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56章 玄奘的佛缘征途

世界名人史 第56章 玄奘的佛缘征途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大慈恩寺,这座长安城内的佛教圣地,殿宇巍峨,庄严肃穆。飞檐斗拱之间,彰显着千年古刹的厚重与庄严。寺内香烟袅袅升腾,梵音悠悠萦绕,信徒们虔诚地参拜,祈求着平安与福祉。

青年玄奘身着朴素僧袍,于藏经阁中,就着昏黄摇曳的烛光,眉头紧蹙,全神贯注地研读佛经。彼时,佛教在中原大地开枝散叶,呈现出一派百家争鸣之态。

法相宗主张万法唯识,三论宗则强调诸法性空,各宗派对于教义的阐释分歧严重,相互争执不下。玄奘虽已将长安各大寺院的经藏翻阅殆遍,却在这纷繁复杂的学说里越发迷茫困惑。

望着堆积如山的经卷,玄奘不禁长叹一声,喃喃自语:“佛法精妙,本应指引众生,可如今各派纷争,教义难明,到底何处才能寻得真经,解我心中疑惑?”

旁边的小沙弥听到,轻声问道:“师父,您为何如此忧愁?”

玄奘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我研习佛法多年,却发现诸多矛盾之处,各派说法不一,令人难以抉择。比如对于‘空’与‘有’的阐释,不同宗派竟有天壤之别,这让修行之人如何适从?看来唯有前往天竺,求得原典,方能拨云见日。”

小沙弥又问:“天竺路途遥远,听说充满艰险,师父您不害怕吗?”

玄奘神色坚定,答道:“为了佛法,为了众生,一切艰难险阻皆可克服。佛说众生皆苦,我若能求得真经,便能为众生寻得解脱之道,这点艰险又何足挂齿?”

为了探寻佛教真谛,为大唐佛教正本清源,一个细雨如丝、雾气氤氲的清晨,玄奘背着简单行囊,悄无声息地混在出城的流民队伍中,告别了熟悉的长安。他身形清瘦,脊背却挺得笔直,目光坚定而炽热,透着决然与坚毅。

城门处,守卫们盘查着过往行人,玄奘心跳微微加速,但神色依旧镇定,随着人群缓缓走出城门,踏上了未知的西行之路。

出了玉门关,眼前便是茫茫无际的戈壁。烈日高悬,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大地,滚烫的沙砾好似烧红的炭火,无情地灼烧着他的双脚。狂风裹挟着沙石,如凶猛的野兽呼啸而过,天地瞬间被昏黄的沙尘所笼罩。玄奘牵着一匹瘦骨嶙峋、弱不禁风的老马,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迈进。

此时,干粮即将用尽,水袋也见了底,玄奘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漠,对老马说道:“老伙计,咱们可得坚持住,前方定有生机。你我一同历经风雨,可不能在这关键时刻放弃。”可老马只是有气无力地喷着响鼻,脚步愈发沉重。

在这绝境之中,玄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不知走了多久,就在他精疲力竭、即将绝望之时,老马像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突然奋力奔跑起来,带着他来到一处清泉旁。泉水清澈见底,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玄奘喜极而泣,双膝跪地,俯身捧起清泉,大口大口地畅饮起来,那清凉甘甜的泉水顺着喉咙流下,滋润着他干涸的身心。

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辛跋涉,玄奘终于抵达高昌国。高昌王麴文泰听闻大唐高僧到来,龙颜大悦,亲自率领满朝文武,浩浩荡荡地出城迎接。

城外,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他们身着盛装,手持鲜花,眼中满是对高僧的敬仰。王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又一桌。

高昌王满脸笑容,殷切地说道:“法师才学过人,若能留在高昌弘扬佛法,寡人愿举国尊崇,拜您为国师,让您尽享荣华富贵。高昌国的百姓都渴望聆听您的教诲,在佛法的指引下走向善道。”

玄奘听闻,神色庄重,长跪于地,眼中泪光闪烁:“大王厚爱,玄奘感激涕零。但贫僧西行,只为求取真经,普度众生。此志坚定不移,望大王成全。大唐的万千信众在佛法的迷途中等待指引,我肩负着重大使命,不敢有丝毫懈怠。”

高昌王眉头一皱,劝说道:“法师,这西行之路,艰险重重,九死一生,留在我高昌,同样能普度众生,何必去冒此风险?高昌国也可成为佛法的一方净土,您在此地,定能让佛法发扬光大。”

玄奘抬起头,目光坚定:“大王,路途虽险,但为了佛法,玄奘万死不辞。若不能求得真经,玄奘心难安。况且,不同地域的佛法交流融合,方能让佛法更加博大精深。我此次西行,也是为了促进东西佛法的交流,让更多的人受益。”

高昌王见他态度坚决,竟以断绝饮食相逼。一连数日,玄奘水米未进,形容愈发枯槁憔悴,可他的眼神却依旧明亮,始终坚守初心。期间,高昌王多次派人前来劝说,都被玄奘婉拒。

高昌王的使者苦劝道:“法师,您何必如此执着,大王的好意您应该领会,留在高昌,您将拥有无尽的荣耀与舒适的生活。”

玄奘不为所动,说道:“贫僧心意已决,恳请使者转告大王,玄奘西行之志,至死不渝。”

高昌王最终被他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不仅同意放行,还赠送了大量的物资,包括金银珠宝、精美衣物、干粮清水,同时派遣了数位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护卫一路护送。

玄奘感激不已,与高昌王结拜为兄弟,约定取经归来必定到高昌讲经说法。分别之时,两人紧紧相拥,眼中满是不舍。

此后,玄奘踏上了更为艰险的旅程。他们来到了终年积雪的雪山脚下,仰头望去,山峰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

山上空气稀薄,寒风凛冽,如锋利的刀刃一般割在脸上。随行的护卫有的因高原反应,脸色惨白,体力不支,永远倒在了路上。玄奘面色凝重,口中念着佛经,为逝去的生命超度,随后带着众人继续前行。

护卫小李喘着粗气,艰难地说:“师父,这山太难走了,咱们要不回去吧。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死在这里的。”

玄奘坚定地说:“小李,我们既已踏上这条路,怎能半途而废?坚持下去,定能翻过此山。你看这茫茫雪山,虽艰难险阻,但也是修行的考验。每一步都在磨炼我们的意志,只要心怀信念,佛主定会护佑我们。想想我们一路走来的艰辛,难道要功亏一篑吗?我们肩负着大唐的期望,肩负着传播佛法的重任,绝不能退缩。”

小李听后,咬了咬牙,说道:“师父,您说得对,我一定坚持。”

穿过雪山,他们又踏入了野兽横行的丛林。高大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腐叶,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巨蟒盘绕在粗壮的树干上,吐着信子;虎啸声不时从远处传来,令人胆战心惊。

有一次,一条巨蟒突然从树上蹿下,扑向众人,护卫们迅速拔出刀剑,与巨蟒展开殊死搏斗。玄奘镇定自若,在一旁诵经祈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众人终于击退巨蟒,可也都疲惫不堪。

护卫小张心有余悸地说:“师父,这丛林太可怕了,到处都是危险。我们真的能走出去吗?”

玄奘安慰道:“莫怕,心存善念,佛主自会护佑我们。每一次磨难,都是修行的契机。这条巨蟒的出现,也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它让我们更加团结,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我们要把这些经历都当作是成长的磨砺。佛说,一切皆苦,苦尽方能甘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走出这片丛林,完成我们的使命。”

终于,玄奘抵达天竺那烂陀寺。那烂陀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高大的佛塔直插云霄,梵音袅袅,寺内高僧云集,经卷堆积如山。寺内的建筑风格独特,精美的雕刻和壁画展现着佛教的博大精深。

玄奘拜在戒贤法师门下,潜心学习佛法。戒贤法师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却因前世的约定,专门为玄奘讲授《瑜伽师地论》。讲经时,戒贤法师声音微弱却饱含深情,玄奘则正襟危坐,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字。

课后,玄奘恭敬地请教:“师父,弟子对于书中这一章节关于心性的阐释,尚有疑惑,还望师父解惑。书中所言心性与世间万物的关联,弟子未能完全领会。”

戒贤法师微笑着耐心解答:“此乃佛法精妙之处,心性如水,能容万物,又能映万物。你看这世间万象,皆由心识所生,心若纯净,所见皆为美好……比如,当你以一颗慈悲之心看待众生,便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这便是心性的体现。”

玄奘听后,恍然大悟,又问道:“那在实际修行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体悟心性呢?”

戒贤法师缓缓说道:“需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觉察,不被外界的纷繁所干扰,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当下。当你在清晨聆听鸟鸣,感受那清脆之声带来的宁静;当你在傍晚观赏落日,体会那余晖中的美好,皆是体悟心性的契机。”

玄奘日夜苦读,不仅深入钻研佛教经典,还广泛涉猎因明学、声明学等诸多领域。在那烂陀寺的日子里,他参与了无数次佛学辩论。

一次,寺内举办大型辩论会,一位来自其他寺院的高僧提出一个极为刁钻的论点,试图挑战那烂陀寺的权威。现场气氛紧张凝重,众人皆望向玄奘。

玄奘不慌不忙,站起身来,目光平静而深邃,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引经据典,将对方的论点逐一剖析、击破,赢得满堂喝彩。

对方高僧不服气地说:“你所言虽有理,但我仍觉得与佛理相悖。你对教义的解读过于片面,未能领悟佛法的真谛。”

玄奘双手合十,说道:“佛法广大,需以智慧和慈悲去领悟,若执着于表象,恐难见真谛。您所坚持的观点,或许是被一时的偏见所蒙蔽。我们不妨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佛法,就会发现其中的融通之处。比如,对于‘因果轮回’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善恶报应,而应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深意,它是在教导我们要敬畏生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佛法,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开始在天竺游历。他遍访佛教圣地,如菩提伽耶、鹿野苑等。

在菩提伽耶,他于菩提树下虔诚参拜,静静感悟着千年前释迦牟尼悟道时的心境。他在树下一坐就是一整天,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他的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悟,体会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

在鹿野苑,他与当地的高僧大德围坐在一起,交流佛法,探讨教义的精妙之处,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却又收获颇丰。

一位当地高僧说:“我们对这一教义的理解,与你们中原佛教有所不同。在我们看来,修行更注重内心的寂静,通过冥想达到与佛的合一。”

玄奘微笑着回应:“佛法同源,虽地域有别,但追寻真理之心相同,还望您不吝赐教。中原佛教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本土的文化与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修行方式。但无论形式如何,其核心都是引导众生走向解脱。”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玄奘对佛法又有了新的感悟,他说道:“看来不同地域的佛法阐释,虽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在引导众生向善、解脱。我们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像中原佛教的禅宗,强调心性的顿悟,与天竺一些注重渐修的宗派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让修行者更快地领悟佛法的真谛。”

在游历途中,玄奘听闻了许多关于佛法的奇闻轶事。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偏远的村庄,遇到一位修行多年的苦行僧。苦行僧衣衫褴褛,却精神矍铄。

苦行僧告诉玄奘,他曾在山洞中闭关修行,在极度的专注与虔诚中,亲眼见到了菩萨显灵。菩萨周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慈悲地看着他,为他指引修行之路。玄奘听后,心中感慨万千,更加坚定了自己弘扬佛法的决心。

苦行僧好奇地问:“法师来自大唐,那里的佛法是怎样的景象?”

玄奘热情地介绍:“大唐佛法昌盛,信众众多,但也正因如此,各宗派阐释不同,所以我才来天竺求法。我们有庄严的寺庙,虔诚的信徒,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修行。不过,也存在一些宗派之间的争论,比如关于佛性的讨论,有的宗派认为人人皆有佛性,有的则持有不同观点。这也是我此次西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苦行僧又问:“那法师觉得天竺的佛法与大唐的佛法,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玄奘思考片刻后回答:“天竺的佛法传承更为古老,有许多原典和独特的修行方法。而大唐的佛法,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中,发展出了一些新的阐释和修行方式。两者各有千秋,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天竺的瑜伽修行,注重身体与心灵的修炼,与大唐的坐禅等修行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各有特点。”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玄奘在天竺度过了十多个春秋。他的学识和品德,得到了天竺各界的高度赞誉。戒日王听闻玄奘的大名,特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佛学辩论大会。

辩论大会在曲女城举行,场面宏大壮观,来自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齐聚一堂。会场布置得金碧辉煌,四周摆满了鲜花和香烛。

玄奘作为论主,身着华丽的袈裟,登上高台,神色庄重。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如洪钟般在会场回荡:“贫僧立‘真唯识量’论旨,世间万物,皆由心识所变。”台下众人纷纷提出质疑,展开激烈的辩论。

面对众多高僧的诘难,玄奘镇定自若,一一作答。他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佛法的精妙之处阐述得淋漓尽致。一连数日,无人能破其论。

众人对他的学识和智慧深感钦佩,大乘佛教尊他为“大乘天”,小乘佛教尊他为“解脱天”。

在辩论结束后,许多高僧纷纷前来与玄奘交流,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一位年长的高僧说:“玄奘法师,您的学识和智慧让我等深感敬佩,此次辩论,让我对佛法有了新的认识。”

玄奘微笑着回应:“佛法博大精深,我们都在不断探索与领悟的道路上。能与各位高僧交流,是我的荣幸。”

贞观十九年,玄奘带着657部佛经,踏上东归之路。归途中,他们再次穿越雪山和丛林,虽然艰难,但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信念,顺利度过重重难关。

回到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在朱雀门亲自迎接。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响彻云霄。街道两旁摆满了鲜花和香案,人们纷纷跪地,向玄奘表达敬意。

唐太宗高兴地说:“法师西行归来,实乃我大唐之幸,这些佛经必将福泽万民。朕一直期待着法师能带回真经,为大唐的佛教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玄奘恭敬地回答:“陛下圣明,此乃佛主庇佑,贫僧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此次西行,能带回真经,全靠一路上众人的帮助和佛主的指引。在高昌国,高昌王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在天竺,众多高僧大德与我交流佛法,让我受益匪浅。”

唐太宗又问:“法师在天竺多年,想必有许多见闻,可与朕分享。”

玄奘于是将天竺的风土人情、佛法传承、奇闻轶事等一一向唐太宗讲述,唐太宗听得津津有味。

当听到玄奘讲述在沙漠中迷路又找到水源的经历时,唐太宗不禁感叹道:“法师的毅力和信念令人钦佩,这一路真是太不容易了。”

此后,玄奘在长安的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译经工作。他带领着一众弟子,日夜翻译佛经。

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奘的译经成果逐渐丰硕,一部部佛经在大唐流传开来,佛法的智慧如春风般吹遍各地。然而,长期的劳累与精神的高度集中,让玄奘的身体每况愈下。

一日,在弘福寺的庭院中,玄奘坐在石凳上,望着寺内的菩提树,陷入了沉思。弟子们见师父面色憔悴,心中满是担忧。慧明轻声说道:“师父,您为译经大业日夜操劳,如今身体欠安,还望您能多保重。”

玄奘微微摇头,目光坚定:“佛法传承,刻不容缓。我虽身体不适,但只要一息尚存,便不能停下手中之事。这些佛经承载着解脱的智慧,早一日译出,便能早一日普度众生。”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玄奘仍坚守在译经的案前。他的眼神虽已疲惫,但每当翻开梵文经卷,眼中便会重新焕发出光芒。最终,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玄奘在禅房内安然圆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