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九曜书 > 第43章 征夫

九曜书 第43章 征夫

作者:Citagugu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10:52:31 来源:小说旗

清晨,沛县的东街上,已经聚集了一群壮年男子。他们个个背着简单的行囊,脸上透着忐忑与无奈的神色。秦廷的徭役指令让他们不得不放下家中的农活与家人,踏上这趟未知的苦旅。

刘季走在人群中,步伐从容,脸上却挂着一抹轻松的笑。他的兄弟们围在身边,个个带着自己的行囊,但气氛比其他人要轻松得多。

“哟,季哥!” 樊哙扛着一把杀猪刀,身后还背着一包腌好的狗肉。他一边走一边嚷嚷着,“这次我带的狗肉可是咱们铺子里头最好的,赶路上咱哥几个还能打打牙祭。”

“你就惦记着吃呢。”刘季咧嘴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秦廷要是见了你的狗肉铺,怕是得直接下个命令,叫咱全沛县都去给他们炖狗肉了。”

樊哙哈哈一笑,嘴里却不饶人:“那咱们就换秦王的大厨房炖去!这总比修驰道强吧。”

“瞧你那点出息。”卢绾摇着头,从后头挤上来,递给刘季一块干粮,“季哥,你吃点垫垫肚子。这趟路可不近,咱们兄弟几个得互相搭把手。”

“哟,绾儿,这才几天不见,你怎么还学会关心人了?”刘季接过干粮,故意用调侃的语气打趣道,“你不是说兄弟就是用来坑的吗?”

卢绾翻了个白眼,哼了一声:“少来这套,我还不是这次不容易,才破例一次。”

一旁的周勃揣着自己的唢呐,闷头不说话。刘季看他不吭声,故意凑过去用胳膊肘捅了捅他:“勃子,今天不吹一曲了?”

周勃抬起头,神色憨厚地挠了挠头:“吹啥曲啊,这不是上徭役嘛,哪有心思吹吹打打的。”

刘季却嘿嘿一笑:“嗨,走咸阳的路上可要热闹点。要不你出来吹两下,咱兄弟几个还真觉得自己是去讨生活的了。”

周勃憨笑着摇了摇头,但最终还是把唢呐从怀里掏出来,为这群即将出发的壮丁壮行。

队伍即将踏上旅途,周勃站在队伍的前方,手里紧紧握着那杆唢呐。他低头看了一眼这件陪伴他多年的乐器,抬头望向天边的灰蓝色云霞,似乎在思索什么。

“勃子,来一段吧。”刘季站在他身后,语气淡然,却透着一种无法掩饰的沉重。他拍了拍周勃的肩膀,轻声说道,“这路长着呢,咱兄弟几个先听听你的拿手活儿。”

周勃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把唢呐举到唇边,深吸了一口气,随即一声高亢的嘶鸣从唢呐中飘荡开来。

那是沛地的一首老曲子,曲调中带着几分哀伤,仿佛诉说着百姓离乡背井的无奈与苦楚。高音时尖锐刺耳,低音时绵长幽深,仿佛一声声叹息穿透人心。伴随着唢呐的旋律,道路旁的树叶微微摇曳,仿佛也在低声和鸣。

队伍里的壮丁们渐渐放缓了脚步,有些人微微低下头,不敢看周围同伴的眼神。他们的肩上背着沉重的行囊,却背不动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家人的不舍。

“吹得真是……入了人心啊。”樊哙咂了咂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他摸了摸背上的包袱,心里暗暗想着,家里的老婆孩子以后要怎么办。

人群中的一位中年汉子忽然抬手抹了抹眼睛,他的动作很轻,却被站在旁边的刘季看得一清二楚。刘季站在原地,目光深沉,脸上并没有往常的那种玩世不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得的肃穆与沉思。

唢呐的曲调渐渐变得高亢起来,仿佛从低谷中拔地而起,带着一种不屈的昂扬。那是一种奋力挣扎的力量,就像百姓在逆境中试图求生的呐喊。

刘季的眼神微微一亮,等到曲调在空中渐渐散去时,他突然拍了拍手,大声说道:“勃子!吹得好!这一段,吹出咱们沛地人的骨气了!”

周勃愣了一下,看向刘季,接着露出一抹憨厚的笑容。他没有说话,只是低头把唢呐仔细收好。

壮丁们纷纷抬起头,刘季那一句“骨气”仿佛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原本低垂的肩膀渐渐挺直,有人默默地把包袱背得更稳了,有人攥紧了手中的木棒,目光中多了一丝坚定。

“兄弟们,咱们走吧。”刘季抬起头,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这条路虽然难,但咱们还没输。走得远点,见得多点,咱沛县人的名字,可不能让人看不起!”

人群中传来低声的应和,随后队伍再次踏上征程。唢呐声的余韵还在耳边回响,仿佛一道穿透人心的呼唤,让每个人的脚步都多了几分力道。

刘季默默走在队伍的前头,嘴角微微上扬,但那笑容中透着几分隐忍的悲凉。他知道,这一趟徭役的路,或许只是所有苦难的开始。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希望,自己能为这些乡亲点燃一点点希望,哪怕只是一瞬间的火光。

“都准备好了吧?”刘季扫视了一圈他的兄弟们,又转头看向身后跟随的乡亲们,嘴角扬起一抹笑意,“别摆出那副苦瓜脸,秦廷再难咱也得去,不然这沛县还能有咱的容身之处吗?”

他这句话虽然轻描淡写,但却让周围人心中一震。壮丁们低声应和着,默默整理起自己的行囊。

“季哥,你真不怕啊?”樊哙瞅了瞅他,小声问道,“我听说咸阳那地方,连喘气都能累死人。”

刘季哈哈一笑:“怕啥?我刘季是去长见识的。等我从咸阳回来,这见识广了,回头还给你们讲讲秦廷的人长得啥模样,值不值当让咱们一口唾沫淹死。”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笑了起来,压抑的气氛也稍稍缓和了一些。

“咱兄弟几个一路走着,记住了,别给咱沛县丢脸!”刘季一挥手,招呼众人整队,“出发!”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城门走去,阳光洒在他们的背影上,投下长长的阴影。虽然刘季带着几分轻松的调侃,但心里却清楚,这一趟路,并不会轻松。

队伍行走在沛县外的官道上,路旁的庄稼正在收割,却少了以往田间的喧闹声。一路上,壮丁们沉默地赶路,偶尔能听到几声低低的抱怨。

“秦廷这回真是把咱们当牲口使了……”

“是啊,连季哥这样的亭长都护不住乡亲,咱还能有啥指望。”

刘季听着这些话,眼中闪过一丝深沉,但他并未插话。他明白,这些话虽然看似无奈,却是百姓心底最真实的反抗。而这些声音,总有一天,会成为真正掀翻天下的怒吼。

“走吧,”他低声自语了一句,脚步却更加坚定了,“这才刚开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