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55章 魏军夜袭滑台城 宋将怯战心已慌

话说那魏永昌王拓跋仁,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老百姓折磨得苦不堪言。

他带着大军,就这么大摇大摆地驻扎在了汝阳。

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接到了宋主的命令,心里头那个急啊。

他赶紧派了骑兵,带上够吃三天的粮食,由参军刘泰之、垣谦之、臧肇之,还有左常侍杜幼文、殿中将程天祚这些人领着,带了五千兵马,去偷袭拓跋仁。

拓跋仁呢,他光防着寿阳那边的兵了,压根儿就没想到彭城还会来这么一手。

所以,当刘泰之他们突然杀过来的时候,拓跋仁的军队一下子就乱了套,四散奔逃。

刘泰之他们可不含糊,一顿猛打,杀死了魏兵三千多人,还把他们的辎重都给毁了。

那些被掳来的老百姓,也都被放了出来,让他们往东回家。

打完之后,刘泰之他们就慢慢地收兵撤退了。

拓跋仁一看,这哪行啊,赶紧收集溃散的兵马,一打听,才知道刘泰之他们后面没援兵了。

这下子,拓跋仁可来劲了,带着兵就追了上去。

垣谦之一看拓跋仁追上来了,吓得骑马就跑,连头也不回。

这一跑,可把士卒们都给带慌了,大家也纷纷溃散。

刘泰之呢,他拼了命地打,可最后还是战死了。

臧肇之也不幸溺亡了,程天祚被擒住了,只有杜幼文一个人逃了出来。

大家一清点人数,哎呀,只剩下九百多人了,其余的都阵亡了。

这个消息传到宋主那里,宋主大怒,命令把垣谦之给杀了,杜幼文也给囚禁起来。

武陵王刘骏呢,也被降为了镇军将军。

然后,宋主又派了南平内史臧质、司马刘康祖,带着一万兵马,去援救悬瓠。

魏主呢,他命令任城乞地真去截击宋军。

乞地真带着兵就和臧质他们打了起来,结果乞地真一不小心落马了,被宋军给杀了。

其余的魏兵呢,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都溃逃回大营去了。

魏主在悬瓠城下已经待了四十二天了,他本来正愁这城坚固难打呢,又听说自己的兵败了,将也死了,援军还快来了,心里头那个慌啊。

他怕将来进退两难,心想还不如现在知难而退呢。

于是,他就下令撤围,带着兵往北回去了。

陈宪因为守城有功,被提拔为了龙骧将军,还兼任汝南、新蔡两郡的太守呢。

宋朝的皇帝因为和魏国闹掰了,就想着要谋划攻打中原地区。

彭城太守王玄谟呢,他这个人啊,特别爱说大话,一次又一次地请求北伐。

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呢,他们也在旁边煽风点火,一个劲儿地怂恿宋主北伐。

可这时候,新上任的步兵校尉沈庆之进宫来劝阻皇帝了。

他说:“咱们步兵对上他们的骑兵,实力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从前檀道济两次出兵都没打赢,到彦之也失利退回来了。

现在王玄谟这些人啊,未必就比那两位将领强,兵力也不见得就更强盛。

咱们不如先休养生息,等时机成熟了再说。”

宋主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他说:“檀道济那是养寇自重,到彦之中途又因为生病回来了,所以咱们两次都没成功。

我想啊,这北虏最倚仗的就是他们的马了。

现在夏天水涨得这么厉害,河道都通了,咱们泛舟北进,碻磝肯定得逃,滑台也容易打下来。

虎牢、洛阳啊,那自然就守不住了。

等到冬初的时候,咱们的城池和戍守都连在一起了,他们的马就是过了河也没用,说不定反而会被咱们擒获呢。

这种机会怎么能轻易失去呢!”

沈庆之心里焦急万分,他再次站在大殿上,极力劝阻宋主出兵北伐。

宋主却似乎心意已决,他让徐湛之、江湛当面与沈庆之辩驳。

沈庆之沉稳地说道:“治国就像治家一样,耕田要问农夫,织布要问织女。

陛下现在要伐魏,却反而和白面书生商量,这怎么能成功呢?”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责备。

江湛和徐湛之听了,面露惭色,他们知道沈庆之说的是实话,但却不知道如何反驳。

宋主却大笑一声,似乎并不在意沈庆之的话,作罢了这个话题。

太子劭和护军将军萧思话也上奏说不宜出师,他们列举了许多理由,但宋主始终不信。

他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充分,而且魏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又有一日,宋主接到了魏主的来信,信中字字讥讽,让宋主更加恼怒。

他觉得自己被魏主看不起,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这时,又传来消息说魏臣崔浩得罪被诛,魏廷少了一个谋士。

宋主听了这个消息,越觉得有机可乘。

他心想:“崔浩是魏国的智囊,现在他死了,魏国肯定会有所动荡。

这正是我出兵的好时机。”

于是,宋主毅然决定下诏北征。

他特加授王玄谟为宁朔将军,令他偕同步兵校尉沈庆之、谘议参军申坦,率水军入河,归青、冀二州刺史萧斌调度。

这个消息一出,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宋主已经下定决心,不容置疑。

新任太子左卫帅臧质、骁骑将军王方回也被派出了兵,他们出兵许、洛,准备与魏军一决高下。

徐州刺史武陵王骏、豫州刺史南平王铄也各率部众出发,东西并进,形成夹击之势。

梁、秦二州刺史刘秀之则负责西巡汧、陇,以防魏军从西路偷袭。

太尉江夏王义恭则出驻彭城,节制各军,确保整个北伐行动的顺利进行。

一旦决定大规模北伐,军需物资的运输任务就非常繁重。

国库本来就没什么积蓄,宋朝皇帝不得不拼尽全力去搜刮钱财。

他下令所有王公贵族、妃嫔以及朝廷官员、地方长官,都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捐献,以支援军费。

这个命令一发布,很多人都愁眉不展,他们虽然想为国家出一份力,但自己的家底也并不富裕。

然而,宋朝皇帝并不满足于之前的搜刮。

他又全面调查了扬、徐、兖、江四个州的百姓家庭财产,规定家里财产超过五十万的,要强行借走十分之一;

和尚尼姑如果有二十万积蓄的,也要借走四分之一。

说是等军事行动结束了才归还。

这个命令让许多百姓都满腹牢骚。

他们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当,就这样被借走了,心里非常不舒服。

除了搜刮百姓的钱财,宋朝皇帝还担心兵力不够,于是就把青、冀、徐、豫、兖等几个州的壮丁都征召来,编入军队。

他下令,如果有骑马射箭技术好,或者武艺高强的壮士,先给他们重重的赏赐,然后再任命他们当兵官。

这个命令让许多壮士都跃跃欲试,他们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为国家出力了。

一时间,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

八方搜罗兵力、物资不遗余力。

有人不禁感叹:“这是何苦呢?为了北伐魏国,竟然要把整个国家都折腾个遍。”

然而,宋主却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觉得自己是在为国家的未来着想,是在为民族的荣耀而战。

建武司马申元吉带着一支精兵奔向了碻磝。

魏刺史王买德一听宋军来了,吓得弃城向北逃跑。

他知道自己不是宋军的对手,所以选择逃跑来保全性命。

将军崔猛也带着兵投奔了安乐。

他原本是魏军的一员猛将,但看到魏国内部动荡不安,再加上宋军来势汹汹,他觉得自己留在魏国已经没有前途了。

于是,他选择投奔安乐,寻求新的出路。

魏刺史张淮之也弃城逃走了。

他原本负责守卫一座重要的城池,但看到宋军兵临城下,他觉得自己无法抵挡宋军的攻势。

于是,他选择弃城逃走,以免被宋军俘虏。

萧斌和沈庆之留守在碻磝,他们的任务是确保这个战略要地的安全,同时为王玄谟攻打滑台提供后援。

王玄谟则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滑台进发。

魏主在得知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后,对身边的谋士们说:“马还没养肥,天气还这么热,如果我现在急速出兵,未必能取得什么战功。

倘若敌人不停地来攻,我们不如先退避到阴山,等到冬初的时候,再出来应对,那样就无忧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魏主所愿。

等到滑台被宋军围困的时候,已经是暮秋时节了。

魏主不得不命令太子晃屯兵漠南,防御柔然的侵扰。

同时,他又令庶子南安王余留守平城,自己则亲自带兵南救滑台。

再说王玄谟,他本就不懂兵法,却自命不凡地指挥着大军。

他派钟离太守垣护之率领百艘战船作为前锋,去占据石济这个战略要地。

石济距离滑台西南有一百二十里,王玄谟打算用垣护之的部队拦截魏军的援军,形成犄角之势,然后自己再率领各军驻扎在滑台城下,四面围攻。

滑台城中本来多是茅屋,宋军的诸将们都建议王玄谟用火箭射入城中,让茅屋燃烧起来,这样城中的魏军就会陷入混乱。

然而,王玄谟却摇头拒绝了这个建议。

他说:“城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很值钱的,将来都属于我,我怎么能烧掉呢?”

真是痴心妄想啊!

过了一天,城中的居民们都撤掉了屋顶,挖穴居住,以躲避宋军的火箭攻击。

守将也是日夜防备,无懈可击。

王玄谟见状,又出示了招募兵民的告示,希望河洛地区的壮丁们能够投奔宋军。

告示一出,确实有不少壮丁纷纷投奔而来,他们拿起武器投入了军营。

然而,王玄谟却只给每家一匹布作为报酬,并且还要勒索八百个大梨。

这样的待遇让众心失望,纷纷离散。

原本士气高昂的宋军,也因为王玄谟的吝啬和无知而逐渐士气日衰。

这天,王玄谟突然接到了垣护之的来信。

信中说魏兵将至,请王玄谟速攻城,越快越好。

然而,王玄谟却并不在意,他蹉跎了过去,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又过了十多天,侦骑慌忙奔入军营,报告说魏主已经南来,已经到了枋头,并且带来了百万大军。

王玄谟一听这个消息,吓得面如土色,急忙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诸将们纷纷建议发车为营,以防备魏军的冲击。

然而,王玄谟却迟疑不决,他不知道该不该采取这个建议。

他的犹豫和无知让宋军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到了夜间,军营中只听得鼓声隐隐自远传来,让宋军将士们更加惊慌失措。

他们不知道魏军何时会发动攻击,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抵挡住魏军的冲锋。

已经过了三更天,星星的位置都变了,突然有一队铁甲骑兵冲破包围圈,直接冲进了滑台城里。

王玄谟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下令去拦截,就任凭那些骑兵进城了。

原来,那个领头的骑兵将领叫陆真,他是按照魏国皇帝拓跋焘的吩咐,先来稳住城里的守军,告诉他们援军很快就到。

陆真其实只带了几个骑兵,但王玄谟已经吓得不敢应战了。

他心里嘀咕,魏国皇帝派来的大军肯定厉害得不得了,自己怎么可能顶得住呢?

当天晚上,魏国的大军就到了,战鼓声震得耳朵都快聋了,比昨晚还要响。

至于魏军冲进来后的战况怎么样?

咱们下回再接着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