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在大平原中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无论是春耕还是秋收,基本都和关内有所不同。
195年的大汉颇不宁静,好似这所谓的颇不宁静已经讲了无数次,但事实就是如此。
北方,袁绍百折不挠,紧锣密鼓的展开了对公孙瓒的第三次北伐,而此时辽东源源不断的粮食甚至是铁甲支援也已经到位,双方立誓要把这片小小的河北平原给彻底的打穿。
中原,曹操、吕布、袁术三家,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来回打的火热,但能够明显的看出,曹操的实力在增强,往往在战争上也处于优势。
南方就更明显了,孙策好起来了,江东六郡已经被其统一了三个,不到一年的时间,能够有如此成就,开心的不仅是孙策,还有袁术。
寿春城的宫殿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甚至有些地方的装饰显得过于奢华,有僭越之嫌。
然而,在当前的局势下,年幼的皇帝根本无法管束这些事情。
宫殿内,袁术欣喜若狂!
他那爽朗的笑声在整座大殿中回荡,仿佛要冲破屋顶。
只见他留着两条细细的小胡子,身着明黄色的衣袍,手中紧紧握着传国玉玺,整个人兴奋到癫狂。
“我部孙策即将占领江东之地,如此一来,我便可横跨扬州和豫州。”
袁术激动地说道,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
“大业可成啊!大业可成!”
袁术万万没有想到,当初他因为得到传国玉玺而一时高兴,随手赏赐给那小子几千兵马,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孙策竟然能闯出如此大的名堂。
这个消息传来,实在是值得大肆庆祝一番。
寿春城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
城中到处张灯结彩,歌舞升平。
而此时的袁术,心中的那个小小的念头却愈发强烈起来。
“称帝?”
他心中暗自思忖着,“代汉者,当涂高!”这句话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如今,玉玺已然落入他的手中,而他更是掌控了两州之地,拥有扬州这个稳固的大后方,如此看来,称帝的条件似乎已然齐备。
“去,快去把杨宏、阎象、袁涣等人叫来。”
他迫不及待地吩咐道。
没过多久,大殿中便走进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年轻的儒生,看上去颇为儒雅;另一个则是气度不凡的中年人,给人一种沉稳老练的感觉;最后一人则是白面书生,相貌清秀,文质彬彬。
这三人,便是袁术帐下的三位二流文士。
他们在袁术麾下,虽非顶尖谋士,但也各有所长,颇受袁术器重。
眼见四下无人,袁绍终于按捺不住,开口问道:
“各位,我前些时日所提之事,诸位以为如何?”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急切,显然对于此事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毕竟,一周前他才刚刚和众臣商议过,如今却又急不可耐地再次召集众人前来商讨。
“主公不可,如今还未到时候啊!一旦冒然行动,其后果绝对是不能承受的,主公虽有天命,却也要徐徐图之。”
阎象赶忙上前,跪地便是大喊,袁术绝对不能称帝,一旦称帝,必然被群起而攻之,那时就彻底完了。
此话说完,袁术本来还带着一丝喜色的脸瞬间绷紧,整个人面色严肃,逐渐发红,显然是气到了。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发话,而是望向了杨宏:“杨宏,你怎么看?”
却见这青年儒生面色谄媚,露出和整个人外部气质完全不同的笑容,就说道:
“主公威震四海,先有豫州,再占兖州,横跨徐州荆州,称帝条件已经存在,所谓曹操吕布之流,不住畏惧,北方袁绍乃是本家,主公称帝必然支持,只要封为镇北王,其必能效忠与主公啊!”
这还真的是语言艺术的高手,三言两语,袁术如饮美酒,听的那叫一个如痴如醉,就想要他再说些。
但煞风景的还是来了:
“杨宏,你竟然如此蛊惑主公,称帝乃不义之举,汉室尚存,人心暂向汉,如今称帝,岂不是与天下为敌,所谓兄弟,又怎么可能会支持。”
“何况,吕布曹操,哪一个不是天下英豪,哪怕袁绍不攻,那两家就不会攻吗?况且,北方公孙瓒和段尘,两家联合,实力强大,南方孙策,刘表,占据一方,真的能够听从主公号令吗?”
“如今正是需要韬光养晦,稳住扬州,与豫州百姓休养生息,效仿袁本初,收复民心,清理周边,方能称霸,到时候称帝也不迟啊!”
阎象一番话,彻底给袁术说无语了,一时间众人竟然连辩驳的心思也都没有了。
“好了好了,都退下吧!”
袁术没了心态,只能是随意摆摆手,让三人退下,眼见谋士离去,他瞬间红温,先是小心的放好自己的宝贝玉玺,而后就在大殿又喊又砸。
声音传出了好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