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 第27章 镇恶遇害义真慌 长安大乱急求援

关中大地,战鼓雷动,守将沈田子与傅弘之率领着兵马,本欲出迎夏军的挑战。

然而,一探听夏军势如破竹,声势浩大,两人心里不禁犯了嘀咕,哪还敢贸然前进?

于是,他们决定退守留回堡,并派使者火速回去向王镇恶等人报告。

王镇恶接到消息后,眉头紧锁,对王修说道:“刘公将十岁的义真托付给我们,我们理应竭尽全力辅佐他。

如今大敌当前,沈田子却拥兵不前,这如何退敌?

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王镇恶虽然并非刘裕的嫡系,但他自从投靠刘裕以来,一直忠心耿耿,不负所托。

他的为人,还是值得称道的。

于是,王镇恶打发走了使者,决定亲自率军前去支援。

沈田子得知王镇恶要来,心中更加怨恨。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便散布谣言说:“王镇恶打算杀光我们南人,把义真送回南方,他自己要占据关中称王!”

这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军营,几乎所有人都信以为真。

而王镇恶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匆匆赶到留回堡,与沈田子商议军情。

沈田子假意邀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营帐中,说有密计要商量,还让左右的人都退下。

王镇恶毫无防备,单枪匹马就进了营帐。

谁知,沈田子的族党沈敬仁突然率兵杀出,一刀就将王镇恶砍死在营帐之中。

沈田子随即假传刘太尉的密令,说王镇恶谋反,已被诛杀。

王镇恶本是前秦王猛的孙子,后来南奔投靠刘裕。

刘裕一见如故,提拔他为参军,一路升至上将。

没想到,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傅弘之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连忙跑去告诉刘义真。

刘义真一听,急得团团转,立刻召来王修商量对策。

王修沉着冷静,他让刘义真披上铠甲,登上城墙,同时暗中命令亲军埋伏在城外,静待时机。

不一会儿,就见沈田子带着数十骑前来。

王修在城上遥呼,问沈田子王镇恶的情况。

沈田子下马回答,刚说出“镇恶造反”四个字,那埋伏的亲军就一跃而出,将沈田子团团围住,立刻将他拿下。

王修怒斥沈田子擅自杀戮大将,当即下令将他枭首示众。

这沈田子,实在是罪有应得。

随后,王修任命冠军将军毛修之为安西司马,与傅弘之等人一同出城迎战夏军。

在池阳一战中,他们击败了夏将赫连璝;

又在寡妇渡大败夏军,斩获颇丰,夏军终于退去。

此时,刘裕正镇守在彭城,未曾入朝。

他得知王镇恶被害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上表朝廷,请求追赠王镇恶为左将军、青州刺史。

同时,刘裕又命令彭城内史刘遵考为并州刺史,兼领河东太守,出镇蒲阪;

征召荆州刺史刘道怜为徐、兖二州刺史;

调任徐州刺史刘义隆出镇荆州,并任命到彦之、张邵、王昙首、王华等人为参佐。

刘义隆年纪尚轻,府中的事务大多由张邵决定。

这天,张邵正在与刘义隆商议府中的事务,只见刘义隆眉头微蹙,似乎有些心事。

“义隆公子,近日关中局势动荡,您可有什么打算?”张邵问道。

刘义隆叹了口气,说道:“张邵兄,你也知道,我年纪尚轻,经验不足。

如今关中局势如此复杂,我心中实在有些担忧。”

张邵安慰道:“公子无需担忧,有我们在,定会竭尽全力辅佐您。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度过难关。”

刘义隆点了点头,心中稍感安慰。

他知道,自己虽然年轻,但有这么多忠心耿耿的下属辅佐,他一定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义隆在张邵等人的辅佐下,逐渐熟悉了府中的事务。

他勤奋好学,虚心请教,很快就赢得了下属们的尊敬和信任。

而关中那边,虽然经历了王镇恶被害的风波,但在王修等人的努力下,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继续坚守城池,与夏军对峙,等待着刘裕的进一步指示。

日子一天天过去,关中局势依然紧张。

刘义隆在荆州也时刻关注着关中的动态,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独自坐在书房中,思考着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

而张邵等人也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

他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刘裕又召来刘义隆,语重心长地嘱咐道:“王昙首这个人,器度深沉,真是宰相之才。

你以后遇到事情,一定要多向他咨询,这样才不会误事。”

刘义隆恭敬地应命而去,心中暗暗记下了刘裕的话。

刚安顿好刘义隆,刘裕又突然接到关中的急报,说是长安大乱,夏兵四面逼进。

这消息让一向雄毅沉鸷的刘裕也不免有些惶急。

原来,刘义真年少好动,喜欢和一群小人亲近,赏赐起来毫无节制。

王修常常加以裁抑,结果激起了众人的怨恨。

于是,有人开始诬陷王修,说:“王镇恶想要谋反,被沈田子杀了。

现在王修又杀了沈田子,难道他就不想谋反吗?”

刘义真一开始还不相信,但经不住身边人的不断灌输,竟然信以为真。

他急忙派遣心腹刘乞等人,去刺杀王修。

王修一死,人心惶惶,长安城里一天之内多次惊动。

刘义真只好把外军都召进来守卫,闭门拒守。

然而,夏兵却趁机又来进攻,秦地的百姓纷纷迎降,许多郡县都被夏军占领。

赫连勃勃更是入据咸阳,截断了长安的樵采和水源。

刘义真又恨又急,连忙派人飞马求援。

刘裕接到求援后,急忙派遣辅国将军蒯恩率军火速前往,同时召回刘义真。

另一方面,他又派右司马朱龄石为雍州刺史,代替镇守关中。

朱龄石临行前,刘裕对他说道:“你到了长安后,就催促刘义真轻装快速出发。

等他出了关外,再慢慢走也不迟。

如果关右实在守不住,你就和刘义真一起回来好了。”

刘裕心中暗自叹息,如果之前能更加谨慎一些,何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朱龄石走后,刘裕又派遣中书侍郎朱超石去宣慰河洛地区,随后继续前进。

蒯恩率先进入长安,催促刘义真整装东归。

刘义真开始收拾行李,把服装、货物、珍玩等东西都集中起来,足足收拾了三五天才弄好。

等到朱龄石驰马赶到长安时,刘义真还没有启程。

朱龄石一再敦促刘义真出发,刘义真这才勉强同意。

然而,刘义真身边的亲吏却趁机大肆掠夺财物,甚至强行掳走了一些美貌的妇女,将他们统统装上车辆。

车队蜿蜒前行,缓缓移动着。

行至半途,突然警报传来,夏世子赫连璝率领三万铁骑从后方紧追不舍。

傅弘之匆匆奔至刘义真面前,焦急地说道:“刘公急令,命我们迅速出关。

如今辎重繁多,队伍杂乱,一天难行十里,敌骑眼看就要追至,我们该如何抵御?

请立即弃车轻装,方能免遭不测。”

刘义真却固执己见,舍不得这些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辎重。

而那些亲吏更是贪得无厌,对傅弘之的话置若罔闻,依旧慢腾腾地行进。

傅弘之心急如焚,再次恳切地劝道:“义真公子,眼下形势危急万分,我们必须尽快出关。

这些辎重只会成为我们的累赘,不如果断舍弃,轻装简行。”

刘义真却摇头拒绝:“这些都是我费尽心血积攒的家当,怎能轻易舍弃?

再说,我们人马众多,岂会惧怕他赫连璝?”

傅弘之无奈地长叹一声,他深知刘义真已被贪欲蒙蔽了心智,再劝也是徒劳。

他只能默默祈求奇迹的降临。

然而,奇迹并未出现。

夏军的追兵愈发逼近,刘义真等人的行进速度却愈发迟缓。

众人都心知肚明,一场惨烈的战斗已是在所难免。

就在这时,一位亲吏突然跑到刘义真面前,提议道:“公子,我看我们不妨分头行动。

你带领一些精兵快马先行一步,我们在此拖住夏军。”

刘义真犹豫不决,他依然舍不得那些辎重和美人。

就在这时,夏军的胡哨声隐约传来,预示着夏军已经近在咫尺。

刘义真最终能否脱险,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