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21章 捡鱼又做纸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第21章 捡鱼又做纸

作者:一只九加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8 20:41:39 来源:小说旗

刘小秋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茶叶,也没听过。

她还是今年托柿子的福,第一次进了城。

要说喝茶,那她更不晓得了,她从记事开始就喝家中缸里的水,要么喝稀饭,一天两顿稀饭下来,水喝得更少了。

自从刘小冬被雷劈醒来后,她便张罗着家里全都喝烧开的水,让王冬麦去跟外祖家也这么说。

这段时间以来,全村都开始喝热水了。

以前做农活累的时候,大家会开水泡柳树叶,大人喝了舒服,干活也有劲,但刘小秋她们这群孩子喝不惯,觉得柳树叶喝起来难以下咽。

面前这两棵跟刘小冬差不多高,长得龇牙咧嘴的树,竟然是什么茶叶!?

真是稀奇东西。

刘小冬有点如获至宝。这两棵明显是野茶树,她摘片叶子咬了一口嚼了嚼,入口有点苦,再有点清香,嚼碎后味道还有点甘甜。

草香味十足。

吸一口空气,感觉脑子都清醒了许多。

她初步判断这个是绿茶。

在这个鸟不拉屎的深山老林,出现两棵绿茶,简直是老天爷故意帮她。

刘小月有样学样,也摘片叶子塞到嘴里,但她没学到精髓,张嘴一口闷,然后就被苦得直吐口水。

“呸,呸呸……二姐,这个太苦了,不能吃,奶奶说苦的东西有毒,你赶快吐出来,别毒死了。”刘小月慌忙扒拉刘小冬的胳膊。

刘小秋一听这是苦的,也慌了神,立马让刘小冬把嘴里的茶叶吐出来。

刘小冬感觉这俩人有点小题大做,同时又心疼她俩没见过世面,也不止她俩,这个时代里的绝大多数目不识丁的农户,都是这样的。

就像对比起房家洼子每家每户还能摊上五亩地,其他地方更多的农户,只能去做佃农,或者一边做佃农,一边种着自家的少得可怜的一亩两亩地。

刘小冬有点伤春悲秋了。

她安抚焦急的刘小月和刘小秋:“没有毒的,你看我不是没事吗?”然后摘了一片叶子递给刘小秋,“你也尝一下,多嚼嚼,品一品。”

刘小秋似信非信地咬了一小口,若有其事地品了起来。

刘小冬说:“我上回跟爹一块去县令家,喝过他家的茶,见过茶叶的样子,这个看起来闻起来都跟县令家的茶叶基本一样,所以我断定这个是茶叶。”

“只是我也没喝多少,到底是不是还得懂茶叶的人再确定。”

刘小秋听她这么一说,便打消了继续问她的打算。她也尝出来了这小小树叶的不同之处。

眼神一亮一亮地看向刘小冬。

刘小冬给她一个“你看吧,我说的没错吧”的表情,两姐妹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

旁边的刘小月压根挤不进这俩的“姐妹情”当中去,她再一次吃了一片叶子,感觉还是苦,遂放弃吃树叶了,也暂时不打算跟两个姐姐分享自己的感受了。

在她看来,两个姐姐显然是“一伙的”,跟她吃的树叶感受不一样。

刘小冬和刘小秋把茶树旁边的几棵乱树枝和乱草给砍掉清理了一下,然后砍了一根成人高的树枝,插在茶树旁边,用干枯的细树枝和藤蔓编了一个醒目的“旗帜”。准备下次上来的时候好找到这两棵茶树。

刘小冬又用砍刀顺便把茶树张牙舞爪的姿势简单修剪了一下,期待来年春天的时候长出更多的嫩芽。

割下来的就带回去,虽然这个时候的茶叶又老又苦,但简单炮制一下,还是可以喝的,虽然味道非常原始。

刘小冬继续带着姐妹寻山。

三姐妹转悠了半天,杨桃和木槿一点影子都没有,最后刘小冬割了几片榆树皮打算替代一下。

反正也是实验,什么都可以试试,榆树皮泡水发黏,或许可以一试?

榆树皮泡上之后,等待出胶,刘小冬便马不停蹄地又去看了眼开荒的芦苇滩。

房家洼的人全部在排干水的滩地里挖芦苇根,这片滩地基本属于未开发的地带,所以挖芦苇根的时候还挖出来了不少其他东西。

黄鳝,泥鳅,螺蛳,河蚌,麻虾这些就不必说了,放水口还有一些鱼,有大有小,都歪在放水口的稀泥里苟延残喘。

这些河鲜虽然是肉类,但村里人都不喜欢吃,因为做这些河鲜需要用到油,直接用水煮吃过后特别烧人,有稀饭喝根本没人愿意吃这些。

刘小冬看到大家对这些河鲜无动于衷,有点不明所以,听大人解释过后才明白,于是她噔噔噔跑回家,背着一个筐后面再带着刘小秋也背着一个筐。

两姐妹弯腰就捡了起来。

因为太多,刘小冬就挑大的捡,黄鳝要,泥鳅要,大麻虾要,鱼全部都要,大鱼小鱼她都要。

挖芦苇根的村民就觉着这丫头估计是爱玩,但见她俩捡了那么多,就觉得这可能不是玩,于是就问:“冬丫,你捡这些回去,准备怎么玩啊。”

刘小冬头都不抬:“洗干净,炒菜吃啊!”

那人不敢相信这小丫头说要炒菜:“这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谁家吃的起炒菜啊。”

炒菜费油,谁家有油吃啊。

众人心思各异,老刘头埋头干活也不插嘴,刘树倒是在心里激动得不得了,他家有油吃呢,有好几斤猪油呢。

对于开荒出来的地,老刘头一开始就跟大家说好了,一起开出来,到时候种的庄稼收成平分,谁不干活就没有,干得少就少得,反正家家户户每年都在一块干农活,都知道各家是个什么态度,还能相互监督。

而且老刘头说了,开荒的第一年有可能还不能种,怕芦苇根没挖干净,长得凶,抢庄稼的地。

但是之前每家每户在自家田边开出来的那一小块芦苇滩,就算作自己的地,不计入团体开荒之内。

这也是刘小冬建议的,她深知,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只有把大家绑在一起,才能干出活来。

所以来开荒的这些人都没有报酬,甚至连吃喝都没有,全是自愿白干的。

但刘小冬内心却觉得不好意思,虽然大家开荒的目的是想自己种田,但头是她带的,以后她还会带其他的头,用人不能不讲良心。

她现在有钱,但不敢外露,家里人也是早已三令五申地不准对外说,所以一开始刘小冬建议拿个十两银子给外租家,让怀孕的舅妈吃好一点,都被王冬麦拒绝了。

王冬麦不建议给钱,怕招人妒忌。

但她买了东西送过去,肉,猪油,一块红糖,给小娃娃做了棉布小衣。

不给钱,但一点一点的力所能及的帮他们。

刘小冬从她娘这学到了一点,便打算用这些捡来的鱼虾犒劳一下开荒的众人。

刘小秋她俩手快,捡满两筐后就背回家,从井里打水上来洗。

天冷了,河里的水太凉,刘小冬可不愿意去河里洗东西呢。

家里的井虽然浅,用来吃、洗东西都够用,这个天井水还暖,洗起来不冻手。

王冬麦和刘小夏帮忙破鱼和黄鳝泥鳅。

刘小冬和刘小秋有人帮忙,就又去捡了两趟。

一直忙到天黑,王冬麦连晚饭都顾不得做,是婆婆赵来英做的。

她用猪油炒了一盘下午现洗出来的麻虾。

一家人吃的开心不已,没想到到这麻虾原来这么好吃,一点也不噎人烧人。

刘小冬心说:还不是太穷了没有油,用油炒就不会烧人了。

转而她就想到房家洼子的其他人家,就想着柿饼赶快做出来吧,做出来卖出去,村里人就能挣到钱,这样就能买油吃了。

以后生活会逐步改善的。

第二天,刘小冬派出她爹刘树去镇上买十斤猪油和一些白面,最好是还能买一些鸡蛋回来。

她准备炸酥鱼。

洗好的鱼给了村里各家大约六成,让他们用盐腌起来,到冬天吃咸鱼吃鱼冻就稀饭。

余下的二十几条自家留着,一部分用来腌,一部分炸酥鱼。

酥鱼简单,把鱼剁成快,沾上面粉糊,裹一层鸡蛋液,用油煎到两面黄即可。

然后晾干,可以挂起来留着慢慢吃,想吃了直接烧点水放进去,这样煮出来的鱼又有肉又有油还有汤,泡面饼特别好吃。

黄鳝和泥鳅没法腌,别家又没有油,只能自家享受了。

大麻虾留一两顿的量鲜吃,剩下的就搁锅里直接炒干水分,然后晒成虾干。

得到刘家送来的几条鱼,房家洼子各家便对刘家更亲切了,往年他家跟他们一样不吃这些东西,但今年刘家吃了,而且也告诉自家怎么做才好吃,这种一点都不藏私的人家,实在是让人愿意亲近。

再加上之前老刘头带着儿子各家教晒柿子,又得到县令的口信,可以大胆的开荒。

这日子越看越有奔头。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仔细一想,大概是从水稻收割之后吧,刘家的二丫头冬丫被雷劈之后吧。

于是各家便肆意发挥联想,最后不约而同地把刘小冬死而复生的稀奇事件归类为天宫仙女下凡。

但各家也知道人言可畏的厉害,所以也就关起门来自己家说说,见面当做无事发生,然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多看刘小冬两眼。

刘小冬拉着弟弟刘小小跟她娘王冬麦去外祖家送做好的小衣。同时篮子里还有酥鱼和干虾。

外祖母徐氏一看她们又带了一篮子的东西,顿时说她:“哎呀,冬麦又带东西来了,哪有女儿天天贴补娘家的,原是你婆婆,搁别人早就要打上门来了。”

刘小冬听她外祖母严肃又认真的话声,疑惑得盯着她看,见她推篮子的手是真的很认真的在拒绝,就觉得这老太婆实在是太善良了。

别说自己女儿没带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直接往娘家送钱的又不是没有?女儿贴补娘家这个“传统”直到后世依旧不绝,甚至出现伏地魔,娘家血包的事件。

刘小冬还是被王家人的性格给实诚到了。

她把徐氏拉过来,说道:“外祖母,我家卖了柿子得了钱你是知道的吧,这些东西就是我妈孝敬你的,她说你生她养她几十年,流着你身上一半的血,现在条件好了,能孝顺就孝顺一点。”

“我们大钱没有,吃的还是能搞到一点的。”

徐氏被这个九岁的小外孙女说的眼睛发烫,叹息道:“我小孙女怎么这么懂事,这么会说话呀。”说罢一把她的小孙女搂在怀里。

刘小冬只好被动享受这个外祖母的拥抱。

外祖父王满和舅舅王冬粮都出去挖芦苇根去了,家里就外祖母,舅妈带着五岁的小表弟王有在。

王冬麦把带来的东西一一拿出来,分别对她娘说着每样怎么做着吃好吃。

舅妈秦氏在屋里听到姑姐过来了,便起来看看。

小表弟两只手拉着他娘的手,扶得有模有样的。

秦氏月份大了,差不多过年前后就要生了,身子不利索,吃不好还睡不好,所以成天困困的,夜里却难受睡不到觉,就只能白天捡空子趁着补一点觉,好在婆家好,不让她干活,又赶上冬季农闲,正好能随时休息。

王有得了家里爷爷和爹的命令,随时陪着他娘。一有不对劲就喊人。

“你起来干嘛,赶快去睡觉?你这身子可不敢乱走。”王冬麦对弟妹秦氏呵斥道,手摆的跟被逮住的鱼一样。

秦氏脸色看上去还可以,就是越来越瘦了:“我没事,也难得清醒起来走走。”

刘小冬听她说话还好,没有大喘气或气短的状态,悬着的心便放回去了。

她不懂怀孕,但知道女性怀孕生子是在过一道鬼门关,尤其是这个缺医少药又没有高科技辅助的时代,怀孕更是鬼门关上烧着火。

王冬麦拿出自己亲手缝制的小婴儿衣服,递给秦氏:“你看看怎么样,我去挑的棉布做的,小孩子皮肤嫩,棉布软,不喇皮。”

秦氏接到手一摸就知道这衣服布料非常好,又软又柔,还贴皮肤。

她连忙道谢:“让大姑姐破费了。弟妹都不知道说什么感谢话了。”

王冬麦笑了笑:“我不要你说什么感谢,我是做给我大侄子的,你只要到时候把我这个大侄子好好养大,来孝顺我这个大姑就行了。”

秦氏笑的开心:“那我一包准好好养着他,等他长大了挣钱给你这个大姑买糖吃。”

姑姐弟妹两个笑做一团。

五岁的王有听到了,斩钉截铁地说:“大姑大姑,我以后长大了也买糖给你吃。”

王冬麦笑得更开心了:“那我以后就等着这几个小孩来给我送糖喽。”

两岁的刘小小完全在状况外,睁着一双大眼来回看着面前的这两个大人,也不甘示弱地喊道:“糖,糖,吃糖,好吃。”

王冬麦和秦氏一起附和他。

娘三个午饭前就回了家。

下午刘小冬准备做纸。

埋了有段时间的芦苇挖出来,用筐子淘洗干净后放到草棚里的大铁锅里煮。

煮了一个时辰后,捞出来放到石碓里捣碎。

然后再把捣碎的纸浆放进之前祖父老刘头帮她做的圆形木盆里。

因为没有合适的纸药,刘小冬就用榆树皮泡水代替,反正加入纸药是为了使纤维连接不断裂,这榆树皮泡水也发黏,应该能有点作用。

整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刘小冬带着她哥他姐亲自忙了四五天,总算把纸浆抄成功,堆叠出了一个五十多厘米也就是一尺多将近两尺的湿纸。

刘小冬见证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卫生纸,心里忍不住的狂喜,抱着她哥她姐嗷嗷狂叫,跟打鸣的公鸡没什么两样。

刘小夏和刘小秋虽然一直跟着忙,但其实全程做最累的活,因为刘小冬太小了,好多活做不了,不过烧火她烧的倒是可以。

刘小夏有点难以相信眼前的事实,问刘小冬:“这就是你梦到的纸??”

刘小冬点头如捣蒜,说:“还差一步,等水晾干,我们再晒一下,就是真正的纸了。”

刘小秋现在对她没鼓捣出新东西出来一点也不惊讶了,虽然内心还是好奇刘小冬这鬼点子都是从 哪里来的,但面上接受良好,内心处乱不惊。

因为她有一点点不信自己妹妹说梦到的。

她跟她一直睡一张床,为啥她从来不做梦呢?

第一次鼓捣做纸,还算顺利,几个小孩把草棚收拾一番后,压好纸,便挂上竹帘子,当做无事发生。

晚上的时候,赵来英炒了一盘萝卜。这萝卜是第一茬种下去的,现在已经长到拳头大小,能吃了。

刘小冬吃了两个月的咸菜,难得吃一回新鲜蔬菜,一口气喝了两碗稀饭。

吃完,还觉得意犹未尽,心说要是能来两碗米饭就好了。

家里米就那么多,每天得省着吃,哪里敢做米饭啊。

过了一天,赵来英便拔了一些萝卜,洗洗切了准备晒萝卜干,萝卜缨子也不能浪费,切切拿盐揉揉,腌到坛子里去了。

这几天天气好,晒东西正合适。

萝卜还没晒干,刘小冬就要牵纸了。

为了担心纸不成纸,纤维黏连或断裂,刘小冬牵得小心翼翼。

旁边的刘小夏刘小秋和刘小月也看得紧张兮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