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直击人性 > 第98章 别老说自己穷

直击人性 第98章 别老说自己穷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04:54:21 来源:小说旗

“我穷死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就咱这穷命,别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了。”生活里,这样的话是不是很耳熟?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穷”字挂在嘴边,却没意识到,这些脱口而出的抱怨,可能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命运。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对一件事有了某种预期,你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朝着这个预期去发展,最终让这个预期变成现实。总把“穷”挂在嘴边,就是在给自己种下贫穷的种子。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慢慢侵蚀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在面对机会时畏缩不前,觉得自己根本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毕业于一所颇具声誉的大学,在校期间专业成绩优异,掌握的专业技能也相当扎实。然而,他总觉得自己出身平凡,既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又缺少资金支持,干什么都比别人矮一截。临近毕业找工作时,几家颇具规模的大公司看中了他的能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这些公司提供的平台广阔,发展机会众多,薪资待遇在行业内也很有竞争力。

一家知名企业的hR热情地向他介绍:“我们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个岗位能让你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项目,薪资福利也很优厚,发展前景非常好,你考虑一下?”

他却犹豫着说:“我怕我适应不了大公司的节奏,竞争这么激烈,我怕自己做不好。”

hR鼓励道:“从你的履历看,你的能力完全没问题,我们相信你有很大的潜力。”

他眉头紧皱,还是婉拒了:“我真的没信心,万一搞砸了,对我职业生涯影响太大了,还是算了吧。”心里想着:“像我这样没背景的人,在大公司肯定很难出头,还是找个轻松点的小公司吧。”

最终,他选择了一家薪资微薄、发展空间有限的小公司。入职后,他常嘟囔着:“我也没什么大追求,能有份工作糊口就行,那些好工作都是给有钱人准备的。”

在小公司里,每当有重要项目需要人手时,他总是往后退缩,不敢主动争取。

有一次,公司承接了一个与大客户合作的项目,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团队负责人在会议上鼓励大家踊跃参与,共同为项目出谋划策:“这次项目是公司的重要契机,大家有想法的都别藏着掖着,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话,后续晋升机会也多。”

年轻人心里其实很想尝试,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我能力有限,恐怕帮不上什么忙,还是让更有能力的同事上吧。”

会后,一位关系不错的同事劝他:“你能力挺强的,为什么不试试呢?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做好了说不定能升职加薪。”

年轻人却摇摇头,无奈地说:“我要是搞砸了,肯定会被骂,还不如少出风头,稳稳当当的好。”

同事着急地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谁一开始就能把事情做得完美,大家都是在实践中成长的。”

年轻人还是不为所动:“我真没那个胆子,我就适合做些安稳的小任务。要是搞砸了,在公司都抬不起头。”就这样,一次次晋升的机会从他身边溜走。

他的生活也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工资低,便只能租住在狭小昏暗的出租屋里,通勤时间长,休息不好,工作效率也难以提高。遇到心仪的物品,只能在心里默默计算价格,然后无奈放弃,还忍不住向身边人抱怨:“这东西太贵了,咱可买不起,穷人的日子真难过。”

和朋友聚餐时,也总是纠结于费用,担心自己负担不起,这种心态让他在社交场合也越来越不自信。

有一回朋友约他去一家稍高档的餐厅吃饭,他连忙拒绝:“那家餐厅消费太高了,我可去不起,你们去吧。”

朋友劝他:“偶尔吃一次没事的,别老这么省。”

他却叹口气说:“你们不懂,我每个月工资就那么点,房租、吃饭都得精打细算,哪敢乱花钱。”

朋友不死心:“就当是给自己放松放松,偶尔奢侈一下。”

他苦笑着回应:“我可不敢,我还得留着钱应急呢,你们玩得开心就行。上个月生病去趟医院,那点工资都见底了,哪还敢乱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出身同样平凡的人。大学期间,这个人就不得不依靠勤工俭学来补贴生活费。在别人逛街、追剧的时候,他在学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整理图书,或是在食堂帮忙打下手。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从不把“穷”当成自己的标签,而是积极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有同学问他:“每天这么辛苦打工,你不累吗?干嘛不轻松点,反正家里也没钱,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坚定地回答:“我不这么想,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多学些技能,多积累些经验,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同学疑惑道:“可学那些有什么用,也不能马上赚钱。”

他耐心解释:“技多不压身,等机会来了,有能力就能抓住。现在积累的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

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各种技能,从编程到设计,从写作到营销,不断充实自己。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实习活动。在一次全国性的营销策划竞赛中,他凭借独特的创意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带领团队获得了二等奖。这次获奖不仅为他赢得了一笔可观的奖金,还让他在业内崭露头角。

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创业公司。公司初创阶段,条件艰苦,工资不高,但他干劲十足。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他从不抱怨,而是想尽办法解决。

有一次,公司的产品推广遇到瓶颈,传统的营销方式效果不佳,公司上下都为此发愁。他主动站出来说:“我最近研究了新媒体平台,咱们可以结合这些平台做推广,说不定效果不错,我有个初步方案,大家一起讨论下。”

同事们纷纷响应,有人好奇地问:“具体要怎么做呢?”

他兴致勃勃地讲解:“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做产品展示,再结合社交媒体进行互动营销,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先从热门话题入手,制作有趣的内容,提高曝光度。”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公司知名度也迅速提高。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成为核心团队成员。不仅薪资大幅提升,还获得了公司的期权。如今,他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还买了自己的房子。他用行动证明,只要不被“穷”的思维限制,就能打破命运的枷锁。

在小区的角落里,住着一位老人。老人年轻时便家境贫寒,几十年来,他总是把“我就是个穷命,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这句话挂在嘴边。

哪怕村里组织技能培训,能帮助大家学习养殖技术,增加收入,他也只是摆摆手说:“我没那命赚大钱,学了也没用。”

培训那天,村里的年轻人都积极参加,老师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展示着养殖带来的丰厚收益案例。可老人却坐在自家门口,抽着旱烟,看着培训的屋子,嘴里嘟囔着:“那都是别人的命好,我学不会,也赚不到那钱。”

后来,村里有人靠着养殖发家致富,盖起了新房,他却依旧守着破旧的老屋,继续抱怨。

有一次,邻居劝他:“你也试试呗,说不定能行。”

老人叹气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穷惯了,折腾不动了。”

邻居耐心劝道:“现在政策好,还有技术指导,你就当打发时间,说不定还真能改善生活。”

老人却不为所动:“我没那心思,也没那本钱,别劝我了。我年轻的时候都没成功,现在更不行了。”

村里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有人经营农家乐,又有人找到他,希望他能把老屋改造一下,参与其中。他还是拒绝:“我哪有那本钱,也没那本事,这好事轮不到我。”

来人解释:“前期有扶持资金,经营上也有培训,您就放心干。”

老人却直摇头:“我不懂这些新玩意儿,还是算了吧。万一搞砸了,钱没赚到还亏一大笔,我可担不起。”就这样,一次次改变生活的机会从他身边溜走。直到晚年,他依然一贫如洗,真的应了自己那句“穷命”的预言。

再看看小张,在一家工厂流水线工作。他每天抱怨工资低,工作又累,常说:“我也就只能挣这点辛苦钱,这辈子发不了财。”

工厂有内部晋升机会,需要通过技能考核,他却连名都不打算报,和工友说:“我没读过多少书,肯定考不过,去了也是浪费时间。”

工友小李劝他:“兄弟,我和你一样没多少文化,但咱试试总没坏处吧?我打算每天下班后学两个小时,就不信考不过。”

小张不屑地说:“你爱折腾就折腾,我可不陪你,我就知道我没那晋升的命。我要是去考,肯定被人笑话,还是老老实实干我的活儿吧。”

结果,小李每天下班后,在狭窄昏暗的出租屋里,就着昏黄的灯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李成功晋升,薪资翻倍,工作环境也改善了。小张却还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单调的劳作,继续抱怨着自己的穷日子。

还有在电商行业兴起时,不少人嗅到商机,纷纷投身其中。小王却总是说:“我没什么商业头脑,也没启动资金,做电商肯定赔本,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

朋友拉他一起创业,承诺前期资金和运营都有办法解决,他还是拒绝:“我可不想冒险,赔了本我可就惨了,你们干你们的,我没那命赚大钱。”

朋友无奈地说:“现在电商发展多好啊,咱们一起干,总能摸索出一条路,错过了多可惜。”

小王却不为所动:“你们是不知道我家的情况,赔了我连生活都成问题,我可不敢赌。”

后来,朋友的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买了房买了车,还拓展了业务。小王却因为所在公司效益下滑,面临裁员危机,收入越来越不稳定。看着朋友的成功,他也只是酸溜溜地说:“人家运气好,我可没那运气。”

语言是有力量的,积极的语言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消极的语言则会像诅咒一样,把我们困在困境里。

当你抱怨自己穷时,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匮乏和不足上,忽略了身边的机会。而且,这种负面情绪还会影响你给他人的印象,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消极、没有上进心的人,从而错过一些人脉和合作的机会。

想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我穷”换成“我正在努力创造财富”,把“我买不起”换成“我如何才能买得起”。这种积极的语言转换,能让我们从消极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别老说自己穷,因为你的人生,真的会被这些话影响。从现在开始,用积极的语言去塑造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有改变命运的能力,你会发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正如西汉名相陈平,家境贫寒,然其从未言弃,更不抱怨贫穷。他凭借智谋与勇气,辅佐刘邦成就大业,不仅摆脱贫困,还青史留名。

再如宋濂,幼时家贫,却从不将“穷”字挂在嘴边,哪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依然坚持抄书求学,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他们在困境中不被“穷”念束缚,终成大器。我们也应如此,摒弃消极话语,勇敢追逐梦想,向着光明未来大步迈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