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九曜书 > 第135章 破除虚无

九曜书 第135章 破除虚无

作者:Citagugu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10:52:31 来源:小说旗

当刘邦从那奇异的状态中恢复过来,赤霄剑的光芒也渐渐收敛,恢复了平日古朴的模样。他依旧坐在颠簸的马车上,夏侯婴正全神贯注地驾驭着马匹,朝着汉军大部队的方向疾驰。

刘邦紧握着赤霄剑,心中还在回味着那神秘的力量和奇异的画面。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虽能带来转机,却也暗藏危机。

终于,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他们看到了汉军大部队的营帐。那熟悉的军旗迎风招展,让刘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夏侯婴长舒一口气,说道:“汉王,咱们可算到了。”

马车缓缓驶入营地,士兵们看到刘邦,纷纷投来惊讶又欣喜的目光。刘邦跳下马车,还未等他站稳,便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喊:“大哥!”

只见樊哙拨开人群,大步流星地朝着刘邦跑来。他那满脸的胡茬随着奔跑微微颤动,一双铜铃般的眼睛里满是关切:“大哥,你可算回来了,可把俺们急坏了!彭城那一战,咱吃了大亏,兄弟们都盼着你回来拿主意呢。”

紧接着,萧何、曹参等人也快步走上前来。萧何眉头微蹙,眼神中透着忧虑:“汉王,彭城之败,我军士气大挫,如今项羽势头正盛,咱们该当如何?”

刘邦看着这些一同从沛县起兵的老兄弟,看着那些充满期待和信任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赤霄剑,可对于接下来该如何运用这股力量,又该如何带领汉军走出困境,他却完全没有头绪。

“诸位兄弟,彭城之败,实乃我之过。” 刘邦深吸一口气,朗声道,“但如今,我等尚有机会。只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只是接下来该如何行事,我还需细细思量。”

曹参微微点头,说道:“汉王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复杂,切不可轻举妄动。咱们先稳定军心,再从长计议。”

刘邦颔首,在众人的簇拥下朝着营帐走去。

一路上,他低头沉思,那古神的权柄仿佛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每一步都关乎着生死存亡,而他必须尽快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带领汉军走向胜利,否则,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刘邦的脑海中如潮水般涌入了无数画面,皆是这真龙亿万年的记忆。

他看到了远古时代,天地初开,混沌初分,各种奇珍异兽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巨龙翱翔于天际,掌控风雨雷电,见证着生命的诞生与消亡。物种之间激烈的争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残酷法则在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记忆的流转,刘邦又看到了一个个王朝的兴起与衰落。曾经辉煌无比的王朝,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走向腐朽。宫廷内的明争暗斗,权臣的篡权夺位,百姓的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新的势力崛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如同一个无法挣脱的宿命。

这些记忆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刘邦的内心。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原来这世间万物,皆逃不过物竞天择的法则,王朝的更替亦是如此。自己想要建立一个长久不衰的王朝,谈何容易?

“若想打破这宿命的轮回,我该何去何从?” 刘邦喃喃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坚定。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不仅要在这乱世中生存下来,还要建立一个伟大的王朝,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刘邦从那充斥着真龙亿万年记忆的冲击中缓过神来,整个人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气,无力地瘫坐在营帐内的榻上。他的眼神空洞,脑海中依旧不断回放着那些波澜壮阔却又残酷无比的画面,王朝的兴衰交替,物种的生死更迭,如同走马灯一般。

回想起自己这五十年来的人生,从沛县街头那个洒脱不羁的小亭长,到斩白蛇起义,再到如今成为一方汉王,与项羽逐鹿天下,其间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生死考验,每一段经历都堪称精彩绝伦。可此刻,在见识了亿万年的宏大轮回后,他的那些过往竟显得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

“权势,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刘邦低声呢喃,声音中满是疲惫与迷茫。

如今看来,无论是自己,还是那不可一世的项羽,亦或是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都不过是这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在时间的洪流中,转瞬即逝。

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自己辛苦建立的王朝,在岁月的侵蚀下,也会如同那些曾经的王朝一样,走向衰落,被新的势力所取代。想到这里,一种强烈的虚无感如潮水般将他淹没,让他对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产生了怀疑。

“这一切,真的有意义吗?” 刘邦抬头望向营帐的顶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痛苦。他看到了营帐内的士兵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甘愿出生入死。还有那些追随自己的兄弟们,他们信任自己,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霸业而努力奋斗。

“难道他们的付出,都只是一场空吗?” 刘邦的心中矛盾至极。他不想让那些信任自己的人失望,可又无法摆脱这种虚无感带来的困扰。他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试图用这种疼痛来让自己清醒一些。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樊哙那粗犷的声音格外响亮:“大哥,俺们都在等你拿主意呢,你可不能再一个人闷着了!”

刘邦目光平静地看着樊哙,思绪却已飘远。他仿佛站在时光的云端,俯瞰着眼前这个忠诚勇猛的兄弟,以及他所代表的那无数为权势、为生存而拼搏的人。在那亿万年的宏大历史长河映衬下,樊哙不过是其中渺小的一颗星辰。

“樊哙啊,” 刘邦轻声开口,声音里透着一丝沧桑,“若我让你去做那伤天害理之事,你可会去做?”

樊哙一愣,毫不犹豫地拍着胸脯,大声道:“大哥,只要是您的吩咐,俺樊哙万死不辞!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俺眉头都不皱一下!”

刘邦看着樊哙坚定的眼神,心中却没有丝毫波澜。他深知,樊哙这样的武将,忠诚有余,却缺乏对这世间更深层次的思考。他不过是依附于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公,凭借着一身的勇力,在这乱世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罢了,你先退下吧。” 刘邦摆了摆手,转身望向远方。那连绵的山脉,广袤的大地,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

樊哙见刘邦神情有异,虽满心疑惑,但也不敢多问,只得抱拳退下。

刘邦独自站在那里,心中的虚无感愈发强烈。他想起了曾经与樊哙一起出生入死的日子,那些热血与激情,如今在这历史的厚重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意识到,无论是樊哙,还是其他追随自己的人,他们的存在虽然重要,但却无法填补他内心深处因洞察历史真相而产生的空洞。

“这天下苍生,皆在这无尽的轮回中挣扎,我又该如何打破这宿命的枷锁?” 刘邦喃喃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与不甘。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沉沦下去,可那挥之不去的虚无感,却如影随形,时刻侵蚀着他的内心。

刘邦正沉浸在那难以排遣的虚无感中,神情落寞地望着远方,这时,一袭青衫的张良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营帐。

张良目光敏锐,一眼便察觉到刘邦的异样,轻声开口道:“汉王,看您神色不佳,可是心中有何烦忧之事?不妨说与我听听,或许我能为您分忧一二。”

刘邦微微转头,看向张良,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子房,我近日见识了些超乎想象之事,知晓了这世间亿万年的轮回,王朝更迭,物竞天择。再看我们如今争权夺利,顿觉一切都毫无意义,人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张良微微颔首,略作思索后说道:“汉王,虽岁月悠悠,历史漫长,但于我们当下之人而言,每一个瞬间、每一次抉择皆是真实且重要的。我们虽不能改变历史的大势,却能在这有限的人生中,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为后世留下些值得铭记的功绩,如此,又怎会是毫无意义呢?”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心中却并未有太多的触动,他盯着张良,突然反问了一句:“子房,我且问你,若是韩王没死,你如今又会在何处?又怎会在此处辅佐我?”

张良闻言,脸色瞬间一变,神情变得有些复杂和黯然。韩王的死一直是他心中的痛,刘邦这一句话,如同一把利刃,直直戳中了他的软肋。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一时语塞,竟无法反驳。

出了营帐后,张良定了定神,心中暗自思索着刘邦的话,越想越觉得心中烦闷。他知道,刘邦此刻心中的困惑和迷茫不是那么容易解开的,而自己也需要重新整理思绪。于是,他朝着萧何所在的营帐走去。

张良匆匆来到萧何的营帐,将刘邦的情况和那番令人难以回答的质问详细地告诉了萧何。萧何听后,微微皱眉,脸上露出凝重之色。他深知刘邦此刻的心境对汉军的未来至关重要,若不能解开刘邦的心结,恐怕会影响到整个局势。

萧何告别张良,快步走向刘邦的营帐。踏入营帐,只见刘邦正背对门口,凝视着挂在墙上的天下地图,身形显得有些孤寂。

“汉王。” 萧何轻声唤道。

刘邦缓缓转过身来,看着萧何,眼中仍有挥之不去的迷茫与倦怠,“萧公,你也来了,可是为了劝我?”

萧何微微点头,走上前几步,说道:“汉王,子房已将您心中的困惑告知于我。我深知您见识了那宏大的历史轮回后,心中对这一切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但汉王,您可曾想过,这天下苍生?”

刘邦微微一怔,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萧何继续说道:“亿万年的时光,王朝更迭无数,可受苦的始终是百姓。如今这乱世,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您若因一时的虚无感而放弃,那天下百姓又该何去何从?”

见刘邦的眼神稍有波动,萧何接着道:“我们从沛县起兵,一路走到如今,为的不就是结束这乱世,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吗?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功绩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那些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百姓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他们的希望,就是实实在在的意义。”

刘邦低头沉思,萧何的话如同一束光,穿透了他心中的迷雾。

萧何又说:“汉王,您看这地图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城池,都有无数的百姓在翘首以盼。您是他们的希望,是能带领他们走向太平的人。至于那虚无感,不过是您在见识了历史的宏大后,心中产生的短暂迷茫罢了。”

萧何见刘邦眼中已重新燃起斗志,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便又进一步说道:“汉王,我曾在秦朝为官,亲眼目睹了秦法的严苛,那时候,我心中也满是失望与无奈。看着百姓们在繁重的赋税和严酷的刑罚下艰难求生,我也曾想过放弃,想远离这官场的黑暗。”

刘邦微微皱眉,专注地听着萧何的讲述,脑海中也浮现出秦朝时百姓困苦的景象。

萧何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我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尽可能地留在沛县。我知道,仅凭我一人之力,无法改变整个秦朝的局势,但我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沛县的百姓做些实事。我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追求升官发财,只希望能让沛县的百姓过得稍微轻松一些。”

“汉王,” 萧何目光坚定地看着刘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其中或许充斥着虚无与无常,无数的王朝兴衰交替,看似无法改变。但我始终相信,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造那些丑恶的现实。就像我们如今起兵反秦,对抗项羽,不正是为了打破这乱世的格局,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美好的新秩序吗?”

刘邦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萧公,你说得对。我不该被那所谓的历史轮回和虚无感所束缚。我们既然有能力,就应该去改变这一切。哪怕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努力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就是有意义的。”

萧何看着刘邦,眼神中满是理解与同情,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汉王,我深知您肩负的压力有多大。我虽为您出谋划策,辅佐于您,但真正要承担这一切后果,承受这无尽压力的,是您啊。我不过是个二把手,我清楚,那种恐怖的压力,我没有本事承担。”

刘邦微微一怔,没想到萧何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萧何说着,竟缓缓跪了下来,对着刘邦重重地磕了个头。刘邦见状,急忙上前想要扶起萧何,却被萧何抬手阻止。萧何抬起头,目光恳切地看着刘邦,说道:“汉王,我求您做皇帝!这天下大乱已久,百姓苦不堪言,唯有您能结束这乱世,给天下一个太平。”

刘邦有些惊愕,看着萧何真诚的眼神,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萧何又唤了一声:“沛公!我替沛县的父老乡亲,替这天下的百姓求求您,求您入世!您有能力,有担当,也有这颗为百姓谋福祉的心。如今这天下,只有您能担起这重任,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刘邦心中大为触动,眼眶微微泛红。他想起了在沛县的日子,想起了那些曾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想起了天下苍生的苦难。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萧公,快起来。你放心,我既已决定不再被虚无感左右,就定会担起这责任。我刘邦,定不负沛县的乡亲,不负天下的百姓!”

萧何这才站起身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有汉王这句话,我便放心了。如今我们需加紧谋划,积蓄力量,早日打败项羽,实现这天下太平的宏愿。”

刘邦重重地点了点头,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

“这世上没有我瞧的上的东西,那老子就要来改变这个世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