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梭机故障,滞留古代当农民 > 第124章 闲人要忙,一方进财四方来

茅屋里父子俩的情感插曲,村里人并不知晓,她们都在各忙各事。

宋若梅终于等到了杜婆婆。

又是两马车满满登登的东西。

头几天过来,带过来的东西有一半以上都是给端王妃准备的,今年杜婆婆带来的全都是给刘家和房家洼各家的年礼。

宋若梅让杜元杉去跟村长石大说一声,让村里的各家都来这里拿年礼。

杜元杉去村长家说了这个事,不一会,村里各家都来了人。

宋若梅说是为了感谢村里人这一年对自己两个女儿的照顾。一开始,村里人并不知道杜贞念和杜冬云是县令家的千金,也不清楚宋夫子跟两姐妹的亲戚关系。

但村里人见刘家礼待二人,便也跟着礼待。

又加上杜贞念在办腐乳作坊一事上出了不少力,房家洼人对杜贞念只有越来越敬佩的份。

至于说照顾,他们其实感觉并没有照顾到,都是刘家在伊力照顾,甚至很多时候,他们还要跟杜贞念学习。

尤其跟着杜贞念在作坊做事的几家姑娘们,觉得对杜贞念千恩万谢都不为过。

而就在前几天,杜庭无意间撞到石大带人去镇上“讲理”一事,村里人才知晓,原来杜贞念和杜冬云两姐妹是他们县令家的千金。

不过,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也就小小得爆炸了一天而已,第二天,大家对待杜贞念依旧和往常一样。

只不过,县令大人一手促成的专司教化的法治文化广场吸引了家伙的注意。

宋若梅和杜贞念见大家对自己一如往常,内心不免有些高兴。

她们都是见惯只敬官门不敬人的事情的,当初杜贞念来这里开作坊不暴露身份就是不想让人区别对待。

而当杜庭不得不因为处理民间纠纷亮出身份,杜贞念还微微担忧了一下。

好在房家洼人都跟刘家人性格一样。大家不拜高踩低,也不会特意奉承权贵,哪怕在知道杜庭是县令,杜贞念姐妹俩是县令千金,也没有特意过来拜见。

不过这也侧面说明,村里人质朴。

质朴的房家洼人,每家都收到了宋若梅真心准备的年礼。

棉布一批,笔墨纸砚一套,外加给每个老人家的红封。

当河县有个习俗,年轻人给老人包一个红封,就会得到大祝福。当然,红封里的具体物件也可以随机应变。

富贵人家要么给银钱要么是贵重玉器,也可是字画或老人家喜欢的东西。

穷苦人家一般都是用米粮作为添头。

目的都是讨个吉利,尤其是越长寿的老人大家越喜欢给,老人家要是收了你的红封,说明来年一年,你都会顺顺利利的。

宋若梅入乡随俗,也亲自包了一些红封送给房家洼的老人家。

她是真的喜欢房家洼人,也是真的期盼房家洼的日子能越过越好。

收到红封的老人家们,各个喜笑颜开,就连赵老爹都收到了一个。

赵老爹被这红封羞地无地自容,他心想,自己不过才三十多岁,哪里就成了老头子了?

可见,自己的模样确实糟糕到了顶点。

不过宋若梅倒不在乎,反正她红封包的多,老人家给完了,剩下的就给年纪轻一点的,结果发完一看,还有红封。

好吧,都怪房家洼人实在太少了,十一户人家,老人家全须全尾都在的,不过四家,I其他家要么就一个老头子要么就一个老太太,剩下的所谓小老头们,不过是中年人而已,年纪都在四十左右。

但无妨,本来就是讨吉利,送红封的人要讨吉利,收红封的人也要讨吉利。

宋若梅一高兴,大手一挥,把红封挨个发给房家洼所有人。

最后还剩一圈小孩子们没有,她当场掏钱,让杜贞念带着刘礼秋以及家里的几个小孩,当场包红封,散财娘娘做得可是非常开心。

一直到傍晚,房家洼人都洋溢在喜气洋洋地气氛里。

宋若梅母女几人带着仆人又在刘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辞别刘家一众,返回了当河县。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暖房里的豆芽已经吃了一茬,杜贞念发觉这豆芽口味不错,又能在冬天作为一道难得的添菜,于是也学了去,准备回家试做一下,到时候用到府城的宋家酒楼里。

当然,自己要吃,也要做出去卖。

刘小冬本来只打算自己做着当蔬菜吃的,架不住杜贞念生意脑,也打算年前多做一些,让村里的挑货郎们挑出去卖。

这下又有事做了,本来刘小冬准备等人走了,自己就好好休息一下的,结果又被杜贞念安排了活计。

看来她真是个劳碌命了。

既然要卖豆芽赚钱,那就图早不图晚。

然后让石大的货郎队每天出门卖柿饼的时候,买一些绿豆回来,或者拿柿饼换也可以。

到时候刘家会给各家钱。

这样,不到两天,货架子做了三个,各个都有两个刘小冬那么高。

芦苇筐编了六十多个,老刘头听说编这个筐有手工费,把还在茅屋里躺着养病的赵老爹都拉出来了。

赵老爹有些为难,说自己没有这个手艺,又编得慢,但是老刘头 刘小冬让刘礼夏去找陈大郎和石二,叫他二人做几个架子出来,又让老刘头指挥村里一众老头子们临时编一些芦苇筐出来。

不管,说编一个就是二十文钱,你再慢一天也能编一个出来。

最后,赵老爹妥协了,跟着村里的这帮老头子们编了三个芦苇筐,净赚六十文钱。

一切准备就绪,刘小冬便把提前泡好的绿豆全部铺在芦苇筐里,暖房里又添置了两个炭盆,就静静等待着豆芽长出来,卖出去,迎接钱财的到来。

只是豆芽还没捂出来,就迎来了一笔大钱入账。

陈力真陈力张两兄妹大清早就驾车来到了刘家,刘小冬在前院看到她俩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没睡醒在做梦呢。

王冬麦和刘树把她二人迎进堂屋,一进屋,陈力张就掩饰不住地兴奋道:“这次羽绒服大卖,大卖,大卖啊!!!”

连续三个大卖,把陈力张的情绪拱到了顶点,同时也让屋内几人明白,这羽绒服,当真是抢手货。

陈力真笑着对王冬麦说道:“我哥拉了半车羽绒服去端阳府城卖,头一天没人理会,第二天才两个人买,结果第三天大家就一窝蜂地全都来抢购一空。抢慢了的当场就交押金预定,我哥当天就从府城来往这里赶,昨天半夜到我家,所以今早不打招呼就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