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16章 匪夷所思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6章 匪夷所思

作者:眀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8 17:07: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晚风轻扬,几片槐叶飘落下来。

李贞伸手接住,在指尖轻轻捻动,脑海中回想着导师略显激动的神情:

李贞,仓猝吗?不。

你还没有意识到,一个仅凭外观造型就能申请设计专利的学生意味着什么。

你更无法理解,仅凭几张初创草图,能让人产生共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延续,文明的传承,又意味着什么……

李贞认同林思成的优秀,但确实没办法感同身受:仅凭几张草图,商教授是不是过于感性了?

但导师交待的任务肯定要完成。

她想了想,稍后该如何向林思成转述,又不能显得商教授过于急切。

然后,就看到了肖玉珠。

薄阳穿过树叶,将俏丽的倒影拉的细长。松散的马尾垂在肩上,遮住嫩白的锁骨。

脖子前伸,嘴唇不自觉的微张,随着“呃”的一声,脸上露出心满意足的笑。

这是……吃撑了?

李贞往她身后看了看:“林思成呢?”

“呀,李师姐?他临时有事,被林教授接走了。”

肖玉珠扶着肚子,慢腾腾的走了过来,“点的菜太多,给你发信息也不回,都快撑死我了!”

李贞愣了愣,拿出手机:

师姐,你怎么还不来,我快要饿昏了。

要不,我和林思成先垫一点?

师姐你快来,林思成有事要走,我一个吃不完。

师姐,你害死我了,好撑……

李贞一脸无奈。

……

半旧的桑塔纳停在校门外,车窗开着一条缝,几缕烟雾袅袅飘起。

林思成瞄了一眼,拉开后座的车门。

“坐前面来!”

好吧。

他乖头乖脑的探了一眼,坐进了副驾驶。

林长青的表情很怪,有些踌躇,有些无奈,好像还有些难以启齿。

好久,他谓然一叹:“算了!”

什么算了,刘教授?

“别啊……男鳏女寡,天经地义。再说了,你都还没满六十……”

“啪叽~”话没说完,头上挨了一下。

林思成抱着脑袋讪笑:“我觉得,还是挺合适的!”

“你懂个屁!”

怎么可能不懂?

爷爷这后半辈子,就为两个字活着:大孙。

关键是家底稍有点厚,给吧,怕自己太年轻守不住。不给吧,如果他焕发第二春,后续免不了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和纠纷。

不是说刘教授,而是她的子女。

啥,给老爸?

他比自己还不靠谱,所以老爷子才这么犹豫。

暗暗转念,林长青发动了汽车,拐进了主道。

“退体后,我在几家企业担任顾问,今天去的就是其中的一家。去了后嘴甜一点。”

“好的爷爷!”

林长青点了点头,斟酌着措词:“你不想读研,也不想像你爸一样进单位上班的话,那毕业后还可以进公司。当然,进不进由你决定,今天只是带你去了解一下……”

林思成顿了一下,暗暗叹气。

之前性子太倔,闹的太僵,害的爷爷和自己说话都带着几分小心。

“我明白,爷爷你放心。”

“好!”

林长青专心开车,林思成看着窗外,街景飞速的从眼前掠过。

其实回家的那天晚上,他就做了大致规划:

前期积累资金,同步开拓关系积累人脉,同时做一些文玩修复类的轻度研发。

等资金足够,再决定搞点什么高科技。如果精力充沛,再考虑要不要创业。

而要论前期积累,还有什么比倒腾古玩更合适?

当然没有。

眼力够高,经验够足,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是跨维度碾压。着实没必要开僻新赛道,给自己增加难度。

暗暗转念,车速渐慢,开进车场。

楼不高,就五层,门侧挂着长匾:西京市文物有限公司。

林思成怔了一下:这就是爷爷口中所说的公司?

是公司没错,但前身是“西京市文物商店”,是文物局直属的事业单位。

到这上班,和进文物局没什么区别。

老爷子挺鬼。

两人上了台阶,一个年轻的女孩迎了出去。身材高挑,皮肤白晳,眉眼带笑。

“林教授您好,白总在接待室等您!”

“好!”

林长青点了一下头,女孩快步去按电梯。工装裤下的小腿绷的笔直,高跟鞋踩着地面,发出“哒哒”的脆响。

直抵五楼,进了会客厅,男男女女**位,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

白总五十出头,快步迎了上来:“林教授,不好意思,劳您这么晚又跑一趟!但没您掌眼,我实在不放心!”

“份内之事!”林长青又介绍林思成,“这是我孙子,今年大四,带他来涨涨世面。”

白总笑了笑:“小伙子挺精神!”

几句寒喧,又相互介绍,林思成才知道,除了穿西装那两位是客商,其余的六位都是公司的内部人员。

隶属采购部门,专门从事古玩及文物收购工作,同时为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提供藏品。

类似的机构各地都有,省里也有,国家更有。工作内容和性质很简单:抢救性收购重要文物,以避免珍贵文化遗产流失。

今天让老爷子来鉴定的,就是采购部从外地购回的两件文物。其实该做的检测都做过,更有相关的专家鉴定过,老爷子只是把最后一道关。

也由此可见其重要性,这个顾问名符其实。

老爷子开门见山:“白总,东西在哪!”

白总指了指,有两位取出两口箱子。

标准的囊匣,专为指定文物制造的储运设备,可防震,防摔,防潮,防尘。

箱子打开,其中一口是青瓷壶,另一口则是一只瓷胎珐琅碗。

林长青戴上手套,先取出了珐琅碗:“仔细看!”

林思成应了一声,刚一抬眼,就被碗底楷书红料的“康熙御制”给刺了一下。

再看花纹,他倒吸一口凉气:

外壁施宫粉色地,周环花卉开光,内饰轮花盛放,间绘繁菊,枝蔓贯通,花繁叶茂……这不就是康熙御制瓷胎画珐琅宫粉地“群芳献瑞”碗?

就他所知:故宫有一只,湾湾故宫也有一只。22年时中汉拍卖拍过一只,成交价1150万。

然后,24年时雅昌网又挂了一只,起价1500万。

那这是其中的哪一只,更或是第五只?

心里惊的不要不要的,睁大眼睛看了两圈,林思成又松了一口气:仿的。

胎质虽细,也很均匀,但稍嫌厚,露胎的地方白度略底,微泛黄色。

构图挺艳,颜色也很丰富,但釉面太亮,不及真品的那种“温润”的玻璃感。

说直白点:年代太近,贼光没有去完。

画工倒是极好,但线条稍嫌繁复,失于灵活,不及真品生动自然。施色有些重,稍显呆板,缺乏层次感。

包浆倒是挺老,但贼光犹在,稍显刺眼,肯定没有“康熙”那么老。林思成估计,顶多一百年左右。

一圈看下来,大致有了判断,林思成再未作声。

老爷子看的很细,差不多又过了十分钟,才抬起头来。

“怎么样?”

林思成言简意骇:“仿品!”

林长青微微一顿,笑着点点头:“怎么判断的?”

“胎质太厚,白度略低。构图过于繁琐,施色过重,失于灵活。釉光太亮,款识浮于表面!”

“说结论!”

“光绪时期的御窑仿品!”

话音刚落,林长青的眼中闪过一抹光,白总身边的两位“噌”的抬起头。

东西是他们买的,过过机器,他们当然知道是不是仿品,仿自什么年代,又仿自何处。

林长青退休前是西大陶瓷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是省内陶瓷鉴定方面的权威。要经验有经验,要眼力有眼力,肯定能鉴别出来。

但他孙子是凭什么的判断的?

白总目露惊异:“既便是仿品,为什么不能是同治、咸丰,更或是道光时期?”

“因为这三个时期都没有烧过珐琅彩。”

白总更来了兴趣:“这我还真不知道,你详细说说!”

“主要是珐琅料全靠进口,价格太高,所以嘉庆中落后,宫内珐琅器少有制作。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对外要给列强赔款,对内要压制太平天国,清政府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直到光绪时期,应慈禧太后强力要求,内务府和御窑厂重新烧制珐琅器,才有过一段短暂的复兴时期。

但因传承断代,技术缺失,工艺水平下降的很严重,导致出现照着原品仿都仿不像的尴尬局面。

但再是仿品,也是御窑出品,而且是慈禧为了过寿,挪用北洋海军军费烧制的。所以,只是基于甲午战争而言,这只碗也很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白总眼睛一亮:为什么要买这只碗,不就是因为其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如今,竟然又多了一条,而且极具意义?

他看着林长青:“林教授?”

老爷子点点头:“基本无误,最后这一段也可以写进去。”

白总点了点头,秘书连忙拿起笔,在文件上加了一句,最后又递给林长青。

老爷子大笔一挥,签上了名字。林思成瞄了一眼,采购价:四十五万。

算不上高,但也不算低,中规中距。

老爷子在签字,他在看鉴定报告,并未注意其它八个人十六只眼睛,不停的在爷孙俩身上打转。

前后不过十来分钟,能判断出这是仿品,并精准的分析出与真品之间的区别,更能道出原委,有理有据?

这要是林教授,他们当然不奇怪。但要换成他孙子……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总不能,他提前看过鉴定证书?

那是扯淡,林教授都没看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