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96章 郑板桥宦海逸情

世界名人史 第96章 郑板桥宦海逸情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096 郑板桥宦海逸情

清雍正年间,旱灾刚过,蝗灾又至,潍县街巷弥漫着绝望的气息,百姓们饿得瘦骨嶙峋,只能挖草根、啃树皮充饥。就在这时,一顶朴素的官轿缓缓入城,新任知县郑板桥来了。

郑板桥刚到县衙,还没来得及掸去一路的尘土,就立刻召集下属询问灾情。师爷眉头紧皱,声音发颤:“大人,这场灾荒持续太久,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都快撑不下去了。如今仓库空空,上头的赈灾粮还不知何时才能到,这可如何是好啊!”

郑板桥听后,心急如焚,在厅中来回踱步,突然停下,大手一挥:“等不了了,马上开官仓放粮,先救百姓性命!”

师爷一听,吓得脸色惨白,连忙劝阻:“大人,未经上级批准就开仓,这可是违反规矩的大事,会招来严厉责罚的!”

郑板桥目光坚定,语气铿锵:“百姓生死攸关,等层层审批下来,不知要死多少人!天大的责任,我郑燮一人承担!”

放粮的消息一传出,潍县百姓奔走相告,纷纷涌向官仓。郑板桥站在高高的粮垛旁,看着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一阵刺痛。他亲自维持秩序,确保粮食公平发放。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颤颤巍巍地走到他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青天大老爷啊,您可是救了我们全家老小的命!”

郑板桥赶忙扶起老人,眼眶泛红:“老人家,快起来,这是我分内之事,只恨我来得太晚,让你们受苦了。”

老妇人拉着郑板桥的手,哭诉道:“大人,这灾荒的日子,我们天天都在等死,要不是您,我们一家可就完了!”

郑板桥拍了拍老妇人的手,安慰道:“放心,有我在,大家都能挺过去。”

然而,郑板桥的善举触动了当地富商和权贵的利益。他们私下勾结,联名上书,参奏郑板桥擅自动用官粮,目无王法。不久,上司派人前来问责。

公堂上,气氛紧张压抑。上司怒目圆睁,拍案而起:“郑燮,你可知罪?”

郑板桥挺直脊梁,不卑不亢:“大人,我知擅自开仓是违例之举,但当时灾情紧急,百姓命悬一线,我若拘泥于规矩,见死不救,才是真正有罪!”

上司气得吹胡子瞪眼:“哼,强词夺理!你这是扰乱官场秩序,损害朝廷威严!”

郑板桥毫不退缩,大声回应:“朝廷威严,在于护百姓周全,若百姓不得温饱,威严何在?我愿以乌纱帽换百姓生机,问心无愧!”

上司冷笑一声:“你这是自作主张,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郑板桥义正言辞:“法度是为了护百姓,如今百姓受难,我按法度等待,却等不来百姓生机,这法度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上司拂袖而去,这场风波却愈演愈烈。

风波过后,郑板桥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为百姓谋福祉的决心。闲暇时,他总穿着便服,穿梭在街巷市井,了解百姓的生活。

一天,他路过一处私塾,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便好奇地停下脚步。透过窗户,他看到孩子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学习,心中满是欣慰。

可与私塾先生交谈后,他得知因灾荒,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郑板桥回到县衙,立刻减免贫困学子的赋税,还自掏腰包资助他们。他还亲自到私塾讲学,给孩子们讲诗词书画,鼓励他们用功读书,将来报效国家。

有个调皮的孩子问:“先生,读书有啥用?能吃饱饭吗?”

郑板桥笑着回答:“读书能让你们明理,有本事改变这艰难的世道,将来不仅能让自己吃饱饭,还能让更多人吃饱饭。”

另一个孩子接着问:“那先生,我们怎么才能像您一样有学问呢?”

郑板桥摸了摸孩子的头说:“只要你们用心,肯吃苦,多读书多思考,自然就会有学问。”

县衙后院,郑板桥开辟了一个小园子,种满青竹和幽兰。处理完公务,他就来这里对着竹子观察写生。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他沉浸其中,灵感如泉涌,挥毫泼墨,一幅幅墨竹图跃然纸上。

他的墨竹挺拔坚韧,枝叶舒展,仿佛蕴含无尽生命力。画完后,他常题诗其上,以竹言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有一次,一个附庸风雅的富商看到他的画,想花大价钱买下来挂在自家豪宅,还大言不惭地说:“郑大人,您这画挂在我家,那可是蓬荜生辉啊!”

郑板桥却冷冷一笑:“你不懂我画中真意,这画到你手里,不过是装点门面的俗物,不卖!”

富商一听,脸色一沉:“郑大人,我出的价钱可不低,别人求都求不来呢!”

郑板桥不为所动:“我的画只给懂它的人,你就算出再多钱,也买不走这一份风骨。”

潍县有个恶霸,仗着家族势力横行乡里,强占民田,欺压百姓,百姓们敢怒不敢言。郑板桥得知后,决心为民除害。他乔装打扮成云游墨客,在恶霸常去的酒馆茶馆打听消息。

有一回,他故意在酒馆里和人高谈阔论,说自己有祖传的宝贝,引来了恶霸的手下。那些人想强抢宝贝,郑板桥巧妙周旋,趁机套出了恶霸的罪行。

在公堂上,恶霸还百般抵赖:“大人,莫要听信这些刁民胡言,我可是本分良民。”

郑板桥冷笑一声,将证据一一摆出:“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今日定要还百姓一个公道!”

恶霸恼羞成怒:“你别血口喷人,你这是故意针对我!”

郑板桥一拍惊堂木:“铁证如山,岂由你抵赖!”

恶霸见势不妙,暗中指使手下用重金贿赂郑板桥,想逃脱罪责。郑板桥得知后,勃然大怒,不仅严惩了行贿之人,还加快审理,最终恶霸得到应有的惩处,百姓们欢呼雀跃,还编了歌谣赞颂他:“郑大人,真青天,除恶霸,护家园。”

随着时间推移,郑板桥在潍县的名声越来越大,可官场的黑暗让他疲惫又无奈。一天夜里,他独自在庭院中徘徊,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满是愁绪。

好友前来探望,见他如此,问道:“板桥,你一心为民,却遭此困境,可曾后悔?”

郑板桥停下脚步,长叹一声:“从未后悔,只是痛心这官场黑暗,百姓依旧受苦。”

好友劝道:“要不就此归隐,远离这是非之地?”

郑板桥摇摇头:“我若离去,百姓又靠何人?”

不久,一场更大的官场倾轧来临。郑板桥因拒绝与权贵同流合污,被诬陷贪污受贿。尽管他据理力争,还是被罢官。

离开潍县那天,百姓们自发前来送行,哭声一片。一位老者泪流满面:“大人,您是我们的大恩人,这一走,我们可怎么办啊!”

郑板桥眼眶湿润,拱手向百姓道别:“乡亲们,郑燮无能,不能再为你们做更多事了,但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百姓们为他送上亲手做的布鞋、干粮,还有写满感激话语的字画,郑板桥一一收下,视若珍宝。

有个孩子跑过来,塞给郑板桥一个亲手编的草蝈蝈,哭着说:“郑大人,您一定要回来。”

郑板桥接过草蝈蝈,摸摸孩子的头:“好孩子,我会记着的。”

回到家乡兴化,郑板桥以卖画为生。他把对生活的感悟、对百姓的牵挂融入笔墨,画作愈发洒脱自然。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画家慕名而来,向他请教绘画技巧。年轻画家问:“先生,如何才能画出如此传神的竹子?”

郑板桥耐心指导:“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画出心中的情感,画出生活的烟火气。画竹先观竹,心中有竹,下笔才有神韵。”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郑板桥仍笔耕不辍。他躺在摇椅上,看着自己画的墨竹,回忆着在潍县的点点滴滴,嘴角泛起一丝微笑。他深知,自己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为百姓做了实事,问心无愧。

“人生如梦,岁月如流,唯这墨韵,可传千古。”他轻声说完,缓缓闭上双眼,留下一段传奇,供后人敬仰传颂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