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70章 唐伯虎

世界名人史 第70章 唐伯虎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苏州的清晨,温润的阳光穿过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一地碎金。16岁的唐伯虎身着洗得微微泛白却干净整洁的长衫,脚步轻快地在街巷中穿梭,细碎的光影在他身上跳跃。

今天是秀才放榜的日子,他的眼神中满是自信与期待。站在张贴榜单的墙前,周围的嘈杂声瞬间消散,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在榜单首位——唐伯虎。

那一刻,他的心猛地一颤,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与议论,“这唐伯虎年纪轻轻,竟如此厉害!”“是啊,日后必成大器!”

这时,同窗好友李明满脸羡慕地凑过来,拍了拍唐伯虎的肩膀说:“伯虎,你可真是咱们苏州的骄傲,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兄弟我!”

唐伯虎笑着摆摆手,“李兄说笑了,不过是侥幸罢了,日后咱们还得一起切磋学问。”

周围的文人墨客们也纷纷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赞着,唐伯虎一一谢过,谦逊又不失风度。

家中常常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与他探讨学问,他也总是热情相迎,侃侃而谈,毫不怯场,年少成名的他,已然成为苏州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

时光匆匆,十余年转瞬即逝。弘治十一年,29岁的唐伯虎风华正茂,饱读诗书的他满怀壮志,踏入应天府乡试的考场。考场上,他笔走龙蛇,文思如泉涌,将平日里积累的学识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试卷上。

放榜那天,天空格外晴朗,湛蓝如宝石,阳光洒在榜单上,“唐寅,解元”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唐伯虎站在榜前,周围的人纷纷投来祝贺与羡慕的目光,好友祝枝山兴奋地飞奔而来,用力拍着他的肩膀:“伯虎,我就知道你定能高中!今晚我在醉仙楼摆酒,咱们好好庆祝一番!”

当晚,醉仙楼里热闹非凡,灯火辉煌,文人雅士们纷纷举杯,为唐伯虎的佳绩庆祝。酒过三巡,祝枝山笑着说:“伯虎,你这才是个开始,往后入朝为官,定能平步青云,大展宏图!”

唐伯虎端起酒杯,眼中闪烁着光芒,“枝山,借你吉言。我也盼着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效力。”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醉仙楼里满是欢声笑语,唐伯虎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喜悦,心中满是对未来仕途的憧憬,仿佛锦绣前程正等待着他大步迈进,他想象着自己在朝堂上施展才华,为国家贡献力量,成为一代名臣。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悄然转向。第二年,唐伯虎满怀壮志奔赴京城参加会试。在京城,他结识了江阴举子徐经。徐经家境殷实,对唐伯虎的才华极为钦佩,两人常一同出入各种文人聚会,谈诗论道。

一日,在一处文人雅集上,徐经指着一幅古画,对唐伯虎说:“伯虎兄,你看这画中意境,我总觉得差了些灵动之气,你怎么看?”

唐伯虎微微眯眼,仔细端详后说道:“徐兄所言极是,这画技法虽高超,但神韵不足。作画如做人,需有真情实感,方能赋予作品灵魂。”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赞。他们一同拜访京城的名师大儒,在书房中,与大儒们围坐一团,就经史子集的见解热烈交流,时而点头赞同,时而激烈争论。

可谁也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科场舞弊案,如暴风雨般将唐伯虎卷入深渊。只因他与徐经交往密切,便被无端牵连其中。尽管最终查无实据,但他还是被黜充为吏役。听到这个消息时,唐伯虎只觉天旋地转,满心的悲愤与不甘。

在客栈里,徐经满脸愧疚地对唐伯虎说:“伯虎,是我连累了你,若不是与我交往过密……”

唐伯虎摆摆手,苦笑着说:“徐兄切莫自责,这是命运弄人,与你无关。只是我一心追求仕途,如今却遭此变故,实在难以接受。”他在京城的客栈中,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久久不语,心中五味杂陈,自己一心追求学问,渴望在仕途上施展抱负,如今却遭此污蔑。最终,他毅然决定,耻于为吏,愤而归乡。

回到苏州的唐伯虎,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家中,对着曾经读过的书卷发呆,心中满是苦涩与迷茫。科举的重创,让他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之中。

他频繁地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人往来,他们一同在山林间写生,清晨,薄雾还未散去,他们便背着画具,踏入山林,寻找最美的景致;一同在画室里切磋技艺,对着一幅画反复琢磨,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有一回,在沈周的画室中,沈周看着唐伯虎新画的山水图,说道:“伯虎,你这画笔墨已有大成,但这构图,我觉得还可再斟酌。”

唐伯虎虚心请教:“沈先生,还请您指点一二。”

沈周拿起画笔,在画上轻轻勾勒,边画边说:“此处留白过多,可添些远山,增加层次感。”唐伯虎恍然大悟,连声道谢。

唐伯虎的绘画风格逐渐成熟,他笔下的山水,既有南宋院体派的工整细腻,又融入了文人画的飘逸意境。《落霞孤鹜图》便是他那段时间的杰作,远处的山峦在夕阳余晖中若隐若现,孤鹜在水面上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整幅画充满了诗意与空灵,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他的人物画,尤其是仕女图,更是细腻入微。为了画好人物的神态,他常常在街头观察往来的女子,将她们的姿态、神情默默记在心中。他会在热闹的集市一角,静静地观察那些挑着担子的村姑,或是在茶楼窗边,看着富家小姐的一颦一笑。

《王蜀宫妓图》中,四位宫妓姿态各异,服饰华丽,眉眼间的神情仿佛诉说着她们的哀怨与寂寞,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他精湛的技艺与对人物内心的深刻洞察。

花鸟画则以水墨写意为主,《古槎鸜鹆图》里,古槎苍劲,鸜鹆灵动,尽显自然之趣,让人不禁感叹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独特表达。

在书法上,唐伯虎博采众长,他整日在书房中临摹晋唐名家的书法作品,从王羲之的飘逸流畅,到颜真卿的端庄雄浑,他都悉心钻研,汲取精华。

文徵明来访时,看到唐伯虎的书法练习,称赞道:“伯虎,你这书法日渐精进,已然有了自己的风骨。”

唐伯虎摇摇头,“文兄过奖了,我还需继续努力,力求达到更高境界。”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练习,他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行书七律二十一首》,字体飘逸流畅,笔画间既有灵动之美,又不失端庄稳重,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他的才情与心境,让人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文学创作也是唐伯虎的一大擅长。他的诗作通俗易懂,常常运用俚语、俗语,却能将深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桃花坞的桃花庵中,他写下了那首着名的《桃花庵歌》。那时的桃花庵,桃花盛开,花瓣飘落,唐伯虎坐在庵中,饮酒赋诗,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融入到诗句之中。

好友来访,读到这首诗,惊叹道:“伯虎,你这诗写得妙啊,把这桃花庵的生活写得如此惬意,让人好生羡慕。”

唐伯虎笑着说:“这桃花庵便是我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我能远离尘世喧嚣,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的游记、题画诗、感怀诗等,也都在文人雅士中广为流传。他会在游历山水后,写下对山川美景的赞叹,“山川壮丽入吾眼,笔墨随心绘自然”;会在欣赏自己画作时,题上一首小诗,表达创作时的心境,“画中自有乾坤在,笔底能生万象春”;会在感怀人生时,用简洁的诗句抒发内心的感慨,“人生如梦岁月匆,笑看风云意自雄”,后人将他的着作辑录为《唐伯虎集》《六如居士全集》等。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唐伯虎心中满是伤痛。25岁左右时,他遭遇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父母、妻子、妹妹相继离世。那段日子,他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庭院中,望着天空发呆。曾经热闹的家,如今变得冷冷清清,他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

祝枝山来看望他,安慰道:“伯虎,逝者已逝,你还需保重自己,他们若泉下有知,也不愿看到你如此消沉。”

唐伯虎眼中含泪,“枝山,我怎能不难过,至亲之人皆离我而去,我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所有。”他会在深夜中突然惊醒,想起父母的教诲、妻子的温柔、妹妹的欢笑,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滑落。

弘治十八年,唐伯虎在桃花坞修建了新居桃花庵。他亲自参与设计,从房屋的布局到庭院的布置,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考量。他在庭院中种满了桃花,看着桃花庵一点点建成,心中充满了期待。

好友来访,看到满园桃花,不禁赞叹:“伯虎,你这桃花庵真是人间仙境啊!”

唐伯虎笑着回应:“这都是我亲手打造,希望能在这一方天地里,寻得内心的宁静。”

他会在桃花树下,铺开宣纸,画上一幅桃花图,再题上一首诗,“桃花树下绘桃仙,墨韵诗香满纸笺”;会与好友们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分享着彼此的创作心得,欢声笑语回荡在桃花庵中。

正德九年,唐伯虎收到了宁王朱宸濠的邀请。朱宸濠对他的才华早有耳闻,希望他能到南昌为自己效力。唐伯虎起初犹豫再三,他深知宁王的势力与野心,但又渴望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祝枝山劝道:“伯虎,这宁王行事诡秘,你此去怕是凶多吉少,还是不去为妙。”

唐伯虎皱着眉头说:“枝山,我也有所顾虑,但我又不甘才华被埋没,实在难以抉择。”

最终,他还是决定前往南昌。到了南昌后,他渐渐察觉到宁王野心勃勃,有谋反之意。他心中十分担忧,深知自己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为了脱身,他开始佯装疯癫。他在大街上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痛哭流涕。他会在众人面前做出各种怪异的举动,故意打翻酒坛,在街上手舞足蹈。

宁王派人来试探他,他便装出一副痴傻的模样,饮酒作乐,举止怪异。他会把鞋子穿反,在宴会上胡言乱语,让众人以为他真的疯了。

一次,宁王宴请宾客,唐伯虎故意在宴会上大声喧哗,宁王皱着眉头问:“唐先生,你这是何意?”

唐伯虎大笑着说:“我乃不羁之人,不懂什么规矩,只知饮酒作乐!”最终,宁王放松了警惕,唐伯虎得以逃离南昌。

宁王谋反事件后,唐伯虎的名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回到苏州的他,生活也大不如前。疾病缠身的他,常常卧病在床,但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和诗笔。

祝枝山来看望他,看着他憔悴的模样,心疼地说:“伯虎,你要好好养病,等你康复了,咱们再一起谈诗论画。”

唐伯虎虚弱地笑了笑,“枝山,多谢你一直以来的关心,我怕是时日无多了,但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放下画笔和诗笔。”

他的画作中,多了几分沧桑与无奈,诗中也满是对人生的感慨。他会在病榻上,望着窗外的天空,回忆着自己的一生,然后拿起画笔,将心中的情感描绘出来;会在身体稍好时,坐在桃花庵中,写下一首首感怀诗,记录自己的心境。

嘉靖二年十二月,唐伯虎在桃花庵中病逝,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的离去,让苏州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人们纷纷感叹一颗璀璨的艺术之星就此陨落。

在民间,关于唐伯虎的传说也广为流传。传说他为了追求秋香,自称落泊公子,卖身到华府为奴,改名华安。

一日,华太师出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唐伯虎略作思索,便对出“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令众人惊叹不已。

还有一次,他为大财主母亲祝寿。他先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众人惊愕不已,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接着他又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可当他写下“生下五男都是贼”时,财主兄弟顿时脸色大变。就在众人愤怒之时,他笔锋一转,写下“偷得蟠桃献母亲”,众人纷纷拍手称赞,对他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些传说,为他的人生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让他的名字在民间代代相传,成为了人们心中那个才华横溢、洒脱不羁的传奇才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