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永远的丰碑 > 第二十九章,重伤不下火线的将军

永远的丰碑 第二十九章,重伤不下火线的将军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02:5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易安华(1900年—1937年12月12日),字福如,号济沈,1900年生 ,另一说为1899 年 [2]。江西省宜春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抗日英烈。历任排、连、营长等职。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在第87师任营长,后升任该师522团团长。

1937年, 参加淞沪会战,随第87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阵地,毙伤大量日军,遂升为该师第259旅少将旅长。11月,奉命撤退上海后,率部投入南京保卫战,担任中华门右翼阵地之防守。12月10日,在敌陆空军的联合进攻下,雨花台阵地被敌突破,中华门三面受敌,部队转而攻击莫愁湖方向之敌。在转战中,易安华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

易安华就读于江西省立第八中学。1924年,他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向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中**队奋起迎击日军的进犯,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开始了。易安华所在的陆军第八十七师是中国陆军的精锐部队之一,奉命开赴上海,参加会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易安华亲临前沿阵地指挥,鼓励士兵奋勇杀敌,保卫国土。因他作战有功,由团长提升为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中**队打得很艰苦、悲壮,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战和抗战必胜的信念。但由于中国统帅部的战略错误和指挥不当,中**队被迫撤出上海。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接着,日军分兵西进,会攻南京。中**队进行了南京保卫战。从淞沪撤退后,易安华先是奉命率部转入镇江,担任镇江戒严司令。随后,带领部队扼守南京城廓光华门、通济门一线。易安华巡视阵地,督促所部加紧强固工事,做好弹药储备和通信联络等工作。他还用杀敌立功的道理教育部属,激励官兵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报效祖国。第二五九旅在易安华领导下,上下团结一心,斗志高昂。

12月初,日军主力兵团进抵南京外围。从4日起,在炮火、飞机和装甲车的掩护下,突破外围防线,向光华门进攻。易安华率领部队同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光华门失而复得,数度易手。12日,雨花台失守,日军先后由光华门、中华门突入城内。易安华指挥部队沉着应战,用密集的火力,消灭了一批又一批疯狂进攻的日本侵略军。在争夺阵地中,双方展开了白刃格斗,战斗极其惨烈。部下劝易安华撤到后面去。他慨然说道:“吾与城共存亡,与士卒同生死,决不偷生,以负国家。”他奋不顾身,冲到前沿,鼓励士兵拼死杀敌。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左侧。他让部下为他包扎伤口后,继续战斗。不一会儿,他右臂又被敌弹击中,但他仍不下火线,士兵见旅长如此勇敢,斗志倍增,宁死不退。这时,又一颗子弹打中了易安华的腰部,壮烈殉国。 [2]

87师师部组织增援易安华旅,设法营救他突围,并悬赏:“凡能救出易旅长者,赏法币2000元。”但由于内外隔绝,营救失败。易安华牺牲在秦淮河畔,遗体无法寻找,时年38岁。

易安华阵亡之后,宜春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蒋介石、张治中等一批国民政府军政要员曾为他送来了挽联。由于没有找到易将军遗体,便在宜春镇北郊秀江河畔修建了一座衣冠冢,以供后人瞻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易安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