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7章 进城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第7章 进城

作者:一只九加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8 20:41:39 来源:小说旗

家里的米一下子就少了一半。

前些天里正带着官衙一家家的核对粮食产量,最后定了每家需要上交的粮税数目。

刘树跟他爹刘振两个人昨天下午就把粮食装好了。

根据官衙核定的数目,他家今年需要三成的米粮税。

今年他家一共收成将将五百斤米,这三成的税一交,粮食就见了底。

但粮税不能不交,官衙都各家登记了数的。

刘小冬还没醒透,她就被刘小秋唤醒了。

屋里燃着一个火把,刘小冬迷迷糊糊地想起昨天晚上说的今天要早起去县城交粮税。

也不知道现在几点,刘小冬赶快起床洗了把脸,刘小秋帮她梳了头发,挽了两个小发鬏。

厨房里,王冬麦正在摊面饼子。

去县里来回要将近六个时辰,再加上交粮耽误一点时间,这一天就过去了。

进城要挑粮,不吃点饭可没有力气挑那么重的粮食。

一大家子除了两个最小的还在睡,其余人都各自吃了一个饼,喝了一碗米汤。

刘树挑着两袋米,王冬麦背着一筐去涩的青柿子,刘小夏刘小秋各背了一筐挑拣出来的大的茭白。

刘小冬也不甘示弱,背着一小筐的茭白。

赵来英目送老伴儿子儿媳还有孙子孙女一众出了门,汇入村里里交粮的大部队里,便重新拴上门,带着两个孙子继续睡觉。

今天是房家洼子村全村交粮税,所以家家户户都这个点起来,结伴去县城。

房家洼子 太穷,连一架车都没有,全靠人挑。

刘小冬抹着黑,左一脚浅右一脚深地跟在家人后面。

队伍里有零星几个人打着火把,在这漆黑的夜里,远远看去,像微弱的萤火。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天终于开始亮了起来,而刘小冬的力气也已经去了大半。

刚才吃的饭也消耗殆尽,她掏出脆柿子吃了起来。

望着一群不太熟悉的同村人,看向四周最原始的土地,心里叹息,还是低估了这去县城的路。

跟刘家一样,各家交粮税的时候都会跟着几个人背着筐。

或是去卖家里仅有的鸡蛋,或是去准备在县城买点东西。

刘小冬看到跟他爹刘树走在一起的是他的舅舅王冬粮。

他就这一个舅舅,据她娘说,王家生了四个孩子,就留下了她跟他哥两个。

一路上,大人说着话,刘小冬背着小筐一边竖着耳朵听他们聊天,一边闷着头跟在大人后面。

走到一半,已经大天四亮了,太阳悬在东边的天上,有人说,还要走一个时辰才能到。

刘小冬一听,心里苦水直倒,这古代,谁爱来谁来吧,她可不想再来了,就光走路就能走死人。

她这小体格,不知道能不能完好地走到县城。

……………………

她这小体格,还是很顽强地挺到了县城。

刘小冬走的浑身冒火,脚底板直抽抽,连怎么进门的都不知道。

一进城,按照指引,交粮税的人直接拿着户籍证明和前几天官衙留给各家的数目牌子,到县衙收粮税的地方交粮。

刘小冬跟着家长排队,心说,终于看到古代真实的交粮税现场了。

她想看看收粮的官差们是如何多收粮的。

结果这里的官差非常规矩。

交粮税的农户拿出户籍证明,再递上数目牌子,记录员核对后,上来两个衙役直接抬 粮。

几个人称量准确,再将粮食直接往后面一抬,解开麻袋,粮食呼啦啦地全部倒进临时储存仓里了。

然后麻袋归还给农户,再下一家。

没有传说中的量斗多扣粮,这家少几斤,那家少几两的情况。

刘小冬心里不解,就这样就好了?

交粮税的各家农户,弯着腰,挂着脸,没有一个脸上有生气。

收粮的更像一群机器人,对户籍,看数目,称重,倒粮,流水线一气呵成,一点不耽误。

大家都鸦雀无声,仿佛没有这回事一样。

轮到刘家,刘树递上户籍和数目牌子,再把粮食一交,整个过程不到一盏茶的时间。

啊,原来这么快吗?

刘小冬算是涨知识了,看来这个当河县的县令还是比较规矩的。

粮税交完,刘小冬她们背的柿子和茭白却还没动。

各家相约一会在城门外集合,然后就各自散开,该干嘛干嘛。

刘振走了这么远的路,半路又挑了一段时间的粮食,现在有点累了,便告诉儿子自己先出城,在城外找个阴凉地歇一会。

王冬麦从筐里掏出两块黑面饼和两个柿子。

然后跟刘树带着三个孩子,找摆摊的地方去了。

按照刘树了解来的,城西有一个菜市场,不过那里都是正经摊位,多是商户,要交租金的。

他们这种临时的,就去城南的临时摊位去卖。

一个摊子,收五文钱摊位费,要是卖出去了,还要按十五税一的商税交税。

妈耶,这也太狠了,不管你卖不卖货,先出五文钱,可真是太黑了。

刘小冬有点不想去摆摊,因为她不想当这个冤大头,出这五文钱。

于是她建议自己找客户。

“自己找客户?”几个人面面相觑,完全不懂。

“就是自己走着卖,比如沿街叫卖那种。”刘小冬解释。

刘树立马抬手拒绝:“冬丫头,你真是个不懂的,县令不准在城里沿街叫卖,违者要挨棍子的。”

刘小冬脖子一缩,心道,原来还有这回事啊,大意了。

于是几个人只能去城南的临时摊位上摆摊。

不过刘小冬不信邪,她今天的逆反心理严重,心想着非得做点什么才行。

于是她拉着刘小夏和刘小秋背着半筐柿子和半筐茭白,说服爹娘就结伴去了城东。

当河县城的布局非常简单,城东是县衙所在地,同时还有县学和一众非富即贵的住户,城西多是商户,城北是刘小冬她们来时候的城门所在地,同时还有一座城隍庙,和其他的一部分田地,以及县衙农畜养殖所在地。

城南就是一些平民聚集区,出了南门往南走一段路就是渡口所在,所以,城南也是人口最多,最鱼龙混杂的区域。

刘小冬带着刘小夏刘小秋,一转眼就走进了城东居民区。

这里的住房大多考究,青砖黑瓦,高墙大门,颇为气派。

对于刘小冬来说,这些基本算作历史或真实史料,所以,她眼里多是好奇,新鲜和佩服以及看历史的心态。

但对于刘小夏和刘小秋来说,这些就是他们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门大户。

刘小冬走的慢悠悠坦荡荡,他俩就走的有些磕磕绊绊。

一段路走下来,刘小冬算是知道了,这里就跟别墅区没什么区别,家家大门紧闭,户户掩窗不出。

好吧,其实是她没找对地儿。

这些高门大户的正门几乎都不怎么开,侧门后门倒是常做为生活出入。

于是三个人亦步亦趋地绕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这一溜排高门大户的后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