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2章 何无忌名将陨落 志不改刘裕守城

一代名将何无忌,就这样惨死在了那些卑劣小贼的手中。

消息如寒风般凛冽,而彼时的刘裕,正深陷于筹备军资、率军归来的繁忙旋涡。

下邳的港口,一艘艘大船承载着沉甸甸的军需物资,宛如浮动的堡垒。

刘裕亲率一支精锐步兵,马蹄声碎,归心似箭。

然而,行至山阳,一记晴天霹雳猛然炸响。

“何无忌将军……阵亡了!”

刘裕的心猛地一揪,不祥的预感如乌云般笼罩心头。

他生怕京城失守,晋朝的江山将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整顿盔甲,带上快马,即刻驰援京城!”刘裕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

尘土飞扬,马蹄声急促而坚定,刘裕一行如离弦之箭,朝着京城疾驰而去。

途中,朝廷的使者如同催命鬼一般匆匆赶来。

刘裕急忙勒住马缰,焦急地问道:“情况怎么样了?京城可还安好?”

使者喘着粗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贼兵……贼兵还未到,只要你……你赶紧回京城,就……就无恙。”

刘裕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但眉宇间的凝重却未曾消散。

他深知,形势依然严峻,容不得半点懈怠。

当刘裕赶到江边时,只见江面风大浪急,波涛汹涌,仿佛要吞噬一切。

船工们面露难色,纷纷摇头。

“天命在我,风自会停!”刘裕豪迈地挺起胸膛,大声说道,“就算风不停,大不了就是一死,翻船淹死又有何惧!”

说罢,他挥手示意大家上船,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船儿一启动,奇迹般地,风竟渐渐停歇,江面变得平静如镜。

过了江,便是京口。

江南的老百姓看到刘裕的军旗,纷纷拍手欢呼。

他们挥舞着旗帜,高声呐喊,仿佛久旱逢甘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刘裕望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是老百姓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也是晋朝国运在悄然转变的征兆。

两日后,刘裕终于踏入京城,觐见皇帝。

他详细汇报了抵抗贼兵的计划,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到全面。

皇帝听后,心中大为宽慰。

朝廷有了主心骨,也不再惧怕贼兵的威胁。

于是,皇帝下令解除京城的警戒,让百姓们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豫州都督刘毅自告奋勇,声称愿率麾下精兵,南征讨贼。

彼时,刘裕一方亦在紧锣密鼓之中,造船铸兵,备战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日,刘裕案头摆上了刘毅的请战表。

他沉吟片刻,唤来刘毅的堂弟刘藩,交予一封密信,嘱其速速送达。

信中言辞恳切,大意谓:贼兵新胜,士气正炽,我方船只将备,望与老弟江上会师,共谋战机,一举破敌。

刘藩领命,快马加鞭,直奔姑熟而去。

至刘毅营中,呈上书信。

刘毅接信,未及展读,眉头已皱,眼中闪过一抹怒意。

他瞪视刘藩,沉声道:“昔日起义平乱,不过因刘裕而起。

我暂推他为首,尔等便真以为我刘毅不如他吗?”

言罢,刘毅愤然将信掷于地,随即传令集结两万水军,浩浩荡荡,自姑熟出发。

此番出兵,显然是赌气之举。

水军如龙,顺流而下,未几,便至桑落洲。

恰逢卢循、徐道覆两贼头,率船队逆流而上,划桨如飞,停船即冲。

贼船船头高耸如箭,尖锐无比,猛地冲进刘毅水军之中。

刘毅之船,低矮且脆,一经碰撞,便碎裂四散。

船队一乱,全军顿失阵脚。

刘毅见状,心中大惊,然已无暇多想。

两贼头指挥若定,手下兵士如狼似虎,东冲西撞,刘毅军被搅得天翻地覆。

只见江面上,船只碰撞声、士兵呼喊声、兵器交击声交织在一起,乱作一团。

有的船只连同士兵一同沉入江底,消失在滔滔江水之中;

有的整船被俘,兵士们束手就擒,面露绝望之色。

刘毅拼死抵抗,然终是力不从心。

眼见败局已定,他只得带着数百亲信,弃船上岸,狼狈逃窜。

军需物资、粮食武器,皆被弃于江中,任贼兵抢夺。

刘毅奔逃之中,心中暗自叹道:“看来,我刘毅果真比不上刘裕。”

言语间,满是无奈与不甘。

败仗的消息,如狂风骤雨般传至京城。

朝堂之上,君臣皆惊,面色惨白。

百姓闻讯,亦是惶恐不安,街巷之间,议论纷纷。

“刘毅败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这可如何是好?”有人焦急地问道。

“贼兵势大,我军何以抵挡?”另一人忧心忡忡。

京城上下,一片震惊和恐慌。

人们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恐惧,不知未来命运将如何。

而刘毅的败逃,更是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这一边,刘裕忙得不可开交,抓紧张贴告示,招募百姓当兵。

还同时修缮那坚固的石头城,准备抵挡即将到来的贼兵。

那时候,北方的军队刚撤回来,战士们身上的伤痕还没痊愈,京城里能战斗的士兵加起来不到几千人。

诸葛长民、刘道怜等人,虽然闻讯赶来守卫,但手下的人也不多,总数不到一万。

而那卢循、徐道覆两个贼头,可是嚣张得很。

他们杀了何无忌,又打败了刘毅,连着攻下了江州、豫州两个重镇。

手下有十多万兵马,船只车辆连绵百里不断,那大船高得吓人,足足有十二丈,在江里横冲直撞,无人能敌。

不过,他们心里也有忌惮的人,那就是刘裕。

一听说刘裕带兵回建业了,他们心里不免有些慌神。

卢循想,要不咱们退回寻阳,转而去攻江陵算了。

但徐道覆却不同意,他说:“咱们应该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京城!”

两人商量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听了徐道覆的话,连船东下,直奔京城而来。

警报像雪花一样飞到京城,还有败军逃回来,一个个都吓得面如土色,说贼兵势力强大,千万不能轻敌。

孟昶、诸葛长民这些人,心里都慌了神,提议躲避贼兵,想护着皇帝过江去。

显然,刘裕不同意他们的意见。

参军王仲德也对刘裕说:“您刚立了大功,威名震天下。

现在贼兵趁虚而入,一听您回来了,肯定得吓跑。

要是您自己先跑了,那就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怎么还能号召将士呢?”

刘裕点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刘裕绝不是那种临阵脱逃的人。”

孟昶还是不停地请求刘裕改变主意。

刘裕生气了,说:“现在是什么时候,还能轻举妄动吗?

你想想,重镇失守,强敌逼近,一旦迁徙,全军就散了,江北还能去得了吗?

就算到了江北,也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现在兵虽然少,但还能一战,要是赢了,君臣都有好处;

万一输了,我就死在庙门前,以身殉国,绝不会躲在草丛里偷生苟活!”

刘裕的话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砸在孟昶的心上。

但孟昶还是不甘心,他哭着说:“那我先去死好了,免得在这里碍眼。”

刘裕火了,大声呵斥道:“你先看我打一仗,再死不迟!”

孟昶迷迷糊糊地回到家,心里像乱麻一样。

他坐在书桌前,亲手写了封奏表。

奏表写道:“刘裕北伐,大家意见不同,只有我支持他的计划。

现在强贼趁虚而入,危及国家,我知道自己死罪难逃,特此引咎谢罪。”

写完奏表,孟昶叹了口气,服药自杀了。

孟昶真是个傻瓜,为了这么点事,就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孟昶死后,战争形势到底如何呢,请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