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论末法时代的修行之摸着石头过河 > 第880章 一鸣惊人的户部

“微臣御下不严,有眼无珠,给陛下推荐了此人,致使南方罹难,国朝大动,此乃微臣之过,还请陛下赐罪。”

“你虽有错,但罪不在你,说说你的意见……”

“微臣以为,此事须得快刀斩乱麻,贾余此子,蒙陛下厚重,剿魔有功,于北方颇有威望,南方又久日无战事,难有大将可挡此獠,若是让他席卷南北两地,联袂而至帝都,帝都难保前后为敌……南蛮子死了也就死了,可北方虎将之地,却是不容有失……”柳相龙虽然清楚这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更清楚如今不是追究对错的时候,因此,避重就轻的提了一句后果,就没有继续纠缠了。

大庆帝点头,但显然并不满足这个答案,转头便问向其他人:“嗯,潘临?”

吏部席沈潘临面容沉静,意味不明的拱手,问道:“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

“说!”

“贾余此子,蒙受陛下之信任,这才让他到南方执行活民之术,常言道,将军者,不可有妇人之仁,料想他行此事,应该无有波折才对,微臣以为,是不是此间另有隐情?”

“你有话不妨直说!”

“微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

“守宫密奏!”

“微臣以为,会不会是有底下内侍,舞权弄术,阳奉阴违,致使将军谋反,使得陛下大计难成?

若是这般,今日的贾余,未免不是来日的其他将士,即便当日之急,是南方之乱,可官吏之察,宦官之清,才是长久之计……”

这个吏部席尊,在打压皇权方面,还真是……花样百出。

“嗯……”大庆帝面露不愉,倒也没说什么。

毕竟皇帝是不可能有错的,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一定是太监传错了旨意,办砸了差事。

虽然说这家伙有含沙射影之嫌,但是这老家伙不当面数落自己的罪过,自己也不好发难。

就在这时,一侧的黑袍人忽然拱手:“陛下,微臣愿意亲自动手,将此獠之头颅呈于陛下之前,以敬效尤!”

大庆帝闻言,脸上露了几分欣然,笑道:“西陵这是静极思动?”

“陛下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又如何?假话又如何?”

“真话就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君分忧,此乃臣子本分,彼等粗獠,蒙国君大恩,不思图报,倒是脑生反骨,处处为难于大庆,端是不当人子,微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说到这里,这位工部席尊,意有所指的瞥了一眼其他五席审判。

“哦?那假话呢?”大庆帝脸上带着写意的笑容,整个氛围倒也没有了之前的沉重。

“假话就是,微臣这段时间在工部待得久了,连朝都懒得上了,若是再这么下去,只怕朝野之中还以为微臣已经死了呢……为了让那些宵小醒醒,微臣认为,自己还是动一动为好!”

“哈哈哈,促狭!”大庆帝龙颜大悦,似贬非贬的笑着点了点他,言语之间却没有一点紧张之感。“你是个忠心的,朕是知道的,不过此事如果还得麻烦审判出手,那就未免让人小觑我大庆了!大理寺?”

“微臣以为,此事非同小可,贾余深蒙皇恩,却做出如此反叛之事,假如不严惩以待,只怕日后官僚会起侥幸之心;

吏部审判说的并无道理,国朝之长,还得看官吏之清,倘若人人都以忠诚事君,都知恩图报,此事当不复存留,只是人心难测,鼓励忠诚的时候,还得严惩背叛,所以微臣以为,贾余不思皇恩图报,反倒恩将仇来,此事应当大办特办,发讨伐檄文,叫天下人都来看看,此等贼子的下场,叫天下人都来看看,我王者之师,兵甲之利,收天下之心,震慑诸国之臣妾。”

“此言差矣,若是如你这般所说,厉兵秣马,名传天下,拖延日久,到了那时,南北席卷,国朝动荡,你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吗?”兵部审判柳相龙,眼睛一瞪,狠狠的刮了一眼大理寺席审判,心里骂道,你就是一个查案子的,你懂个屁的打仗?

照你这么说,这得花多少的钱?

这得要弄多大的排场?

户部那群家伙又抠到要死,一场仗打下来,抚恤都出不了。

到时候真要打起来,老子屁股下的那些贼心种子的家伙,要是都造反了,那老子还干不干了?

把事情闹大,到时候大兴牢狱,你大理寺倒是出尽风头了,可是拿我兵部的事情来出风头?你当我傻吗?

出了一个贾余还不够?

“一人之事,千万人之事,今日之事,虽为平乱,实为教化,教化不显,刑罚不彰,应当以刑止刑,明刑弼教,如果单纯的大开杀戒,那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难以服人心,难不成,你兵部,想借此自重,大揽权势?”

“人家都造反了,你还要想着怎么样?兵部你不清楚,那贾余可了然于胸,我大庆朝的各处关隘,要害之地,兵力布防……如果按你的说法,等一切都办好,那个时候,又有多少地方起烽火?

那时可就不是什么以为榜样的问题了!你要是想说重罚,那等我把他剿灭了,将他押回大理寺,你爱怎么罚就怎么罚,但是造反的应对,就得快刀斩乱麻,也好震慑宵小之辈!”

“够了!吵吵闹闹的做什么?朕是让你们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制造问题的,户部!”

这时,一直没开口的户部审判说话了:“微臣以为,大理寺和兵部说的都没错,明法快军,显兵甲之力,耀大国之威,二者尽可兼得,可是……微臣却觉得,此事一刀两面,不可如此操办……”

“什么意思?”兵部和大理寺的都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忽然有种不妙的感觉。

“诸位可别忘了,贾余所执行的活民之事,不可广告于天下,大理寺只说要将这忘恩负义的官僚造反做成大案,让天下人都得以警醒,但大理寺可别忘了,贾余身上之事可不能声张,否则到了那时人人自危,大庆国,可经不起这种动荡……兵部快刀斩乱麻,虽然也是好事儿,但是……一个贾余还不够吗?活民之事,既然已经有了意外,为何不直接把这意外办成铁案呢?”

果然,户部此话,一鸣惊人。

大庆帝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满意之色,是了,虽然这是自己的错,但既然已经出了包就需要有人来顶锅,这些家伙议论了半天,都在想着怎么解决贾余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的核心,却是朕的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贾余,而在于那二十万的百姓。

那些国朝养不活的人!

大庆帝一开始把这些人当成一个磨刀石,但却没想到,把刀给磨断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既要把刀给处理了,又要把这些磨刀石给处理了。

“那依户部所见,此时应当如何?”

“微臣以为,兵部之事,重在平乱,应当沿途发布公告,昭告天下平乱之事,以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破灭乱象,这是其一。

其二,大理寺的明正典刑,应当抓取造反之重,其中牵涉之多,有二十万人头,也想必,足够威慑他人……”这位户部审判,淡淡的说道。

这话一出,兵部和大理寺的席尊,瞬间脸都黑。

好好好,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把问题都扔给我俩是吧?

兵部搞个二十万的屠杀,这传出去名声就成了什么样?

大理寺办个二十万人的案子,这确实是重案,大案,但关键是……那二十万可都是平民,亲戚血脉何其之多?

如今把他们打做反贼,要是被那些血脉远亲走漏了消息,那可真是后患无穷,一旦到了后世,此案要是被翻出来,那大理寺可就真的……臭不可闻了。

关键是什么呢?

关键是,户部的账,那可就全平了。

毕竟,说是二十万,但是要是打杀起来,骨头连着筋,血连着肉,造反之事,一旦诛连起来,这瓜蔓抄,到时候得杀多少人?

户部里面的陈年旧账,稍微塞几个进去,牵连几个血脉进去,那可就全平了。

虽然说这都是兵部和大理寺的分内之事。

但……拿我们的人工去办你的事儿!

老贼,你还真是狗啊!

“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兵部之兵,多出于贫困,若是让他们向百姓动手,少不得军心晃动,动摇帝威!”

“户部此言,简直是骇人听闻!陛下,臣请诛此獠!以正视听!”

“陛下,大理寺之刑,重罚但不滥杀,理在天下之教化,动辄十万人的杀戮,只怕是会让人多摄于威,而少敬于德。人心惶惶,只会惧怕朝廷的武力,却不会反思自身的错行,于教化之所在,有害无益……”

两人急忙启奏,因为太过着急,甚至都从位置上站了起来。

大庆帝却不看他们一眼,转头问向其他人:“那,诸位的意思是?”

“微臣觉得户部言之有理,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吏部和翰林院的审判,两人甚至都没有对视一眼,便很默契的拱手。

只有工部审判说道:“陛下乾纲独断,圣裁在心,微臣没有异义。”

他当然希望自己来,可是皇帝有自己的想法,那他也不好说什么了。

这是算弃权。

目前的情况来看,户部的提案,包括自己的话,赞成的有三个,反对都有两个,弃权的有一个。

大庆帝当然是偏心户部的,毕竟这事对自己来说有益无害,这么一说起来,那就是4对2,至于工部……那家伙不用管。

“那就应户部所言,此事当由此定夺,具体的章程,兵部和大理寺上个折子,要没什么事的话,就这么散了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