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永远的丰碑 > 第九章,日月同辉同生易

永远的丰碑 第九章,日月同辉同生易

作者:步枪子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7 02:5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1898年,张成义生于河北省正定县西塔子口村一个农民家庭。张成义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二弟也是军人,在他当连长时就阵亡了。全家主要靠张成义接济。张成义经历了直奉战争、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等连年的征战,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痛感国家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和教育的落后,所以在戎马倥偬中不忘叮嘱孩子们好好读书。他虽粗犷豪放,但并非一介武夫,内心十分细腻,与妻子感情甚笃。

1933年3月,长城抗战打响,虽经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终不能抵挡日寇精锐武器的猛烈进攻,全线失利。5月下旬,第59军奉命在怀柔牛栏山一带阻击日寇,掩护西线主力撤退,保护古都北平安全。张成义所部419团担负第一线左翼御敌任务,以“近战狠打”的战术,英勇抗击日寇第八师团主力部队铃木旅团和川原旅团,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直至中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才奉令撤退,成为长城战役“最后有力的光荣一战”。

1936年8月,日寇方面唆使伪军进犯绥东,绥远抗战爆发。1936年11月,继红格尔图战役胜利之后,晋绥军总指挥、绥远省**傅作义将军决定奇袭百灵庙,拔除日寇侵绥的战略据点,消除来自绥北的重大威胁。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时任35军211旅419团团长的张成义被列为“中央纵队”,担负攻打百灵庙最艰巨的主攻任务——突破东南山口要隘。张成义不辱使命,率部雪夜奔袭360余里,冒着伪军的猛烈炮火,突破敌人数道重兵把守的防线,率先攻入庙内,全歼守敌,取得了著名的百灵庙大捷。战后,张成义受到傅作义嘉奖。天津《大公报》称张成义等为“收庙勋将” 。张成义因其赫赫战功获颁六等云麾勋章,被誉为“收复百灵庙勋将”,其肖像和事迹刊登在天津《大公报》等报刊上,成为举国敬仰的民族英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进占平津。绥远省**兼35军军长傅作义被任命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南口战役和平绥线阻击战。鉴于绥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防守绥东丰镇、集宁二县必须是可担大任之人。傅作义任命张成义为绥远国民军绥东区防少将司令,专门负责丰镇、集宁两地防卫事宜。

8月26日,我军在南口与敌人血战20余日后失利,被迫全线撤退。日寇沿平绥路长驱直入,企图占领山西、控制华北,切断中国北部的国际交通线。在绥远国防守备空虚的情况下,面对日寇的虎狼之师,张成义率羸弱之兵毅然担负起守卫绥远门户丰镇的重任。 [1]丰镇位于大同和集宁之间,扼守平绥线,是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商业重镇。

9月12日,日寇占领大同,直逼绥远。为保卫绥远,当时负责绥远军事指挥的骑一军军长赵承绶和留守的绥远国民军司令袁庆曾在集宁设立了守备司令部,让绥东区防司令张成义专守丰镇。

9月15日,日寇千田机械化兵团、板仓育(加土)雄混合队、一宫基混合队沿铁路北进。当日中午,其先头部队步兵300多人附战车2辆、野炮4门,到达丰镇县城南10华里之三道梁,张成义派国民军一部迎击,是夜与敌相持在三道梁附近。16日,敌人增兵千余向我军发起攻击,并进逼丰镇火车站。至17时,日寇又以3列火车运兵,将攻城部队增至5000余人,将丰镇县城包围。我军苦撑危局,与敌相持至晚。17日凌晨,日寇以飞机、坦克、大炮向丰镇南门阵地和丰镇火车站猛烈进攻,张成义使用长城抗战时的战术,避敌锋芒,近战狠打,指挥我军依据工事殊死抵抗,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锋。日寇见攻击进展缓慢,不惜使用重达500多公斤的重型炸弹,对我军阵地进行疯狂轰炸,国民军官兵伤亡惨重。

日寇派兵迂回至城东北,截断平绥铁路,将我军护路铁甲车击毁,并占领云留山高地。云留山虽高不足20米,但此山距东门仅300余米,登此山丰镇全城可尽收眼底。东门附近张成义的指挥部就暴露在日寇的火力威胁之下,城内我军腹背受敌。在日寇飞机、大炮集中火力猛烈轰炸下,午后3时,丰镇县城南门被摧毁,日寇在战车掩护下乘势突入城内我军伤亡过多,抢堵不及,城遂失陷。

张成义率残部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双方拼死肉搏。张成义在坚守司令部大院时腿部负伤,卫兵要背他突围,他说:“我腿已断,不要管我。我决心殉国,以报效国家。”当日寇突破司令部大门时,张成义在司令部北墙执手提枪掩护将士突围,激战中张成义伤重昏迷,不幸落入日寇之手。日寇得知他是高级将领,企图诱降他,张成义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残暴的日寇在城东北云留山东崖灵岩寺前河滩上,将张成义架到木柴上,浇上汽油活活烧死。一代虎将张成义将军就这样壮烈殉国,时年39岁。

1933年3月,长城抗战打响,虽经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终不能抵挡日寇精锐武器的猛烈进攻,全线失利。5月下旬,华北军第59军奉命在怀柔牛栏山一带阻击日寇,掩护西线主力撤退,保护古都北平安全。张成义所部419团担负第一线左翼御敌任务,以“近战狠打”的战术,英勇抗击日寇第8师团主力部队铃木旅团和川原旅团,给敌人以重大杀伤,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直至中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才奉令撤退,成为长城战役“最后有力的光荣一战”。

1936年8月,日寇方面唆使伪军进犯绥东,绥远抗战爆发。1936年11月,继红格尔图战役胜利之后,晋绥军总指挥、绥远省**傅作义将军决定奇袭百灵庙,拔除日寇侵绥的战略据点,消除来自绥北的重大威胁。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时任35军211旅419团团长的张成义被列为“中央纵队”,担负攻打百灵庙最艰巨的主攻任务——突破东南山口要隘。张成义不辱使命,率部雪夜奔袭360余里,冒着伪军的猛烈炮火,突破敌人数道重兵把守的防线,率先攻入庙内,全歼守敌,取得了著名的百灵庙大捷。张成义因其赫赫战功获颁六等云麾勋章,被誉为“收复百灵庙勋将”,其肖像和事迹刊登在天津《大公报》等报刊上,成为举国敬仰的民族英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进占平津。绥远省**兼35军军长傅作义被任命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南口战役和平绥线阻击战。

鉴于绥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防守绥东丰镇、集宁二县必须是可担大任之人。傅作义任命张成义为绥远国民兵绥东区防少将司令,专门负责丰镇、集宁两地防卫事宜。8月26日,我军在南口与敌人血战20余日后失利,被迫全线撤退。日寇沿平绥路长驱直入,企图占领山西、控制华北,切断中国北部的国际交通线。在绥远国防守备空虚的情况下,面对日寇的虎狼之师,张成义率羸弱之兵毅然担负起守卫绥远门户丰镇的重任。

丰镇位于大同和集宁之间,扼守平绥线,是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商业重镇。9月12日,日寇占领大同,直逼绥远。为保卫绥远,当时负责绥远军事指挥的骑一军军长赵承绶和留守的绥远国民兵司令袁庆曾在集宁设立了守备司令部,让绥东区防司令张成义专守丰镇。

9月15日,日寇千田机械化兵团、板仓育(加土)雄混合队、一宫基混合队沿铁路北进。当日中午,其先头部队步兵300多人附战车2辆、野炮4门,到达丰镇县城南10华里之三道梁,张成义派国民兵一部迎击,是夜与敌相持在三道梁附近。16日,敌人增兵千余向我军发起攻击,并进逼丰镇火车站。至17时,日寇又以3列火车运兵,将攻城部队增至5000余人,将丰镇县城包围。我军苦撑危局,与敌相持至晚。17日凌晨,日寇以飞机、坦克、大炮向丰镇南门阵地和丰镇火车站猛烈进攻,张成义使用长城抗战时的战术,避敌锋芒,近战狠打,指挥我军依据工事殊死抵抗,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冲锋。日寇见攻击进展缓慢,不惜使用重达500多公斤的重型炸弹,对我军阵地进行疯狂轰炸,国民兵官兵伤亡惨重。

日寇派兵迂回至城东北,截断平绥铁路,将我军护路铁甲车击毁,并占领云留山高地。云留山虽高不足20米,但此山距东门仅300余米,登此山丰镇全城可尽收眼底。东门附近张成义的指挥部就暴露在日寇的火力威胁之下,城内我军腹背受敌。在日寇飞机、大炮集中火力猛烈轰炸下,午后3时,丰镇县城南门被摧毁,日寇在战车掩护下乘势突入城内我军守兵伤亡过多,抢堵不及,城遂失陷。

张成义率残存部队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双方拼死肉搏。张成义在坚守司令部大院时腿部负伤,卫兵要背他突围,他说:“我腿已断,不要管我。我决心殉国,以报效国家。”当日寇突破司令部大门时,张成义在司令部北墙执手提枪掩护战友突围,激战中张成义伤重昏迷,不幸落入日寇之手。日寇得知他是高级将领,企图诱降他,张成义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残暴的日寇在城东北云留山东崖灵岩寺前河滩上,将张成义架到木柴上,浇上汽油活活烧死。一代虎将张成义将军就这样壮烈殉国,时年39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