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97章 树挪死人挪活

直击人性 第97章 树挪死人挪活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在传统观念里,“树挪死,人挪活”仿佛是一条不可撼动的铁律,时刻告诫着人们安稳至上,莫要轻易变动。但我却坚信,无论是人还是树,只要在合适的时机勇敢做出改变,都能迎来新生。

我有一位邻居,曾在一家国营工厂默默耕耘了二十余年。每天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他就跨上那辆吱呀作响的破旧自行车,一头扎进凛冽的寒风里,骑行好几公里去上班。

一进工厂,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瞬间将他淹没,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污和铁锈味。车间里的光线昏暗,他每天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重复着单调的操作,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这些年,时代飞速发展,可工厂却像一艘破旧的老船,在市场的浪潮里摇摇欲坠,效益每况愈下。工资常常拖欠,有时候甚至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出来。

劳保用品也发不出来,工人们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作业,却没有基本的防护。那天,我在楼道里碰到他,他满脸愁容,唉声叹气:“这日子真是越过越难,工资又没影了,可我在这儿干了大半辈子,出去又能干啥呢?换个地方我怕适应不了,万一过得还不如现在咋办?”

我安慰道:“要不您去参加些技能培训,现在市场变化快,多学点新东西说不定能有转机。”

他苦笑着摆摆手:“都这把年纪了,哪还有精力学那些新玩意儿,算了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果不其然,工厂最终还是倒闭了。那一天,他失魂落魄地站在工厂门口,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铁门,心中五味杂陈,过往的奋斗与付出似乎都随着这扇门的关闭而化为泡影。

后来,他不得不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人才市场里人头攒动,喧闹嘈杂,他在各个摊位前徘徊,看着那些年轻充满朝气的求职者,心中满是自卑。

招聘人员扫一眼他的简历,便冷淡地说:“我们需要会数控编程的,你这经验不行。”“你没有相关的证书,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晚上回来,我碰到他,他满脸沮丧:“今天去人才市场,全是年轻人,招聘的岗位我大多都干不了。人家问我会不会数控编程,我听都没听过,简历投出去好几份,一点回音都没有。”

我鼓励他别灰心,可他只是无奈地摇摇头,拖着沉重的步伐回了家。

我的闺蜜,经历却截然不同。大学时,她学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企业做财务。每天坐在办公桌前,对着密密麻麻的账目和报表,生活按部就班,虽然安稳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有一次我们聚会,她皱着眉头说:“每天重复这些工作,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机器了,一点激情都没有。”

工作两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新媒体运营,瞬间被其充满创意和变化的工作内容吸引,当即决定转行。

得知这个消息,家里炸开了锅。家庭聚会上,父母苦口婆心地劝她:“闺女,会计多稳定啊,你现在转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太难了。而且你都工作两年了,放弃多可惜。”

闺蜜却坚定地说:“我知道难,但我不想一辈子都做不喜欢的事。现在还年轻,试错成本还低,我想为自己的兴趣拼一把。”

朋友们也纷纷劝阻:“别折腾了,万一新工作干不好,后悔都来不及。”

闺蜜笑了笑:“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要是一直待在舒适区,我才会后悔一辈子。”

下定决心后,闺蜜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每天下班后,别人在逛街、追剧,她却坐在书桌前,对着电脑屏幕,一边看教学视频,一边做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还在网上搜索各种资料补充知识,常常学到深夜,眼睛布满血丝。

周末,她还报名参加各种线下培训,在培训课上,她总是坐在第一排,积极和老师、同学交流,结识了不少同行,大家组建了学习小组,互相分享经验和资源。

有一回,她兴奋地给我打电话:“今天在培训课上,我认识了一位资深运营,跟他聊了好多,学到了好多新的运营思路,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开始,她在新公司只是个小运营助理,薪资还比不上从前,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忙整理素材、发布简单的文案,琐碎又繁杂。有一次,她跟我抱怨:“今天又忙了一天,全是些基础又重复的工作,感觉自己没什么成长。”

我鼓励她:“这些都是积累,只要坚持,肯定会有收获。”

她深吸一口气:“你说得对,我不能放弃,每一步都算数。”

公司举办活动,她主动请缨:“领导,我想参与这次活动策划,虽然经验不足,但我会努力学习,保证不拖后腿。”

领导同意后,她忙得不可开交,白天四处联系合作方,晚上熬夜写策划案,不断修改完善。遇到难题,她就向公司里的前辈请教:“张姐,这个活动环节我有点拿不准,您能帮我看看吗?”前辈耐心指导,她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经过几年的不懈打拼,她已经成为行业内小有名气的运营总监。如今,她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带领着自己的团队策划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营销活动。

上次见面,她笑着说:“当初的选择太对了,现在的我每天都充满干劲,实现了工作与兴趣的完美融合。”

在情感生活里,闺蜜也曾深陷泥沼。她的第一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婚后,两人的矛盾逐渐显现。

有一次,闺蜜兴奋地跟丈夫说:“老公,我想去云南旅游,看看苍山洱海,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景。”

丈夫却不耐烦地说:“去什么旅游,又花钱又累,在家待着不好吗?”

闺蜜努力提升自己,报名参加各种课程,丈夫却冷嘲热讽:“你折腾这些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家庭上。”

面对分歧,丈夫总是固执己见,不愿沟通。闺蜜试图心平气和地谈一谈:“我们能不能好好聊聊,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丈夫却直接打断:“有什么好聊的,你别老是没事找事。”

那段时间,闺蜜陷入了自我怀疑,每日都在痛苦中挣扎。回到家,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和冰冷的氛围,她常常独自落泪,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失败。

直到有一天,闺蜜意识到,这样的婚姻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正逐渐耗尽她的生命力。她鼓起勇气,对丈夫说:“我们之间的问题已经无法调和了,我想我们应该分开。”

丈夫一脸震惊:“你疯了吧,离婚说出去多难听,为了这个家,你就不能忍忍?”

闺蜜坚定地说:“我不能再这样委屈自己了,分开对我们都好。”

办理离婚手续那天,天气阴沉,闺蜜的心情却莫名轻松。走出民政局,她深吸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身的重担。

恢复单身后的闺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自我成长中。她报名参加各类行业研讨会,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她人生伴侣的宇轩。

两人相识后,一起去看艺术展览,分享彼此的感悟。宇轩说:“我特别欣赏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的坚持。”

闺蜜笑着回应:“你也是,和你在一起,我感觉找到了真正的灵魂伴侣。”

与此同时,我居住的小区里,楼上楼下两户人家闹得不可开交。楼上的小孩正值调皮好动的年纪,经常在家中奔跑嬉闹,玩具扔得噼里啪啦响,桌椅挪动的声音也格外刺耳,尤其是在晚上,声音在寂静的楼道里格外清晰。

楼下的住户是一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本就睡眠浅,这噪音让他们苦不堪言,晚上常常被惊醒,第二天精神萎靡。终于有一天,楼下大爷忍不住上楼理论。

“你们家孩子能不能安静点啊?我们老两口晚上都睡不好觉!”大爷皱着眉头,语气里满是不满,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

“小孩子嘛,活泼好动很正常,我们也管不了啊!”楼上年轻的妈妈一脸无奈,带着点敷衍,眼神中却没有丝毫歉意。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们得管管啊,我们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大爷提高了音量,脸涨得通红。

“行吧行吧,我们尽量注意。”年轻妈妈嘴上答应着,可之后情况并没有改善,依旧是每天噪音不断。

矛盾不断升级,有一次楼下大爷直接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两边各执一词。楼上妈妈委屈地说:“我们也想管,可孩子太调皮了,根本不听。”

楼下大爷气愤地说:“这都影响到我们正常生活了,你们必须得想办法。”

最终在警察的调解下,楼上答应会加强对孩子的约束,可心里还是有些不痛快,觉得楼下大爷太小题大做。

这之后,两家碰面都冷着脸,气氛十分尴尬,原本和谐的邻里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后来,小区组织了一次邻里座谈会,专门解决这类矛盾。在会上,大家敞开心扉交流。楼下大爷讲述了自己因为噪音休息不好,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言辞恳切,眼中满是无奈。

楼上的家长这才知道自己的疏忽给楼下老人带来了这么大困扰,愧疚不已,红着脸向大爷道歉。他们给孩子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还在桌椅腿上都安装了橡胶垫,为了表示歉意,还经常给老人送一些自己做的点心。

楼下的老人也理解了年轻人带孩子的不易,主动送上自己做的点心,两家的关系逐渐缓和,小区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

自然界中,树的移植也有着相似的启示。小区里有棵老槐树,原本生长在角落,因为规划调整,园林工人要将它移植到广场中央。大家都担心它难以存活,毕竟树龄这么大,根系早已深扎地下。

移植那天,园林工人早早地来到树下,他们先是小心翼翼地修剪掉一些多余的枝叶,减少水分的蒸发。

一个年轻的工人问老师傅:“师傅,这树能活下来吗?我看它这么大年纪了。”

老师傅胸有成竹地说:“只要我们用心照料,给它创造合适的条件,它肯定能活。”

然后,他们用专业的工具,一点点地挖掘根系,尽量不损伤那些粗壮的主根,还在根部包裹上湿润的草绳和泥土,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小心翼翼。

移植后,园林工人每天都悉心照料,定时浇水、施肥,观察它的生长情况。一开始,老槐树的叶子有些枯黄,大家都以为它挺不过来了,纷纷摇头叹息。

可慢慢地,老槐树重新焕发生机,新的枝叶开始长出,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烁着生机,一段时间后,它不仅活了下来,还在新环境里枝繁叶茂,成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其实,无论是人还是树,害怕改变是本能,因为未知总是充满风险。但如果一味地畏惧改变,就只能在原地蹉跎,被生活的苦难一点点吞噬。

人若能突破舒适区,勇敢地拥抱变化,不断学习新技能、开拓新视野,就能在新领域绽放光彩;树在合适的移植条件下,得到妥善照料,也能在新土壤中茁壮成长。

就如同那商鞅变法一般,在那陈旧腐朽、僵化落后的旧有制度的重重束缚与框限之下,秦国宛如被囚于牢笼之中的猛虎,虽具雄心壮志却难以舒展拳脚,其发展处处受到掣肘和限制。然而,商鞅这位英勇无畏的改革家,面对来自强大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和阻挠,毫不畏惧退缩,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

所以,别再被“树挪死,人挪活”束缚,勇敢迈出改变的步伐,在变化中寻找机遇,我们都能开启新的精彩篇章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