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123章 忙碌非常,种养读书赚钱志

无意间又打通了一个商道,刘小冬志得意满。

端王妃的车队缓缓驶出房家洼,陈力张的车队正在来的路上。

已经是腊月了,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力争在年三十之前,赚到今年的最后一笔钱。

端王妃一走,宋若梅也要打算回县城了,不过她在来这里之前安排杜婆婆的事,目前还没有了解,只得再留几天,把杜婆婆等来。

刘小东见人一走,立马拉着杜贞念问她把玉米苗和红辣椒要了过来。

这两个东西她可是惦记两天了。

杜贞念自然答应,于是刘小冬得意洋洋地使唤刘礼夏来帮她在后院的西厢房里收拾出一间正宗的暖房出来。

这个玉米苗,可不能被冻死了,是一定要种出来了。

至于辣椒,她可以先摘一棵跟着玉米一起培育一下看看。

要是成功了,等开春之后,再把剩下的几个辣椒都种下去。

这个暖房,刘小冬打算用木柴和院子里的蜂窝煤来制备。

至于院子里的那个蜡烛做的简易暖房,等豆芽全都发出来能吃了,就会撤下去。

后续如果要是想吃豆芽了,就在玉米暖屋里捂一点出来。

反正豆芽一次性也不能捂太多,不然吃不掉就浪费了。

辣椒和玉米苗都被移到了暖房,同时还有一些需要养在暖房里的其他花草。

杜贞念对于这类花花草草不是很上心,索性也就不打算把这些花花草草都带回县城了,全都搁在这里,等过完年后,她还是要回来的。

至于专门给杜贞念的孤本书籍,她倒是挑了几本,但是也没带走,只说让刘礼秋和刘礼夏趁着这个年关,没事抄几本出来,保留在刘家。

其余的几乎全都给了私塾。

刘小冬看着这些书,已经想到明年宋夫子回来以后,肯定会让她们这些学生天天抄书的。

到时候端王妃送来的这些,估计都会被珍藏起来,私塾里的就用她们抄的。

说实话,刘小冬有些不想练字。

她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最后归结为自己没有写字的天赋。

毕竟在现代的时候,书法课上的她几乎都是用来听故事的。

练毛笔字有些难熬,还是硬笔适合她这一双爪子。

刘家写字最好的就是刘礼秋,其次是刘枕月,刘礼夏,刘小冬是垫底的。

就连宋夫子都有些不可思议,说过她很多次,为啥脑子那么灵活的人,写字的时候一点都不用心呢。

刘小冬有时候有些庆幸自己来到这里幸好不是男的,不然读书科举不成,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

好吧,其实她想的有点多,她才会去干农活呢,这种近乎于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她看一眼就要吓昏倒了。

无比怀念科技时代,种田都是在总控室遥控。

所以她要农具,要耕牛,这些东西越多,农户们的田才好种,人才会轻松一点。

忙活了一下午,终于把暖房归置好了,也剖了一根红辣椒,培育了几十粒的辣椒籽。

这些都是她的试验品。

陈力张的车队拉走了做好的所有羽绒服,杜贞念和刘礼秋清点之后,跟他约定跟后一批一起结账。

反正有阵力真和老秦秀才家在,她们也不怕陈力张赖账。

毕竟大家都已经在拟年后合作的契书了。

陈力张激动地驾着车,满怀希望地往四宝县回。

过了一天,秦悦棉又架着一架驴车来房家洼拉柿饼,当天下午,秦红花也拉着一头驴来驮柿饼。

而且她还把自家女儿和女婿也带来了。

秦红花女婿也住在县城,就在码头附近,家里做一些小买卖,没有店铺,全靠人挑着货担下乡满村跑。

带女儿女婿过来,是秦红花上次就跟王冬麦说过的。

如今房家洼的货是十里八乡最走俏的,就连过水镇的商队都因为这些货而声名大噪。

秦悦棉在县城的铺子,也因为柿饼,点心,腐乳等门庭若市。

秦红花本来也拿了几次货小试牛刀了,算下来赚了不少,于是就想拉女儿家一把。

王冬麦自然无异议,她把这事跟杜贞念,刘礼秋和刘小冬说了一下,几个人也没意见,就答应了下来。

秦红花的母女长得很像,都是身材略微有些胖,面相看起来非常有福气的那种人。

而她女婿倒是跟里正李冒财有些像,刘小冬猛一看他还以为是李冒财的儿子呢,跟他一样瘦削的身材。

这一家人真是绝了,刘小冬偷偷跟杜冬云吐槽,说这真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杜冬云非常疑惑地问她,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是这么说的吗?

俩人大眼瞪小眼,想了半天貌似也没什么新的理解,只得放弃了这个话题。

秦红花带着女儿女婿也拉走了不少柿饼,腐乳,变蛋。

刘礼秋趁机清点了一下库存,让两家年前再来最后一趟,就可以歇息了。

离过年还有差不多二十天,除了要留够房家洼人需要吃的,其余的能卖多少卖多少。

过水镇的商队再回来就不会再拿货,现在给秦悦棉和秦红花的都是之前预留下来的小批量货。

不过柿饼倒是能一直卖下去。

今年府城宋家铺子和当河县衙也做了不少柿饼,从房家洼进货就推迟到了年后。

虽然少了这个大主顾,但房家洼的柿饼却不缺卖。

这两天,村长石大准备带人去附近的村子里跑跑腿,把各家的柿饼都拿出去卖掉一些。

作坊的鸭绒鹅绒已经清洗的差不多了,蜡烛作坊也暂停了。天又冷,开荒的事就等到年后再干。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出去卖柿饼赚钱。

妇人们就留在家里,招呼着那群做羽绒服的绣娘,孩子们在家练字学习,男人们就要出去赚钱。

这安排可谓是再合适不过。

刘树也想挑些柿饼跟着大部队出去卖,王冬麦 一开始不答应,不过想到能锻炼人,便同意了。

于是,房家洼货郎挑队伍正式成立,每个人都挑着两筐柿饼分散到附近的村子里去售卖。

赵小狼在自己的茅屋里给他爹捏腿,一边羡慕他们能出去赚钱。

赵老爹一眼就看出自家儿子的心思,问道“你也想去做货郎挑子?”

赵小狼点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说道:“爹,我要读书,我今年赚了不少钱,都是礼夏哥带着我赚着,他告诉我,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读书的机会却不多。我明年就要去私塾找宋夫子,让他收我读书。”

“爹,你一定要好起来,儿子立誓,一定要读出名堂来。”

赵小狼说得激动,两只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自家老爹。赵老爹欣慰地不能自已,想到天上的妻子,忽然情不自禁地哭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