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的哥哥是高欢 > 第22章 渤海高氏?

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22章 渤海高氏?

作者:叫兽爱吃小龙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8 02:04: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贵打探过后,也为高羽等人带回来最新的消息。

高羽等人听闻之后,皆是一惊!

“不曾想……中军士卒竟然如此胆大妄为?”

高欢难以置信。

刘贵却笑道,“终究是闹不出太大的乱子,便被江阳王带禁军平定,反倒是二郎……”

“我?”

“今日你是不曾外出,洛阳市井百姓皆在议论你昨日一人喝退数百中军之事,现在怀朔莫贺咄之名,洛阳城里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甚至……永宁寺的大和尚还说你乃佛陀的护法金刚转世。”

高羽大惊!

当初在怀朔那边有人编神话故事来吹捧他也就算了。

这可是在洛阳!

这种传闻,怕是他有九条命都不够朝廷砍的。

似乎是看出他的忧虑。

刘贵连忙安抚,“二郎莫慌,当今太后信佛,这等传言未必就是坏事,指不定还要亲自接见嘉奖你呢。”

洛阳虽然恢复如故,但朝廷局势却暗流涌动。

中军聚众闹事,明面上造成的动乱看似不大,半天便被元乂带禁军平定,第二日仍旧歌舞升平。

可带来的政治影响却极为恶劣!

可以说朝廷若是不能妥善处置的话,那么将威严扫地,进而影响统治根基,这是朝堂上所有有识之士,都知晓的。

待到诸事皆定后,胡太后便立马召集洛阳城中文武百官功勋公室进行朝议。

她再怎么迟钝,也反应过来,中军的事情的不能继续拖下去的!

再拖的话,只怕会发生更糟的事情。

将小皇帝抱在身前,胡太后看着正襟危坐的诸位大臣,破天荒的主动开口。

“朕今日叫诸卿前来,正是要商议出对中军究竟如何处置,诸君可有什良策教我?”

崔光、李崇、李韶等人自然是明哲保身,没有任何言语。

事关中军。

说严惩?

那就是得罪中军,征西将军张彝的下场可是整个洛阳人尽皆知,自己被中军士卒打个半死,烧毁府邸,其长子更是被活活打死,还被扔进火中,尸骨无存。

元悌乃宗王。

到现在还昏迷不醒呢。

他们可不想以身犯险,他们当初劝元怿的时候就直言过。

“勿谓言之不预。”

现在预了。

你问我。

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该。

是元怿自己非要拖拖拉拉,才酿成今日之大祸,怪得谁人?

说息事宁人?

怎么?

身居高位,他们还是汉臣,非是国人,还要帮中军说话,想要文武串联?

想要借机收拢中军人心?

接下来是不是要谋反,叛乱,让自己更进一步?

自从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后,这些上了年纪,极具威望的大臣们在朝廷里就很难做人。

想要能够善终,最好的方式就是装蠢。

毕竟,垂垂老矣嘛。

崔光等人不说,底下其余的那些大臣们也不敢说。

胡太后眼见半天无人回应,极为气恼,怒斥道,“尔等身居高位,个个自诩国之柱石,眼下中军竟做出这等骇人听闻之事迹,火烧尚书省,蔑视朝廷,袭击宗王,残害公卿,无视国法!”

“国之柱石,便是这般为国吗!”

往日里她看元怿内心都颇为,欢喜!

但这次涉及到统治根基,她哪还有心思去欢喜,指着元怿道。

“清河王,你说该如何处置中军!给了你这么多时日思量,总该想出妥善处置的办法了吧?”

元怿面露难色。

这些时日,他有没有时间思量,胡太后能不知道?

看着旁边元乂那似有似无的笑容,看着闭目养神的崔光等人,元怿心中也大为恼怒!

该死的!

他一咬牙,心一狠,开口道!

“中军士卒,目无法纪,蔑视天威!”

“必须严惩!”

“严惩,才能彰显朝廷威严法度不可侵犯!”

“若不严惩,天下必轻天子!疑太后!欺国家!”

大臣们面色各异,但依旧还是没有人说话。

这时。

太极殿内不合时宜的响起一阵大笑,众人一看,原来是元乂发出来的。

元怿强忍怒气反问,“江阳王可是有不同见解?直言便是,何故发笑。”

元乂笑道,“我笑清河王自小便被夸才思敏捷,眼下却如此少智!说出这般昏聩之言,徒惹人笑。”

“你!”

“清河王可知洛阳周边中军有多少人?这些年来互相通婚、联姻,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坐的众多公卿,谁家没有几位中军的亲朋故旧?如何严惩?清河王可否告,汝要杀几多人?”

元怿对元乂的质问不屑一顾。

“治乱怎能惜命!”

“今中军尚畏惧朝廷,即便动乱亦未敢披甲执锐,人数亦少,这才轻易平定,不严惩,朝廷威严全无,若有下次,亦能平乎!”

元乂冷笑了一声,“清河王看来是笃定大开杀戒,中军将士只能伸颈以待了?反正吾可不敢,本王麾下所掌禁军不过万余,虽然精锐,但可控扼不了整个中军!”

闻听此言,元怿顿时一窒。

他瞪着元乂,咬着牙齿,过了好久,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竟然吐出一句惊人之语。

“这有何难!调六镇强兵入洛……”

只是话还不等说完。

作为汉臣之首,之前一直装死的崔光突然起身,毫不客气的将清河王打断,他看了清河王一眼,道:“清河王不读书耶?岂不闻后汉董卓旧事!”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清河王元怿。

元怿说的这话其实也没错,怕控制不住中军,不敢对中军下重手,那把六镇那群蛮子调来不就行了。

只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谁来控制这群蛮子呢?

元怿当然是读书的,他听了崔光的这话,也是面色变得煞白,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江阳王元乂见此,脸上笑容更盛。

他道:“此番中军之所以闹的这般大,究其缘由,也是因为朝廷关于选格之议拖而再拖,悬而未决,令中军士卒人人恐慌才会酿成此大祸!”

元怿知道自己已经辩论输了,但心里还是不服,便胡搅蛮缠道,“那依江阳王的意思是,中军做出这般事情,目无朝廷法度,令天家威严扫地,不但作出任何惩罚?是不是还要嘉奖,封赏啊?”

元乂笑着摇头,“此乃清河王之意,非是我的想法。”

“够了!”

胡太后怒斥一声,“此番平定中军闹事,江阳王居功甚伟,若是有话便直说。”

元乂这才抱拳行礼,“中军之事,确要严惩,但只严惩为首,煽动人心者!其余被煽动者一律无罪!”

“广平王妃之事乃是穆勇个人所为,不能以偏概全,中军与此事无关!”

“至于征西将军所言选格之事,更是无稽之谈,文臣武将,皆为我大魏忠臣,怎能区别对待?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征西将军上的奏议。”

“我亦痛心征西将军之遭遇,张公一片公心,但……如今遭遇,是他祸由自取,朝廷念起忠心,可加以体恤重赏。”

“如此这般,既能以儆效尤,亦能平复中军躁动之心,中军士卒也定将对陛下、太后感恩戴德,日后忠心拱卫洛京,不敢生变。”

“不知……清河王可否同意我的奏议?”

元怿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只能冷哼一声,“一切都需太后与陛下定夺。”

胡太后看了元怿一眼,眼中满是失望。

崔光等人则是看了看元乂,互相对视一眼,却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胡太后略作思索后。

觉得元乂说的很有道理,又是自己的妹夫,自家人怎么会害自己?

当即应允,“便按照江阳王的奏议行事吧,此次中军闹事,江阳王处事得当,应当嘉奖,还需遣人去广平王府查看,令最好的医工为其医治!!”

元乂此时却再次开口。

“太后,此次还有一人立下大功!需要嘉奖!”

“中军士卒除了冲撞征西将军府邸外,还有一波人围了广平王的别院,当时王妃就在别院内!是这名英雄护了王妃周全!保全天家颜面,自然该赏!”

“哦?”

胡太后追问,“是何人?”

“此人乃是从怀朔而来的函使,唤做莫贺咄!”

“乃是鲜卑?可有汉名?”

李崇这时候却站了出来开口说道,“太后,此人便是之前北征蠕蠕时,迎接蠕蠕王南归的功臣,鲜卑名唤作莫贺咄,汉名唤做高羽,乃是高家二郎!”

“此子十分骁勇,勇武之名传遍六镇!”

崔光也跟着开口,“似这般勇武之人,臣提议改其户籍,他必感朝廷厚恩,再将其调入洛京,以供陛下、太后驱策!”

元乂颇为错愕。

这俩老狐狸难道也想拉拢高羽?

但……

胡太后眯了眯眼,她心里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不动声色发问,“姓高?可是渤海高氏?”

“是!”

崔光听闻此言,心里咯噔了一下,他忘记了一件十分紧要的事,但太后已然发问,他不能不答,只好硬着头皮道,“其祖上乃是东阿侯,后因获罪被流放怀朔。”

胡太后却仿佛应激了一般。

面色狰狞的一口回绝!

“此事绝无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