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56章 元景破陕威名震 诏书突至心郁闷

王玄谟出营北望,那晚月色虽明,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头一紧。

只见尘土飞扬,乱作一团,那气势扑面而来,惊得他心都快跳出来了。

他连忙转身跑回营帐,大声传令,让全军立刻撤退。

将士们早就没了斗志,一听到撤退的命令,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回跑,生怕跑得慢了。

王玄谟也顾不上许多,翻身上马,催着马儿飞奔,心里只恨爹娘没给自己多生两只翅膀,好一下子飞回江东去。

魏兵在后面紧追不舍,趁着宋军混乱,一路乱杀。

宋军后队的将士们,一个也没逃掉,全都被魏兵杀光了。

前队的人马也大多逃散了,一路上丢弃的军械,堆得跟小山似的,眼睁睁地看着都落到了魏人手里。

再说垣护之,他还在石济呢。

得知魏军渡河的消息,他正打算写信给王玄谟,约定一起夹攻魏军。

没想到王玄谟这么不争气,还没打就先跑了。

魏人夺了王玄谟的战舰,反过来截击护之的归路。

护之又惊又愤,他咬咬牙,把百艘战船列成一字队形,横着驶回来。

走到中流的时候,被魏军的战舰拦住了。魏军的战舰连贯着三重铁索,用巨锁锁着,看上去牢不可破。

护之先拿起长柄巨斧,猛地一劈,劈断了一重铁索。

部众们也纷纷效仿,你斩我砍的,不一会儿就把三重铁索都攻破了。

他们越过魏军的战舰,继续南下。

魏人见他们来势凶猛,也不敢阻拦,就让他们冲过去了。

各船大多都安然无恙,只失去了一艘船。

这时候,萧斌还在碻磝呢。

他听说魏主来援,就命令沈庆之率兵五千,去救王玄谟。

庆之听了,却摇摇头说:“王玄谟的士众都疲惫不堪了,根本不值得一战。

敌寇已经逼近了,五千人哪里够用啊,还不如不去呢!”

萧斌却不听他的,强令庆之驰救。

庆之没办法,只好出城。

刚走了没几里路,就看见王玄谟狼狈地奔回来了。

庆之心里明白,再往前走也没用了,只好中途折回,和王玄谟一起去见萧斌。

萧斌一看见王玄谟,就气不打一处来,当面责备他,还说要把他处斩。

庆之一看情况不妙,连忙谏阻道:“魏主拓跋焘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是王玄谟所能抵敌的?

您要是杀了战将,反而示弱于敌,这可不是明智之举啊!

希望明公您能够慎重考虑!”

王玄谟的罪确实该死,但这时候杀了他也不是个办法。

萧斌听了庆之的话,怒意才渐渐消解了一些。

他叹了口气,说:“那好吧,我们再来议议如何固守碻磝。”

庆之摇摇头,说:“现在青、冀两地都虚弱不堪,我们却想坐守这座穷城,实在不是个好办法。

如果敌众东趋,青、冀两地恐怕就不是我们的了。”

萧斌正打算回到他的驻地,恰巧这时候,皇上的诏使赶到了。

诏使传达了皇上的命令,让萧斌他们留在碻磝,再图进取,别急着回去。

庆之听了,对萧斌说:“将在外,君命有时候是可以不受的。

这诏令从远方来,可能还不太了解这边的实际情况。

今天咱们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行事,不能完全按照诏令来。”

萧斌想了想,回答说:“那还是等大家商量商量,再决定怎么办吧。”

庆之一听,急了,提高声音说:“节下您这儿有个范增却不用,光议论有什么用啊?”

他这是把自己比作范增,想让萧斌重视他的意见。

萧斌笑着对旁边的人说:“没想到沈公还有这学问,知道范增的故事呢。”

庆之更着急了,声音也更厉害了:“众人虽然知道古今的事,但还不如下官我这耳朵听到的多呢。”

最后,萧斌决定留下王玄谟戍守碻磝,申坦、垣护之据守清口,自己则率领诸军返回历城。

话说回来,这之前宋主已经出兵了,他命令徐、豫两位亲王分道发兵,还任命了他的第六个儿子随王刘诞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为了加强雍州的防御,宋主还暂时停下了江州军府的事务,把所有文武官吏都移到雍州,由刘诞统一调遣。

刘诞接到命令后,马上开始行动。

他派了中兵参军柳元景、振威将军尹显祖、奋武将曾方平、建武将军薛安都、略阳太守庞法起等人,从西北方向进军,攻打卢氏县。

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斩了魏县令李封,然后任用城中豪民赵难做县令,让他引导军队前行。

接下来,他们又进军攻打弘农,擒获了魏太守李初古。

捷报像雪花一样飞来,皇上一高兴,就下诏任命元景为弘农太守。

元景接到任命后,马上开始布置下一步的行动。

他让庞法起、薛安都、尹显祖等人向西进军,自己则留在弘农督运粮饷,接济军队。

法起等人带着军队,一路前行,很快就到了陕城。

这陕城城垣险固,他们攻打了好几次,都没能打下来。

这时候,魏洛州刺史张是连提率众二万,渡过殽山来救陕城。

他们纵骑突入宋军阵中,那气势,就像猛虎下山一样凶猛。

宋军没想到魏军会这么猛,一时间有点慌乱,

纷纷后退。薛安都看到这一幕,气得怒火冲天。

他大喝一声,但根本止不住退却的士兵。

薛安都一咬牙,脱去了盔甲,只穿着一件绛袖两裆衫,卸下马鞍,跃上马背,横矛在手,当先冲出,直杀入魏军阵内。

他那矛头所到之处,无论魏军多么精悍,无不丧命。

宋军看到薛安都如此勇猛,也趁势反攻,将魏军冲散。

张是连提看到薛安都赤膊上阵,锐不可当,心里也吓了一跳。

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命令军士一齐放箭,都射向薛安都。

那箭雨密密麻麻地飞来,薛安都却毫不畏惧。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左挡右拨,那箭雨就像碰到了一堵铁墙一样,纷纷落下。

但薛安都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得尽快冲出箭雨的包围,才能继续杀敌。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猛地一蹬马镫,那战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薛安都挥舞着长矛,一路冲杀,那魏军看到他如此勇猛,都纷纷避让。

就这样,薛安都冲出了箭雨的包围,继续带领着宋军杀敌。

但安都手握那柄蛇矛,就像是战神下凡,神出鬼没地在战场上四处旋舞。

那箭雨密密麻麻地飞来,却都近不了他的身,反而是他手下的随军,有几个不幸被射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战斗一直持续到日暮时分,两军都还有余勇,谁也不肯罢手。

就在这时,宋将鲁元保如同天降神兵,从函谷关杀了出来,前来助安都一臂之力。

魏将看到有生力军来援,知道再打下去讨不到便宜,这才收军退去。

过了一夜,天刚蒙蒙亮,曾方平又带兵赶到了战场。

他一见安都,就迫不及待地与他谈及战事。

方平是个不怕死的好汉,他慷慨激昂地对安都说:“如今强敌就在眼前,坚城又在身后,这正是我们效死的日子。

我与你约定,一同出城决战,你若不进,我当斩你;我若不进,你可斩我!”

安都一听这话,大喜过望。

他拍了拍方平的肩膀,爽快地说道:“就按你说的办!

咱们以死为约,越不怕死,就越不会死!”

方平点了点头,又召来副将柳元佑,与他附耳低语了几句。

元佑领命后,便转身离去,准备执行方平的计策。

有勇还得有谋,方平和安都深知这一点。

于是,他们来到陕城西南,列阵待战。

魏将张是连提也不管死活,仗着兵多马众,前来接战。

战场上,安都在左,方平在右,各率部众猛进。

两下里喊杀连天,声震山谷,战况异常激烈。

战了百数十回合,魏兵已经死伤甚众,渐渐感到无力支撑。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鼓声大震,一彪军从南门杀了出来。

那旌旗甲胄十分鲜明,气势如虹,吓得魏军胆战心惊,步步倒退。

这支人马正是柳元佑按照方平的计策,领兵前来助战。

安都看到援军到来,士气大振。

他乘势猛攻,流血凝肘也顾不得擦去,矛被折断了就换一根再进。

杀得天昏地暗,日薄西山,战场上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和倒下的士兵。

张是连提看到战势不利,料知不能再撑下去。

他策马想逃,却不料安都如同鬼魅一般突至马前。

安都手起矛落,兜心一矛戳破了张是连提的胸膛。

张氏连提惨叫一声,倒毙马下。

魏军失了主帅,顿时大乱。

将卒们伤亡三千余人,此外坠河填沟的更是不可胜数。

有二千人无路可走,只好降了宋军。

第二天,柳元景快马加鞭,也赶到了陕城。

他一到城下,就看着那些投降的士兵,眉头紧皱,责备道:“你们原本都是咱们大宋的子民,怎么反倒帮起敌人来打仗了?

非得等到打不过了才投降,这是为啥呢?”

那些降卒一个个低着头,齐声说道:“将军啊,敌将逼着我们去打仗,稍微慢了一点,就要灭我们全族。

而且,他们用骑兵逼着步兵,还没开打,我们就先死了不少兄弟。

将军您也亲眼看到了,还望您原谅我们啊!”

柳元景身边的将领们一听,都气坏了,纷纷请求说:“将军,这些降兵不能留,全杀了算了!”

柳元景却摇了摇头,说道:“咱们大宋的军队,北上征战,应该是传播仁爱之声,怎么能随便乱杀无辜呢?”

这话一说,大家都觉得柳元景真是个仁义的将军。

于是,柳元景就把这些降兵都放了,他们一个个感激涕零,罗列下拜,欢呼着“万岁”就离开了。

放走了降兵,柳元景就开始督军攻打陕城。

将士们一个个奋勇当先,隔了一夜,陕城就被攻下来了。

柳元景又命令庞法起等人去进攻潼关。

那魏军的戍将娄须,一看宋军这么勇猛,吓得撒腿就跑。

庞法起顺势就占据了潼关,还贴出了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们不要害怕,宋军是来保护他们的。

这一下,关中的豪杰和四山羌胡都纷纷来到军前投降,表示愿意投效宋军。

柳元景看着这些来投降的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觉得这一仗打得真是值。

可是,好景不长,宋廷突然传来了诏书,竟然要召柳元景等人回镇。

柳元景接到诏书,心里那个郁闷啊。

但君命难违,他只好奉诏班师,带着军队又回到了襄阳。

欲知宋廷召还西师的原因,且待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