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15章 军事天才孙武

世界名人史 第15章 军事天才孙武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在齐国那片曾经繁华的土地上,孙武出生于一个底蕴深厚的军事世家。家族的荣耀与传承,让孙武自幼便浸润在兵书战策的海洋之中。家中那堆积如山的竹简,每一片都刻满了先辈们对战争的思索与总结,孙武常常手不释卷,在摇曳的烛光下,逐字逐句地研读,似是在与古人对话,探寻战争的奥秘。

孙武年少时,齐国正值景公在位,虽表面仍具大国风范,然内里已危机四伏。田、鲍、高、栾四姓公卿势力渐长,相互倾轧,皆欲在朝堂之上争得更多话语权。

孙武的家族虽为贵族,却也被卷入这汹涌的政治暗流之中。他的叔父司马骧,乃齐国名将,为人刚正不阿,因不肯与四姓同流合污,又在军事战略见解上与他们相悖,被视作眼中钉。

一日,朝堂之上,司马骧被突然诬陷谋反。那是一场毫无公正可言的审判,奸佞小人罗列莫须有的罪名,司马骧虽义正言辞,据理力争,怎奈证据皆被伪造,他孤立无援,最终含冤而死。

孙武目睹了这一切,悲愤地对父亲说:“父亲,叔父忠心耿耿,却遭此横祸,这齐国朝堂已无正义可言,我们该如何是好?”

父亲长叹一声:“吾儿,如今形势危急,为父也无良策,你尚年轻,或许离开齐国,方能保得平安,寻得施展抱负之地。”

孙武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他深知,在这混乱且危险的齐国,自己的抱负难以施展,家族的冤屈亦无法昭雪,唯有离开,方有一线生机。于是,在公元前517年左右,他毅然决然地背上行囊,告别故土,踏上了前往吴国的未知旅程。

一路上,孙武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他穿越茂密的山林,那里时常有野兽出没,深夜的狼嚎声令人胆寒。一次,他在山中遭遇狼群,孙武镇定自若,他迅速点燃火把,挥舞手中佩剑,口中大声呵斥:“畜生,莫要近前,否则休怪我剑下无情!”凭借着对野兽习性的了解和自身的果敢,成功吓退狼群。

他渡过湍急的河流,冰冷的河水几乎将他冲走。在渡河时,他紧紧抓住简易木筏,虽被河水呛得几近窒息,但始终未曾放弃。

历经数月,他终于抵达了吴国。吴国的山水与齐国大不相同,那连绵的青山绿水间,似乎隐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可能。

孙武初到吴国,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他为了生计,曾在姑苏城中为人帮工,搬运货物、修缮房屋,什么粗活累活都干过。尽管生活困苦,但他从未停止对兵法的思考与研究。

后来,他听闻姑苏城郊的穹隆山清幽宁静,利于潜心钻研学问,便决定前往。在山中,他寻得一处山洞,稍加修葺后便住了进去。他以野果、山泉充饥解渴,与野兔、松鼠为伴。

每日伴着晨曦与落日,他潜心研究兵法。他常常在山林间踱步,观察山川地势,思考如何将自然之理融入行军布阵之中。他看到山谷间的溪流走势,联想到军队的迂回包抄战术,自语道:“此溪流之蜿蜒,恰似奇兵之迂回,可攻敌不备。”

望着山峰的陡峭险峻,思索如何据险而守、居高临下,喃喃:“山峰若壁垒,控之则可御敌万千。”

他在竹简上不停地书写,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智慧。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一部《孙子兵法》十三篇终于问世。这部兵法,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军事的浩瀚星空中闪耀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为后世的兵法家们所敬仰与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他胸怀大志,渴望让吴国在诸侯中崛起,成就一番霸业。

伍子胥,这位吴国的重臣,深知孙武的非凡才能。他曾与孙武有过多次交谈,被孙武对战争的深刻见解所折服。

起初,伍子胥向阖闾推荐孙武时,阖闾并未在意,他认为伍子胥或许是出于个人交情而过度夸赞。

伍子胥不气馁,前后达七次向阖闾举荐。一日,阖闾听闻伍子胥又提及孙武,不禁好奇问道:“此孙武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让你如此执着?”

伍子胥恭敬回道:“大王,孙武之才,远超常人。他对兵法的理解深刻独到,其谋略可使吴军战无不胜,若得他相助,吴国霸业可期。大王可曾记得,当年我与他谈论兵法,他提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等见解,绝非寻常之人能有。”阖闾心中一动,决定召见孙武入宫觐见。

那一日,孙武身着一袭青衫,手持装着《孙子兵法》的竹简,步伐沉稳地走进王宫大殿。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金砖之上,映出一片金黄。

孙武将兵法恭恭敬敬地呈递给阖闾,而后,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而深邃,开始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军事思想:“大王,战争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阖闾初时面带微笑,似是在听一场寻常的说书,心中并未太过在意,只当是一般的兵家之言。

孙武见状,心中明白,若不拿出真本事,难以让阖闾信服。于是,他请求以宫中的宫女来演练阵法,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兵法的可行性。

阖闾心中好奇,又觉得此事颇为有趣,便欣然应允,命百名宫女交由孙武操练。

孙武站在练兵场上,面色冷峻,眼神威严。他将宫女们分为两队,又令阖闾的两名宠妃分别担任队长。

起初,宫女们以为只是一场游戏,她们嬉笑打闹,不成队列,手中的兵器随意挥舞。

孙武见状,眉头紧皱,大声重申军纪:“尔等莫要以为此乃嬉戏,此乃练兵,关乎国家安危,若有违令者,军法处置!”然而,宫女们依旧不以为意,笑声在练兵场上回荡。

孙武深知,若不能树立军威,此次演练必将失败,自己的抱负也将化为泡影。于是,他一咬牙,不顾阖闾惊愕的眼神与焦急的阻拦,毅然下令斩杀了两名队长。

刹那间,全场鸦雀无声,宫女们被孙武的果敢与威严所震慑,她们意识到,这并非游戏,而是关乎生死的军事演练。此后,宫女们队列整齐,听从指挥,操练有序。

阖闾虽心疼爱妃,但也被孙武的果断与卓越的军事才能所折服,他当即站起身来,大声宣布任命孙武为将军。

自此,孙武开启了他在吴国的辉煌军事征程。公元前512年,孙武首次受命,率军攻打舒城,目标是吴国的叛将盖馀和烛佣。

孙武深知,此役关乎吴国的稳定与威严。他在出征前,亲自率领小队士兵,乔装打扮深入舒城周边探查地形。他们昼伏夜出,避开敌军巡逻队,详细记录了舒城附近的山川河流、道路桥梁以及敌军的营寨分布。

归来后,他召集众将商议战术,问道:“诸位,舒城地势险要,强攻不可取,可有妙计?”

一将答道:“将军,可否围城,待其粮绝而降?”

孙武摇头:“此计虽稳,但耗时太久,恐生变数。我欲用调虎离山之策,先引叛军出城,再断其后路,尔等以为如何?”众将纷纷点头。

于是,他先派出小股部队在舒城周边佯装主力,四处袭扰。这小股部队打着吴军的大旗,白日里在城外耀武扬威,制造出浩大的声势,引得叛军主力出城迎战。

叛军以为吴军主力来袭,倾巢而出,却不想中了孙武的调虎离山之计。此时,孙武率领真正的主力部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绕道敌军后方,截断了叛军的退路。

当叛军发现中计,想要回城时,却发现城门已被吴军占领。在吴军的前后夹击之下,叛军陷入绝境。孙武指挥若定,他站在高处,手中的令旗挥舞,大声喊道:“将士们,奋勇杀敌,今日之战,关乎吴国荣耀!”

吴军如虎狼之师,奋勇杀敌。最终,成功攻破舒城,斩杀了盖馀和烛佣,消除了吴国的心腹大患。

此后数年,孙武与伍子胥等大臣密切配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对楚国的战略行动。公元前511年,吴军在孙武的谋划下,攻取楚国的潜、六二地。孙武在此次战役中,巧用疑兵之计。他先在一处山谷中布置了大量的旗帜和稻草人,伪装成吴军的营地,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在附近活动,故意让楚军的侦察兵发现。这小股部队还故意留下一些吴军的军备物资,装作慌乱撤退的样子。

楚军以为吴军在此集结重兵,于是调集主力前来围剿。而此时,孙武却率领真正的吴军主力,悄悄绕道,迅速攻占了潜、六二地。楚军发现中计,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地失守。

公元前510年,孙武又向吴王阖闾进言,建议进攻越国,以解除吴国后方的威胁。阖闾采纳了他的建议,吴军在孙武的指挥下,士气高昂,如潮水般向越国涌去。越**队虽奋力抵抗,但在孙武精妙的战术安排下,吴军势如破竹。

孙武先命吴军佯装败退,引得越军追击,然后突然杀个回马枪,将越军先锋部队歼灭。接着,他又采用分兵包抄之策,从侧翼和后方攻击越军主力。

在战场上,孙武对将领们喊道:“左翼之军,迅速包抄,右翼之师,截断退路,莫要放走一敌!”吴军依令而行,大败越军,使其在短期内不敢再对吴国轻举妄动。

公元前509年,吴军在豫章与楚军对峙。孙武仔细观察战场形势后,发现楚军的布阵存在漏洞,且其后方的补给线过长。于是,他决定利用地形优势,在楚军必经之路上布置伏兵。他亲自带领士兵挖掘陷阱,在陷阱上覆盖树枝树叶,伪装得毫无破绽。同时,他又命令吴军佯装败退,丢弃一些兵器和粮草,以迷惑楚军。

楚军主将见吴军败退,以为有机可乘,便率领大军贸然追击。当楚军进入埋伏圈时,孙武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吴军从四面八方杀出。孙武高呼:“楚军已入瓮中,众将士,杀敌立功,就在此时!”楚军顿时陷入混乱,被吴军打得落花流水。吴军乘胜追击,顺势攻下巢地。

公元前 506 年,吴国与楚国之间的决战拉开了帷幕。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孙武为军师,伍子胥等为将,浩浩荡荡地向楚国进发。在柏举之战中,孙武面对数倍于己的楚军,毫无惧色。他冷静地登上高处,俯瞰整个战场。他看到楚军虽人数众多,但队列松散,指挥不一,军心浮躁。于是,他果断下令吴军先以小股部队发起试探性攻击,这支小股部队如灵动的猎豹,迅速冲向楚军,又在楚军反应过来之前撤回。楚军以为吴军只是虚张声势,便放松了警惕。随后,孙武又指挥吴军佯装败退,吴军边退边丢弃一些物资,引得楚军贪功冒进。楚军主将率领大军深入吴军预设的战场。此时,孙武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迅速指挥吴军主力从两翼包抄,如雄鹰展翅般将楚军包围。吴军齐声呐喊,那声音如雷霆万钧,响彻云霄。孙武大声激励将士:“今日之战,关乎吴国兴衰,诸君奋力向前,必可破楚!”楚军顿时陷入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相互践踏。吴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楚军兵败如山倒。

柏举之战后,吴军乘胜追击,孙武连续指挥了五次战役,每一次都以精妙绝伦的战术和果断决绝的决策击败楚军。吴军一路势不可挡,直逼楚都郢。楚昭王惊慌失措,弃城而逃。吴军攻入郢都,城中一片混乱。

然而,吴国的胜利并未持续太久。秦国出兵援助楚国,加之吴军长期在外征战,后方的越国又趁机偷袭吴国。

面对此困境,孙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吴国若继续深陷楚国战场,必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吴国的根基也将动摇。于是,他向阖闾进谏:“大王,今秦楚相援,越又袭我后方,若我军继续恋战,恐有覆灭之危,不如暂且班师,保我吴国根本。”

阖闾虽心有不甘,心中满是对楚国土地的贪恋,但他深知孙武之言有理,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军。

伐楚之战结束后,吴王阖闾准备对孙武进行丰厚的封赏,金银财宝、高官厚禄堆积如山。然而,孙武却淡然一笑,他拒绝了这些封赏。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也看淡了名利富贵。他选择隐居于吴都姑苏附近的乡间。在那里,他每日依旧研习兵法,将自己在战争中的经验与感悟进一步完善到《孙子兵法》之中。

他常常与村民们谈论农事与天文地理,从耕种的时节到星辰的运行,他都充满了兴趣。他的生活平淡而宁静,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但他的眼神依然深邃而睿智。

最终,孙武在这宁静的乡间终了一生,但他的《孙子兵法》却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军事家必读的经典之作,他本人也被尊称为“兵圣”,他的军事智慧与传奇故事,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理想与荣耀而奋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