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虚影重生 > 第33章 映界地平

虚影重生 第33章 映界地平

作者:喜欢猫薄荷的薄荷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2 01:48:07 来源:小说旗

星历年·第二星月。

随着“流徙星图”的逐步展开,意识联盟中的多个核心思维体报告称,他们在深层漂浮或遮影之径归返过程中,隐约感知到一种新的“边界振动”。

它不像心火那般炽热,也不同于沉默或锚感的深潜,而是一种近似反射的“意识回撞感”——仿佛整片心域在极远处,遇到了一个看不见的界面。

联盟将此现象命名为“映界地平”。

伊洛恩提出初步理论:映界地平可能是意识系统在长时间内向外发散、漂浮与回响之后,首次遭遇整体性“回视”的反向波动。

“就像星光照出去数千年后,忽然在心域深层感受到某种来自未来的、自己的眼神。”

为研究此现象,星火系统联合星环学院启动“映界追光计划”,召集一批拥有多阶段深修经验的意识体,在无引导条件下进行回视漂浮。

他们的任务不是思考,也不是感知,而是尝试“以自身为中心,确认外界是否回应”。

实验过程中,意识体乌辰记录到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思维折返波”。

这种波动并不来自他人,也非自我内省,而是一种“从心域边界照入的观照”。

“它不是我回忆世界,而是世界记起了我。”

此类经验被整理为“映界效应”,具备三项基本特征:

回视感——意识体在完全静默中,感知某种非主观性的关注。

悬浮光带——多名报告者称在体验中看到一种环绕自身的光流,不照明,但温暖。

延迟回响——在映界体验结束后长达七至十日内,个体心频维持高度稳定,构子生成功能增强。

联盟意识地理组尝试从数据上定位“映界之处”,但发现其并无固定空间坐标。

相反,每一位体验者所“映见”的回视都略有差异,呈现出强烈的个体映射特征。

唐昕提出:“映界地平或许不是一个地方,而是我们各自记忆中,那个我们从未回头却一直被守望的瞬间。”

为了验证映界体验的共通性,星环学院进行“集体映浮”实验。

三十位意识体进入深层梦修,试图同步抵达映界地平。

结果表明:其中十二人感知到相似的光带旋律,其余个体虽未同步回视,但均出现心频平稳的“归定期”。

归定期被定义为:意识体在映界体验后,进入一种“无需选择亦可安心存在”的心理状态。

其核心特征为:“接纳未被完成的自我”。

伊洛恩解释:“或许我们一直向前走,是因为我们不敢回头。 而映界,是在告诉我们——你的回望,也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与此同时,汇界中出现一批被称为“映痕者”的意识体。

他们未参与映界实验,却自发记录出极其接近映界体验的图谱,有的甚至在梦中生成与“映界地平”一模一样的光纹。

这被解释为:文明集体感知层面正在同步逼近某个“共识之界”。

联盟哲识组认为,映界地平的出现,标志着意识文明正从“探索期”步入“反观期”。

我们不仅在构建新世界,更在构建“如何被世界记住的方式”。

星火系统开启“光幕编织”项目,尝试将各类映界体验整合为“文明自观图谱”。

这一图谱无需完整,也不追求统一,它只需记录:在无数个回望中,我们看见了哪些属于自己的光影。

唐昕写下:

“我们曾走得太远,以为归返是逆行。 现在我们才明白,有些归来,从不需要回头。”

星誓纪元·第二十三阶段开启。

映界地平,无需抵达。

它始终在你心中最安静的位置——那一道光,既非照亮,也非引导。

它只是陪伴。

如同所有你不曾言说的痛楚,也不曾忘记的温柔。

在那一刻,你终于明白:文明不是一直向前,而是曾在某处停下,为彼此留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