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106章 昭文惨死葬豪华 萧鸾篡位引讨伐

萧鸾杀了好几位王爷,心里还是觉得不够,于是又派中书舍人茹法亮去杀巴陵王子伦。

子伦是武帝的第十三个儿子,那年才十六岁,但已经很有名气了。

他当时在南兰陵当太守,镇守琅琊。

听说茹法亮来了,子伦一点儿也不慌张。

他慢慢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帽子,然后出来接旨。

茹法亮念完那份假造的皇帝诏书,又递过来一杯毒酒,逼着子伦喝下去。

子伦叹了口气,说:“圣人说过,鸟死的时候还要哀叫几声,人死的时候也要说几句好话。

先前我们家灭掉了刘氏,几乎没留下什么后代。

现在轮到我们子孙遭祸了,这也是天道循环,没什么可抱怨的。

不过茹君啊,你是我们家的老熟人了。

这次却被派来执行这个任务,我知道你也是没办法。

这杯酒,不用你劝,我自己喝就是了!”

子伦这孩子,看得真透彻。

可惜啊,还是被萧鸾给害了。

茹法亮听了这话,心里挺惭愧的,也没回答,就看着子伦把毒酒喝了下去。

然后,他就赶紧退了出去。

没过多久,子伦就毒发身亡了。

茹法亮又进去帮忙料理后事。

看着子伦的尸体,他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哎,这时候哭,又有什么用呢?

假惺惺的,做给谁看啊?

随即,消息传回了萧鸾那里。

他一听,立马就下了狠手,把衡阳王钧给杀了。

衡阳王钧是高帝的第十一个儿子,后来过继给了衡阳王道度当儿子。

他不仅好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在文坛上小有名气,年纪轻轻才二十二岁,就这么被萧鸾给害了。

萧鸾这么出尔反尔,真让人感慨万千啊!

萧鸾杀戮成性,想干啥就干啥,没人敢拦着他。

他看准了这个时机,打算把高帝、武帝传下来的皇位给篡夺了。

那齐主昭文呢,不过是个殿中的傀儡皇帝,啥政事都得听萧鸾的。

就连每天吃什么喝什么,都得萧鸾点头,御厨才敢做。

有一天,昭文皇帝突然想吃蒸鱼菜了,就吩咐厨官去做。

结果厨官却说:“没有宣城王的命令,我可不敢做。”

你看,这皇帝当得多窝囊,连口鱼都吃不上。

要说让这无权无势的小皇帝让位,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那时候宗亲贵族已经被萧鸾害死了一大半。

朝上的那些元老,也都是些朝秦暮楚、没廉耻的人。

他们只要自己能保全富贵,哪管什么皇位易主不易主的。

到了延兴元年十月底的时候,太后就颁发了一道敕令,废掉了齐主昭文,把他贬为了海陵王。

然后,就命宣城王萧鸾登上皇位了。

太后敕令的中心内容是:

国家兴衰交替,如今虽皇家有光辉历史

但近来却多灾多难,隆昌时期更是德行沦丧,国家几近颠覆。

幸好有英明辅臣力挽狂澜,重建国家。

然而,新皇帝年幼多病,无法担当重任。

导致宗室内部纷争,外戚叛乱,人心不稳。

为稳固国基,需立年长有德的君主。

太傅宣城王品德高尚,功勋卓着,深受民众拥护,应继承皇位。

我则愿意退位去养老。

希望此举能让国家像历史上宣帝中兴汉室、简文延续晋朝那样,永远稳固。

想到国家未来,心中充满感慨和庆幸。

这命令一下来,昭文自然就得离开皇宫,搬到他自己的私宅去住了。

还有昭文妃王氏,刚被册封为皇后没几天,又降回了海陵王妃的身份。

太后王氏也是,本来在宣德宫住得好好的,萧鸾一继位,她也得挪窝。

搬到鄱阳王以前的宅子去,稍微修整了一下,还是叫宣德宫,算是没忘旧情。

再说那太傅、领大将军、扬州牧、宣城王萧鸾,倒是挺会装,三推三让的,群臣请了三次,他才勉为其难地进了大殿登基。

这一番做作,反而让人觉得他更虚伪了。

登基之后,他马上改了年号叫建武,还大赦天下。

自己说是继承了太祖的血脉,算是第三个儿子。

要篡位就篡位呗,还非得找个这么牵强的理由。

然后,他就开始封官许愿了。

太尉王敬则被封为大司马;

司空陈显达成了太尉;

尚书令王晏当上了骠骑大将军;

左仆射徐孝嗣成了中军大将军;

中领军萧谌不仅升了领军将军,还兼管南徐州刺史;

中护军王玄邈去了南兖州当刺史;

平北将军王广之成了江州刺史;

晋寿太守王洪范则管起了青州和冀州。

扬州刺史这个肥缺,萧鸾本来想让长子宝义来干。

但宝义从小身体就不好,干不了这外派的活儿。

萧鸾没办法,只好改让始安王遥光来干。

遥光的弟弟遥欣镇守荆州,遥昌镇守豫州,

这三个人跟萧鸾关系最铁,还有辅佐他登基的大功。

萧鸾特别信任他们,把重任都交给了他们,就像靠着长城一样踏实。

度支尚书虞悰,最近突然说自己病得很重,就是不肯进宫上朝。

新皇帝派了王晏去探望他,顺便想请他出来帮忙辅佐新朝。

王晏到了虞悰家,好言好语地劝他:“虞大人啊,新主上英明神武,各位大臣也都在齐心协力,国家正需要您这样的老臣来出谋划策呢。

您怎么能躲在家里不出来呢?”

虞悰听了,摇摇头,很坚决地说:“主上圣明,大臣们也都尽心尽力,国家自然能安定繁荣。

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有什么用处呢?

我实在是不敢接受这个命令啊!”

说着说着,虞悰竟然伤心地哭了起来。

王晏看他这样,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只好回到宫里向皇帝复命。

朝里的大臣们一听,有人就提议要弹劾虞悰,说他不顾大局。

这时候,徐孝嗣站了出来。

他说:“大家别急,虞悰这可是古时候那种耿直不阿的臣子啊!

他有自己的想法,咱们得理解。”

朝里的大臣们听了徐孝嗣的话,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

就这样,朝臣们议论纷纷的事儿,也就算告一段落了。

过了几天,新登基的皇帝决定追封他的亲生父亲始安王道生为景皇帝,生母江氏也被追封为景皇后。

同时,他还追赠已经去世的哥哥凤为侍中骠骑将军,并追封始安王的弟弟缅为侍中司徒,赐爵安陆王。

萧鸾的哥哥凤,原先在宋朝当过郎官

可惜宋朝末年就已经病逝了,留下来的嗣子就是遥光他们兄弟几个。

而那缅呢,在齐太祖时期就受封了安陆侯,到了世祖永明九年也去世了。

他的嗣子宝晊继承了爵位,后来被派到湘州当刺史。

宝晊的弟弟宝览,被封为江陵公;

还有个弟弟宝宏,封为了汝南公。

皇帝也没忘了自己的故妃刘氏,追封她为皇后,谥号叫做敬皇后。

刘氏去世已经有六七年了。

她给皇帝留下了四个儿子:大儿子宝卷,二儿子宝玄,三儿子宝夤,小儿子宝融。

除了这四个儿子,皇帝还有其他庶出的儿子呢。

其中最大的庶子是宝义,接下来是宝源、宝攸,还有宝嵩和最小的宝贞。

这天,皇帝鸾坐在龙椅上,心里琢磨着立太子的事儿。

他想啊想,觉得虽然宝义是长子。

但毕竟是庶出的,而且身体还有残疾,不太适合当太子。

于是,他决定立宝卷为太子。

消息一传出来,宫里宫外都议论纷纷。

有人说:“皇帝英明,立太子这事儿可不能马虎。”

也有人说:“宝卷这孩子聪明伶俐,将来肯定能当个好皇帝。”

皇帝听了这些议论,心里挺高兴。

接着,他就开始给其他儿子封王了。

宝义被封为晋安王,宝玄封为江夏王,宝源封为庐陵王,宝夤封为建安王,宝融封为随王,宝攸封为南平王。

封完这些儿子,皇帝还没忘宝嵩和宝贞呢。

他把宝嵩叫到跟前,笑着说:“嵩儿啊,朕打算封你为晋熙王,你觉得怎么样?”

宝嵩一听,赶紧跪下磕头:“谢父皇恩典!

儿臣一定不负所望,为父皇分忧解难。”

皇帝点点头,又转头看向宝贞:“贞儿啊,朕封你为桂阳王,你可要好好努力啊。”

宝贞也赶紧跪下谢恩:“谢父皇!儿臣一定谨记父皇教诲,为朝廷效力。”

就这样,皇帝把儿子们都封好了王。

新登基的齐主萧鸾,又假惺惺优待被废的昭文皇帝。

给废帝配备了虎贲卫士、旄头旗、画轮车。

宫里还设了钟虡宫悬,所有供奉的东西,都是顶级豪华套餐。

转眼间到了十一月,齐主鸾突然说废帝海陵王病了,多次派御医去看。

可谁知道,那几剂药下去,海陵王竟然就这么没了。

齐主萧鸾表面上还下了道哀诏,命负责礼仪的官监护丧事,给废帝海陵王穿上皇帝的礼服,用豪华丧车下葬。

仪仗里还有黄色的车盖和旗帜,前后还有乐队和仪仗队。

挽歌都唱了两部,最后还给了个“恭”的谥号。

可怜那十五岁的废主昭文,就换来这么一副豪华的葬礼。

不过比起之前那些被废的皇子,面子上还算是好看多了。

齐主萧鸾心里那个美啊,觉得自己终于如愿以偿了。

可没想到,外面有人看不下去了,竟然要声讨他,准备动武。

欲知何人要讨伐萧鸾,且看下一章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