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07章 魏主亲征南齐境 齐将破敌谋局新

却说北魏的皇帝魏主宏,把都城迁到了洛阳。

经过一番忙碌,总算初步安顿下来。

魏主宏听说南边的南齐朝廷发生了变动,萧鸾当了皇帝。

他就琢磨着,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出兵南征,找个借口兴师问罪。

巧的是,这时候边关将领送来报告,说南齐的雍州刺史曹虎有投降的意思。

魏主宏一听,高兴坏了,立马就下令:镇南将军薛真度去攻打襄阳,大将军刘昶和平南将军王肃去攻打义阳,徐州刺史拓跋衍去攻打钟离,还有平南将军刘藻去攻打南郑。

四路大军,一起出发,声势浩大。

魏主宏还特地派了尚书仆射卢渊去督战襄阳前线的大军。

可卢渊不想接这个差事,就找了个借口,说自己没打过仗,不熟悉军事。

魏主宏不答应。

卢渊就叹了口气说:“我不是不愿意出力。

怕就怕曹虎这家伙耍诈。

万一他像三国时候的周鲂一样,咱们可就惨了!”

相州刺史高闾也上书给魏主宏,说洛阳刚建都,一切还在起步阶段。

曹虎又没派人来当人质,肯定不是真心的,咱们不应该轻举妄动。

魏主宏还是不听,又召集公卿大臣们开会,说自己想亲自去督师。

镇南将军李冲和任城王澄都劝他别去。

可司空穆亮却支持亲征,说这是个好机会。

公卿大臣们大多模棱两可,没明确表态。

任城王澄一看,急了眼,瞪着穆亮说:“咱们平时议论的时候,都没人赞成南征,怎么一到大殿上,你就变卦了?

这不是欺骗皇上吗?

哪是忠臣该干的事?

万一出了事儿,责任算谁的?”

李冲也插嘴说:“任城王说得对,这是忠心为国的表现!”

魏主宏一听,不高兴了。

他板着脸说:“任城王啊,你觉得听我的话就是谄媚,不听我的话就是忠心?

我听说,小忠是大忠的敌人,你懂不懂这个道理?”

任城王澄也不示弱,回敬道:“我笨是笨点,但我的忠心是实实在在的。

就是不知道皇上你说的大忠,到底是什么意思?”

魏主宏被问得哑口无言,气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坐了半天,一甩袖子,回宫去了。

大家以为这事儿就算完了。

没想到第二天,宫里传出命令来:让魏主宏的弟弟北海王详当尚书仆射,留在洛阳掌管国家大事;

李冲当副手,一起守洛阳。

还命令另外两个弟弟,赵郡王干和始平王勰,分别统领禁军,保卫皇宫左右。

魏主宏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往南去了。

他心里想着,这次南征,一定要打个漂亮的胜仗,让南齐那帮人看看北魏的厉害!

行至悬瓠(hu)地,魏军连连催促曹虎来会合兵马,可曹虎就是不来。

魏主宏呢,倔得跟头牛似的,就是不肯撤兵。

这消息一传到齐国的朝廷,那可就炸了锅。

齐国赶紧派了镇南将军王广之、右卫将军萧坦之,还有尚书右仆射沈文季,他们仨分别负责司州、徐州、豫州的兵马,去抵挡魏军。

且说魏将拓跋衍,他带着兵就攻打了钟离。

这时候,齐国的徐州刺史萧惠休可不含糊。

他守在城里,还派出奇兵偷偷地去袭击魏营。

这一下子就把拓跋衍给击败了,魏军狼狈逃窜。

再看另一边,刘昶和王肃带着魏军去攻义阳。

齐国的司州刺史萧诞负责防守。

他出战没打赢,就只好关起城门来守。

这一守可倒好,城外的老百姓,眼看魏军势大,多半都投降了魏军。

“这萧诞,怎么守的城啊!”

有人议论道。

可萧诞心里也苦。

他兵力有限,又没法出城求援,只能眼睁睁看着城外的居民一个个投降魏军。

“统计一下,投降的有多少人了?”魏军那边有人问道。

“约莫有一万余人了吧。”有人回答道。

这一万余人,就这么成了魏军的“战利品”。

萧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魏主宏渡过淮河,一路向东,直抵寿阳城下。

那场面,好家伙,号称三十万大军,铁骑遍布原野,气势汹汹。

这时候,春雨连绵下了好几夜,地面湿漉漉的。

魏主宏却不管这些。

他亲自登上八公山,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诗作赋。

他还命令撤去华盖伞帐,冒着雨在军中巡行。

看到有军士生病了,他就亲自过去安慰,那态度,还挺亲切的。

巡行完毕,魏主宏就冲着寿阳城里喊话,想让城里人出来答话。

豫州刺史萧遥昌派参军崔庆远出去见魏主宏。

崔庆远一见魏主宏,魏主宏就问他:“你说说,我为啥兴师动众来这儿?”

崔庆远也不含糊,回敬一句:“那我倒要问问,你家主子为啥废立皇帝?”

魏主宏一愣,接着说:“齐武帝的子孙们,现在都哪儿去了?”

崔庆远答道:“废掉昏庸的,立个明君,这是古往今来的规矩,有啥好问的!

周公那么大圣人,还杀了管叔、蔡叔呢。

现在那七个王爷同流合污,不得不除掉。

剩下的二十多个王爷,有的在朝廷里当大官,有的在外地管着一方土地,都没出啥意外。”

魏主宏又追问:“那你们主子要是真忠义,为啥不立个近亲,跟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为啥自己要篡位呢?”

崔庆远辩解道:“成王有守成的美德,所以周公能辅佐他。

现在近亲里没一个能比得上成王的,所以不能立。

汉朝的霍光,不是也舍弃了武帝的近亲,迎立了宣帝吗?

这就是选贤为主的意思。”

魏主宏一听,笑了:“那霍光自己为啥不立呢?”

崔庆远答道:“霍光是异姓,当然不能自立。

我们主子跟皇帝是同宗,正跟汉宣帝相似。

再说了,从前武王伐纣,也没立微子啊。

难道武王也是贪图天下吗?”

嘿,这崔庆远真能辩,说得跟宋朝的张畅答魏尚书似的。

魏主宏被他这么一说,差点儿没词儿了,只好强作欢笑:“我本来是来问罪的。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还有点儿道理,我也不好直接反驳了。”

崔庆远见机行事,赶紧接了一句:“看情况能进就进,知道难了就退,这才不愧为王师啊!”这前头驳斥,后头奉承,口才真是一流。

魏主宏想了想,又问:“照你这么说,你是想让我跟你们国家和亲喽?”

崔庆远点点头:“南北和亲,两国交好,那是老百姓的大幸事。

要不然,彼此打来打去,老百姓可就遭殃了。

这事儿,还得皇上您自己拿主意,我这外臣就不多嘴了。”

魏主听了崔庆远的话,不禁点头称是。

当即就设宴款待了庆远,还赏了他几件新衣服,然后让他回城去了。

之后,魏军就转移阵地,朝着钟离方向进发了。

这边齐国也没闲着,赶紧派了左卫将军崔慧景和宁朔将军裴叔业,带兵去钟离支援萧惠休。

另一边,平北将军王广之、黄门侍郎萧衍、太子右卫率萧诔去义阳救萧诞。

萧诞是萧诔的哥哥。

这回萧诔救兄心切,跟着王广之往义阳赶。

可他们走到半路,离义阳城还有个一百多里,就探听到魏军兵力很强。

王广之心里就犯嘀咕了,不敢轻易往前走。

一看这情形,萧诔急了,赶紧跑去找萧衍,说:“萧大人,您得催催王将军,让他赶紧进兵啊!”

萧衍听了,就转身去找王广之。

王广之还在那儿犹豫呢。

萧衍一看,干脆自己站出来了,说:“王将军,要不我和萧诔走小路去支援,您看怎么样?”

王广之一听,觉得也行,就分了些兵马给萧衍和萧诔。

萧衍和萧诔接了兵,二话不说,立马就准备出发了。

二人领兵在夜色中出发,士兵们嘴里衔着防止发出声音的“枚”,快速行进,目标直指贤首山。

他们悄无声息地前进,直到距离魏军营地仅有几里之遥。

这时,满山遍野都竖起了旗帜,鼓声和号角声同时响起,震耳欲聋。

魏军的将领刘昶、王肃等人,此时正围着义阳城筑起了三道防线,全力攻城。

突然,他们听到身后传来了鼓角声,不禁感到惊奇,纷纷回头望去。

只见山上隐隐约约有无数的旌旗在飘扬,根本看不清齐军到底有多少人。

魏军将领们心里没底,不敢轻易派兵去攻打这股未知的力量。

转眼间,天亮了。

义阳城里的守军也看到了山上的援军,顿时士气大振。

长史王伯瑜带领守兵,冲出城门,直奔魏军的防线。

他们借着风势,放起了大火,一时间,烟雾弥漫,火光冲天。

萧衍等人在山上看得清楚,见时机成熟,立即挥军下山,从外围对魏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一场混战就此展开,魏军腹背受敌,渐渐支持不住。

最后只好解除包围,狼狈逃窜。

“追!别让他们跑了!”

萧诞大喊一声,率领军队紧追不舍。

魏军士兵们慌不择路,纷纷被俘。

经过一番激烈的追击战,萧诞的军队俘获了数千名魏军士兵。

魏主那时候正在钟离城下。

他还没接到义阳战败的消息,心里盘算着要趁着士气正旺,渡过长江,给齐国来个措手不及。

于是,他决定亲自带领轻骑兵往南去。

司徒冯诞病了,没法跟着。

魏主只好和他告别,忍着眼泪上路了。

走了大约五十里地,魏主突然接到钟离送来的急报,说冯诞已经去世了。

魏主一听,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

这时候,他又听说齐国的将领崔慧景等人正赶来支援钟离,而且离得不远了。

魏主没办法,只好连夜往回赶。

回到钟离城下,魏主看到冯诞的尸体,哭得那叫一个伤心,一整夜都没停。

到了天亮,还能听到他的哭声。

冯诞和魏主是同一年生的,小时候还一起上学呢。

冯诞还娶了魏主的妹妹乐安公主。

他虽然平时没什么大才名,但性格特别淳厚,所以魏主对他感情特别深,给他办丧事的时候,规格也比别人高。

等冯诞的棺材运回去安葬了,魏主还没打算回去。

他又派使者到江边,传达了一份檄文。

檄文上历数了齐国皇帝萧鸾的罪状。

使者走后,魏主就亲自督率军队,开始围攻钟离城。

钟离城的守将萧惠休,本就是个有智有勇的人。

这时候,崔慧景、裴叔业他们也带着人马赶来了,就在城外扎下营寨,和城里相互呼应。

这样一来,里面是守军,外面是攻军,一起对抗魏兵。

双方僵持了十来天,魏兵非但没占到便宜,还死了不少士兵。

魏主宏呢,他跑到了邵阳,在江中的沙洲上筑起了三座城,还用栅栏把水路给断了,打算长期驻扎。

可没想到,被裴叔业带着兵一顿猛攻,把他的计划给打破了。

魏主宏又想在淮南设兵驻守,招抚那些新归附的人。

可这时候,魏国的相州刺史高闾和尚书令陆叡,一个接一个地上书,劝魏主还是回洛阳去吧。

魏主一想,也罢,于是就带着兵渡过淮河往北去了。

魏兵还没渡完呢。

突然,齐兵开着飞快的战舰就来了,一下子占据了中渚,开始截击魏兵。

魏主宏急了,赶紧悬赏招募勇士,说谁能击破中渚的齐兵,就提拔他当直合将军。

这时候,有个叫奚康生的军弁应募了。

奚康生绑了些筏子,堆上柴火,还带着几百名壮士,开着船就驶向中渚。

趁着风势,他点着了火,齐兵的战舰一下子就被烧着了。

烟雾迷漫,奚康生提着刀,带着壮士们就冲进去了,乱砍乱剁。

齐兵们哪见过这阵势,吓得仓皇失措,四散奔逃。

魏主宏一看,高兴坏了,立马就任命奚康生为直合将军。

各路人马也依次渡过了淮河。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