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世界名人史 > 第93章 玄烨的帝王之路

世界名人史 第93章 玄烨的帝王之路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5 10:17:54 来源:小说旗

093 玄烨的帝王之路

康熙元年,紫禁城太和殿在晨曦的轻抚下熠熠生辉,明黄色琉璃瓦与金色阳光相互辉映,殿内雕梁画栋,盘龙金柱威风凛凛,彰显着皇家的无上威严。年仅八岁的玄烨,身着奢华厚重的龙袍,头戴镶嵌无数奇珍异宝的皇冠,在众人的簇拥下,脚步略显踉跄地登上象征至高权力的龙椅。

望着殿下群臣整齐跪地叩拜,听着那震耳欲聋、经久不息的“万岁”声,小小的玄烨既紧张又兴奋,稚嫩的脸庞上努力保持着庄重,他深知,从这一刻起,无忧无虑的皇子时光结束,自己已肩负起江山社稷的重任。

玄烨自幼便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聪慧与坚毅。身为皇子时,他对经史子集和骑射武艺兴趣浓厚。每天天未亮,他就在太监的伺候下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前往书房,诵读经典,从《论语》《孟子》到《资治通鉴》,无一不读,还常向学识渊博的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一次,读到《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时,他满脸疑惑地问老师:“先生,这说的是君王应以德治国,可这德究竟要如何在百姓中彰显呢?”

老师捋着胡须,眼中满是赞赏,微笑着说:“皇子能有此问,实乃社稷之福。这德,体现在爱民如子,轻徭薄赋,为百姓谋福祉,使百姓安居乐业。就像汉文帝,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也日益昌盛。”

玄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追问道:“那具体到行事上,该如何做呢?”

老师耐心解释道:“比如遇到灾年,开仓放粮,减免赋税;平日里,鼓励农桑,兴修水利,这些都是君王之德的体现。”

玄烨认真记下,心中对治国理政有了更深的思考。除了文,他对骑射同样痴迷,一到骑射课,便精神抖擞,在御花园的校场上,他骑在小马上,手持弓箭,一次次地瞄准、射击,努力提升自己的骑射本领。

他的骑射师傅称赞道:“皇子天赋异禀,又勤奋刻苦,假以时日,骑射之术定能炉火纯青。”

玄烨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坚定地说:“我定要学好骑射,将来保家卫国。”

登基之初,玄烨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辅政大臣把控朝政,其中鳌拜最为专横跋扈,结党营私,根本不把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

朝堂之上,鳌拜常常高声争论,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全然不顾玄烨的意见。有一回,鳌拜提出一项圈占百姓土地的政令,旨在满足权贵的私欲。

玄烨皱着眉头,忍不住说道:“圈地之事,关乎百姓生计,还望慎重考虑。百姓失去土地,便失去了立身之本,恐生民怨。”

鳌拜却满脸不屑,反驳道:“皇上年幼,不懂朝政艰难。这圈地是为充实国库,加强朝廷实力,百姓之事不过是小事。如今国库空虚,不如此,如何养兵,如何保我大清安稳?”

玄烨强压怒火,平静地说:“此事再议吧。朕以为,民心才是国家安稳的根本,还需从长计议。”

退朝后,玄烨独自一人在御花园中踱步,望着满园盛开却无人欣赏的花朵,他紧握着拳头,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要亲掌大权,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为夺回权力,玄烨开始不动声色地布局。他表面佯装沉迷于嬉戏玩乐,每日与一群少年在宫中练习布库,这布库是满族传统的摔跤游戏,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默契与力量。

玄烨还故意让鳌拜的眼线看到他们玩耍的场景,让鳌拜误以为他无心朝政。鳌拜得知后,哈哈大笑:“这小皇帝,只知玩乐,不足为惧。”

然而,鳌拜没想到,玄烨正精心策划一场惊天政变。这天,玄烨以观赏布库表演为由,将鳌拜召入宫中。

鳌拜刚踏入宫殿,那些平日里与玄烨一同练习的少年们便一拥而上,将他死死制服。

鳌拜挣扎着怒吼:“你这小皇帝,竟敢算计我!”

玄烨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大声宣布鳌拜罪行:“鳌拜,你结党营私,专权跋扈,滥用职权,今日便是你的末日!你可知罪?”

鳌拜仍不服气:“我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你怎能如此对我?”

玄烨厉声道:“你的战功朕从未否认,但你肆意妄为,祸乱朝纲,伤害百姓,朕绝不容你!”

铲除鳌拜后,玄烨开始亲政。他深知国家根基在于百姓,于是大力推行改革,减轻百姓赋税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他常常微服出巡,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

有一次,玄烨扮作普通书生,带着几个侍卫来到一个偏远村庄。只见村里房屋破旧,百姓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生活困苦。

一位老者跪在他面前哭诉:“公子,这连年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官府还催缴赋税,我们实在活不下去了。”

玄烨心中一阵刺痛,赶忙扶起老者,温声说道:“老人家,莫要担心,我定会想办法帮助大家。官府为何如此不通情理?”

老者无奈地说:“上头的命令,下面的人只管执行,哪管我们百姓死活。”

同行的侍卫忍不住低声提醒:“皇上,您身份尊贵……”

玄烨瞪了侍卫一眼,示意他闭嘴,转头对老者说:“老人家放心,我回去后定会向上面反映,为你们做主。”

回到宫中,玄烨立刻召集大臣商议,下令拨出大量粮食和钱财赈灾,并派遣官员前往灾区指导百姓抗旱救灾,严查贪污**的官员。他严厉地对大臣们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若让我发现有官员贪污赈灾钱粮,定严惩不贷!”

在军事方面,玄烨同样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当时,南方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拥兵自重,对朝廷构成巨大威胁。玄烨果断决定撤藩,这一决策引发三藩之乱。

战争初期,清军因准备不足,屡屡受挫。玄烨心急如焚,日夜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大臣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求和,有的主张继续进攻。

“皇上,三藩势力强大,这场战争怕是难以取胜啊,不如暂时妥协,先稳住局面。”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建议。

玄烨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沉声道:“三藩不除,国家永无宁日。朕身为一国之君,岂会惧怕困难?若此时妥协,日后三藩必成大患。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平定叛乱!”

为鼓舞士气,玄烨亲自前往军营犒赏士兵,他骑着高头大马,在军营中巡视,大声说道:“将士们,此战关乎国家安危,朕与你们同在!你们保家卫国,朕必不负你们!”

士兵们深受鼓舞,高呼:“愿为皇上效死!”

在玄烨的坚定领导下,清军历经七年苦战,最终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在解决三藩问题后,台湾的局势也让玄烨牵挂不已。彼时,台湾被郑氏政权占据,虽偏居一隅,却如鲠在喉。

玄烨深知台湾地理位置重要,关乎东南沿海的稳定与国家领土完整。他召来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养心殿内,玄烨目光炯炯地看着施琅,问道:“施爱卿,依你之见,收复台湾,把握几何?”

施琅跪地叩首后,自信满满地回答:“皇上,臣愿立下军令状,只要朝廷全力支持,臣定能收复台湾。如今我大清水师经过整顿,实力大增,郑氏内部却矛盾重重,此乃天赐良机。”

玄烨微微点头,又问:“那收复之后,该如何治理,才能让台湾长治久安?”

施琅思索片刻后说:“台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收复后可设府县,派驻官员,推行教化,让百姓知礼义,守国法。同时,鼓励大陆百姓前往垦荒,促进经济发展。”

玄烨听完,满意地说:“好,朕就命你为征台主帅,全力筹备,务必一举成功。”

施琅领命而去,精心筹备。几个月后,施琅率领水师出征台湾。海战激烈,炮火轰鸣,施琅身先士卒,指挥水师勇猛作战,经过数日激战,成功收复台湾。消息传来,玄烨大喜,立刻下旨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随着时间推移,玄烨已到适婚年龄,一场选秀为他的人生带来一抹温柔色彩。

在选秀的秀女中,赫舍里氏温婉端庄、知书达理,一下子吸引了玄烨的目光。初次见面,赫舍里氏盈盈下拜,轻声说道:“民女参见皇上。”

玄烨微笑着说:“免礼,抬起头来。”

当赫舍里氏抬起头,两人目光交汇,玄烨从她清澈的眼眸中看到了聪慧与善良。

此后,玄烨常找借口与赫舍里氏相处,一起在御花园散步,谈论诗词歌赋、治国之道。

赫舍里氏虽为女子,却对朝政有着独特见解,她轻声说道:“皇上心怀天下,以民为本,实乃百姓之福。但治理国家,还需平衡各方势力,恩威并施。”玄烨听后,心中赞赏不已,对她愈发倾心。

不久后,赫舍里氏被立为皇后,二人携手走过许多岁月,赫舍里氏在后宫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为玄烨排忧解难。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赫舍里氏在生育皇子胤礽时,遭遇难产,生命垂危。

玄烨守在床边,紧紧握着她的手,焦急地说:“皇后,你一定要挺住,朕不能没有你。”

赫舍里氏气若游丝,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皇上……莫要为我难过……照顾好胤礽……”话未说完,便香消玉殒。玄烨悲痛欲绝,久久沉浸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此后对胤礽格外疼爱,寄予厚望。

除内政和军事,玄烨还极为重视文化教育。他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尊孔崇儒,在全国各地兴办学校,选拔人才。他自己勤奋好学,对西方科学技术也兴趣浓厚,专门在宫中设立西学馆,邀请西方传教士授课。

他跟着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看到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地球仪时,不禁惊叹:“这地球竟是圆形的,实在奇妙。那我们所处的大清,在这地球之上处于何方?”

传教士耐心地指着地球仪解释:“大清位于亚洲的东部,这片广阔的土地……”

玄烨听得入神,又问:“那西方的科学技术,可有能为我所用之处?”

传教士回答:“比如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在建筑、水利工程上应用广泛;天文知识可用于制定历法,精准把握农时。”

玄烨点头表示赞同,随后让传教士用西方数学方法测算农田面积,再与传统方法对比,发现西方方法更加精准高效,便下令在全国推广。

此外,玄烨还组织编纂《康熙字典》,这一浩大工程历时六年,收录了四万七千多个汉字,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字典,对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纂期间,他时常询问编纂进度,对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字词的解释,一定要准确详尽,不能有歧义,要让后世子孙都能从中受益。”

玄烨的一生波澜壮阔。他以卓越智慧和坚定意志,开创康乾盛世的辉煌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帝王。

站在紫禁城城楼上,俯瞰这片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他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然完成,而开创的盛世,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