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东欧的雄鹰 > 第374章 深厚的底蕴进行的命令

东欧的雄鹰 第374章 深厚的底蕴进行的命令

作者:卡尔玛联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06:16:06 来源:小说旗

第374章 深厚的底蕴进行的命令

彼得向米尔恰表示与匈牙利的联盟是保障东部边境的重要支柱,希望能让他前去布达联系两国。

皇帝批准了这个请求,两国需要长时间的联盟才行。让彼得如一趟可以让两国关系更加紧密,要是能够吞并这里就更好了。

借着罗马—匈牙利—那不勒斯联盟,东南欧实现了罗马和平,罗马涅公国也与佛罗伦萨进行谈判解决,贸易繁荣、人口增长,当地很久没有这么好的日子了。

东地中海的各个港口都有罗马的商船,他们的市场扩大了,商人的贸易范围也大了。他们也能赚的更多,平民也能安稳度日。

梅森的先头船队已经到达苏伊士城,这里的运河还没有开通,船队不得不使用旱地行舟的方式来过去。

不过按照目前的船只数量,需要不少奴隶和劳工,好在当地已经提前准备好,而且郑和的船队只通过一半就行,剩下的船和人回到亚丁由当地政府进行保管。

数以万计的奴隶和劳工费力的将船只拖入水道,尽管铺设油脂和木板,但还是非常费力。

“特使不用担心,过了这里再航行几天就到了。我国的首都是非常美丽的,希望能够为你的航行添上一笔精彩。”

梅森滔滔不绝的向郑和介绍着罗马帝国,特别是开国皇帝,梅森在东方古代书籍中翻找,将米尔恰比作唐高祖,彼得比作唐太宗那样的英勇人物,这无疑激发了郑和的好奇心。

公司自然准备了不少船只用来装载那些来自东方的货物,在船只正在移动的同时,各种车辆和商队也在进行迁移,大量的丝绸瓷器被运送,短短100多公里的路,四天左右才能走完。所以还是得耐心等待。

罗马船队在马穆鲁克大动干戈苏丹完全没有表现,为啥?公司为苏丹提供了12万金币的过路费,加上给沿途领主的东西都没有落下,这才让任何人没有阻拦这场大型移动。

至于那些劳动力,奴隶贩子很高兴,受这场移动的影响,公司大量购买年轻力壮的奴隶来拖船,价格上涨了三分之二还多,那些奴隶猎人和商贩赚的盆满钵满。

而那些劳工也获得了比平常还多的费用,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毕竟这挺废力气的。

在埃及进行贸易的人将不一样的船消息传回罗马,彼得也听到了这个消息,暂时停止了去匈牙利的行程。

来的速度比彼得想象的还快,而在这个消息传了半天后,梅森的紧急信件也以东方总督的名义传到米尔恰的面前。

“臣不辱使命,在航行一年后到达东方黄金之国,并有当地特使一同回帝国觐见陛下。”

米尔恰听到梅森成功找到东方了,还带回来东方帝国的使者,脸上的欣喜已经掩藏不住。宰相李斯特林马上恭喜陛下,找到了东方是帝国外交的一大成就,如果没有陛下,那么这个还得等多少年才能完成。

同时他还称赞了彼得,说皇子对探索的热衷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米尔恰也肯定彼得的功绩,探索的一切事务都是他来办理,如今的他配得上这个成就。

“看来,我们要准备好欢迎这位使者了。”

米尔恰命令君士坦丁堡市长在全城进行整修,要让使者看到本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所需要的金钱从国库中支取,而且还要准备各种表演,这要放在古罗马得七天七夜不停。

米尔恰搞不出这个,毕竟和一千多年前的富豪相比,他算没钱的。罗马需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边境的治理,而东方使者的到来可以给帝国带来一大笔收入。

帝国在新领土上的人口普查基本结束,这次战争新增将近320万人口,大部分是亚美尼亚人和安纳托利亚人,还有少量的格鲁吉亚人、叙利亚人和库尔德人。罗马帝国的人口重新回到1200万,不过这点人对帝国来说还是远远不够,隔壁神罗都有上千万人,米尔恰想要让罗马成为欧洲第一人口大国,在安纳托利亚和巴尔干进行不同程度的催生。

罗马对于医学方面是相当重视,各个大学都有开设医学院。图书馆也有关于医学的书,对于私人医院和药店的开设都有严格把控,医生的地位持续上升,和军人、官吏一并成为最让人向往的职业。

医学院的难度也是其他学院的好几倍,在这里没有五年是出不来的。除了理论题,还会有一些实践题,医学生要去医院实习一段时间,老师给出肯定后才能毕业,而且学生毕业,各位老师是要给担保的,如果想要徇私舞弊,那么未来出事这个老师也跑不了。

罗马的医学和西欧的比是很进步的,至少放血疗法和乱七八糟的东西是不会给病人使用的。英王查理二世不是病死的,而是活活被折磨死的。这哪是治病,上刑都没这么严重。

医生通常使用草药来治疗,有时候还会动用一些外科手术。修道院也会提供简单的治疗,女性也可以学习一些医术,但仅限于妇产科。

农业的发展刺激人口增长,因为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农业的人口增长最快。可惜没有统计生育率的机构,估计现在罗马全国的人口增长率有1.5%。这在欧洲已经是很高了,特别是在土地不断扩张的情况下。

军队的赏赐土地制度让士兵成为地主,由于需要服役,大部分人都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自己坐等收租。这些地主成为帝国的主要支持者,在巴尔干就有超过四万这样的地主。

除了军功地主和贵族庄园,商业地主也是土地所有者的一个类型。他们通过经商等手段致富,然后购买土地成为地主。通过生产经济作物来进行市场交易,这样的地主也是政府合作的重点对象。

在帝国内部,不论上层贵族还是市民军人,只要你是土地的拥有者就必须交税,皇室土地也交税,只不过按照地位高低进行不同程度的减税。佃农不仅要为地主交租,还要为国家交税,就算是这样农民也对皇帝感恩戴德,这样的仁政已经很久没有了。

贵族的怨气也是非常小,除了一些跟随米尔恰的老波雅尔,其他贵族大多是跟随各种战争提拔上来的军功贵族和翻不了天的普通贵族。那些想要闹事的已经被米尔恰清洗一遍,除了能够获得部分经济特权,其他的想都别想。你想发动军事政变,那中层军官就得先把伱扭送到皇帝面前,这样还可以换个功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