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31章 能屈能伸的刘邦

世界名人史 第31章 能屈能伸的刘邦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秦末,沛县丰邑中阳里,一个普通农家诞生了日后的开国之君——刘邦。他自幼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对农耕之事兴致缺缺,却热衷于结交四方豪杰,心中对信陵君魏无忌的侠义与风度更是倾慕不已。

年岁稍长,刘邦听闻信陵君门客张耳广纳贤才,毅然踏上追随之旅。这段游历,让他眼界大开,见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

回到沛县后,刘邦谋得泗水亭长一职。虽只是个小吏,他却凭借豪爽性格与众人打成一片,常与吏役们嬉笑玩闹,偶尔手头不便,便去酒馆赊酒,日子过得随性自在。

一日,沛县迎来新贵吕公。吕公与沛县县令交好,乔迁之际,沛县的达官显贵纷纷携重礼前来道贺。依照规矩,贺钱不足千钱者,只能在堂下就座。刘邦听闻此事,大摇大摆走进门,高声宣称“贺钱一万”,实则身无分文。吕公听闻,亲自出来迎接,见刘邦气宇轩昂,举止不凡,心中暗喜。

吕公笑着打量刘邦:“阁下如此豪爽,不知是何身份?”

刘邦拱手,神色自若:“在下泗水亭长刘邦,久闻吕公大名,特来道贺。”

吕公点头,越发感兴趣:“亭长能有此等气魄,实乃少见。”

席间,刘邦谈笑风生,毫无惧色,越发让吕公认定他非池中之物。席后,吕公竟直言愿将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刘邦自然欣然应允,就这样,凭借过人胆识与独特气质,刘邦娶了吕雉,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秦末,暴政如虎,百姓苦不堪言。刘邦奉命押送役夫前往骊山修筑陵墓。一路上,严苛的律法与艰难的行程,让役夫们纷纷逃亡。

望着不断减少的役夫,刘邦心中忧虑,对身旁亲信说:“照此下去,到骊山时人都跑光了,我也难逃一死,该如何是好?”

亲信低头沉思:“亭长,横竖都是死,不如放了他们,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刘邦思索再三,在一个夜晚,将剩下的役夫全部释放,说道:“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从此要远走了!”

众人惊愕,其中一人问道:“亭长,你放了我们,自己怎么办?”

刘邦豪迈一笑:“生死有命,我自会想办法,你们不必管我。”

众人感动,竟有数十人愿追随刘邦。他们一同逃入芒砀山中,隐匿身形,等待时机。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点燃反秦烽火,天下纷纷响应。沛县县令坐立不安,有心响应起义。

萧何、曹参进言:“大人,刘邦素有威望,若召回相助,大事可成。”

县令点头:“好吧,你们速去请他回来。”

然而,县令生性多疑,消息发出后又反悔,担心刘邦势力太大难以掌控,便紧闭城门,还欲诛杀萧何、曹参。萧、曹二人越城而出,投奔刘邦。

刘邦得知变故,怒不可遏:“这县令反复无常,必须除掉!”

萧何建议:“沛公,我们可鼓动百姓,让他们杀了县令,响应起义。”

刘邦心生一计,写了一封帛书,绑在箭上射进城中。帛书上写道:“天下苦秦久矣!沛县父老,若助我杀县令,共举义旗,必能保全县城,共享太平。”

城中百姓本就对秦朝统治怨声载道,见此纷纷响应,冲进县衙,杀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众人推举刘邦为沛公,他振臂一呼,瞬间拉起一支三千余人的队伍,正式踏上反秦之路。

刘邦自称沛公后,率领沛县子弟四处征战,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先后攻占薛县、砀县等地,队伍不断壮大。但他深知,要成就大业,仅凭自身力量远远不够。此时,项梁在江东崛起,势力庞大。刘邦审时度势,率部投奔项梁。

项梁见到刘邦,上下打量:“久闻沛公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刘邦恭敬行礼:“久仰将军威名,刘邦愿率部追随,共图大业。”

项梁见刘邦为人豪爽,颇具领导才能,便封他为武安侯,让他统领砀郡兵马。

楚怀王为灭秦,做出战略部署,封刘邦为西路统帅,命他攻打关中。刘邦深知责任重大,一路攻城略地,每到一处,收编散兵,扩充实力。途中,他还收获诸多贤才。

郦食其前来投奔,刘邦见他一副儒生打扮,有些轻视:“我正忙于天下大事,哪有闲工夫见儒生。”

郦食其瞪大眼睛,大声道:“足下若想诛灭无道暴秦,就不该以这种态度接见长者!”

刘邦连忙起身,道歉赔礼:“先生勿怪,刘邦鲁莽了,还请先生赐教。”

郦食其这才满意,为刘邦出谋划策。

张良,这位韩国贵族后裔,与刘邦相遇时,两人相谈甚欢。

刘邦兴奋道:“子房先生的谋略,正合我意,日后还望先生多多辅佐。”

张良微笑点头:“沛公雄心壮志,良愿效犬马之劳。”

在众人辅佐下,刘邦势如破竹,于公元前207年顺利进驻灞上。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秦朝就此灭亡。

刘邦进入关中,望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心中不免动摇。

樊哙着急地劝道:“沛公,这些奢华之物乃是秦亡的根源,您可不能贪恋啊!”

刘邦不以为然:“我一路征战,如今享受一下又何妨?”

张良也在一旁附和:“秦因骄奢淫逸而失天下,沛公若想成就大业,当以天下苍生为重,不可重蹈覆辙。”

刘邦如梦初醒,当即下令封存府库,还军灞上。为安抚关中百姓,他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秦朝苛法一律废除。此举措大得民心,百姓们奔走相告,箪食壶浆,纷纷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

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却心怀不满。他自恃兵力强大,在鸿门设宴,欲除刘邦。刘邦深知此去凶险万分,但又不能不去。危急时刻,项伯因与张良有旧交,连夜赶到刘邦营中通风报信。

项伯焦急地对张良说:“子房,项羽明日设宴,意在沛公,你快走吧,别受牵连。”

张良坚定道:“我为沛公效力,如今他有难,我怎能独自离去。”

项伯无奈,只得与张良一同面见刘邦。

刘邦大惊,忙问张良:“这可如何是好?”

张良思索片刻:“沛公,明日您亲自去鸿门谢罪,再随机应变。”

刘邦依言,带着张良、樊哙等一行人前往鸿门。

宴会上,气氛紧张压抑。项羽谋士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动手,又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由,伺机刺杀刘邦。项伯看出端倪,也拔剑起舞,护住刘邦。

刘邦吓得脸色苍白,强装镇定,对项羽说:“项王,我入关后,秋毫无犯,日夜盼着您到来,绝无背叛之意。”

项羽犹豫了一下,未作回应。

樊哙见势不妙,持剑闯入营帐,怒目而视项羽,慷慨陈词:“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麻,天下皆叛之。沛公先入关中,秋毫无犯,还军灞上,以待大王。如此劳苦功高,大王不但不赏,反而听信小人之言,欲杀有功之人,这与暴秦何异?”

项羽被说得无言以对,刘邦趁机借口如厕,在项伯掩护下,抄小路仓皇逃离。

鸿门宴后,项羽违背约定,将刘邦封为汉王,把他打发到偏远的巴蜀之地。刘邦心中虽愤懑,但深知此时无力与项羽抗衡,只得忍气吞声前往封地。

在汉中,刘邦广纳贤才,经萧何举荐,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初见韩信,问道:“萧丞相多次举荐将军,将军有何良策助我成就大业?”

韩信分析天下局势:“如今项羽虽强,但不得民心。大王若能顺民心,明赏罚,定能招揽人才,与项羽抗衡。”

刘邦大喜,对韩信深信不疑。韩信果然不负所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平定三秦之地,为刘邦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此后数年,刘邦与项羽在中原大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在垓下展开最终决战。刘邦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团团围住。楚军兵少粮尽,陷入绝境。

夜晚,汉军唱起楚地歌谣,楚军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军心大乱。项羽大惊失色,以为大势已去,带着八百余精锐骑兵趁夜突围。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备好船只,劝项羽渡江。

乌江亭长焦急地说:“大王,江东虽小,仍有千里之地,数十万之众,足以东山再起。请大王速速渡江!”

项羽却仰天长叹:“我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如今无一生还,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言罢,拔剑自刎。刘邦最终赢得天下,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汉王朝。

刘邦称帝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的国家。为集中皇权,巩固统治,他开始着手削藩。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异姓王,如韩信、彭越等,逐渐被他以各种理由铲除。

有人密报韩信谋反,刘邦问计于陈平:“有人说韩信谋反,该如何是好?”

陈平思索后说:“陛下,不可轻易发兵。可假装巡游云梦泽,召诸侯至陈地,韩信必来谒见,届时可将其拿下。”

刘邦依计行事,韩信不知是计,前来谒见,刘邦当场将其拿下,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愤懑,对刘邦说:“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沉默片刻:“有人告你谋反,我也不得不防。”

彭越亦是如此,在梁地拥兵自重。刘邦以其未响应出征为由,将他流放蜀地。彭越途中遇吕后,向其哭诉冤屈。

彭越痛哭流涕:“吕后,我实在冤枉,望您为我做主。”

吕后表面同情:“梁王莫急,我会向陛下求情。”

但回宫后,吕后却劝刘邦斩草除根:“彭越乃壮士,流放他必留后患,不如就此诛杀。”

刘邦遂下令诛杀彭越,并灭其三族。

英布得知彭越、韩信惨死,心中恐惧,起兵反叛。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在战场上,刘邦对着英布喊道:“你何苦谋反?”

英布回吼:“你杀韩信、彭越,下一个就是我,不如反了!”

虽历经艰辛,但刘邦最终成功将其击败。

除了政治与军事上的举措,刘邦也重视文化建设。陆贾时常在刘邦面前谈论《诗》《书》,起初刘邦不以为然。

刘邦不耐烦地说:“我骑在马上打天下,要《诗》《书》有何用?”

陆贾反驳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秦以严刑峻法统治天下,却二世而亡。若陛下能以仁义治国,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刘邦听后,有所感悟,命陆贾着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之理。陆贾遂作《新语》十二篇,每奏一篇,刘邦都连连称善,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

北方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日益强大,不断侵扰汉朝边境。公元前200年,匈奴南下,刘邦亲率大军迎击。起初,汉军节节胜利,刘邦求胜心切,不听娄敬劝阻,轻敌冒进。

娄敬焦急劝阻:“陛下,匈奴故意示弱,恐有埋伏,不可贸然进军!”

刘邦大怒:“你这胆小鬼,竟敢扰乱军心!”

结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四十万骑兵围困。汉军被困七日,粮草渐尽,情况危急。

刘邦着急地问陈平:“先生可有妙计解围?”

陈平沉思后说:“陛下,可派人贿赂匈奴阏氏,或许能有转机。”

陈平派人贿赂匈奴阏氏,阏氏劝说冒顿单于:“两主不相困,汉军恐有后援,再战对我们不利。”

冒顿单于本就忌惮汉军后续援军,遂解围一角。刘邦趁机率部突围,狼狈撤回长安。

经此一役,刘邦深知汉朝国力难以与匈奴正面抗衡,于是采纳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

娄敬进言:“陛下,当前国力不宜与匈奴开战,可将宗室之女封为公主,远嫁匈奴单于,同时送去财物,以换边境和平。”

刘邦无奈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他将宗室之女封为公主,远嫁匈奴单于,同时每年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等财物。匈奴接受和亲后,边境暂时恢复和平,为汉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此事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周昌坚决反对:“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不悦:“太子生性懦弱,如意更像我,我意已决。”

张良为吕后出谋划策,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刘盈。一次宴会上,刘邦见刘盈身后跟着四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得知是商山四皓,大为惊讶。

刘邦问四皓:“我多次请诸位出山,诸位避而不见,为何如今却追随太子?”

四皓答:“陛下轻慢士人,太子仁厚,礼贤下士,故我等来辅佐。”

刘邦意识到刘盈羽翼已丰,废立之事已难以成行。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的战争中身负重伤,病情日益加重。吕后请来良医,刘邦却拒绝治疗。

吕后哭着说:“陛下,良医在此,定能治好您的病,您不能放弃啊!”

刘邦苦笑道:“生死有命,非人力可改。我以布衣之身得天下,已无憾事。”

弥留之际,吕后问他:“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刘邦答:“曹参可。”

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刘邦说:“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言罢不久,刘邦驾崩于长乐宫,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但其开创的大汉基业,却在历史长河中延续了四百余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