此后数年,赵姬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胆识,带着嬴政在赵国东躲西藏,艰难度日。这段经历,让嬴政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即位。异人被立为太子,赵国为缓和与秦国的关系,将嬴政母子送回秦国。回到秦国后,嬴政初见祖父秦孝文王,孝文王见他眼神坚毅,举止沉稳,不禁暗暗称奇。

秦孝文王慈爱地看着嬴政:“你便是政儿?多年不见,已然长成一个坚毅的少年了。”

嬴政恭敬地行礼:“孙儿嬴政,拜见祖父。这些年在赵国,孙儿日夜盼望着回到秦国,为秦国效力。”

秦孝文王欣慰地点点头:“好,好啊,秦国后继有人。”

然而,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便去世,异人顺利登基,即秦庄襄王。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

吕不韦权倾朝野,广纳门客,编撰《吕氏春秋》,企图以自己的思想影响秦国朝政。

一日,吕不韦进宫面见秦庄襄王,献上《吕氏春秋》:“陛下,此书汇聚百家之长,若依此治理秦国,定能使秦国更加强大。”

秦庄襄王翻阅数页,微微皱眉:“此书虽有可取之处,但秦国以法家治国已久,骤然改变,恐生变故。”

吕不韦连忙说道:“陛下,如今秦国已非昔日可比,统一六国乃大势所趋,需博采众长,方能长治久安。”

秦庄襄王思索片刻:“此事容后再议,丞相一片苦心,寡人明白。”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秦王之位。因嬴政年幼,朝政大权实则掌握在丞相吕不韦与太后赵姬手中。吕不韦以“仲父”自居,时常出入宫闱,与赵姬旧情复燃。

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与赵姬的私情败露,便将嫪毐引荐给赵姬。嫪毐深得赵姬宠爱,被封为长信侯,势力逐渐膨胀,门下食客多达数千人。

一日,嫪毐与门客饮酒作乐,得意忘形:“当今秦王,不过是我与太后之子的傀儡罢了,待时机成熟,我儿将取而代之!”

门客们纷纷附和:“侯爷英明,日后必能成就大业!”

然而,这些话传到了嬴政耳中,嬴政怒不可遏:“嫪毐竖子,竟敢如此大逆不道!待我亲政,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嬴政虽年少,却暗藏锋芒,深知自己必须隐忍,等待亲政时机。他表面上对吕不韦与嫪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暗中却在培植自己的势力,招揽李斯、尉缭等人才,为日后亲政做准备。

李斯拜见嬴政,恭敬地说:“大王,如今秦国国力强盛,正是统一六国的大好时机。但朝中吕不韦、嫪毐等人势力庞大,需早做打算。”

嬴政目光坚定:“先生所言极是,寡人已在暗中布局,只待时机成熟,便一举铲除这些乱臣贼子。”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满22岁,依照秦国旧制,前往雍城举行冠礼,佩剑亲政。恰在此时,长信侯嫪毐发动叛乱,矫诏调兵,妄图攻打蕲年宫,夺取政权。

嬴政得知叛乱消息,镇定自若,对昌平君、昌文君下令:“嫪毐竟敢谋反,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二位将军速率大军平叛,务必将叛贼一网打尽!”

昌平君、昌文君齐声应道:“谨遵王命!我等定不辱使命!”

双方在咸阳展开激战,嫪毐叛军虽人数众多,但多为乌合之众,秦军士气高昂,勇猛无比,最终嫪毐兵败被车裂,其党羽皆被诛杀,赵姬也被幽禁。

此后,嬴政又罢黜吕不韦相位,将其流放蜀地。吕不韦深知自己大势已去,为免牵连家族,饮鸩自尽。

嬴政站在咸阳宫城楼上,望着远方,喃喃自语:“秦国的大权,终于真正掌握在寡人手中了。六国,也将尽归大秦版图!”

嬴政善用谋略与军事手段,精心布局远交近攻之战略。他先与齐国、楚国交好,稳住这两个大国,然后将矛头对准韩国。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腾率秦军攻打韩国。

内史腾临行前,嬴政亲自为他送行:“内史腾,此次攻韩,关系重大。韩国虽小,但不可掉以轻心。务必速战速决,为大秦统一六国开个好头!”

内史腾跪地领命:“大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必拿下韩国!”

韩国本就弱小,在秦国的强大攻势下,韩王惊恐万分,无力抵抗,只得献出玉玺,举国投降,韩国率先覆灭,奏响了统一六国的序曲。

紧接着,赵国成为下一个目标。赵国名将李牧善于用兵,多次击退秦军。嬴政巧用反间计,派人在赵国都城邯郸散布李牧谋反的谣言。

赵王迁的宠臣郭开收了秦国的重金,在赵王迁面前进谗言:“陛下,臣听闻李牧与秦军暗中勾结,意图谋反,陛下不可不防啊!”

赵王迁大惊失色:“竟有此事?郭爱卿,此事当真?”

郭开信誓旦旦:“陛下,千真万确!如今赵国局势危急,陛下需当机立断,否则悔之晚矣!”

赵王迁昏聩无能,听信谗言,斩杀李牧。失去支柱的赵**队军心大乱,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赵王迁被俘。

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抵抗秦军。公子嘉望着邯郸方向,泪流满面:“父王糊涂啊!听信谗言,自毁长城,赵国亡矣!但嘉绝不甘心,定要与秦国抗争到底!”

魏国凭借坚固的大梁城负隅顽抗。大梁城城墙高大厚实,易守难攻。嬴政命王贲率秦军包围大梁,久攻不下。王贲观察地形后,决定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

王贲向嬴政奏报:“大王,大梁城久攻不下,臣观此地地形,可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不出数月,大梁城必破。”

嬴政思索片刻:“此计甚好,但需注意不可伤及城中百姓。若能劝降,尽量劝降。”

王贲领命而去。滔滔洪水汹涌而入,大梁城顿时成为一片泽国。三个月后,城墙崩塌,魏国于公元前225年宣告灭亡。

楚国地大物博,实力雄厚。嬴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李信初战告捷,却因轻敌冒进,被楚军将领项燕大败。

李信兵败后,向嬴政请罪:“大王,臣轻敌冒进,致使秦军大败,臣罪该万死!”

嬴政面色凝重:“胜败乃兵家常事,你起来吧。此次失败,让我们看清了楚国的实力。”

嬴政并未气馁,他亲自前往王翦家中,恳请王翦出山。

嬴政诚恳地对王翦说:“老将军,楚国势大,非将军出马不可。寡人之前用人不当,导致兵败。如今恳请老将军挂帅出征,灭楚重任,就托付给老将军了。”

王翦推辞道:“大王,臣已年迈,恐难当此重任。”

嬴政坚定地说:“老将军,大秦上下,无人比您更懂兵法,更懂楚国。若老将军不出,谁能为寡人分忧?”

王翦提出必须给他六十万大军,嬴政毫不犹豫地答应。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伐楚。

王翦深知楚军士气高昂,采取坚壁清野、以逸待劳的策略,与楚军对峙数月。楚军求战不得,士气逐渐低落,项燕无奈之下,只得率军东撤。

项燕对部下说:“秦军坚守不出,我军粮草渐少,士气低落。如今东撤,寻找战机,再与秦军决战。”

王翦抓住战机,挥军追击,大败楚军,项燕自杀。公元前223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楚国覆灭。

北方的燕国,太子丹为挽救危局,派荆轲刺秦。荆轲带着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前往咸阳宫。

在易水河畔,太子丹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太子丹泪流满面:“荆卿,燕国存亡,全系于卿一身,望卿保重!”

荆轲义无反顾地上车离去,头也不回。

在咸阳宫的大殿上,荆轲向嬴政献上地图。图穷匕见,荆轲拿起匕首刺向嬴政。嬴政大惊失色,慌乱中绕着柱子躲避。

嬴政一边躲避,一边大声呼喊:“来人啊!护驾!”

在御医夏无且的提醒下,嬴政拔出佩剑,砍伤荆轲。荆轲奋力将匕首掷向嬴政,却击中铜柱。最终,荆轲被秦王侍卫斩杀。

嬴政大怒,派大军攻燕。公元前222年,秦军攻占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喜逃到辽东,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但仍无法阻挡秦国的铁骑,燕国灭亡。

最后,齐国孤立无援。嬴政的大军压境,齐王田建在相国后胜的劝说下,不战而降。

后胜对齐王田建说:“陛下,秦国势大,天下诸侯皆已覆灭,齐国独木难支。为了齐国百姓,陛下还是投降吧。”

齐王田建无奈地长叹一声:“罢了,罢了,寡人降秦。”

公元前221年,齐国覆灭。至此,历经15年,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首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

统一六国后,嬴政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封“始皇帝”,希望大秦江山能千秋万代,永固于世。为了巩固统治,他建立三公九卿制。

嬴政召集大臣商议:“如今天下一统,原有的制度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寡人欲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辅佐寡人处理政务,九卿分管各项具体事务,众爱卿以为如何?”

丞相王绾率先表态:“陛下圣明,此制度分工明确,必能使朝廷高效运转。”

众人纷纷附和:“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命。”

同时,嬴政毅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他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县令等官员均由中央直接任免。

李斯进谏:“陛下,分封制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则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大秦的长治久安。”

嬴政点头赞同:“李斯所言极是,就依此推行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嬴政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他命人监制标准的度量衡器具,如标准的升、斗、秤等,并推行严格的检定制度,定期对各地的度量衡器具进行检查校准。

嬴政对负责此事的官员说:“度量衡统一,关乎天下贸易公平,关乎大秦经济发展。你们务必认真负责,不可有丝毫懈怠。”

官员跪地领命:“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确保度量衡统一推行。”

与此同时,嬴政以小篆为基础统一文字。丞相李斯亲自书写小篆典范,如《仓颉篇》等,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范本。官府公文、民间书信、学术着作等,皆以小篆书写。

嬴政对李斯说:“文字统一,可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天下百姓对大秦的认同感。丞相,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办好。”

李斯恭敬地说:“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边疆之外,匈奴时常侵扰北方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越地区尚未归附,局势动荡不安。嬴政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嬴政对蒙恬说:“匈奴屡屡犯我边境,百姓苦不堪言。蒙恬,你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务必将其击退,收复失地,保我大秦边疆安宁。”

蒙恬慷慨激昂:“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让匈奴不敢再犯我大秦!”

蒙恬出身武将世家,精通兵法,他率领秦军出其不意,大破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为了抵御匈奴的再次入侵,嬴政下令连接秦、赵、燕三国旧长城,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负责修筑长城的官员向嬴政奏报:“陛下,修筑长城工程浩大,需征调大量民夫,且耗费无数钱粮,恐百姓怨声载道。”

嬴政面色凝重:“长城乃抵御匈奴之屏障,虽工程艰巨,但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不再受匈奴侵扰,必须修筑。你要妥善安排,尽量减轻百姓负担。”

与此同时,嬴政派屠睢、任嚣等将领率军南征百越。百越地区地形复杂,丛林密布,秦军初入此地,因水土不服、不熟悉地形等原因,遭遇顽强抵抗,进展缓慢。屠睢在一次战斗中战死,嬴政并未放弃,又增派援兵,任命赵佗为将领,继续征战。

赵佗向嬴政请命:“陛下,百越之地虽难征服,但臣愿竭尽全力,为陛下开疆拓土。”

嬴政勉励道:“赵佗,朕相信你。此去百

此去百越,困难重重,你要灵活用兵,团结当地百姓,早日平定百越。”

经过数年苦战,秦军终于征服百越之地,设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统治,促进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交流融合。

然而,统一后的天下暗流涌动。诸多学派思想各异,对新政议论纷纷。一些儒生以古非今,指责嬴政的政策违背先王之道。为统一思想、加强文化控制,嬴政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书。

李斯向嬴政进谏:“陛下,如今百家争鸣,言论繁杂,不利于大秦的统治。臣建议除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外,其余各国史书、诸子百家着作等皆应焚毁,以统一思想。”

嬴政思索片刻:“此计虽狠,但为了大秦的稳定,也只好如此。传朕旨意,即刻执行。”

这一举措引发了许多读书人的不满。

一位儒生愤怒地说:“嬴政此举,简直是毁灭文化,残暴无道!”

次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方士卢生、侯生等为嬴政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却未能成功,他们害怕受到惩罚,便在背后诋毁嬴政,随后逃亡。

卢生对侯生说:“嬴政生性残暴,刚愎自用,我们若找不到仙药,必死无疑。不如趁现在逃走。”

侯生点头:“好,我们赶紧走,此地不可久留。”

嬴政大怒,下令将相关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坑杀于咸阳。此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统治,却对文化传承造成了巨大破坏,引得后世争议不断。

嬴政渴望大秦威名远扬,也幻想长生不老。他多次巡游天下,东至东海,在琅琊台刻石纪功,宣扬大秦的威德;南至江南,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眺望南海;西至陇西,巡视边疆要塞,了解风土人情;北至长城沿线,鼓舞戍边将士,威慑匈奴。

在巡游途中,嬴政听闻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仙人居住其中,有长生不老之药。他深信不疑,不断派遣徐福等方士出海求药。

嬴政对徐福说:“徐福,若你能寻得长生不老之药,寡人定有重赏。这关乎大秦的未来,你务必全力以赴。”

徐福恭敬地说:“陛下放心,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定不辱使命。”

徐福率领众多童男童女,携带大量珍宝,扬帆起航,却一去不返。有人说他们在海上遭遇风暴,葬身鱼腹;也有人说他们在海外找到了一片乐土,定居下来。

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巡游时,身体每况愈下。酷热的天气加上旅途的劳累,让他的病情日益加重。行至沙丘平台时,嬴政感到大限将至,他深知大秦帝国的未来至关重要,于是立下诏书,

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巡游时,身体每况愈下。酷热的天气加上旅途的劳累,让他的病情日益加重。行至沙丘平台时,嬴政感到大限将至,他深知大秦帝国的未来至关重要,于是立下诏书,传位于扶苏,希望扶苏能继承他的遗志,施行仁政,让大秦帝国永世长存。

嬴政躺在病榻上,气息微弱,却强撑着精神对赵高说:“朕之诏书,务必尽快送达扶苏手中,大秦的未来,就靠他了……”

赵高低垂着头,恭敬回应:“陛下放心,老奴定不负所托。”然而,赵高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诏书还未发出,嬴政便驾崩了,年仅50岁。赵高深知,扶苏向来对自己的行为不满,若扶苏即位,自己恐怕再难有今日的权势。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联合李斯篡改遗诏。

赵高找到李斯,言辞恳切地劝说道:“丞相,扶苏即位后,必定重用蒙恬,到那时,您的相位恐怕就难保了。不如我们拥立胡亥为帝,以您的才能辅佐,必定能保大秦太平,您也能继续位极人臣。”

李斯面露犹豫之色:“此举乃大逆不道,违背陛下遗愿,恐遭天下人唾弃。”

赵高见状,继续施压:“丞相,如今形势危急,若不如此,您我皆有性命之忧。况且,胡亥性格温和,容易掌控,于您我而言,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李斯思索良久,最终被赵高说动,长叹一声:“罢了,就依你所言。”

于是,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同时伪造书信,指责扶苏和蒙恬拥兵自重,有谋反之心,令他们自杀。扶苏接到诏书后,悲痛欲绝,不顾蒙恬劝阻,当即自刎。蒙恬心中生疑,拒不从命,被赵高派人囚禁,最终吞药自尽。

胡亥昏庸无道,在赵高的怂恿下,大肆诛杀皇室宗亲、朝廷大臣,导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赵高指鹿为马,玩弄权术,致使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人响应,燃起反秦烽火。

消息传至咸阳,胡亥惊慌失措,忙问赵高:“丞相,这该如何是好?”

赵高却镇定自若:“陛下勿忧,不过是些乌合之众,派军剿灭便是。”

然而,起义的烽火迅速蔓延,项羽、刘邦等各路豪杰并起。项羽力能扛鼎,英勇无比,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刘邦则率领军队,一路西进,直逼咸阳。

大秦帝国在风雨飘摇中走向覆灭。胡亥如梦初醒,对赵高心生怨恨,却已无力回天。赵高见大势已去,为求自保,派女婿阎乐逼胡亥自杀。

但嬴政所开创的大一统基业和制度,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他统一六国,让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王朝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蓝本;他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形成奠定了基础。嬴政虽已远去,但他的传奇故事,永远在历史长河中回响,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